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职业定位与管理

一、职业定位与职业标准
(一)职业定位及服务内容

为了明确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位,首先要厘清“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师”之间的关系。

1.健康管理是一种促进和维护健康的思想、方法及过程

根据本书第一章描述,健康管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应用管理的手段调动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监测、分析和评估对个人与人群健康进行预测、预防、干预和评价,并利用各种资源获得最大健康效益的过程。同时,健康管理既是一种新的健康思想,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健康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在公共政策制定、组织机构管理、社会文化传播推广等方面都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健康管理为健康服务提供了指导原则

健康服务是一种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社会服务形态,一般涉及统筹多种职业岗位、技术方法、设备物品、场所环境等服务资源。在服务资源的利用方面,健康管理就是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同时,健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也为健康服务开展目标确立、分工协作及质量改进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进而实现利用有限的服务资源达到最优的服务效果。健康管理不等于健康服务,所谓“健康管理服务”,也并不是一种有固定内容的服务,而是以健康管理为指导,针对具体的健康需求,组织各种服务资源(人员、产品、技术、场地等)形成的一种全流程的服务模式,即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一般应包括“监测-评估-干预-再监测-再评估-再干预”的流程。

3.健康管理师是健康服务领域的重要职业之一

健康管理师是健康服务涉及的众多职业之一,在以健康管理为指导的服务过程中,一方面健康管理师不是全部服务的提供者,另一方面健康管理也不是健康管理师的“专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健康管理师职业归类为“健康服务咨询人员”(表2-1),其职业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工作人员。那么健康管理师作为一名健康服务人员,究竟应该“管”什么呢?

表2-1 健康管理师职业分类

服务是组织和顾客之间进行的活动,存在于组织和顾客接触的过程中。“服务提供者”、“顾客”以及“服务系统”是构成一项服务的三大要素。健康服务因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特殊性有别于其他服务类别,需要一个专门的职业岗位来了解顾客健康状况及需求,组织服务资源以形成服务系统,并通过服务组织实施及评价改进等管理的手段,代表“服务提供者”(服务机构)向顾客进行服务的交付。健康管理促进人们健康的最终目标,在健康服务过程中是通过服务的交付来实现的。这也是设置健康管理师这一职业的原本意图。健康管理师不同于医师、护士、公共营养师等传统健康服务职业,它是一种以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导,组织健康服务团队和服务资源、为顾客提供健康服务的职业。换言之,健康管理师的管理对象实际是健康服务本身。

2015年,教育部设立了以健康管理师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健康管理师的“管理”是作用于健康服务的过程中的。在具体的健康服务过程中,健康管理师要通过对顾客(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估,以发现健康危险因素、明确健康需求、确定服务目标,进而用管理的手段组织包括服务人员、技术方法、设施物品、场所环境等服务资源形成服务方案,并保障服务过程及服务目标的实现。

由此,“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健康管理为健康服务过程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组织方法,而健康管理师则是在健康服务过程中运用健康管理的理念对健康服务的过程进行管理的人员。

基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分类及定义,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位,应该是在健康服务机构中,结合本机构的服务资源及服务对象需求,以健康管理的理念,进行服务方案设计、服务组织实施、服务评价及改进的健康服务人员。

由此,也可以将健康管理师的职业服务内容归纳为:①了解顾客的健康服务需求;②确定健康服务目标;③设计健康服务方案;④组织健康服务实施;⑤评价健康服务效果及健康服务改进。

(二)职业标准与技能要求

我国对职业进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通常称为“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它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

职业技能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

1.职业概况

明确职业名称、职业编码、职业定义、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能力特征等职业基本信息,确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及各技能等级的申报条件等。

2.基本要求

明确该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掌握的通用基本理论知识、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可以理解为从事某一职业背景性知识。

3.工作要求

工作要求是在分析、细化职业活动的基础上,对从业人员完成本职业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的描述。它是职业标准的核心部分。标准按照具体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动作,按“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的顺序,逐级细分动作,并提出相应技能相关知识要求。

4.比重表

列出基本要求和各等级职业功能对应的相关知识要求,以及技能要求在培训、技能鉴定评价中所占的权重。

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设置上来看,是对从事相应职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其中的核心部分“工作要求”部分,更是对具体职业的技术技能做了细化分解。

2007年4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实施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是按照“监测—评估—干预”的技术流程对健康管理师职业的技能进行了分解和归类,提出了共计5项职业功能21项工作内容。本书以健康管理师职业定位及服务内容为基础,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提出的21项工作内容,按服务实际流程归类为表2-2。

表2-2 健康管理师职业服务内容与技能要求对照表

说明:

1.本表所列工作内容依据2007年4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实施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2.表中①②③对应《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一、二、三职业级别工作要求

《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对健康管理师从业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提出了规范,但是作为健康管理师更要清楚这些知识技能要求,对于健康服务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及改进”的职业定位有何种支撑意义,以结合自身的从业特点,合理规划自身能力建设方向。

此外,《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健康管理师设为三个技能等级,即:健康管理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健康管理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具体的健康服务机构中,可按以下原则设置健康管理师服务岗位:

初级(三级)健康管理师岗位:①收集顾客健康信息并进行信息管理;②按照既定的健康服务方案,组织相关岗位、部门及设施设备,为顾客具体提供健康服务;③在服务过程中负责与顾客沟通,调动顾客的服务参与积极性,共同完成服务过程。

中级(二级)健康管理师岗位:在初级健康管理师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负责基于顾客的健康需求,确定健康服务目标并制订健康服务方案。同时,要结合初级健康管理师的服务方案执行反馈情况,调整相应的健康服务方案。

高级(一级)健康管理师岗位:在中级健康管理师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负责机构健康服务效果评价及服务方案的改进,以及指导下级健康管理师开展相应的健康服务。

职业技能的掌握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前提,但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提供优质的职业服务,更是其职业价值实现的关键。没有技能支持的服务是“空中楼阁”,而脱离了服务的技能则是“无的之矢”。本书建议,健康管理师一定要充分理解职业技能与职业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健康管理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这些技能和知识在实际服务中的作用,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学”、学了之后“怎么用”的问题;在健康服务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相关职业技能和知识,更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通过业务学习和服务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形成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

二、职业资格与服务评价

根据我国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我国对社会劳动者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4年原国家劳动部和人事部印发了《关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通知》,明确了“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的基本概念,同时提出了“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的资格分类管理的要求。

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是一种社会就业的能力要求,例如美容师、美发师、保健按摩师等;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例如医师、护士、律师等。这里需要注意的事,从业资格从本质上来说,是作为从业者职业能力的一种第三方评价,国家设置从业资格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公信力的职业水平证明,并不作为从业的必要条件。健康管理师职业岗位自2005年设置以来,即是按从业资格进行管理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职业资格设置过多,相应的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活动缺乏相应规范管理,导致各种以“上岗必备”“资格认证”的名目开展的健康服务岗位的职业培训、考核、发证活动较为混乱。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职业资格制度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降低就业创业门槛,减轻人才负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明确要求“目录之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同时明确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作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卫生计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负责鉴定。

综上,从目前我国的职业管理模式来看,健康管理师属于非准入控制的服务认可型职业,现行的“职业资格鉴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仅为水平评价类考试,不作为职业准入控制依据。无论取得何种“证书”,都不是从事健康管理师职业的必要因素。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实施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人才评价制度,在规范职业活动、明确技能要求、评价职业能力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在人才评价方面也存在着其局限性,该制度是通过对从业者是否掌握了职业标准要求知识及技能进行评价,并结合岗位职责要求确定其技能等级,换言之,职业技能鉴定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而并非评价其“好不好”。而实际的职业服务中,从业者除了掌握职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效果、服务业绩、服务质量,才是雇主及顾客评价服务者的直接依据。

职业本质属性即为提供社会服务,健康管理师作为健康服务的设计、规划、组织实施及服务评价者,其职业的核心目标就是服务。在健康管理师的职业活动中,是否能够为顾客提供“安全有效、顾客满意”的健康服务,才是其从业的基本前提条件,一名服务“五星级”的健康管理师,更具有实际意义上的职业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201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的要求,健康管理师的人才评价将逐步形成以服务能力和服务业绩为导向,以行业和职业自律为基础,由顾客、雇主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评价模式。

立足于服务的职业属性,关注健康服务的特殊属性,是健康管理师在开展健康服务活动的基础和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对于从事或拟从事健康管理相关职业学员来说,要正确地认识资格证书与服务能力的关系,合理规划自身职业能力建设方向。 hvybM9YrXOixTfZdy7/o5yO0v1f+tXbix8mckX7mSrrPOFjhX1E6N64/OvQJ+7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