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要求,按照当地政府及卫生健康委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遵循“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卫生应急水平现状以及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组织或积极参与卫生应急演练工作。
各医疗机构,每年至少牵头组织或参与其他部门组织的卫生应急综合演练工作1次;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每年培训演练的时间累积大于20天。
结合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制定或协助制定演练实施方案,根据综合演练实施方案,按计划、分阶段开展应急演练,规范演练准备、演练评估和演练后改进等环节的工作。
1.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根据演练脚本,做好演练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对演练的组织管理、快速反应、操作技术规范、装备物资准备、多部门协调等所有科目以实战化要求进行。
3.重视演练的反馈、评估、考核、改进等工作,以期达到提高完善卫生应急准备、检验突发事件预案、应急相应机制等目的。
卫生应急演练作为卫生应急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演练的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类型等。
系列演练活动开始之前,需制定一个经过细致设计和论证的演练规划。演练规划涉及多个部门、组织或机构参与,负责编制演练规划的部门(演练的牵头组织单位)应与所有的参与响应的机构和组织在演练的整体规划上广泛交流,达成共识;演练规划由一系列复杂程度递增的演练活动组成,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演练的复杂程度。每次演练都应建立在前期演练有益提高的基础上,再投入更多的资源,使用更复杂的演练类型。
首先根据单次演练的属性和规模,需明确各次演练的参与单位。明确了构成演练规划的每次演练活动的参与单位后,就可以相应的明确参与制定演练规划制定的人员范围。
演练规划的制定首先仔细研究现有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制定涉及包括:能力分析、经费预算、进度编排、资源整合、长期计划等多项内容。
演练规划无一定的版式,但应包括以下要素:
(1)规划时限(例如:5年、10年规划等);
(2)需求分析(背景描述、问题、需求等);
(3)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4)演练的内容(需要加强的应急职能);
(5)演练类型、参演人员、目的、理由等;
(6)进度安排(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