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一般沟通技巧

一、背景

有效的医患沟通技巧对应用循证医学十分重要,一直以来,病史都是做出诊断的最重要证据,1975年和1992年的两项研究显示,即使经过了20年,依据病史的正确诊断率仍很高。在与肿瘤患者的沟通中,例如告知诊断,讨论临终前的治疗和提供情感支持,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有效的医患沟通被认为是高质量肿瘤照护当中及其重要的内容。医患沟通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研究表明,医生的沟通能力存在系统性的缺陷,他们常会打断患者转移话题,使患者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问题,这种情况会导致医生开出患者不需要或者不会使用的处方,并最终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为此制订和实施了一些方案,用以培训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与肿瘤患者沟通。Moore等的最新一篇对肿瘤临床医疗专业人员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综述显示,不同的医患沟通能培训看起来可以改善医疗人员的支持技能,帮助医疗人员不仅提供事实,还能对患者的情绪做出反应或提供情绪支持。但是无法确认医患沟通技能的提高是否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哪种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最有效。没有发现证据支持医患沟通技能对医疗人员“耗竭”有益,或者对肿瘤患者心理、生理健康和满意度有好处。

二、证据

(一)共情(empathy)

共情是1909年Edward Titchener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并把它定义为:“将客体进行拟人化的过程,并感受到自己进入到客体内部与其共通的过程。”临床医生在咨询的开始阶段要使用开放式提问,给予共情,并善于发现患者话语里的深层含义,这样会更容易识别出患者的心理痛苦。虽然这项研究是在家庭医生中开展的,但是这些有成效的医患沟通技巧同样适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Lelorain的一篇关于医疗人员共情与肿瘤患者结局的系统综述显示,共情会增加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该综述纳入的研究基本都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评价共情的,缺乏来自医生的评价,这对理解医患间共情的全面性有所影响。在一项评价医生的共情对患者焦虑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123名乳腺癌患者和87名非患癌女性)中,相比对照组,干预组会观看40秒“增强共情”的视频,视频里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支持和陪伴,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触摸患者的手以及使患者感到安心,研究结果表明观看完“增强共情”视频的被试者,其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仅40秒的增强共情,却有显著改善焦虑的效果。这项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了共情对于焦虑的作用,但是研究样本局限于文化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白种人,对于结论的推广性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一篇关于共情改善医患关系的综述显示,共情能力有利于医务人员作出有助于患者的适当反应,促进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结局。如果医护者能够给患者更多的情绪认知关注和共情反应,将有助于建立合作、和谐的医患关系模式。目前国内关于共情改善医患沟通尚无实证性研究。

(二)不同的提问方式

与患者交流时医生需要注意疾病的两种叙述,其一是患者视角的叙述,其二则是生物医学疾病视角的叙述,也就是体征(来自体格检查)和症状(来自患者叙述)。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从患者处获得完整的信息。问诊时通常以一个开放性问题让患者开始陈述症状,最后以封闭性问题逐渐实现信息的完善。

(三)非言语交流

患者与医生间的沟通,意味着患者和医生之间交换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讯息。成功的沟通不仅只有语言,连同表情、姿势、动作、语气及语调等非语言性讯息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项研究显示,在沟通过程中,言语占沟通中的7%,音调占38%,而表情、姿态、动作等占55%。Mast关于医患互动中的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交流、点头、语调等)的综述显示,非语言交流在医患关系中非常重要,非言语交流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医生也可以通过患者的非语言动作、表情等来与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决策方面的沟通。Little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给予医生简短的非语言沟通培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关系,促进了患者健康。虽然该研究样本量少,但显示了非语言交流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四)沟通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理解和记忆

相关综述研究显示,患者在一次会谈中会忘记大量的信息。2008年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关于260名新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对就诊信息回忆的研究发现,医生在告知信息的时候,给予患者的信息越多,患者能够回忆起来的越少。有证据显示,理解和回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①给予清晰的、具体的信息;②解释医学术语和避免医学专业术语;③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告知方式,而不是固定的方式;④最先告知最重要的信息;⑤重复和总结重要的信息;⑥主动鼓励提问;⑦主动询问理解程度,如“到现在为止,我所解释的都清楚吗?您可以总结一下您的理解是什么吗?”。以上证据均来自观察研究,不是随机对照研究。国内由24家医院、8所大学和6个学术团体于2008年共同起草、制订的《肿瘤患者告知与同意的指导原则》中也指出,要采取个体化原则告知,鼓励患者或家属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尽可能地给予解答,吸取其合理的意见,满足其合理的要求。该指导原则是国内伦理学性质的文件,是属于经验性共识。

(五)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

目前的医患沟通模式主要有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医生为中心这两种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包括更多的情感行为(如共情、公开的态度、给予患者保证),并且让患者参与到决策制订中,这种医疗模式试图理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体征,患者对疾病的感受、体验以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而在以医生为中心的模式中,临床医生是聚焦于完成任务,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控制行为和更少的共情。Dowsett的一项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及其家属更喜欢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特别是预后不好的患者更倾向于这种模式,该研究同时还强调也有少数患者喜欢以医生为中心的沟通模式,至少在某些时候,所以临床医生需要在这一点上察觉和评估患者的需求。Zwingmann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告知肿瘤患者诊断时,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而且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在目前越来越广泛应用。

三、推荐意见

1.临床医生在与患者沟通中应该注意共情,了解患者的感受,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结合的方式,在交流中恰当地使用适合患者的非语言交流(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临床医生在沟通过程中应该要确认患者对交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告知医学信息,解释难懂的术语并避免医学专业术语,鼓励患者提问并主动询问患者的理解程度(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3.我们推荐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方式,但在少数情况下,临床医生需要及时觉察到某些喜欢以医生为中心沟通方式的患者(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NjPKDVcWY/z3i+OFYp2OjFeflcw4jrmImKBCw+Gnl6L0qKAS30ybNjpxcmJfZQ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