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结核病年鉴》是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中国结核病年鉴编辑委员会编纂出版的一部公开、全面、客观、详实地反映我国及国际结核病防治事业发展变化情况的大型实时性、史料性工具书,对展示成绩、总结经验、促进交流、启迪创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结核病年鉴》自2015年首卷问世以来,至本卷已编纂五卷。五年来,承蒙各级组织与领导的不断鼓励和支持、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厚爱与建议以及出版单位的努力与协作,得以连续出版并不断完善与提高。审视走过的五年历程,你会发现成长的足迹清晰而坚定,努力的决心愈加激越澎湃。

《中国结核病年鉴》编辑出版的目的与意义具体而鲜明: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国内外读者反映中国与世界各国结核病学科领域每个年度取得的成就和进展,为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同时也记载结核病学科领域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祖国的医学宝库增添连续性的史料性图书。《中国结核病年鉴》的编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将载入我国结核病防控的史册。

《中国结核病年鉴》编辑出版的方针和目标科学而翔实:作为结核病防治行业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年鉴,注重信息密集、资料权威,是集学术性、实用性、史料性为一体的专业性工具书,是记载结核病防治行业发展繁荣面貌的编年史,更是我们全行业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光辉结晶。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内容涵盖国内外结核病基础、临床和控制等领域的年度最新进展;编写力求创新,既反映中国特色,又展现国际水平,国际国内,世界大同;既突出诊治,也重视防控,防治一体,医防融合;既彰显学术成就,也描叙工作实录,林林总总,各有侧重。年鉴以高、中级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对各类、各级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亦皆适用,可用较少的时间获取大量的信息。

五年春风化雨,五年春华秋实。五年来,每一卷年鉴都凝聚了作者们和编辑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心血,也寄托了广大读者的希望。《中国结核病年鉴》如百卉之萌动,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锻炼成长为医苑新花,作为各类图书馆、阅览室的必备,作为医务人员特别是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必读,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中国结核病年鉴》编辑出版的成效及影响显著而深远。

聚力健康中国,放飞无“核”梦想。编辑委员会深知,站在新的起点,唯有不忘初心,按照既定方针与目标,以不停顿、不止步的智慧和勇气,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再出征一往无前,再开启传奇篇章。编辑委员会更深知,同作者、读者风雨同舟、血脉相通,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把作者、读者放在最高位置,虚心向作者、读者学习,真心对作者、读者负责,热心为作者、读者服务,接受作者、读者监督。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作者、读者的共同不懈努力下,《中国结核病年鉴》必将不断茁壮成长,在浩渺的医林独树一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即将迈入收官之年的关键时刻,2019年的中国结核病防治领域繁花似锦,精彩纷呈。2月,中国代表赴巴西参加第四次金砖国家结核病研究网络会议。3月,以“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为宣传主题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参加活动。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办,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承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协办的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在江苏苏州市召开。大会主题为“结核病诊疗:规范、精准、融合”。本次大会是国内结核病学领域规模最大、最权威、学术质量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投稿总数达866篇,参会人数超过2 300人。来自国内外结核病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就结核病的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和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年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结核病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学习交流活动,表彰了200名长期奉献在结核病防治事业一线的优秀专家。7月,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9月,第五届“国际结核病论坛”和第五届“中国耐药结核病论坛”在重庆市举行,一带一路国家官员与专家、蒙古国官员与专家等来自10多个国家50多名国际学者以及来自国内近500名结核病专家参加了会议。论坛主题是“改变,从现在开始”,近20名国内外结核病及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就结核病防治、基础与临床及相关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做了大会专题报告,并与参会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10月,第七届全国结核病医院管理与创新论坛暨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工作年会在济南召开,启动全国互联网移动智慧诊疗车发车仪式。国内首次“结核病历史资料展”在济南拉开序幕。几千件带着各个历史时期特征的结核文物亮相,在激励我们做好现实工作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成就感和历史责任感。10月,中国学者在第50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上发出了强劲的中国声音,发布了丰硕的中国成果。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的结核病防治项目在北京举办专题研讨会。11月,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9年版)》《耐多药结核病短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多部指南共识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临床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培训教材》《结核病名词词典》《临床结核病学第二版》《结核病影像学》《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管理指南(中文版)》等系列图书出版。全年相关医疗、教育、科研机构新开展结核病相关科研课题项目灿若繁星,不胜枚举。多项研究成果质量高,有突破,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方案。全年中国学者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会议等发表结核病相关文献达数千余篇。多地多人次获得结核病防治时代楷模、时代先锋、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可谓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学术成就硕果累累。

2019年的世界结核病防治领域风采依旧,铿锵前行。1月,The Union出版《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管理指南》;WHO出版了《结核感染预防控制指南2019更新版》。3月,WHO发布《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整合版)》。8月,WHO发布了《侧流尿-阿拉伯甘露聚糖测定(LF-LAM)诊断HIV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指南2019更新版》。8月,TB Alliance研发的新型抗结核药物PA-824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批准上市。10月,第50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在印度海德拉巴市召开,来自全球3 500多名结核病及相关领域专家、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社区倡导者就结核病与肺部疾病的预防控制、临床和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探讨与交流。10月,《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较往年更早发布。11月,美国胸科学会(ATS)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欧洲呼吸学会(ERS)、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在《美国呼吸与危重症杂志》联合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12月,WHO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重大变化快速通报》。预防方面,GSK研发的M72/AS01E疫苗获得Ⅱ期研究结果。诊断方面,多项即时检测诊断方法引起国际同行们的关注。治疗方面,新药的临床应用数据不断增加,Nix等新方案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抗结核新药及新组合的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积累,结核病治疗迎来新的黄金时代。endTB(Expand New Drugs for TB)观察性研究与临床试验初步结果令人鼓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家庭接触者的预防性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Phoenix研究)。非凡的表现,让我们深感结核病防治手段已然得心应手,人类征服结核病胜利在望。

《中国结核病年鉴(2019)》全面、系统地概括反映了这些辉煌成就、重大进展及纷繁多彩的活动。本卷继续沿用上年编辑方针、风格与体例,仅在遴选文献、排版装帧等方面有些微调整。为了进一步突出时效性,本卷要求作者在12月15日前交稿,拟提前在2020年4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故本卷记述时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全书总计60余万字,从国内外数百种期刊杂志中选出有关文献 1 176篇,其中国内 593篇,国外583篇。

驰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当今信息时代,医药卫生技术日新月异,面对浩瀚的海量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浓缩为精华,对作者、编者都是极大的考验。在过去的一年中,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中国的很多政策、技术策略和指南都发生了变化,瞄准、跟踪、传递发展的前沿知识与方向是否精准?特别是结核病相关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分支学科的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关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和孜孜以求的目标。毋庸置疑,本卷必然不是尽善尽美,肯定存在错漏,诚请广大读者见谅并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年鉴办得更好。本卷在编写过程中,继续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以及广大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铜陵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朱友生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刘一典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常蕴青博士研究生和于佳佳硕士研究生等所做的大量编辑与整理工作。

2019年,已经成为过去。2020年,我们可以做得更多。万里征程风正劲,春花烂漫待明朝。

唐神结 李亮 高文 许绍发
2020年1月10日于北京 ZMDGY27CIWcIOWiXoaE1bks37fYnpb4FHdQ1meVNXhV7g26WeKlEgDqm8J2n/e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