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WHA)通过了WHA 54.19决议,决议声明要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实施驱虫控制血吸虫病和土源性蠕虫病(STH),目标是减少世界范围内两种疾病的发病率。自2001年的最初决议以及WHO撰写发布预防性化疗指南以来,全球战略基本保持不变。随着WHO、公益组织对被忽视热带病的重视和吡喹酮捐赠量的增大,不少国家血吸虫病防控取得显著成就,已有19个国家10年以上没有本地感染的病例报告,提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甚至消除血吸虫病是有可能的。因此为推动各地血吸虫病防控进程,WHO各区及其成员国或单独或与其他NTDs结合编制血吸虫病防控规划,以指导各地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或消除活动。
2003年起,WHO开始着重于贫困社区的卫生需求而不是特定疾病的控制措施。控制NTDs的转折点出现在2007年WHO召集的第一次全球伙伴会议,形成了非政府机构的倡议,承诺支持WHO的策略、目标和对象,以一种创新、高效率的方式共同努力并在公共卫生方面取得显著的收获,包括控制和消除项目的扩大、加强药物的可及性使数百万贫穷和边缘人群受益。
2012年1月,WHO发布了2020年全球NTDs防治战略—《加快消除被忽视热带病对全球的影响的行动路线图》(简称路线图)以及由全球合作伙伴联合签署的《对抗NTDs伦敦宣言》。路线图推荐的预防、控制、消除和消灭NTDs的5个策略包括:预防性化疗、强化疾病管理、媒介和中间宿主控制、动物卫生干预、安全用水及改善厕所等卫生设施。作为一种被视为可消除的NTDs,行动路线图对血吸虫病的目标是:到2015年,美洲的东地中海区域、加勒比地区、印度尼西亚和湄公河流域实现区域性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到2020年,美洲区和西太区实现区域性消除血吸虫病,非洲部分国家消除血吸虫病。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逐步加大吡喹酮治疗的规模,使非洲所有流行国家学龄儿童的化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即非洲7600万学龄儿童要得到吡喹酮治疗,事实上2010年所有年龄组得到治疗的人数仅3300多万。
2012年5月,WHA通过了WHA 65.21决议,号召血吸虫病流行国家加大防控和监测力度,整合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启动血吸虫病消除运动,并希望WHO尽快制订消除血吸虫病的指导原则和停止化疗的验证程序。2012年,WHO发布了《2001—2011年血吸虫病防控进展及2012—2020年战略计划》,提出全球无血吸虫病的愿景,并提出以下目标:2020年全球控制血吸虫病疫情;2025年全球消除血吸虫病公共卫生问题;到2025年,在WHO的美洲区、东地中海区、欧洲区、东南亚区和西太平洋区以及非洲部分国家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表1-4)。为实现以上目标,希望通过在所有流行国家扩大控制和消除活动,保证吡喹酮供应量和所需的资源。
表1-4 2012—2020年血吸虫病战略计划愿景、目标和目的
当血吸虫病流行国家实现100%的地区覆盖率,75%的国家覆盖率,一级重度感染的感染率小于5%,第一个目标就能实现;在所有流行国家血吸虫病重度感染的感染率小于1%时第二个目标将会实现;当血吸虫的发病率降至零时,第三个目标将会实现。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战略计划的操作性目的必须要满足,包括在所有流行国家扩大旨在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活动,确保所有国家有足够的吡喹酮和资源可以提供。
为了监督扩大全球血吸虫病控制的规模及进展,WHO还设立重要时间节点,见表1-5。
表1-5 全球扩大血吸虫病控制规模工作进展重要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