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脑和颈部PET显像

一、颅内脱髓鞘假瘤PET/CT误诊一例

患者女,36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并四肢抽搐3个月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在进食过程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手抽搐,迅速发展至左前臂,四肢抽搐并伴随意识丧失,持续5~6min后清醒,恢复正常,未予治疗;之后反复类似发作5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2007年7月本院门诊以“右额叶占位性病变”收住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活动基本正常。双侧巴宾斯基(Babinski)征阴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入院后行头颅MRI示:右额叶可见大片不规则长T 1 或长T 2 信号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多发环形明显强化灶(图1-1-1)。磁共振波谱示:病灶天门冬氨酸峰值下降,胆碱峰值升高。右侧额叶病变,考虑恶性肿瘤,胶质瘤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及脑脊液生化、脑脊液培养均正常。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y HR16型)显像(图1-1-1,图1)示:① 18 F-FDG显像见右侧额叶内一结节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影,大小约2.0cm×2.1cm,SUV最大值为5.8,平均值为5.0,CT于上述部位见高低混杂密度结节影,伴点状钙化,CT值约为28.4HU;病变周围见片状低密度水肿区,放射性摄取减低;无明显占位效应。② 11 C-胆碱显像亦见右额叶内病灶呈结节状高代谢影,SUV最大值为3.4,平均值为2.6,病灶边界清晰。 18 F-FDG和 11 C-胆碱联合显像考虑为恶性胶质瘤。

图1-1-1 图1右侧额叶脱髓鞘假瘤患者,女,36岁。a. CT平扫示:右侧额叶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点状钙化;b. MRI T 1 WI增强示:右侧额叶可见多个环形结节状强化灶,周围伴水肿;c. 18 F-FDG PET示:右侧额叶结节状高代谢病灶,大小约2.0cm×2.1cm,SUV最大值为5.8,平均值为5.0;d. 11 C-胆碱PET示:右侧额叶形状不规则结节状高代谢病灶,SUV最大值为3.4,平均值为2.6,病灶边界清晰(箭头示病灶)。图2右额叶病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和肉芽组织增生(HE×200)

右额叶病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示:(右额叶)炎性病变,脑组织变性,大量组织细胞(即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和肉芽组织增生,可见血管炎性病变,局部呈肉芽肿性血管炎改变。结合临床较符合脱髓鞘假瘤,考虑感染所致,病毒感染可能性大(图1-1-1,图2)。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 68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S100蛋白(+)、CD 5 (+)、CD 20 (+)、CD 3 (+)、CD 45 RO(+)、CD 79a (+)。

讨论 脱髓鞘假瘤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脑实质占位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1] ,是介于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中间型病变,病因尚不明确 [2] 。早年的麻疹病毒感染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病灶区有大量的T淋巴细胞浸润,这与病毒感染诱发的变态反应有关。另有文献 [3] 报道本病发生与疫苗接种及应用化学治疗药物有关。该病常被误诊为脑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往往急性起病。大多数病例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长期随访无复发或病情进展。该病病理特点:脱髓鞘变性、轴索保留、胶质细胞增生和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套袖”状浸润。本病例PET/CT误诊原因分析:①临床发病时间稍长;②病灶呈单发,灶周明显水肿,有明显占位效应;③ 18 F-FDG和 11 C-胆碱显像均见病灶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④磁共振波谱示胆碱峰明显升高,MRI及磁共振波谱均考虑恶性肿瘤;⑤临床上脱髓鞘假瘤相对少见,本例与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极为相似,因此鉴别诊断较困难。脱髓鞘假瘤在影像学方面是一类很容易误诊的疾病,PET/CT对炎性或感染性病变没有特异性。因此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 11 C-胆碱PET显像阳性及磁共振波谱胆碱峰增高时,并不能诊断为恶性肿瘤。

本文直接使用的缩略语:

FDG(fluorodeoxyglucose),脱氧葡萄糖

SUV(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标准摄取值

参考文献

[1]张声,游瑞雄,王密,等.易误诊的脱髓鞘假瘤10例临床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5):447-451.

[2]KEPES JJ. Large focal tumor-like demyelinating lesions of the brain:intermediate entity between multiple sclerosis and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 study of 31 patients. Ann Neurol,1993,33(1):18-27.

[3]刘冬戈,杨重庆,刘晓霞,等.瘤块型脱髓鞘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1):16-19.

(摘自中华核医学杂志2010年第30卷第2期,第一作者:郑辉) vMiulkuPLpVg6ew5aC2upY8eG/6+THp1SxVeS2R9pLdaybrdMIs3e5tS1sqjQJ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