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调强靶区的设计至今仍有争议,不仅体现在术后GTV瘤床的设计上,即便是术后CTV的设计也有不同,国内外靶区勾画原则如下。

脑瘤放疗以术后放疗为主,因此靶区的设计有其特殊之处:术后放疗靶区的设计既要参考术前影像,也要考虑术后的变化。一般而言,术前肿瘤不大时,术前肿瘤与术后瘤床大小差异不大;但如果术前瘤体较大时,术后要考虑到术后瘤腔的缩小而导致瘤床相应缩小,因此瘤床的设计一定是根据术前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术后正常组织的回缩等多种因素而决定。

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影像表现不同,因此设计理念不同。

一、低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影像上一般无增强,其肿瘤具体位置一般在MRI的T2 FLAIR像上表现为异常信号,因此术后GTV瘤床的勾画原则是将T2 FLAIR显示的异常部分作为GTVtb对待(图2-27、图2-28)。

而CTV一般根据分化程度而有所不同:

病理分化为Ⅰ级者,CTV=GTV+1cm(即在GTV基础上外放1.0cm)。

病理分化为Ⅱ级者,CTV=GTV+1~2cm(即在GTV基础上外放1~2cm)。

国外推荐低级别胶质瘤放疗的总剂量为45~54Gy,分次剂量1.8~2.0Gy,但这个剂量是否适合 IDH 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目前尚不清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低级别胶质瘤放疗的总剂量为50.4~56Gy。

增强CT仅见左侧颞叶术后低密度区

FLAIR显示的异常信号大于术腔

图2-27 Ⅱ级星形细胞瘤术后GTVtb(红线)以包括FLAIR显示的异常信号为原则

图2-28 少突胶质瘤(Ⅱ级)术后GTVtb(红线)的勾画以T2 FLAIR显示的异常信号为原则,黄线为外扩1.5cm的CTV

二、恶性胶质瘤

恶性胶质瘤,即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者,GTV、CTV的设计目前仍有争议,争议的主要焦点如下。

(一)GTVtb的设计

术后往往在瘤床周围会有强化带的存在,多数主张以此为GTVtb,并以此外扩作为CTV的依据,但也有学者将强化带周围的T2 FLAR异常信号作为GTVtb对待(图2-29)。

(二)CTV的设计

CTV的靶区设计主要涉及下面两个问题。

1.CTV是否需要包括瘤周的水肿区?RTOG推荐CTV1需包括全部瘤周水肿及水肿区外2cm区域,给予46Gy,缩野后CTV2需在大体肿瘤靶区(GTV)外扩2cm,剂量增至60Gy。

EORTC推荐的CTV设计并不强调一定要包括所有瘤周水肿区,而是以术后瘤床强化带外放2~3cm为准(图2-30)。

欧洲EORTC(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和美国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的靶区勾画原则见表2-1。

T1强化病灶作为GTVtb

T2 FLAIR异常信号作为GTVtb

图2-29 GTVtb的两种勾画方法

图2-30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GTV包括增强MRI所显示的范围,外放3cm并适当修正为CTV

表2-1 欧洲EORTC和美国RTOG胶质瘤的靶区勾画原则比较

续表

2020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 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MR T1增强或T2 FLAR异常信号为GTV,外扩1~2cm形成WHO Ⅲ级胶质瘤的CTV,而外扩2~2.5cm形成GBM的CTV。CTV外扩3~5mm形成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而T2/FLAR显示的水肿区建议包括在第1计划CTV1中(46Gy/23次),第2计划增量区(Boost:14Gy/7次)应仅仅包括残余肿瘤或术后瘤腔外扩2.0cm形成的CTV2。

2.GTV到CTV外扩的原则 CTV是在GTV基础上外放形成的,但绝不能是单纯几何学的外放,而是要考虑众多因素适当修整而形成合理的CTV设计。

(1)颅骨作为屏障,CTV至颅骨内板即可。

(2)大脑镰和小脑幕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一般外放至大脑镰和小脑幕外时要及时修回至大脑镰或小脑幕,或最多包括大脑镰到对侧不超过5mm的距离即可。

(3)胶质瘤容易沿白质纤维束浸润,因此瘤体邻近的白质纤维束应适当多包,而灰质区域适当少包。

(4)胼胝体是最大的白质纤维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可通过胼胝体到达对侧大脑半球,因此CTV毗邻胼胝体的部位要适当多包(图2-31)。

(5)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可通过大脑脚而侵犯脑干,如大脑脚受侵,则其邻近的脑干不能过多保护。

(6)胶质母细胞瘤常见扩散途径是通过胼胝体、内囊、穹窿、前联合及视辐射直接蔓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设计原则基本采纳EORTC标准,并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个体化处理。

GTVtb:原则上讲,GTVtb包括术后强化带及T2 FLAIR异常部分(如术后有明确的肿瘤残存,也可将残存肿瘤勾画为GTVp而给予较高的剂量)。但在临床处理上,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处理:如果病灶不大,则术后增强的区域及T2 FLAIR像异常信号均包括在GTVtb(图2-32);但如果病灶较大,如遵照包括全部FLAIR像异常信号作为GTVtb对待的原则,则相应的CTV会明显扩大(图2-33)。图2-33患者GTVtb以左图为准,仅包括强化的病变范围。

CTV:在GTVtb基础上外扩2~3cm并适当修改形成。

病理分化为Ⅲ级者,CTV=GTV+1.5~2.0cm。

病理分化为Ⅳ级者,CTV=GTV+2.0~3.0cm,现多主张外放距离多不超过2cm。

胶质母细胞瘤通过胼胝体前部侵犯对侧

胶质母细胞瘤通过胼胝体后部侵犯对侧

图2-31 胶质母细胞瘤侵犯对侧的途径

增强MRI显示的瘤床

T2 FLAIR显示强化病灶后方的异常信号区

图2-32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GTVtb包括增强MRI+T2 FLAIR异常信号所显示的范围

当然也可设计为2个CTV,如CTV1在GTV外放1.5cm、CTV2在GTV外放2.5cm,可以给予不同的分次剂量及总剂量。

(三)PTV的设计

PTV=CTV+3~5mm,靶区的剂量按照相关的PTV给量。

(四)危及器官的限量

在靶区设计的同时,对靶区周围的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角膜、晶体、视神经等进行勾画,并限定安全剂量。

图2-33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GTV的勾画,以增强MRI所显示的瘤体为原则

当采用分次剂量为1.8~2.0Gy的照射时,各重要器官的剂量应限制在:全脑50Gy,部分脑60Gy;脑干54Gy;脊髓 45Gy;视交叉 50~54Gy;视网膜 45Gy;晶体 9Gy;内耳 30Gy;脱发 20~30Gy;泪腺 30Gy(暂时性),60Gy(永久性)。

(五)剂量

分次剂量一般为1.8~2.0Gy,建议单次剂量不超过2Gy,但对于明显残存肿瘤、且位于非重要功能区时,允许残存肿瘤分次剂量适当提高至2.1~2.2Gy。

总剂量与分级有关。一般而言,低度恶性者总剂量50.4~56Gy,高度恶性者GTV为60~66Gy,CTV1为 60Gy,CTV2 为 54Gy。

三、计划设计及评估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需要躲避的重要组织和器官,以尽可能地增加靶区的适形度、降低正常器官的受量。

评估计划的优劣采用直观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同时逐层查看剂量的均匀度及适形度,特别应注意剂量热点不能落在危及器官上。

四、全中枢调强照射技术

1.应用常规照射技术进行全中枢照射尽管临床应用几十年,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1)患者采用俯卧位,难以长时间固定,精确性和重复性受到影响。

(2)3~4个中心点,每周需移动射野,摆位难度增加。

(3)野与野之间衔接存在剂量冷、热点。

2.如用调强照射技术进行全中枢照射,则有其优点。

(1)采用仰卧位照射技术,患者舒适性好,精确性和重复性有保障。

(2)原发肿瘤可采用CT/MRI融合技术,靶区设计精确。

(3)野衔接处剂量均匀。

(4)一次计划设计,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5)每次治疗仅需摆位一次,完成治疗。

(6)正常组织受量减少。

3.以下以一9岁髓母细胞瘤患者为例,介绍全中枢调强照射的治疗流程及靶区设计。

(1)患者取仰卧位,以体位舒适为原则,体中线与床轴一致(在激光线的帮助下摆位,图2-34)。

(2)CT进行(topogram,TOP)像采集,观察体位是否合适,如不合适调整至合适体位,并在体中线用紫药水标记一纵行线。

(3)热塑面罩固定头颈部、胸部、腹部等(图2-35),同时在热塑罩上也标记出纵行线及侧方参考线(注意面罩有一定的回缩性,体表也应标记以和面罩上的标记比对)。

图2-34 体位及纵线体表标记

图2-35 热缩面罩及体表标记

对成人而言,目前多采用一体架(图2-6)、头颈部面罩及体罩同时固定,保证更好的重复性和精确性。

(4)CT扫描,要求层间距2~3mm。增强扫描主要满足原发肿瘤部位,其他部位不做要求。

(5)靶区勾画,全中枢靶区勾画的一些原则。

● 骨窗下勾画全脑及脊髓的CTV

1)全脑CTV:包括全部脑实质、颅骨内缘(图2-36)。颅前窝要包括全部额叶和筛板,颅前窝底壁位置较低、筛板下缘下5mm范围均应包括在CTV内;颅中窝要包括颞叶最下极和垂体窝。颅中窝的前壁和底壁辨认清楚、均应有充分安全界地包括在全脑范围内;一般而言,颅底应包括颅底下缘下5~10mm范围,以充分包括脑神经出入颅底处。

2)眶上裂、眶下裂、眶尖、视神经管、颈静脉孔、内耳、舌下神经孔均应充分地包括在靶区内。

3)脊髓CTV:两侧包括椎间孔,下界以包括硬膜囊(thecal sac)下界及其下方1cm范围为准(图2-37)。硬膜囊下界一般位于骶2下缘,但因个体差异,硬膜囊的精确位置以脊髓MRI来确定(图2-38)。

4)因脑部、颈部、胸部、腰骶部摆位误差不同,且非断层加速器(TOMO)无法一次完成全脑全脊髓照射,因此可以分不同部位进行靶区勾画(图2-39、图2-40)。

● CTV到PTV距离各家医院标准不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标准:脑部3mm;胸腰段5mm;腰骶段8mm。也有考虑到照射野较长,上端变化较小,因此除照射野下界外放8mm外,其他各个方向均为5mm。

图2-41~图2-44显示相应PTV的剂量分布。

骨窗

软组织窗

图2-36 CTV包括颅骨内缘的全部脑实质

不同层面的胸髓CTV

不同层面的腰髓CTV

不同层面的骶髓CTV

图2-37 不同层面的脊髓

T1强化

T1平扫

T2

图2-38 MRI显示的硬膜囊位置位于骶1下缘(红线),CTV为保证安全界应下放1cm或一个椎体置于骶2下缘

图2-39 全中枢CTV分成脑部(黄色)、颈部(粉红)、胸部(绿色)、腰骶部(褐色)进行勾画

不同层面的CTV

图2-40 三维层面显示的全中枢照射区域(CTV)

图2-41 三维层面显示全脑30.06Gy/17次等剂量分布

图2-42 几个不同层面显示全中枢调强照射技术胸、腹、盆腔正常组织受量明显下降

图2-43 三维层面显示全脑全脊髓30.06Gy/17次等剂量分布

图2-44 三维层面显示的颅后窝局部加量等剂量分布50.40Gy/28次(红线范围),黄线范围为靶区107%的高剂量区53.92Gy

颅前窝的底壁和颅中窝的前壁和底壁的处理至关重要,无论是常规野照射、还是调强放疗,都必须注意这些部位,如果脱靶或在边缘则容易造成这些部位的复发(图2-45、图2-46)。

图2-45 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后8个月颅前窝、颅中窝复发(*.复发病灶)

图2-46 髓母细胞瘤全中枢照射后半年颅前窝出现局部复发

五、全脑室调强照射技术

全脑室照射的原则为包括所有脑室系统以及脑室系统外5~10mm的正常脑组织,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必须包括在内,靶区勾画时尤其要注意第四脑室侧孔及中间孔不能遗漏(图2-47)。

三维层面显示的全脑室(褐色区域)

三维层面显示的全脑室剂量分布(VMAT技术)

图2-47 全脑室照射

六、全脑调强照射技术

全脑靶区设计,建议在骨窗下勾画,注意颅前窝底及颅中窝、以及神经出颅的内口如眶尖、眶上裂、眶下裂、内耳门、舌下神经孔等均应包括在全脑范围内(图2-48)。

图2-48 三维层面显示的全脑靶区范围

图2-49为一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的患者:右侧基底节、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呈畸胎瘤60%、精原细胞瘤和内胚窦瘤各占20%,术后先行6周期全身化疗(依托泊苷+卡铂+博来霉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全中枢MRI检查未发现有脑脊液播散,放疗时行全脑照射后局部加量:CTV1 54Gy/1.8Gy/30次,CTV2 30.06Gy/1.67Gy/18次。

从上至下的靶区勾画

三位层面显示的 GTVp(红线)、CTV1(黄线)、CTV2(绿线)

三维层面显示的靶区剂量分布

图2-49 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的全脑调强照射技术(VMAT技术) lEg9YnxxzroFZEQ0ylJBrcbDtVionwaHmj7J3nuXOnKN7Ra/0J7uyeQVvP7znd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