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尿液颜色的“革命”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论语·颜渊》

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产物,是人体的重要体液之一。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对于泌尿系统来讲,还应该加上一句:“排尿看尿色”。因为尿液不似血液、组织液等体液一直在体内,尿液最终需要排出体外,其颜色变化最易被识别。如果说尿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那尿液颜色的变化就是尿液内在理化性质改变的“指示剂”。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这是因为含有尿胆原的缘故。当饮水量增多或减少时,尿液颜色可以变成无色或者黄色。一旦尿的颜色发生变化,在排尿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现。尿液颜色病态异常中,红色的尿液最为常见,另外还包括乳糜尿、黑热尿、糖尿等,这些异常的尿液颜色变化往往是人体某些疾病的信号。患者如果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和及时诊治,就有可能被尿液颜色改变背后的疾病“革了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没有红细胞,若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高倍视野中最多不会超过3个红细胞。一旦显微镜高倍视野中红细胞数量超过3个,即可判定为镜下血尿,提示有疾病的可能。出血量继续增多,当肉眼也能发现尿液被红细胞染红时,称为肉眼血尿。若有1毫升或以上的血液混入1 000毫升的尿液中,尿液即呈现洗肉水样(淡淡的红色),即可被肉眼观察到(图9);少于此数量的血尿肉眼无法分辨,是为镜下血尿。因此,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的红细胞远远超过镜下血尿,代表泌尿系统不同程度的出血,它们在临床上都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切不可因为镜下血尿出血量少而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

其实,血尿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血尿症状。如何区分血尿的具体病因?了解排尿时的伴随症状(例如疼痛)十分重要:如果血尿伴随疼痛或者尿频、尿急等症状,可能由泌尿系统炎症、结石引起;如果为无痛血尿,则有可能为泌尿系统肿瘤导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无痛血尿常常间歇发生,即一段时间有血尿,等过一段时间没经过任何治疗又没有血尿,后血尿又重现。

无痛血尿最常见的病因是膀胱肿瘤,其次为肾盂肿瘤、肾肿瘤。所以,一旦出现无痛血尿的症状,应该立即去泌尿外科就诊,明确病因,了解是否为肿瘤引起的血尿,以免延误病情。当然,无痛血尿还有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原因,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等。

图9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出血

除了泌尿系统感染和肿瘤能引起血尿之外,肾以及血管的病变同样会引发血尿,与泌尿外科疾病的血尿有较大区别。

明确血尿类别后,需要进一步寻找血尿的最终病因。红细胞变形的内科原因血尿,需要继续查血清抗核抗体等,甚至需要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红细胞不变形的外科原因血尿,需要行尿液细菌培养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等,必要时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除了血尿,尿液如果呈现牛奶样乳白色,称为“乳糜尿”,是由于其中含有乳糜液或淋巴液。乳糜是被消化的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后,与一些分子如磷脂、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乳白色的乳糜微粒。这种乳白色的颗粒在人体内有其特定的位置,即在淋巴系统中。正常情况下,乳糜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系统,不会到处乱窜;特殊情况下,比如患有丝虫病时,淋巴通路堵塞,细小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甚至曲张破裂,如果破裂的部位正好紧邻泌尿系统,乳糜颗粒进入尿液中,尿液就变成了“牛奶样”。就像马路下面并行的输油管道和自来水管道,输油管道出现泄漏,自来水管道中便有可能混入油的成分(图10)。丝虫病引起的淋巴回流障碍是导致乳糜尿最常见的原因。

当尿液的颜色呈现黑色或酱油样色时,是因为尿液中含有胆红素,故称之为“黑热尿”。称之为“热”,是因为黑热尿通常见于疟疾,疟疾的特点即是发热。疟疾的致病微生物——疟原虫在人体血液系统中肆虐时,大量破坏红细胞,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胆红素释放,进入尿中即呈黑色(图11)。上个世纪疟疾猖獗于世、涂炭生灵,人们对真凶疟原虫一无所知,恐惧“黑色”死神的召唤。现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包括伯喹、氯喹以及青蒿素等。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在服用某些药物如左旋多巴、甲酚等后也会出现暂时的黑尿!

上述几种尿液颜色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疾病导致的尿液改变却是“不露声色”。例如糖尿病,血液中高涨的血糖指标会引起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但尿液的颜色与普通尿液并无二致。如果长期放任血糖“身居高处”,那么后果一定是失明的眼睛和衰竭的肾,这种静悄悄的“革命”后果更为严重。尤其到了现代,糖尿病像空气中的尘埃,黏上了越来越多的人,撵不走、甩不掉。谁能发现?谁能预警?尿液周围乌压压的一圈小蚂蚁可以提示,因为尿中过高的糖分会吸引蚂蚁等小昆虫(图12)。血糖检测更能及早地发现血糖异常。因此,糖尿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做到先知先觉、及时治疗。

尿液颜色的改变尤其是血尿的出现在医学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往往是疾病的线索。重视尿液颜色的变化,进一步检测尿液的理化性质,可以寻找出疾病的真相。

图10 患有丝虫病时淋巴系统与泌尿系统相通,产生“牛奶样”的乳糜尿

图11 疟原虫破坏红细胞,胆红素释放,尿液含有胆红素即呈黑色

图12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含有过高的糖分 geea4sVNg5Bd630BoIxO1/cMldXN8rMuPaIufZUYgJwzSasCj5ZSuJDSJG93/G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