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就我个人所知,《卵巢衰老》这本书目前是全世界第一部关于女性卵巢器官衰老的医学专著。从开始筹建团队进行探索,到今天终于把所做、所思、所想和所感总结成文,历经约14年。

在199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中国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在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所占比重和增长速度上远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如何赡养老人和自己如何养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衰老的病因和防治研究,也引起了我的关注。

2002年,我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UT Southwestern)做肿瘤免疫学博士后研究时,校园里贴满了学术前沿讲座的海报,这深深地吸引了我。其中,有关衰老(aging)的话题颠覆了我的认知。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生老病死之一的“老”是自然现象,常劝人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但在有关衰老最新研究的讲座上,我了解到,衰老是一种病理过程,因为其可以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都与衰老有关。衰老有异质性,有的人老得快,有的人老得慢,都有其内在原因和科学规律。我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深受启发,这种观念为我以后确定卵巢衰老研究方向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

2004年,我回到中国,在继续做好妇科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同时,也启动了对卵巢衰老的探索。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研究卵巢衰老的专业人士不多,有关文章和报道也甚少,甚至连什么是“卵巢衰老”都无明确定义,因而进步小而且慢。

所幸,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医学的研究水平已从系统和器官,到组织和细胞,再到基因和分子层面。妇科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背景,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剖析卵巢衰老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十余年来,在国家各部委、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队进行了不懈和持续的努力。我们成立了卵巢衰老及功能保护多中心协作组,探索了卵巢衰老的病因和影响因素,挖掘了卵巢衰老的内在机制,初步建立了中国女性卵巢功能评价标准和预警体系,并对保护卵巢功能的策略、方法和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部分研究成果正在进行临床转化。与此同时,我们对卵巢衰老领域的相关理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认识和见解。我们将之与国内外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融合编成此书,希望分享我们的想法、做法和观点,并对卵巢衰老研究的推动和发展有所帮助。

卵巢作为机体的众多器官之一,是会发生衰老的。卵巢衰老(ovarian aging)的核心是卵巢功能由强盛而衰退,进而衰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完善了卵巢衰老的定义及其所包含的要点。

任何器官都会经历出生、发育、成熟、衰退和衰竭这样的过程,卵巢也不例外,这就是本书中“卵巢的生命周期”所要探讨的问题。

卵巢衰老,不仅仅只是引起我们当下所重视和强调的绝经及其综合征,其实是发生更早、持续下降和牵涉面更广的重要过程。它不仅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功能,导致不孕不育,还可因为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其靶器官或系统的相关疾病。本书将卵巢衰老对全身系统的危害和表现进行了分别阐述。

卵巢衰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病因或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尚无明确的分类方式。本书以精准医学概念为基础,参考矛盾论中内因和外因的重要论断,将卵巢衰老的影响因素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学因素等十大类,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对前述因素导致卵巢衰老的病理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论述。

正确诊断疾病是恰当治疗疾病的基石。本书对卵巢衰老如何评估、关键指标是什么、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如何预测绝经和绝育这两个卵巢功能的重要终点等内容均一一进行了阐明。

早在2 000多年前,我国即有论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针对卵巢衰老:“已病”是指已经绝经;“欲病”指已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表现,类似卵巢储备下降或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未病”则指卵巢功能正常。以此为据,我们提出了干预卵巢衰老的三大理念和进行临床管理的七大策略。同时,也对日常生活或医疗过程中如何科学保养、维护或保护卵巢功能大胆地提出了我们的认识和建议。

本书分为两篇:基础篇和临床篇。主要内容包括卵巢衰老的定义及其相关概论、生理学基础、危险因素、发生机制、评估及预测、防治管理等。从结构上来看,卵巢功能为本书所有内容的核心,此为本书的“纲”;而与卵巢功能衰退相关的以上所有其他要素,均为其“目”。以此为阅读本书的重要逻辑基点,即可纲举而目张,将比较容易地学习、掌握并灵活应用本书对卵巢衰老的相关知识。本书可供妇产科医师、妇女保健工作者、妇产科和衰老领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参考,也可帮助广大女性同胞了解自身和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卵巢衰老团队为主,我也非常荣幸地得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陈蓉教授的鼎力相助,撰写了第八章绝经激素治疗。因为本书是“先行”,可以用来参考的文献和书籍甚少,本书与其说是“编”和“写”,不如说是“闯”和“创”。

本书中基因和蛋白符号大小写因人类及动物的不同而不统一,所有基因和蛋白符号的使用依据是2016年发表在《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的《医学论文中人类基因符号及相应蛋白符号的正确书写》一文。本书出版之际,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赐教,如有疑问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renweifuer@pmph.com,或扫描封底二维码,关注“人卫妇产科学”,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正,以期再版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女性和为了女性健康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人们!

王世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
2020年12月 fengDk1C+azhVJJiBRw5exsDRjvutGk3yfLcxIXf5OE6Kb7Lhh/dHaqFVnEboU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