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版编写说明

本书包括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一、总论

系统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内容如下:

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明确劳动创造医药的概念,介绍历代中药学发展成就及其代表作;骨干本草及专科本草的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近代本草学发展成就及各分支学科发展状况,为学习中药学打好文献基础。

2.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介绍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名称概念;中药的命名规律;中药的分类方法。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介绍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概念;如何正确对待道地药材;如何研究道地药材生产以保证临床需要,并介绍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与方法,以及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如何搞好中药材的贮藏与管理。

4.中药的炮制

介绍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以及近代中药炮制机理概况。

5.中药的性能

为总论的重点,主要介绍中药药性及药性理论的概念,阐明中药治病的机理。包括以下五部分:

(1)系统介绍四气的概念、产生过程、历史沿革、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近代有关四气理论的研究进展。

(2)五味的概念、产生过程、历史沿革、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气味配合规律、五味用药理论的近代研究概况。

(3)升降浮沉的概念、产生过程、历史沿革,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近代有关升降浮沉用药理论的研究概况。

(4)归经的概念、产生过程、历史沿革,中药归经的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归经必须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掌握药性的重要性;近代有关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概况。

(5)中药的毒性:介绍中药毒性及毒药的概念;如何正确对待中药毒副作用;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中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掌握中药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6.中药的配伍

介绍中药配伍的概念、产生由来,七情配伍用药规律及其发展;药对的出现,配伍用药的意义;近代有关中药配伍机理的研究。

7.中药应用禁忌

介绍中药应用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从文献、临床、实验方面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配伍禁忌、妊娠禁忌;从药性、病情方面介绍证候禁忌,阐明饮食禁忌的科学内涵。

8.中药剂量剂型与用法

介绍中药剂量的概念、计量方法及影响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中药的用法,介绍古今计量换算方法,中药的煎服法及根据不同剂型选择不同服法等内容。

9.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介绍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中药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及其生物活性。

10.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

介绍中成药发展的历史,中成药发展现状,中成药发展的前景,中药新药的研制思路、方法及策略。

二、各论

共收载全国各地区常用中药531种,按照功效不同分为21章介绍,每章先列本类药物的概念、作用、适应证、分类、配伍规律、使用注意及简要介绍本类药物近代现代理论研究概况等内容。每味药物按以下各项分述:

1.正名

每味药名以《中国药典》1995年版第一部及各省现行《中药材标准》和本草学沿用已久的名称为正名,并注明汉语拼音名。

2.别名

写出文献记录异名(注明文献出处)、地方用药名。

3.来源

按顺序先写药物正名、始载本草典籍名称、释名,牵强附会者不用;继之介绍药物基原,动植物药标明种(科)属、入药部位,矿物药标明矿物名称及药物加工方法;写出中文名、拉丁名,列出详细产地,说明来源于野生品种还是栽培品种。

4.采收炮制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国药材商品学》为准,介绍采集时间、入药部位、采集方法;以《中国药典》及《炮制规范》为依据,简要介绍炮制方法。

5.商品规格

按《中国药典》、《中国药材商品学》简要介绍道地药材的商品规格特点,以示药材的真伪优劣,并介绍有关药材的质量标准。

6.药性

按《中国药典》和规划教材、本草文献及临床实际为准介绍药性即药物性味、归经、有毒无毒,不得阙如,力求与功效应用统一。

7.功效

以《中国药典》和规划教材、本草文献及临床实际为准,运用中医药理论来概括介绍药物功效。对需要补充介绍的药物新功效,列于主要功效之后。既注意与《中国药典》及规划教材的连贯性,又可根据临床实际反映药物功效新进展。

8.应用

根据药物功效,以《中国药典》、规划教材及本草文献和临床实际为准运用中医药理论来概括主治病证,按主次先后予以介绍。对药典、规划教材未载而临床延伸应用,确有疗效者,也予补充介绍,以全面反映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介绍临床应用时,每项先写明主治病证名称,再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用药机理;继之列出主治病证的症状特点,并有选择地引用古今医家实际应用有效的名方,作为配伍用药的范例。附方所选配伍用药一般不超过3味,无成方者介绍配伍用药一般不超过6味。总之,介绍临床应用时,重点突出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全面详尽介绍该药临床应用的特点。

9.用法用量

以《中国药典》和规划教材、本草文献及临床实际为准,介绍成人1日内服剂量;对炮制后功效变化者,说明其区别用法,对有毒中药注明其剂量标准及用法,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10.使用注意

从证候、配伍、妊娠、饮食禁忌及毒副作用五个方面说明使用注意。

11.鉴别用药

介绍功效相近、同一来源不同用药部位的药物及同一药物的不同炮制品种药物的鉴别应用特点。

12.药论

由著名本草、名家医案、本经注释等文献中选择摘录论述精辟、言简意赅的药论,以进一步阐述药物作用机理、主治病证特点,提供传统的理论依据,加深对药物药性功效主治的理解,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13.现代研究

主要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报道、毒副作用四部分。

(1)化学成分:

参阅《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化学》及最新研究成果等资料,系统介绍该药的主要成分、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等物质基础,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药理作用:

参阅《中药药理与应用》、《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中药大辞典》等书及中药药理最新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全面系统介绍该药药理作用,力求与传统功效相一致,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3)临床报道:

选用单方或以该药为主药的复方、疗效确切的临床报道,力求与传统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相吻合,系统全面地反映近代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

(4)不良反应:

介绍毒性、半数致死量、中毒机理及临床表现、中毒原因及预防、中毒救治。

三、附录

1.临床常见病证用药简介 根据全书所载531种中药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特点,以常见病证为纲,系统介绍每种病症临床常用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方便。

2.中药药名笔画索引。

3.中药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iqPi0vjbN+zSQsuN4nfGTfycVyGS4ZYroQTxCtIugCmXE/r2KjdkBKnGTn8lfX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