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用药禁忌

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在临床用药治疗期间,必须注意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及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第一节 配伍禁忌

概念

所谓配伍禁忌,就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原有药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

内容

配伍禁忌的内容主要包括药物七情中的相反、相恶两方面。其中相恶的内容在配伍一章中已详细论述,本节主要介绍“十八反”、“十九畏”的若干配伍药对,它们均属于药物七情中相反的范畴。

十八反:甘草(炙甘草)反甘遂、大戟(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红参、人参叶、西洋参、党参、北沙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巴豆霜)畏牵牛,丁香(母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芒硝、玄明粉)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红参、人参叶)畏五灵脂。

沿革

1.“十八反”的相反之义,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勿用相恶、相反者”。五代后蜀韩保昇《蜀本草》谓“《本经》三百六十五种,……相反者十八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概源于此。但后世《神农本草经》重辑本并没有相反药的具体记载。敦煌出土的《本草经集注》序录残卷有一节畏恶相反的内容,它是陶弘景承袭《神农本草经》并参照《药对》而来,其中相反药有“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乌喙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细辛、芍药、五参”。其五参为“人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共计19种相反药(若以乌头、乌喙分开计,则有20种)。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载反药数目与《本草经集注》序录残卷相符。北宋王怀隐等所著《太平圣惠方》卷第二药相反首先集中列举了相反诸药18种,“药相反,乌头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五参、细辛、芍药”。其后南宋·陈衍在《宝庆本草折衷》中转载了十九反歌:“经验方云,贝母半夏并瓜蒌,白蔹白及反乌头,细辛芍药(有白有赤,一作狼毒——原注,下同。)五参辈(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偏与藜芦结冤仇,大戟芫花并海藻,甘遂以上反甘草。记取歌中十九反,莫使同行真箇好。”所载药物与《本草经集注》同,歌诀后并释云:“十九药各药之首已注,取此简而易记。”可见创制该歌诀的目的是为了使医者牢记心中。他还在歌诀后进一步说明相反药不能同用:“夫用药固不欲相恶相畏相反也,然三等中则有别焉。古人以相畏、相恶之物混而制方亦多矣,惟相反者彼我交仇,岂能共成其效?今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必致黯妒,亦相反而然也。”同时批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相反药同用,谓:“《局方》或以相反者并用,殆难依据。”由于该歌诀冗长难记,故金·张子和《儒门事亲》也作十八反歌诀:“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该歌诀便于传诵、记忆,故广为流传至今。也正由于十八反歌诀的盛行,使得后世医家临证之际将此作为配伍禁忌而加以避用,沿用至今。

除上述歌诀外,金·张元素《珍珠囊》中明确记载药相反者(除去重复者外)达55种之多,这些相反药中除了没有藜芦反沙参、丹参、玄参、苦参之外,十八反中的其他药物均包括在内,且增加41种药物。可见反药并非十八种,十八反仅是相反药的代名词或同义词而已,这一点可从金元以来历代本草记载相反药中看出,它们各有增删,变化较大,互有出入。如《本草蒙筌》中“川芎反藜芦”,“大戟反海藻、芫花”,“巴豆反牵牛”。《景岳全书》“土贝母反乌头”(卷四八,《本草正》)。《本草纲目》保留十八反全部基本药物及配伍,另有增加,共36种药名,29对配伍。《得配本草》所增相反配伍,几乎全部都是药食相反,相反药数37味,30对配伍。高晓山《中药药性论》初步统计,历代主要本草(部分方书)所记具有相反药性的药名有88种,相反药配伍97对。《中国药典》1963年版有27种,1977年版有28种,1985年版有31种,2010年版的具体内容如下: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反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甘草、炙甘草反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红参、人参叶、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细辛、赤芍、白芍,共计41种药物。

2.十九畏的沿革 在“七情”配伍中已经提到,对于“相畏”而言,宋代以前主要指毒性受制约。金元以后对“相畏”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多从药物功效受制约而论,与“相恶”概念混淆,即两药配伍使用可以降低原有疗效。但后世医家每将“十八反”、“十九畏”并提,且从十九畏歌诀中可以看到“相争”、“莫与见”、“最怕”、“不顺情”、“难合”、“相欺”、“莫相依”等描述,含有“相反”之义,多作为配伍禁忌看待。

从现存文献考证,明代刘纯《医经小学》首载“十九畏”歌诀。歌诀中记载了19个药名,10对配伍:“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此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本草纲目》、《药鉴》、《炮炙大法》等对此均有记载,文字略有出入,但后世均以上述歌诀文为流传。

《中国药典》收载的十九畏组对,1963年版与相畏混称。自1977年版起,与相当十八反的组对同称“不宜同用”,不再称畏,则是同作配伍禁忌对待。2010年版的药典中保留有十九畏的部分:硫黄畏朴硝(芒硝、玄明粉),巴豆(巴豆霜)畏牵牛,丁香(母丁香)畏郁金,牙硝(芒硝、玄明粉)畏三棱,人参(红参、人参叶)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统编六版教材)《中药学》(雷载权主编)在解释药物七情中“相反”的含义时,称“相反即两种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也将十九畏与十八反并列,作为配伍禁忌的内容。

如何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

1.“十八反”的药对在临床到底能否同用,历代众说不一。《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勿用相恶相反者”。《本草经集注》亦云:“相反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证类本草》卷二引陶弘景语“先圣既明有所说,何可不详而避之,……若旧方已有,……择而除之,伤寒赤散吾常不用藜芦,断下黄连丸亦去其干姜而施之,无不效,何忽强以相憎,苟令共事”。《备急千金要方》则谓:“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南宋张杲在其所著《医说》一书中还记载了相反药中毒的症状及解救方法“诸药相反中毒,用蚕退烧灰,细研一钱,冷水调下,频服取效。虽面青脉绝,腹胀吐血,服之即活”。均强调了反药不可用。黄文权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使用后,可见实验动物心、肝、肾脏器组织及血管充血,出现小灶性炎细胞浸润、细胞组织浊肿变性及空泡样改变,提示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后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1] 。颜辉等人报道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毛色、进食、活动、体重、脏器系数无影响,对血液系统、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肝药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与配伍比例有关,提示海藻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大鼠脏器具有选择毒性作用 [2] 。类似的临床、实验报道还有不少,均支持反药同用产生或增强毒性的观点。

但古今对此持不同意见者也不乏其人,他们认为反药同用,没有相反作用,不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甘草反甘遂,似不当同用之,却效,非人情所可测也。”清代张志聪也谓“相反者,彼此相忌,能各立其功,圆机之士,又何必胶执于时袭之固陋乎?”并指出“聿考《伤寒论》、《金匮》、《千金》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侣山堂类辨》卷上畏恶反辨)。

有的医者则认为反药同用,不仅没有毒副作用,反而可以增强疗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如《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同用治留饮;赤丸以乌头、半夏合用治寒气厥逆;《千金翼方》肾沥散中乌头、白蔹同用;《儒门事亲》通气丸中海藻、甘草同用等等。宋·张锐在《鸡峰普济方》中认为“近世医者,用药治病多出新意,不用古方,不知古人方意有今人所不到者甚多。如诸寒食散、五石泽兰元、三石泽兰元、登仙酒之类,其治疗有意外不测之效,观其所用药则皆寻常所用之物也。但以相反、相恶者并用之、激之,使为功效。详其妙意,盖出于今人之表。”明确指出相反药可以同用,它们通过配伍使药物发生了质的变化而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汤液本草》认为甘草可配伍甘遂、大戟、芫花治痰癖、饮癖,乃“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从而达到治病之目的。有人统计宋代几本大型方书中记载有许多相反药同用的内服处方,较之《千金方》、《外台秘要》所载更多 [3] 。近年来曾灏等人采用加减海藻玉壶汤治疗肉瘿108例,取得较好疗效 [4] 。杨小红等人用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16例,取得明显的近期疗效,能延缓肝硬化病情的进程,减少肝硬化患者并发出血的概率 [5] 。刘刚观察川乌配法半夏粉剂,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 [6] 。有些实验甚至认为相反药合用不仅不产生或增强毒性,反而缓和毒性,增强疗效。如海藻甘草一定比例配伍条件下并没有产生剧烈的毒副反应,反而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以海藻甘草1∶1配伍效果最显著 [7]

2.古今医家对十九畏也存颇多疑义,认为并不是所有十九畏中的药对配伍都是绝对的配伍禁忌。如《医学正传》云:“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丹波元坚《药治通义》引张隐庵语“考伤寒、金匮、千金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陈馥馨收集、整理《普济方》及《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内服成方多达782个 [8] 。张志明等应用人参配伍五灵脂治疗气虚血瘀型胃痛,取得良好疗效 [9] 。药理实验研究也表明,人参、五灵脂配伍能抑制A549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并对其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当二者比例为2∶1时效果最显著 [10] 。欧阳菊用等量丁香与郁金治疗虚寒性胃痛32例,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11] 。田喜勇等人用丁香配伍郁金辨证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2例,服药后均反应良好,脏器功能恢复及生活状态明显改善,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且二药同用比单味应用疗效显著 [12] 。梁爱玲等人研究表明人参、五灵脂不同比例配伍混煎液(1∶1、1∶2、2∶1)灌胃给药7天后,对正常小鼠游泳时间、耐寒、耐缺氧时间及胸腺指数、肝糖原含量均有增强作用(P<0.05) [13]

3.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十八反”、“十九畏”都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甚至有些文献记载或临床实验报道表明相反之药同用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是沉疴痼疾显示了一定的疗效。由此可见,无论文献资料、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说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科学研究还要做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去伪存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目前在尚未搞清反药是否能同用的情况下,临床用药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最好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黄文权,程相岭,肖鸿,等.甘草甘遂配伍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及形态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12): 1439-1441.

[2]颜辉,王国基,陈坚.不同比例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的毒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 1700-1703.

[3]高晓山,陈馥馨.中药十八反试论[J].中医杂志,1980(3): 7.

[4]曾灏,王少丽,林伟根,等.加减海藻玉壶汤治疗肉瘿108例临床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8): 1050-1052.

[5]杨小红,邱向红,希雅卡,等.反药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5,37(11): 42-43.

[6]刘刚.川乌配法半夏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0): 42-43.

[7]叶敏,赵一鸣.海藻甘草配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5):30-32.

[8]陈馥馨.782个含十八反、十九畏内服成药方组成与主治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87(2): 26.

[9]张志明,刘剑梅.人参配五灵脂治疗胃痛[J].甘肃中医,2000,13(5): 57-58.

[10]王瑾,任艳玲.人参配伍五灵脂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 585-588.

[11]欧阳菊.丁香配郁金治疗虚寒性胃痛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2): 79.

[12]田喜勇,周霞.郁金、丁香同用治疗冠心病[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 98.

[13]梁爱玲,高铭坚,黎莲珺,等.人参五灵脂配伍对人参补气作用影响的初步药效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 729-731.

第二节 妊娠用药禁忌

概念

妊娠禁忌药又名妊娠服禁、妊娠忌药、孕妇药忌、胎前药忌、胎妇药物忌、产前药忌等,是指对妊娠母体或胎元具有某些不良作用,干扰了妊娠正常生理,导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或胎萎不长、胎死腹中,或胎儿发育畸形,因而在妇女妊娠期应慎用或禁用的中药。妊娠禁忌药有时也简称为妊娠禁忌。

沿革

人们对妊娠期间用药宜忌的认识,在很早以前就已有记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曰:“嶓众之山……有草焉,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蓇蓉”即为妊娠禁忌药,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明确概念。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曰:“妇人重身,毒之如何?……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记载了妇人妊娠期间的用药法则。

秦汉南北朝时期,对妊娠禁忌药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史记》载有妊娠服药伤胎堕胎或催生下胎的病案。《神农本草经》中也有妊娠禁忌药的提法,并明确提出了6种堕胎药。《名医别录》中堕胎药物有所增加。《本草经集注》又将其扩展为42种,成为基础的妊娠禁忌药,后世本草著作多有补充。

隋唐时期,妊娠禁忌药这一概念初步形成。据载,隋代《产经》中载有妊妇不可服药82种,应是最早记载的妊娠禁忌药。《诸病源候论》曰:“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讫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从病机角度阐述了妊娠禁忌药的作用机理和注意宜忌的重要性,使妊娠禁忌这一概念在理论、实践两方面都初步确立。

宋金元时期,妊娠禁忌药的种类有所增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收录的卢医周鼎的《产前所忌药物歌》,是最早的妊娠禁忌药歌诀。该书还从脏腑病机的角度讨论了妊娠禁忌药的作用机理,为妊娠禁忌药理论的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其内容庞杂,而且包含了一些罕用药,不利于记忆。故元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些简化歌诀,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记载的歌诀。至此,医家对妊娠禁忌药的认识已比较全面,形成了“用药禁忌”中的一个分支。

明清以降,妊娠禁忌药的种类、内容极大丰富。《本草纲目》除专列“妊娠禁忌”药外,“诸病通用药”中,关系妊娠禁忌者即有247种,并有较科学的分类,较前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妊娠禁忌药”的发展,还表现在“医案”、“医话”中记载的许多临床妊娠期用药的试验经验和教训;对妊娠禁忌药的认识着重从药性解释药效;特别强调某些性味平和的药物在妊娠期亦有属禁忌者,提醒人们注意。

明清本草中,妊娠用药除分禁忌外,偶有慎用之说。近年来,慎用药较多。《中国药典》亦有禁、忌、慎之区别。禁,程度最重,可以理解为“严格不允许”;忌,程度较“禁”次,包括畏忌、顾忌等含义,可以理解为“有所畏”;慎,程度最轻,包括谨慎、慎重等含义,可以理解为“小心思考” [1] 。目前对于禁忌的界限不明确,故统称为“妊娠禁忌药”,慎用之品亦包括在内。

分类

据药性分:妊娠禁忌大毒、辛热之品。大毒者如水银、地胆、铅粉、狼毒、砒石等;辛热者如附子、乌头、肉桂、蜀椒等。

据药效分:凡功可活血通经、破气行滞、软坚散结、攻逐峻下、滑利重坠、走窜开窍者皆为妊娠禁忌药。活血通经者如三棱、莪术、乳香、红花等;破气行滞者如青皮、枳实、槟榔、檀香等;软坚散结者如鳖甲、半夏、天南星等;攻逐峻下者如商陆、葶苈、甘遂、芫花、牵牛子、大黄等;滑利重坠者如蓖麻子、冬葵子、滑石、车前子、木通、磁石、礞石等;走窜开窍者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等。

据作用对象分:因母体和胎元的不同,妊娠禁忌药又分为如下两类:作用于母体,使其受到损害,不能继续妊养胎儿,从而终止妊娠的,如红花、薏苡仁、芫花、三棱、通草、常山、滑石、天花粉、大黄等;作用于胎元可直接损伤胎元,使其发育障碍,如半夏损胎,巴豆烂胎,吴茱萸毒胎等。大部分妊娠禁忌药属作用于母体者。

据作用结果分:妊娠禁忌药又有杀胎(烂胎)、堕胎(下胎、落胎)、滑胎(动胎)、毒胎(损胎、妨胎、碍胎)之不同。杀胎者如巴豆、硇砂、水银等;堕胎者如芫花、甘遂、大戟、牵牛、王不留行、穿山甲、补骨脂、川芎、硫黄、桃仁等;滑胎者如车前子、冬葵子、槐角、泽泻、枳实等;毒胎者如郁李仁、青蒿、细辛、槟榔等。

据作用强度分:大致分禁用与慎用。禁用者多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可引起母体或胎元的严重损伤,导致胎死或胎堕,如水银、砒霜、巴豆、大戟、商陆、藜芦、乌头、锡粉等。慎用药毒性较低,药性较缓,活血行气、攻下利水、软坚散结、走窜重坠之品多属此类,如红花、桃仁、槟榔、青皮、大黄、泽泻、牡蛎、苦参、细辛等。

现代研究

关于妊娠禁忌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70多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前所述,所谓妊娠禁忌药,简言之即是指对妊娠母体或胎元具有某些不良作用,干扰正常妊娠的药物。从保护正常妊娠而言,本章所述药物即为妊娠禁忌药;若从药物如何终止妊娠或避孕而言,本类药物即为抗妊娠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基本国策的落实,科学工作者努力挖掘我国历代本草记载的妊娠禁忌药和古代避孕方,广泛运用多学科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使往日的“妊娠禁忌药”为今日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

临床研究主要是对历代医籍中记载的抗生育药或方剂进行观察印证。实验研究主要从胚胎学、药理学、药化学、遗传学、毒理学等方面,观察抗妊娠药的主要作用环节,这些药物分别具有对抗垂体促性腺素、抑制排卵、延缓卵运、破坏受精、抗着床和终止早、中、晚妊娠的作用,药物的胚胎致畸研究,也有一些报道。从结论来看,妊娠禁忌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存在互为矛盾之处,现代研究与传统记载也有不符。孰是孰非,需进一步探讨。下面就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1)临床研究:

古代文献记载,附子、大黄、益母草等皆为妊娠禁忌药,但有些临床报道显示与记载不甚相符。如报道有医者用《伤寒论》附子汤原方(附子15g、茯苓15g、党参25g、白术25g、白芍15g)治疗怀孕7个月畏寒,腹部疼痛者,连服3剂而愈,至足月顺利产下一男,未对妊娠过程造成不利 [2] 。赵海燕观察大黄对妊娠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及中毒性肠麻痹的疗效,结果表明大黄对此类患者发生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3] 。王玉霞重用赭石治疗妊娠恶阻62例,基本处方为:赭石30g(先煎)、白术15g、茯苓10g、白芍10g、寸冬15g、半夏10g、竹茹10g、焦三仙10g。痊愈45例,显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4]

有些药物的临床报道与记载基本相符。如采用川牛膝胶丸口服用于妇产科人工流产及中期妊娠引产,可促进宫颈条件成熟、宫颈软化,能缩短引产时间,促进胎盘胎膜剥离完整,为人工流产手术的顺利成功奠定了基础 [5] 。芫花中的有效成分芫花酯甲制成药膜外用,经1544例临床应用,完全流产率85%。目前还常将天花粉中的天花粉蛋白用于中期引产,引产率达96% [6]

有些药物虽为妊娠期所禁忌,但其机理不是抗妊娠而是毒性作用。如斑蝥、夹竹桃、乌头类、雪上一枝蒿等用于终止妊娠,绝少有成功的堕胎病例。如一未婚先育的女性,企图用斑蝥煎剂半碗(半两)堕胎而致死亡 [7] 。再如一个妇女在妊娠最后3个月,内服约30ml含有1.3%砷的制剂,4日后生下一早产儿,婴儿于11小时后死亡 [8]

目前用于抗早孕的中药有:①莪术油:使用30%莪术油3~5ml,经导管注入妊娠30~50天的子宫腔内,注药前一天和当天各肌注丙酸睾酮100mg,抗早孕总有效率88.89%。②天花粉:用精制天花粉蛋白1.2~2mg,加丙酸睾酮100mg,加利血平0.5~1mg,注入宫腔,抗早孕304例,成功率为84.95%。③以当归、怀牛膝为主药的催经止孕汤:当归、怀牛膝各15g,藏红花、大腹皮各12g,桂枝9g,川芎5g,水蛭10g,甘遂3g,水煎,每日1剂,治疗3~5日,用于催经止孕总有效率82.35% [9] 。④大黄 虫丸:停经40日以内单纯服用大黄 虫丸,每日3次,每次2丸,连服7日停药。停经41~60日者除上述用法外,以红花5g水煎剂为药引。停经61~90日以内,B超发现有胎心搏动者,除用上述方法外,以红花10g、天花粉30g配伍,水煎剂为药引。采用上述方法服药者100例,服药后自然流产49例,成功率为49%,有26例阴道流血量少,恐流产不彻底而行刮宫术,未刮出绒毛组织,仅见少量蜕膜样组织,送病检报告为坏死的蜕膜组织 [10]

用于流产、引产的中药有:①复方天花粉蛋白注射液:采用羊膜腔内、外及宫颈注射,用药量1.2~1.8mg,加生理盐水3~4ml稀释后应用,同时注入丙酸睾酮及地塞米松5mg,观察1小时无反应者待自行流产。应用于抗早孕流产及中期引产248例,总有效率96.77% [11] 。②助产汤:采用助产汤(丹参12g、赤芍9g、当归9g、红花9g、桃仁9g、急性子9g、五味子9g、姜黄9g、生大黄9g、山甲片15g、川牛膝9g)治疗因各种原因需终止妊娠者126例,口服250ml/次,2次/日,追加剂量同前,仍一日2次,最多服3日,有效率为71.4% [12] 。③芫花:用芫花萜膜,经消毒的置入器将其送至宫颈内口以上约10cm处,放置完毕后,让孕妇平卧30分钟。用药每次为1片芫花萜膜,含0.11mg“芫花酯甲”。共治疗28例死胎妊娠患者,其中完全流产(引产)26例,占88%;不完全流产2例,占12% [13] 。④中药复方:由当归20g、党参30g、川芎15g、红花12g、川牛膝12g、坤草30g、柞木枝30g、鸡血藤15g组成。第一天下午给番泻叶10g代茶饮,晚上开始服中药,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84例服中药病例,引产成功67例 [14]

(2)动物实验研究:

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传统记载的妊娠禁忌药对妊娠确有危害作用。下面就以作用环节将这些药物归纳如下。

①抗着床、抗早孕药 常见的具有抗着床、抗早孕作用的药物有:九里香、半夏、牛膝、穿心莲、贯众、马兜铃、川楝子、土荆皮、水蛭、王不留行、白饭豆、白矾、丝瓜子、合欢皮、牡丹皮、鸡血藤、鸡冠花、扶桑花、芸香、补骨脂、阿魏、苦丁茶、栀子花、郁金、姜黄、蓬莪术、金银花、威灵仙、荜茇、急性子、胡荽子、胡萝卜子、柿蒂、益母草、紫草、棕榈、槐角、豨莶草、薄荷、麝香等 [15] ,但其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如牛膝总皂苷灌胃可显著抑制假孕小鼠和去卵巢小鼠的子宫蜕膜细胞反应,表明它不仅能改变形成和维持蜕膜细胞反应所需要的激素环境,而且对蜕膜组织有一定的直接作用 [16] 。冰片能使中晚期妊娠小鼠流产,妊娠终止率分别为100%和91%,但对早期妊娠作用不明显 [17] 。小鼠每日皮下注射麝香酮20mg后,在不影响孕鼠的正常生活和健康以及未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异常情况下,表现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且随孕期延长,抗孕作用更趋显著 [18] 。莪术水煎剂可降低雌鼠怀孕率,增加妊娠致畸率,兴奋子宫平滑肌 [19] 。红花有终止早期妊娠和对胚胎有致死、致宫内生长迟缓(IUGR)等毒性,并与剂量密切相关 [20] 。紫草能阻止子宫内膜黏蛋白1(muc1)表达的消失从而阻止胚胎着床,具有抗早孕的效果 [21]

②流产、引产药 常见的有:了哥王、天花粉、乌桕、甘遂、冰片、芫花、脱力草、蛇王藤、蒲黄、 虫等 [15] 。其作用和机理各有不同,且作用时间亦有选择。乳香对小鼠未孕和早孕离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早期终止妊娠率在80%以上 [22] 。众多实验现象显示甘遂对胎儿循环系统和血凝系统有损害作用,故甘遂引产的胎儿均为死胎 [23] 。芫花的作用机理与甘遂相似,均对胎儿有毒性作用。冰片对早期妊娠小鼠无明显作用,而对中晚期妊娠小鼠具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 [24] 。蒲黄用于引产效果显著,其注射液对豚鼠离体子宫和家兔在位子宫有兴奋作用。薏苡仁可促宫颈成熟作用强,对产科过期妊娠引产效果好,安全性高 [25]

③致畸胎药 据报道,斑蝥能显著降低实验动物的怀孕率,提高畸胎率 [26] 。2.5mg/ml以上剂量的生草乌可诱发卵黄囊生长和血管分化不良、生长迟缓及形态分化异常,严重者出现体节紊乱、小头、心脏发育迟滞(心小,停留在心管期)及心脏空泡等,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建议孕妇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慎用或禁用草乌 [27] 。千里光药材水提物、总生物碱提取物以及含千里光的中药复方千柏鼻炎片对大鼠均有一定的致畸胎作用,可导致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其中总生物碱可能是千里光中的主要致畸成分群 [28] 。在研究杜仲、黄芩、苎麻根的致畸作用中发现杜仲显示致畸作用阴性,有促进水螅分化及拮抗秋水仙碱抑制分化的作用;黄芩为致畸作用明显物质;苎麻根则显示致畸作用阳性 [29] 。水蛭煎剂可使胎鼠体重下降,有明显致畸作用,死胎和吸收胎比例升高,堕胎作用显著 [30]

④其他作用的抗妊娠药 紫草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绒毛组织分泌hCG的功能,破坏绒毛组织结构,甚至使其坏死,而具有抗生育作用 [31] 。僵蚕能显著降低雌性小鼠卵巢、子宫重量及妊娠率 [32] 。瞿麦对小鼠着床期、早期妊娠有较显著的致流产、致死胎作用,中、大剂量对中期妊娠有致流产、致死胎作用,且随剂量增大作用增强,部分胚胎坏死吸收,对晚期妊娠有催生下胎的作用,无遗传毒性作用 [33]

(3)抗妊娠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不同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抗生育特性。有效成分类似的中草药,具有类似的抗生育特性。下面以化学成分分类,分述不同成分的抗生育特性。

①生物碱性化合物:其抗妊娠作用,主要表现在体内能产生很强的雌激素活性,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比例平衡,影响子宫内膜发育,抑制蜕膜形成,从而导致妊娠终止。如蒺藜科骆驼莲中的鸭嘴花碱,具有明显的兴奋子宫作用,其作用与催产素和甲基麦角新碱相似;石蒜科黄花石蒜碱,可兴奋动物离体子宫,大剂量时则抑制;夹竹桃科山马茶、海尼山辣椒和狗牙花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狗牙花啶,表现出高度雌激素活性,从而防止妊娠发生。

②皂苷类化合物:其抗生育方式,主要通过杀死精子,从而阻止卵子受精而起避孕作用。

③萜类化合物:其抗妊娠作用强,毒副作用小,国内外研究较多。如印度马兜铃中的倍半萜成分,对实验动物的抗着床率达100%,墨西哥巴拉圭菊中的两种二萜类成分,抗妊娠率达100%,其中一种二萜类成分巴拉圭菊醇(Zoapatanol)的抗生育作用,可能是与血管平滑肌上至今尚不了解的一种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WHO已批准对Zoapatanol进行第一期临床实验;我国芫花中的芫花二萜酯,具有良好的致流产作用,临床证明引产一次成功率达82%~100%,其作用是通过局部接触引起蜕膜坏死以及大量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引起子宫收缩而实现的;穿心莲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对终止早孕和中期妊娠有较好作用,致流产成功率69.3%;土槿皮中的土槿皮酸甲、乙、丙、丁,均有明显的抗早孕效果;栀子花中的三萜栀子酸和栀子花乙酸,对大鼠有一定的抗早孕效果。

④酚酸类化合物:酚酸性成分种类繁多,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紫草科的路边紫草中的活性酶——多酚氧化酶,能够把无活性的紫草酚聚合为活性的多聚体,该聚合物具有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具有抗着床或堕胎活性;芦荟、白屈菜中的多酚性成分具有避孕作用。

⑤黄酮和香豆精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和己烯雌酚(乙烯雌酚)在化学结构上近似,香豆素类成分和促雌酮的受体间产生了相互影响。如补骨脂素,有避孕和胚胎毒作用,豆科的槐角中的三个黄酮苷,其苷元具有抗着床及抗早孕作用,可能与影响受精卵运输有关。

⑥蛋白质类化合物:常见的如天花粉中花粉蛋白对中期妊娠引产有效率达96%,其作用是通过破坏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内分泌关系和代谢物的变换,并可能引起前列腺素的增加,发动宫缩而导致引产的。其对早孕也有终止作用,与前列腺素合用效果更佳,可显著减少前列腺素的用量。四季豆中的四季豆蛋白,可用于抗着床、抗早孕、中期引产,与等量天花粉蛋白比较,其抗早孕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但中期引产的效果低于后者。

参考文献

[1]高晓山.中药药性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25.

[2]贺慧媛,刘长天.略谈妊娠用附子的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 1070.

[3]赵海燕,王雨平,董丽红.大黄对妊娠特有疾病治疗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 59-62.

[4]王玉霞.重用代赭石治疗妊娠恶阻62例临床观察[J].齐鲁医学杂志,2000,15(3): 178.

[5]贾曦.口服川牛膝胶丸软化宫颈56例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04,22(2): 12-13.

[6]张淑真,崔秀君.中草药抗生育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1995(1): 41-42.

[7]邹伟波.口服斑蝥堕胎中毒致死的法医学鉴定[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9,5(3): 203.

[8]史国兵.中药雄黄的临床应用及其毒副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5): 267-270.

[9]施杞.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第7卷[J].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 76.

[10]黄凤霞,王荣友,张富和.大黄 虫丸促流产作用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15(2): 29.

[11]卓勤,孙雪.结晶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抗早孕流产及引产248例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22(2): 220.

[12]荀艳霞,王霞,石磊,等.中药助产汤用于晚期妊娠催产与引产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3): 2334-2335.

[13]王惠芳,邓翠枝,丁引勤,等.芫花萜膜在死胎引产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1999,6(11): 895.

[14]姜秀萍,张丽华,许淑欣.中药引产在过期妊娠中的应用[J].中成药,1995,17(5): 24-25.

[15]李卫民,高英,刘冬,等.中草药抗生育研究[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102-199,200-216.

[16]王世祥,井文寅,车锡平.怀牛膝总皂苷抗生育作用及其机理[J].西北药学杂志,1997,12(5):209-211.

[17]徐连英,陶建生,冯怡.冰片抗生育作用及剂型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6(3): 1.

[18]蔡青青.人工麝香微胶囊准备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9]周宁娜,毛晓健,张洁,等.莪术妊娠禁忌的药理学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2): 2291-2292.

[20]林邦和,严冬,周立人,等.红花对大鼠妊娠和胚胎发育的毒性和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4): 50-52.

[21]任少达,禹卉,马保华,等.紫草抗胚胎植入作用与muc1蛋白子宫内膜表达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84(9): 25-28.

[22]朱锡民,李培全,张建国,等.榆白方对动物妊娠的终止作用[J].中成药,1989(7): 32.

[23]于天文,李相忠,辛淑媛,等.甘遂中期引产胎盘与胎儿脏器的光镜及电镜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4): 201.

[24]徐连英,陶建生,冯怡.冰片的抗生育作用及剂型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6(3): 1.

[25]陈文慧,林建.中药薏仁用于40例过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3):280-281.

[26]箫庆慈,毛小平,赵霞,等.妊娠禁忌药斑蝥的部分药理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7-11.

[27]肖凯,王莉,刘玉清,等.草乌的体外胚胎发育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7,21(4): 317.

[28]赵雍,梁爱华,刘婷,等.千里光、千柏鼻炎片和总生物碱大鼠胚胎毒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3): 373-377.

[29]吴源,冀元棠,童小萍,等.应用水螅再生试验初探杜仲等中药的致畸作用[J].生物学杂志,2004,2(3): 34-36.

[30]赵玲霞,马俊霞,郭丽.水蛭的药效与毒性[J].河北医药,2004,26(1): 78.

[31]杨柳,王秀华,张西玲.紫草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绒毛组织分泌HCG功能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 21.

[32]毛晓健,毛小平,肖庆慈,等.僵蚕抗生育的药理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 26.

[33]李兴广,高学敏.瞿麦水煎液对小鼠妊娠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6): 40.

第三节 证候禁忌

概念

由于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的不同,又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各异,升降浮沉作用趋向的差别,以及归经作用定位的不同区分,形成了各自药性的不同,其治疗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临床用药在证候选择上也就有一定的忌宜。所谓证候禁忌是指某种药物用于治疗某种疾病,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证候,而其他证候一般不宜应用。如大黄、麦冬、当归、肉苁蓉均可治疗大便秘结,大黄苦寒,泻热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麦冬甘寒,养阴通便,适用于阴虚便秘;当归甘温,养血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肉苁蓉甘温,补阳益精通便,适用于阳虚精亏便秘。也就是说大黄只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而阴虚、血亏、阳虚精亏所致大便秘结,则就是大黄的证候禁忌了。应当指出,证候禁忌是指一般用药规律,临床上常通过适当配伍,还可扩大药物适用范围,如大黄配附子,寒热并用,温通去积,也可用治冷积便秘。

内容

除了药性极为平和无须证候禁忌外,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禁忌,其内容详见各论每味药物的“【使用注意】”项。

第四节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概念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内容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包括病证食忌、服药食忌两方面的内容。

1.病证食忌

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的性质忌食某些食物,以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因药有药性,食有食性,药与证符,食亦应与证符。也就是说,应做到食证相符,即温热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寒凉证应忌食瓜果生冷、清凉饮料,虚性病证应忌食清泄食物,实性病证应忌食温补之品等,这是饮食禁忌的基本原则。《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皆指出了某脏腑疾病忌食某性质的食物,从上可以看出食物禁忌同于药物禁忌,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临床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施膳;有些病证亦需结合西医学的原理,辨病施膳,并针对性地搞好饮食禁忌。如热性病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煎炸食品等;寒性病者应忌食生冷瓜果、冰镇饮品;脾虚患者应忌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黄疸性肝炎、胆囊炎、泄泻痢疾患者应忌食油腻、生冷;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肾炎、心力衰竭等患者应少食或忌食盐;荨麻疹、过敏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等患者,一般不宜食鱼虾、蟹、猪头肉、猪蹄、韭菜、香菜、鸡、鹅、羊等食物;痔疮、肛裂患者不宜食辛辣酒炙之品;皮肤病及疮疡肿毒,忌食鱼、虾、蟹、猪头肉、猪蹄、鹅肉、鸡肉、南瓜、芥菜等一切荤腥发物等,可供参考。

2.服药食忌

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否则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或加剧病情,或变生他证。①降低疗效:如服人参或人参制剂时应忌食萝卜,因萝卜顺气,能加速肠胃蠕动,使排泄加快,不利于人参的吸收,二者一补一泄,抵消了人参的补益作用;又如服用中药时,尤其是含铁质的补血药不宜饮茶,因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能和药物中的铁离子反应生成鞣酸亚铁,不利于铁的吸收;再如服各种含生物碱的中药,不可饮用牛奶,因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与生物碱生成沉淀,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②加剧病情:如患过敏性疾病的人,若治疗期间食用鱼虾、蟹等发物,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或加重。③变生他病:如《东医宝鉴》“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萝卜则能耗诸血,令人髭发早白”。《范汪方》注有“藜芦,勿食狸肉”称“食之使人水道逆上,成腹胀”。近年来有报道,1例小儿感冒患者,予银翘散加减方3剂,服至第2剂时,曾吃带鱼罐头,次日全身出现皮下斑点,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另1例女性感冒患者,服小柴胡汤加减,其中含有荆芥,嘱其服药期间忌食鱼虾。服第4剂时食鱼虾和猪血,嘴周围皮下遂出现黑紫色瘀血,并伴呕吐、泄泻。重复实验,再次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 [1] 。古有记载:荆芥忌鱼蟹;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葱、柿反蟹等,也许有其道理。

参考文献

[1]侯昕.服荆芥后食鱼、虾致过敏反应二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0(2): 254.

(陈绍红 吴立坤 钟赣生) ONYkOxjfcrvu5m/n04EbWMRq5U73xF4wp3Vax7Xt++eIjT8VmrJWkVYbNkaUSO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