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等,是依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所采取的加工处理技术。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又有多种炮制方法,同时有毒之品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些药材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火候。陈嘉谟《本草蒙筌》谓:“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可见炮制是否得当对保证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

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随着火的发现、利用和医药知识的积累,一些制备熟食的知识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从而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除了用火炮熟生食外,人类还很早就发现了野果的自然发酵,而发明了谷物造酒,用酒治病或制造药酒来治病。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并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药物的炮制内容。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用药经验的丰富,对疾病认识的日益提高,使人们有可能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多种药物组成复方,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推进了炮制的发展,并使其方法多样化。

文字产生前,中药炮制技术只能是口耳相传,在实验中保存和发展。文字产生后,始得以记录和流传。现今已知最早的医药文献中,即有中药炮制的有关记载。以后历代对炮制的技术、应用和理论方面都有不同的贡献和发展。

先秦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治疗52种疾病的280首药方,所记述的药物炮制方法有挑拣、干燥、切制、渍、泡、炙、煅、熬、蒸、煮等。在《黄帝内经》中,记有炮制法“咀”和炮制品“治半夏”,而“燔制左角发”即为现在的血余炭。这些早期医药典籍中的记载,显示出辨证论治、随方组药、药物炮制的萌芽,反映了汉以前医药水平的概况。

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一时期,中药炮制技术已受到较高重视,有较大发展,炮制理论也开始形成。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在序例中概括叙述了当时应用炮制的原则,如在药用部位的选择方面有“药有……根、茎、花、实、草、石、骨、肉”的记载;在炮制去毒和改变药性方面有“药有……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此书出现的炮制方法和品种有炼(消石、朴硝、矾石、石胆、禹粮石、雌黄、雄黄);蒸(桑螵蛸);酒煮(猬皮);熬(露蜂房、蛇蜕、蜣螂);烧(贝子)等。《武威汉代医简》中,记载了约100种药物,炮制品种和方法均较《神农本草经》多。书中具体记载了半夏、狼毒两种毒性药物的炮制方法,与近代制法相似,表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毒性药物炮制加工的重要性,且炮制技术已具有了一定的水平。著名医学家、方剂始祖张仲景在医疗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药炮制,并首先提出了“炮炙”一词。在其著作《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等医书中,已有乌头、石韦、半夏、麻黄、肉桂、乌梅、大黄、苦杏仁等70余种中药材采用炮、炙、烧、蒸、煮、去心、去皮、去毛、去瓤、 咀、切、泡、浸、洗等法炮制,指出药“有烧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明确了分选药用部位、净制、切制的基本原则。对炮制质量也提出“烧灰令存性,勿令灰过”、“烧令黑勿太过”等具体要求。对药材炮制目的亦有部分说明,如石韦不去毛“令人淋”,半夏需“汤洗”至“滑尽”,否则“有毒”等等。有些药物在不同的方剂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充分体现了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在其医方中,还多次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了蜜、酒、醋、胆汁、童便、姜汁等液体药物,为后世用液体辅料炮制药物奠定了基础。总之,汉代初步确立了中药炮制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目的,创立了一些炮制的基本方法和炮制品,并开始把中药炮制和复方配伍结合起来,用于临床实践。但汉代中药炮制的方法大多比较简单。

两晋、南北朝时期: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不仅为临床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记载了80多种药物的炮制方法。许多药物,根据临床不同需要,一药采用几种制法。书中记载的大豆汁、甘草、生姜等解乌头、芫花、半夏之毒,是后世用辅料炮制解毒的起始。真竹沥一药,记述了用于馏法制备新药的技术。梁代陶弘景在其著作《本草经集注》序言的“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第一次将零星的炮制技术作了系统的归纳。如净选方面,归纳成去栓皮、去皮、去毛、去芦、去心、去老枝、去瓤、洗八法;切制方法,首次记载了中药由 咀到切制的转变,并有劈破、剉(切段)、薄切(薄片)、镑、捣(细捣及取绒)等法;干燥方面,记载了曝干、烘干两法;炮制方面记载了微炙、烘焙、熬、烧、炮、明煅(矾石令沸,汁尽)、炙(阿胶,炙令通体沸起)、烊化、焯(如杏仁、桃仁,汤柔挞去皮)、炼、蒸、苦酒渍等21法。此时期的炮制技术,多为适应制剂需要而创。如“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如干枣、栀子、瓜蒌等;“细核物亦打碎”,如山茱萸、五味子、蕤仁、决明子;“诸虫先微炙”;“凡丸散用胶皆先炙使通体沸起,燥乃可捣”等等。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记述和经验,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系中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炮制专著。以此书为标志,中药炮制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从医学中分列出来。该书论述了中药炮制前后,药材真伪优劣的选择、修治和切制,文武火候的掌握,醪醯辅料的取舍,操作工艺的流程,中药饮片的贮存及炮制作用,注意事项等等。书中记述了蒸、煮、炒、焙、炙、炮、煅、煨、浸、飞、去芦、去足、制霜、制膏等多种炮制方法,广泛地应用辅料炮制药物,并对辅料的比例作出了规定,如“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若火火过,并用不得”。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影响甚大,其中许多炮制方法,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唐代:此期科学文化发达,中药炮制也备受人们重视,炮制方法日臻完备。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合和”专章中,指出临床用药“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顺方者福,逆之者殃……诸经方用药,所有烧炼节度,皆脚注之,今方则不然,于此篇具条之,更不烦方下别注也”。又说:“凡用甘草、厚朴、枳实、石楠、茵芋、藜芦、皂荚之类皆炙之”,“凡用麦糵、曲米、大豆黄卷、泽兰、芜荑皆微炒,干漆炒令烟断”,等等。由此可知,中药炮制已具有了以法统药的雏形。唐代的第一部官修药典《新修本草》把炮制列为法定内容,对保证和提高药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书中收载了很多炮制方法如煨、燔、作糵、作豉、作麴、作大豆黄卷以及朴硝的重结晶精制法等,对玉石、玉屑、丹砂、云母、石钟乳、矾石、硝石等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均有记载,并首次明确了以米酒、米醋入药等有关炮制辅料的规定。另外,许多医学分科专著和总结性方书、类书均涉及了炮制内容,反映了一些专科用药的炮制特色,丰富了炮制方法。如《千金翼方》有反复蒸曝制熟地黄法、钟乳石水飞取细粉法、炼松脂的精制法等;《食疗本草》用童便处理药材如苍耳;《外台秘要》开始用麸炒法如杏仁;《经效产宝》开始有酒淬法如鹿角,纸炒法如蒲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开始有醋煅淬法如自然铜、黑豆,蒸法如何首乌,面煨法如白姜,湿纸煨法如黄姜,米泔浸法如苍术,米炒法如乌头,石灰炒法如南星等等。

宋代:由官府组织力量对宋以前的医药著作进行整理、校注、增辑,同时也强调了中药炮制问题。《太平圣惠方》所收众方中具体记载了大量炮制内容,并在“论合和篇”中强调了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指出“凡合和汤药,务在精专,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制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若真假非类,冷热相乖,草石昧其甘辛,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设有专章讨论炮制技术,将炮制列为法定的制药技术,充分体现了炮制与中药制剂的密切关系,对保证药品质量起了很大作用。我们现在应用的许多炮制方法,如水飞、醋淬、纸煨、煅、蒸、炒、炮等,大都与该书所列之法相似。

综上所述,由先秦到宋代,炮制的原则、方法、适用品种已初具规模,是中药炮制的技术形成期。这一时期,对一些药物的炮制作用开始有了阐述,但是零星而不系统。

金元时期: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引东垣“用药酒洗曝干”中指出:“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用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至于川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黄柏、知母,下部药也,久弱之人,须合用之者,酒浸曝干,恐寒伤胃气也。熟地黄酒洗亦然。”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通过对中药制炭品的应用,总结提出了炭药止血理论。指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对后世中药止血药制炭应用影响很大。

明代:陈嘉谟在其《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攻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这些总结概括了炮制的一些主要作用,虽有一定的局限性,却简洁易诵,颇具影响。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提出“芫花本利水,无醋不能通”、“诸石火煅后,入醋能为末”、“凡药入肺蜜制,入脾姜制,入肾用盐,入肝用醋,入心用童便;凡药用火炮、汤泡、煨炒者去其毒也”等认识。其后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集16世纪以前本草学之大成,其所载药物大多列有“修治”一项,既收列前人记载,又介绍当时的炮制经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内容比已有的几种炮制专书更为丰富,至今仍为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资料。例如知母的炮制:“曰:‘凡使,先于槐砧上锉细,焙干,木臼杵捣,勿犯铁器。’时珍曰:‘凡用,拣肥润里白者,去毛切。引经上行则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可见李时珍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还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改进。缪希雍的《炮炙大法》大部分内容是反映当时的具体炮制方法,并“自为阐发,以益前人所未逮”。并在卷首列有一段“按雷公炮制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 、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的引言。

总之,元明时期在前人零散解释炮制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

清代:有关炮制的方法、理论基本上沿自明代而略有补充,炮制品种则不断增多。如张仲岩的《修事指南》载“吴茱萸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凡修事各有其故,因药殊制者,一定之方,因病殊制者,变化之用。又须择地择人谨慎其事”等。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一些药物的炮制程度记载颇详,如仅炒制中,即有炒黄、炒枯、炒焦、炒黄令烟尽、炒黑等不同要求。还特别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强调“炒炭存性”。这一时期对某些炮制作用的解释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多,并对某些炮制方法的妥当与否提出质疑,如《本草纲目拾遗》中不同意半夏长期浸泡,《本草从新》认为白术炒焦、附子用多种辅料煮不妥等。

近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医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摧残,中药炮制也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药炮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辑录整理工作;全国各中医院校的中药专业也都将中药炮制学列为专业课之一;科研方面,初步建立了炮制研究机构,并已形成专业科研队伍;生产方面,传统的加工炮制已逐渐由小生产、手工操作向大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加工过渡。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多个方面,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常常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虽然有主次之分,但彼此间又有密切的联系。炮制的主要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除去杂质,纯净药材

一般中药原药材,多附着泥土、夹带沙石及非药用部分和其他异物,必须经过挑选修治,水洗清洁,才能使药物清洁纯净,方可药用。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防风去掉芦头,黄柏刮净粗皮,鳖甲除去残肉,枳壳去瓤,远志抽心等。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将净选后的中药材,经过软化、切削、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如片、段、丝、块等),称为“饮片”。便于按处方调剂和制剂,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一些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灵磁石、赭石、石决明、牡蛎等,经烧、煅、醋淬等炮制处理,使之酥脆,同样是为了使有效成分容易煎出。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有些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热处理,使之干燥,并使所含酶类失去活性,便于保存,久不变质。特别是一些具有活性的药材,如种子药材赤小豆、白扁豆等,必须加热干燥,才能防止其萌动变质。再如桑螵蛸、露蜂房、刺猬皮等动物药,不经炮制则更难保存。药材的酒制品、醋制品也有防腐作用。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一些动物药、动物粪便类药及其他有特殊气味的药物,经过麸炒、酒炒、醋制等方法处理之后,能起到矫味和矫臭的作用,如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脂、麸炒白僵蚕、滑石烫刺猬皮、水漂海藻、麸炒斑蝥等。这样可以避免因服药引起的恶心呕吐而利于临床应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并确保安全用药。如巴豆压油去霜,醋煮甘遂、大戟,酒炒常山,胆巴水制附子 炒苦杏仁,姜矾水制南星,甘草、黑豆蒸或煮草乌、川乌等,均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何首乌经黑豆拌蒸炮制后,能增强其滋阴补肾养肝益血乌须发等功能;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强补肾助阳作用;麻黄、紫菀、款冬花蜜炙后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此外,炮制能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溶出,增强药物疗效,如醋制延胡索中的生物碱能与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生物碱盐;并能通过改变某些药物成分结构,从而改变疗效,如麻黄经蜜炙挥发油含量降低50%以上,发汗作用减轻,麻黄碱含量变化甚微,与蜜协同奏止咳平喘之效 [1]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药材经炮制后,性味常发生变化而对功效产生影响。如生地黄甘苦而寒,功专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为甘而微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生精填髓之功;黄连、黄芩、黄柏性苦寒,经酒炮制后,改变了苦寒伤胃之性,而保持了清热解毒、燥湿的疗效;生甘草味甘偏凉以清热泻火解毒为长,炙甘草则甘而性温,能增强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的作用;生首乌补益力弱且不收敛,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经黑豆汁拌蒸成制首乌后功专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涩精止崩;天南星经姜矾制后称制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药性辛温燥烈,而经牛胆汁制后称胆南星,变为清化热痰、息风定惊,药性凉润之品。由此可见,药物经炮制之后,可以改变其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改变作用趋向,如香附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后作用趋上而能兼清上焦之热。砂仁行气开胃消食,作用于中焦,盐炙后可以下行治小便频数。有些药物炮制后,可以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挥治疗作用,如《本草蒙筌》“入盐走肾脏”、“用醋注肝经”即指此意。而知母、黄柏、杜仲经盐炒后,可增强入肾经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经醋炒后,则增强入肝经的作用。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的。炮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作好准备。

1.纯净药材

借助一定的工具,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如挑、筛、簸、刷、刮、挖、撞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非药用部分及药效作用不一致的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这是原药材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如拣去辛夷花的枝、叶,筛选王不留行及车前子,簸去薏苡仁的杂质,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挖掉海蛤壳、石决明的肉,撞去白蒺藜的硬刺。再有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等按药材质量不同,经过挑选区分药材的等级等。

2.粉碎药材

以捣、碾、研、磨、镑、锉等方法,使药材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的要求,以便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如贝母、砂仁、郁李仁等用铜药缸捣碎便于煎煮;琥珀研末便于吞服;羚羊角等用镑刀镑成薄片或碎屑,或以锉刀锉成粉末,便于制剂或服用。现多用药碾子、粉碎机直接研磨成粉末,如人参粉、贝母粉、三七粉、黄连粉等,以供散剂、制剂或其他炮制使用。

3.切制药材

用刀具采用切、铡的方法将药切成片、段、丝、块等一定的规格,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性质或制剂及临床需要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切制规格要求。如槟榔宜切薄片,白术宜切厚片,甘草宜切圆片,肉桂宜切圆盘片,黄芪宜切斜片,麻黄、紫苏、白茅根宜切段,茯苓、葛根宜切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常见的方法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1.漂洗

其方法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地换水,以除去杂质、盐味及腥味。如将芦根、白茅根洗去泥土杂质,海藻、昆布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2.浸泡

将质地松软或经水疱易损失有效成分的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称为“浸”,又称“沾水”;而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便于切制,或用以除去药物的毒质及非药用部分,称为“泡”。如用白矾水浸泡半夏、天南星,用胆巴水浸泡附子等。操作时要根据浸泡的目的、季节、气温的不同,掌握浸泡时间及搅拌和换水次数,以免药材腐烂变质影响药效。

3.闷润

即根据药材质地的软坚、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的不同,而采用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伏润、露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至内外的湿度均匀,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4.喷洒

对一些不宜用水浸泡,但又需潮湿者,可采用喷洒湿润的方法。而在炒制药物时,按不同要求,可喷洒清水、酒、醋、蜜水、姜汁等辅料药液。

5.水飞

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甲壳类药物的制粉,如水飞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等。

三、火制

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根据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燎、烘共八种。以下重点介绍5种。

1.炒

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可分为:

(1)炒黄:

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紫苏子。

(2)炒焦:

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焦麦芽等。

(3)炒炭:

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即“存性”。如艾叶炭、地榆炭、姜炭等。药材炒制后要洒水,以免复燃。

炒黄、炒焦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而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4)小炒:

是对中药的特殊炮制,这类炮制品药店不作为常规饮片贮存,而是依据医生的处方按需加工,犹如在餐厅依客人点餐烹饪的“小炒”菜,故得此名,如当归麻油炒,党参小米炒等。炮制方法有:炒法、打法、拌法、制酥法等 [2]

2.炙

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炙百部、款冬花、枇杷叶,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当归、牛膝,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强疏肝止痛功效;醋制芫花、甘遂、大戟,可降低毒性;盐炙杜仲、黄柏,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酒炙常山,可减低催吐作用;姜炙半夏、竹沥,可增强止呕作用。

3.烫

先在锅内加热中间物体(如砂石、滑石、蛤粉等),其温度可达150~300℃,用以烫炙药物,使其受热均匀,膨胀松脆,不能焦枯,烫毕,筛去中间物体,至冷即得。如滑石粉烫制刺猬皮,砂烫穿山甲,蛤粉烫阿胶珠等。

4.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多直接用煅烧,以煅至透红为度,如紫石英、龙骨、牡蛎。间接煅是将药物置于耐火容器中密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如棕榈炭、血余炭等。

5.煨

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生姜、煨葛根等。

四、水火共制

这类炮制方法是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包括蒸、煮 、淬、炖等方法。

1.煮法

是将药物与水或辅料置锅中同煮的方法。它可减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附加成分,增强药物的疗效。它又分不留残液煮法,如醋煮芫花、狼毒至醋液吸尽为度;弃残液煮法,即将药物与辅料溶液共煮一定时间后把药物捞出,弃除剩余液体,如姜矾煮半夏。

2.蒸法

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它分清蒸与加辅料蒸两种方法。前者如清蒸玄参、桑螵蛸,后者如酒蒸山茱萸、大黄等。蒸制的目的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如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泻下之力而功走补肝肾益精血;黄精经蒸制后可增强其补脾益气、滋阴润肺之功;藤黄经蒸制后可减低毒性。

3.炖法

是蒸法的演变和发展,其方法是将药物置于钢罐中或搪瓷器皿中,同时加入一定的液体辅料,盖严后,放入水锅中炖一定时间。其优点是不致使药效走失、辅料挥发掉,如炖制熟地黄及黄精等。

4.

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 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前者如 杏仁、桃仁、扁豆以去皮;后者如 马齿苋、天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五、其他制法

1.制霜

中药霜制品包括有药物榨去油质之残渣,如巴豆霜、千金子霜;多种成分药液渗出的结晶如将皮硝纳入西瓜中渗出的结晶,即西瓜霜;药物经煮提后剩下的残渣研细,如鹿角霜。

2.发酵

在一定条件(温度等)下使药物发酵,从而改变原来药物的性质,可增强和胃消食的作用,如神曲、建曲、半夏曲等。

3.精制

多为水溶性天然结晶药物,先经过水溶除去杂质,再经浓缩、静置后析出结晶即成。如由朴硝精制成芒硝、元明粉。

4.药拌

药物中加入其他辅料拌染而成,如朱砂拌茯神、砂仁拌熟地。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近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炮制的报道越来越多。科研人员采用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探索性研究了中药炮制的原理、方法等,本文仅介绍现代研究关于炮制增强临床疗效的原理。中药通过炮制能增强和提高疗效,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药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产生新的有效成分 [3] 等因素所达到的。中药是通过其所含有效成分来发挥疗效的。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其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临床疗效的高低。有毒中草药经炮制解毒而降低或消除其毒副作用后,才能安全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一、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

现代研究表明,不少中药炮制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明显增高,从而使其作用增强。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川芎嗪,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川芎经炮制后,与生品相比,川芎嗪含量明显增高,增加了33%,因而川芎活血、祛瘀、行气等作用均增强 [4] 。常用止血药如地榆、槐米、藕节、大黄中均含鞣质,这类药物经高温炮制后,鞣质含量普遍增加,当槐米在190℃制炭后,其鞣质含量比生品高4~6倍,因而止血作用大大提高;蜜制黄芪,Fe、Mn、Ni、Co含量增加,已知Fe、Mn是生物活性较强的微量元素,参与能量代谢、营养、免疫,为酶必需的重要辅助因子,且Fe、Mn、Ni、Co均参与或能刺激生血过程 [5] ,故蜜制黄芪补气健脾生血之功加强。实验证明,中医“肾”的物质基础与微量元素锌、锰等有关,许多补肾中药富含Zn、Mn、Fe、Cu等微量元素。如肉苁蓉 [6] 、杜仲 [7] 、女贞子 [8] 等经炮制后,其所含的Zn、Mn、Fe、Cu等微量元素明显增高,从而说明炮制后可以增强其补肾的作用。

二、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

炮制不仅能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而且还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从而增强药物的效应。如种子或果实类中药,经炮制后,使种皮或果皮爆裂,使其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如酸枣仁经炮制后,其有效成分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含量均有增加 [9] 。有些中药经炮制后,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增加。如杜仲含大量杜仲胶,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甚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实验表明,杜仲经盐水制后,浸出物比生品明显增多 [10] 。延胡索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并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延胡索经醋制后,其所含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11]

三、产生新的有效成分

中药通过炮制后可以产生新的成分,这些新的有效成分往往比原有成分有更强的药理活性。如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石,经煅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锌,据测定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含量比生品炉甘石高20%左右,氧化锌含量的增加,增强了炉甘石的消炎收敛作用。生晒参经制成红参后,其单体有所变化,且产生生晒参所没有的人参炔三醇、人参皂苷Rh 2 、20(R)-人参皂苷Rh 1 、20(S)-人参皂苷Rg 3 、20(R)-人参皂苷Rg 2 五种特殊成分,使人参的药理作用增强,如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黄精经炮制后,游离氨基酸由4个增至10个,故能增强补益作用 [12]

四、有毒化学成分减少或改变

有毒中药经炮制后,可减少或改变有毒化学成分,从而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对磁石的光谱分析可看出,其所含有毒元素钛、铝、铬、钡、锶等,煅制后均有变化,尤其是微量的锶,在煅制后的16份样品中均未检出,证明煅制后磁石的有毒元素可部分或全部消除 [13] 。朱砂以水飞法炮制后,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含量最低,而药物质量提高 [14] 。苍耳子经炒制后,其毒性蛋白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易溶出,而达到去毒解毒的目的。乌头、附子经炮制后,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水解产生毒性很小的氨基酸类生物碱;改用加工蒸煮法,可使双酯类生物碱的内酯键短时间水解完全,而生物碱流失少 [15]

五、结合多学科研究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一门系统综合化学、物理化学、药理学、药效学、生命科学等的学科,对中药炮制也应从多角度、多方面研究。中药在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成分之间的相互反应、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药渣对成分的吸附作用等,均影响着中药的临床药效 [16]

参考文献

[1]韩清泉.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 156.

[2]杨锡仓,王晓莉.中药“小炒”经验四则[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1): 61.

[3]刘小平,马卓.中药炮制增效原理探讨[J].甘肃中医,1992,5(2): 40.

[4]欧阳强.川芎炮制前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J].中成药,1989,11(9): 18.

[5]齐治家.生物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45.

[6]余南才,段福奎,管竞环.肉苁蓉炮制对微量元素含量及对动物体内DNA合成率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6): 22.

[7]刘守廷,关雄俊,李献萍,等.杜仲及其炮制品某些微量元素含量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0): 20.

[8]李曼玲,刘美兰.女贞子及其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2): 2.

[9]刘福祥,高剑峰.炒制程度对酸枣仁提取物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5): 28.

[10]闻红.杜仲炮制工艺初探[J].中成药研究,1988(4): 19.

[11]成都中医学院.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80.

[12]林开中,熊慧林,陈震标.黄精炮制原理及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8(1): 16.

[13]周光治,胡晓安,张淑英.磁石炮制前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J].中成药研究,1986(12): 15.

[14]高天爱,等.朱砂不同炮制方法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5(7): 20.

[15]天津药材公司中药研究室.中草药通讯[J].1974(3): 24.

[16]孙惠云,高玉凤,安淑琴,等.中药炮制的遵古与现代化[J].中国药房,1994(5): 46.

(胡素敏 高学敏) gOMuzPBL0avka71hAGom/TvUnt3zmEbz/VGYGXG8QUzaDa3eobiZAYyZdOIL1n5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