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2016—20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一)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硬约束将使我国经济放缓。但巨大经济发展潜力和增长惯性仍将使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预测2016—2020年,我国GDP将会保持6.5%~7%的增长率水平,2020—2030年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见图2-1)。

图2-1 我国2016—2030年GDP预测值图示

除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较高的国内投资率、人力资本增长率以及非农业就业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都是保持我国经济未来中高速增长的有利因素。

(二)经济结构

在2023年前后,我国将迎来经济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产业结构将发生本质变化。未来15年,第一产业将会保持长期稳定的低速增长,就业人数比例下降到12.5%。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回落。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到60%以上,将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图2-2)。同时,新兴产业将逐步取代传统产业,高新技术领域也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准。

图2-2 2015—2030年我国三产比重变化趋势

(三)居民消费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到2030年,最终消费率有望提高到55%~60%,居民消费率提高到45%~50%。同时,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存型消费比重不断下降,服务型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多元化消费指数也逐年递增。按近年来城乡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发展,到2030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将分别达到75242元和33366元(图2-3)。从恩格尔系数角度看,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望下降到20%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望下降到25%以下,均达到富足水准。

(四)人口结构

我国目前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015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10。3%。根据专家推测,至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将占总人口的12.3%,2030年达到16.9%。同时,就业人口的稳定、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非农业就业比例的攀升,将使我国经历由人口红利期向人力资本红利期的转变。

图2-3 2005—2030年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变化趋势

(五)社会保障

现阶段社会保障的投入远无法达到完善的阶段,接下来的15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同时,提高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到2030年,我国将建立基本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方面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统一的、惠及全民的居民基本养老金服务体系。

(六)城镇化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将带动大规模城镇化。在今后15年,城市人口年均增加1300万人左右,到203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接近2/3(图2-4)。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社会资本积累,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七)中产阶级规模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中产阶级规模增长明显。2016—2030年,预计将出现新中产者3.26亿人,二三线城市以及内陆城市是其主要增长来源。与此同时,中产阶层的崛起将推动消费的增长和升级,中产阶级消费者人数将在2030年以前翻两番,教育、服务业、房地产等中高端消费需求旺盛(图2-5)。

图2-4 我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预测(2010—2030年)

图2-5 2014年和2030年中产阶级消费结构比较

(八)信息化

到2030年前,我国的现代信息水平将接近美国。在今后的十几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有如下特征:一是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业。二是企业将成为信息化建设和研究开发投资主体。三是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的网络协同创新平台得到发展。

(九)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

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有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模式,不同经济成分在经济指标上各有贡献。未来要实现国营民营“两条腿走路”,重要的举措就是实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2030年,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将达到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程度,市场环境更加公平、高效。 hIJU8AGmQLwcYOxTHiEiEmsxusmI9suYxEXs/91VYj2ZJRDLJj4+rCbRbErD5A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