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长期以来,营养状况的评价基于对个体单独的、非系统化的营养指标进行问询、记录或检验检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其中包括通过膳食调查获得食物摄入量数据,比对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以判断摄入量是否充足;通过身体测量的数据直接计算成体重指数、Z评分等,比对学界或机构提出的参考值,判断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某些营养素的含量或代谢标志物,比对学界或机构提出的参考值,可以直接测评人体该营养素的状况是否正常,进而给出营养评价结果和膳食指导建议。群体、地区或国家的人群营养状况则基于有代表性的人群数据,经过统计分析,给出营养状况数据。个体营养评价和群体营养状况的筛查和评估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国家或区域性人群营养状况调查、营养科学研究、临床营养干预、各类营养改善项目以及商业性营养健康服务等。但在现阶段中,营养筛查和诊断总体上不属于常规性的医学体检内容,也不属于其他健康服务观测的常规内容。这与现实中居民对营养的需要形成较大反差。

随着社会经济、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营养检验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变化的动因至少有6类,①人群中严重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大幅减少,可直观诊断的病症转为症状不明显的亚临床表征,需要通过更为精细的技术进行识别。历史上肆虐并造成严重危害和死亡的营养缺乏疾病,如蛋白质缺乏导致的蛋白质能量缺乏病、抗坏血酸缺乏引起的坏血病、钙和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软骨病、硫胺素缺乏造成的脚气病、缺铁性贫血、碘缺乏造成的甲状腺肿等可观察到症状的营养缺乏疾病,逐步转变为无明显医学表征的亚临床或边缘性缺乏,需要借助检验检测方法来诊断。②营养作为人体生命物质基础的观念得到普遍性共识,人体演化出的各项能力均需构建在均衡性较高的营养基础之上,其精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物种,但这一特点也成为人体生物学特征的一个短板,较多食物种类和各营养物质之间的精细和适宜的比例不易获得,即容易产生营养不良。生命全周期中,阶段性的营养失衡不仅造成现实的营养不良,而且损伤难以全面恢复,造成对之后的健康威胁。③遗传基因某种程度上决定人体营养的状况,但更重要的是,营养物质也反过来调节遗传基因的表达,影响表观遗传,因而营养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人体环境要素。这种认识,使人们从关注个别营养素不足或过量问题,转向从全周期、整体上了解营养,从而对检验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④从关注营养缺乏病转向关注营养不良导致的功能、行为和健康问题,营养成为解决行为及健康问题的靶标,被认为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和维持健康的调节靶点。⑤从肠道益生菌作用逐渐发展形成的人体微生态健康理论,作为生态系统,人体的营养不仅仅满足人体,而且满足与人体共生的其他微生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状况不仅影响机体功能,而且与免疫、肥胖和慢性疾病紧密相关。⑥营养作用的外延拓展到社会和经济层面,被认为是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基础性因素。综合上述,全面、系统和精细的营养学检验检测即将成为未来健康的基础性需求,精准的营养筛查和诊断数据支持未雨绸缪的疾病预防和遗传潜能的充分发挥。

从营养学角度审视,按当前贫困标准衡量,一个世纪以前,全球90%以上人口都处于贫困状况,食物多样性和数量供应不足是生存常态。19世纪到20世纪,通过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发现食物中某些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即便是并不严重的缺乏也会导致代谢和人体功能受损。而进入21世纪,营养已经成为发展和健康的基础保障。营养需求的提升促成了筛查和诊断技术的迅速变化和发展,在保留传统营养观察指标基础上,多组学、微生态和行为学等技术方法也不断引入营养和健康领域,基于大量检验检测数据之上的营养评价评估,可以支撑精准营养和个体营养,实现系统化的干预和改善。居民对营养的需求正在从观念转变到数量,从粗放转向精细,从一般转向个体,满足这样的需求,是编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由长期从事营养监测、检测和检验的营养学者编写,汇集了学者们在营养筛查和诊断方面的学识和经验,本书各章编写者见章尾。在此谨向各位参加编写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人体营养筛查和诊断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尝试编写本书,心存忐忑。读者若从本书获得裨益,皆仰各位编者的贡献。但书中难免存在不当或错误之处,实为主编水平不足所限,企望包容并盼望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霍军生

2019年10月 ZRqI3onvDCN7lv2hUbpESd1FQLaJ2JVE55ozfQnPMi3dX1LVrL70bz4y6cZGk3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