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夫医者,赞天地化育,生生之道也,明斯道者,诚仁孝之大端,养生之首务。中医之用膏方,无病养之,有病治之,由来久矣。其疗疾病,重辨证论治也,乃中医治病之精髓,昔于初学中医者而言,难度大矣。有人望而生畏,畏医书之浩如烟海,而难静心以仔细搜求;或言古籍之艰涩难懂,而置案头却终生不读;或秘效方而师门相授,苟非至亲而绝不外传,故而虽喜爱之,但却步于中医门外。有人死啃书本,却难达效果,有人纸上谈兵,却不明医理,有人按图索骥,却收效甚微。

笔者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四十余年,努力探索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结合于临床,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医的魅力,用中医来保健强身,用中药来祛除疾病,毕生研究中医中药,人生在世不留遗憾留痕迹,笔者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尤其是应用膏方的体会,公之于世,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世人,以企救治芸芸众生。

自入中医门墙,研读岐黄典籍,涉猎神农濒湖,白日授课应诊,夜幕读书笔耕,深恐学不博而误人子弟,技不精而祸人性命。多年从事中医药,反复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个人之临床经验体会。多年临床,深悟患者受年龄、性别、嗜好、环境诸多因素影响,接受中医药的体验并不一样,有人喜爱汤剂却病,有人习用丸剂图治,有人愿意膏剂调理,有人愿以酒剂享用,各随其便而用之。

中医膏方乃杏坛治病之精髓,国医之奇葩,传播中医膏方,光大中医,此亦吾之责也。膏方者,博雅润泽也。博乃指膏方应用的药物广博,雅乃指不用或少用对身体伤害的药物,润乃指滋润稠厚之物,泽乃指光泽,外观漂亮。中医中药乃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为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膏方为民众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此亦吾心之所系也。尤其是年老之人、妇幼者,更钟情于膏滋。以膏滋调理,同样能保护人体健康。健康者,体壮曰健,心怡曰康。

膏剂,是中医用以治病的一种剂型,属于中医里膏、汤、丸、散、丹、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其具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摄生防衰等多方面的特点。既可以作为调养身体的一种剂型,也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膏方的特点:①从组成来看:有繁简之殊。繁者,全面照顾,不偏不倚,有条不紊,杂而不乱;简者,药物精炼,组方简单,配伍精当,突出重点。从现在所用膏方来看,多以较多药物组成,既可以全面照顾病情,又可以协调药物之间的作用。②从服法而言:有内服外用之别,内服者,直达病所,不损胃气,易于消化,有利吸收,尤宜于平素胃肠功能不佳、体弱多病者,老少皆宜,无汤剂味苦难服之忧,服用方便,口感怡人,便于携带,易于保管,省时省事,省力省钱,行之有效;外用者,以外用见长,既可治外亦可疗内,既可近疗又可远治,无服药之苦,效果斐然,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易于接受。③从功效分析:有祛病、延年之不同,祛病者功专力宏,目的单一,直捣病之巢穴,一击而病退;延年者一方多功,补益气血,调理阴阳,平和而功久。④从制法来辨,有清膏、稠膏之分:清膏者自药成膏,无需外加其他之物;稠膏者外辅以蜜、脂、糖、饴、胶之品,以助其成形。膏方之制,选药精当,炮制考究,制法精炼,四季用之,祛病延年,寿夭可长,且易懂、易学、易用。内服膏滋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治病的作用,但膏方并非单纯补益剂,乃包含救偏却病的特点。传统的膏剂如益母草膏、夏枯草膏、枇杷膏等,可根据客观情况灵活选用。

膏方不是单纯的滋补品,也不是保健品,中医膏方具有中药复方优势,也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剂型之一,有人将膏滋药理解为只有内科疾病患者可以服,也有人以为中老年人可以服膏滋药,青年及儿童不宜服用,还有人将膏滋药作为万能的,取代汤剂、丸剂等。这些看法和认识,是片面和不够准确的。实际上膏滋药适用对象非常广泛,膏方并不完全等于补药,其中,既有以补为主的膏药,也有以治病祛邪为主的膏方。

古代所制膏方,源流庞杂,故弄玄虚,参以迷信,不可而就,吾涉猎文献,考究渊源,采集精华,希冀读者能轻松了解、应用膏方,读之自然,用之自如,对于解除自身的痛苦或他人的痛楚有所裨益。

本书力求将自己所用之膏方,尽力录之,突出膏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吾涉猎群书知识有限,经验有限,水平有限,但愿将自己所学之体验,所用之收获,和盘托出,希冀开小径于书山,置苇舟于学海,添枝叶于杏林,增滴水于橘井。

现在一些书刊、讲座将中医膏方一律作为补益的代名词,实在是对膏方的误解。吾曾编写《临床中药应用鉴别速览》《临床中药学解悟》《中药谚语集成》《方药传心录》《中医食疗》等书,本书所收载之方大部分散载于诸书中。希冀使学者有所知,习者有所得,用者有所获,医者受其益,病者受其利。

全书分上篇、下篇。上篇主要从理论上对于膏方进行阐述;下篇按照疾病用膏方进行分述。每个疾病统一按照发病原因、表现特点、治疗体会、预防调摄、病案举例五个方面进行编写,其中治疗体会又分为方名、组成、方歌、功效、主治、用法、加减、使用注意、体会等栏目编写。

余教学偶有心得,临床或有体验,夜读时有新知,皆笔之于书,积久而成册,此乃读书心得,管见一二,希冀弘扬岐黄,然书山难窥全貌,学海无涯,舛讹之处,敬请读者指正是幸。

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绪前
2020年2月 dwkrYolboUa/F/AXUNfKZkqH+SZX53X9Nx7JqPFtetpu//zvS8Cq2UvJJ0XsEt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