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注意取穴姿势

给病人安排好适当的体位,是针刺前准备工作之一。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不容忽视。首先要站病人的立场上,对病人同情、体贴、关怀,给病人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千万不能认为治病就要受点委屈,扎针就不能怕疼,吃药就不能怕苦,而对病人疏忽大意,漫不经心。如果时当盛夏暑热之际,房间狭小,人多拥挤,空气热浊,病人又满身大汗时,医者急于针刺,而又久而留之,会使病人得不偿失,遭受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痛苦;或在严冬寒冷之时,室温很低,为了取穴扎针让病人解衣裸体,身受寒凉,并发杂症,扎针不唯无益反受其害。此外还应注意根据病情需要、年纪老幼,安置枕头高低,都应考虑到。同时尽可能采取一种体位暴露许多穴道,以免频繁变换体位,使病人不舒服。尤其对剧烈疼痛、活动受限,昏迷躁动不合作的病人,医者不能单纯要求施术方便拘泥体位。要迁就病人,多想办法,以既省事又解决问题为原则。因此医务人员要设身处地想想,能否尽量减少痛苦,让病人舒服一些。确定取穴姿势一般说有下列几项原则:

一、姿势必须自然

凡给病人扎针不论采取什么姿势都必须让病人精神安定,肢体放稳,肌肉松弛,自然舒适。除特殊穴位外,都不能取勉强姿势。这样既能持久耐受又便于留针,还能防止体位移动引起弯针、折针。

二、要充分暴露穴位

要准确取穴就要看到自然标志,测量骨度分寸,摸着节解缝会宛陷之中,还找到周围的穴位相比照,因此就要适当脱掉衣服,或采取特殊动作,才能充分暴露穴位。但要注意,一个治疗室中,同时有男女老幼,必须适当安排时间、位置,并予以遮盖,以免病人怕羞不好意思,精神紧张,影响治疗。尤其冬季气候寒冷之际,还必须当心病人受凉,尽可能少脱少解,以防感冒。刺针时要有计划,先针某穴后针某穴,用简便易行的次序尽量减少病人穿穿脱脱的麻烦。

三、针刺要有依靠

不论取任何穴位都要想办法使病人肢体有所依靠,适当支撑,决不能悬空而刺。没有依托,不但不能耐久,而且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凡刺前要靠后,刺后要依前,刺左要扶右,刺右要托左。刺上下肢手足穴位,要放在桌上、凳上,总之要安置妥帖然后扎针。一般多采取卧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依靠办法。特别对畏针、过敏、体弱、小儿和初次受针的人更为合适。

对于刺精神病,狂躁不安或癔病发作、昏迷躁动等不合作的病人,要有熟练的助手或合适的人帮助,固定体位,以防意外。此种情形一般宜用适当手法,达到目的即可快速出针,不要置针久留。

四、取穴姿势

一般取穴姿势分两大类,即卧位和坐位。兹略举数例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一)卧位

1.仰卧位

最常使用,适用于取头面、颈前、胸腹、上肢内外侧,手部以及下肢前面和足背上的许多穴位。

2.侧卧位

适于取侧头部、单侧肩臂及上肢外侧、胁肋部、髀枢、下肢外侧及足部等穴。坐骨神经痛则可取侧卧屈膝位。

3.俯卧位

适于取后头、项背、腰骶以及下肢后面的穴位。以这种方式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几乎全部都能暴露出来。

(二)坐位

1.仰靠位

适于取头面、前颈及胸部穴位。

2.俯伏位

正坐俯伏在桌案上,适于后头、项肩、背部、胸背部及督脉经的穴位。这种姿势刺背部和督脉经穴位最好。因为病人凭几稍向前俯伏,棘突间隙就开扩了。便于取穴便于刺针。

3.侧伏位

适于侧头、面及上肢部诸穴。

此外,屈肘侧掌(也叫横肱,手掌向里)、屈肘俯掌、屈肘仰掌等姿势,适宜于上肢肘关节以下内外侧穴位。双手叉腰背靠椅上,可取上肢后外侧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如支正、天井及肩部诸穴。刺风府穴要正坐托颐,头正颈直如立正姿势,针刺方向要平,对准鼻尖,不能斜向上方(参见附篇:深刺风府经验介绍)。

总之,取穴姿势总的原则是:①患者姿势必须自然;②要充分暴露穴位;③适当安置体位;④没有依靠不能扎针。以上四条必须结合起来,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好。医者的姿势以便于施术为原则。关于这四项原则的结合,讲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不易。常见初学和实习的人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掌握,因此,提出来讨论一下,希望引起注意。 3C3JgEPXZU1Go/G0raLxwujtJP5PURlXnyFgjBFg9gOI2pw9O3S3TNj6Sc6WB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