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肺隐球菌肺炎合并胸腔积液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71岁,退休。以“反复咳嗽、咳痰4个月余,加重4天伴发热”入院。2016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始有咳嗽,痰白色、质黏、易咳出,有胸痛,无胸闷。2016年9月13日因胸痛3天前往地段医院就诊,外院胸片示:左肺门增大、致密,肺门旁斑片影,右上肺纤维结节灶,左下肺斑片影,建议胸部CT检查。外院胸部CT示:①两肺散在多发炎症性病变,伴多发粟粒影,小结节灶;②左侧胸膜增厚。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替安抗感染3天,未见好转,且较前加重,并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患病以来精神好,胃纳可,睡眠好,大小便正常,无体重明显下降。

入院查体: T 38.5℃,P 82次/min,R 20次/min,BP 133/68mmHg。神清,步入病房。皮肤无溃疡和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双侧对称,无畸形。左侧语颤减低,叩诊浊音,右侧正常。左下呼吸音减低,右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既往史及个人史: 否认结核接触史;甲状腺结节切除术后3年余;有糖尿病史,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和格列喹酮,血糖控制不佳。家族史无特殊。个人无烟酒嗜好;长期居住上海,否认疫区居留及不良特殊嗜好。已绝经,家族无类似病史。

辅助检查: 本院急诊(2016-10-04)白蛋白:39.0g/L,天冬氨酸转氨酶:44U/L,钠:129mmol/L,白细胞:6.79×10 9 /L,嗜酸性粒细胞:0,CRP:70.23mg/L。

初步诊断:

1.肺部感染

2.2型糖尿病

3.低钠血症

4.肝功能不全

5.甲状腺结节切除术后

【病例解析】

问题1:患者初步诊断肺部感染,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患者病史有如下特点:①老年女性,有糖尿病基础,血糖既往控制不良。②反复咳嗽4个月,病程较长。③外院胸部CT提示感染,CRP增高,血象不高。④按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无显效,且病情进展。综合以上病情特点,考虑患者特殊病原感染可能性大,如结核、真菌等。拟进一步行痰、气管镜病原学、组织学和血清学相关检查。

辅助检查(2016-10-10)

血常规:白细胞:5.04×10 9 /L,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320×10 9 /L,中性粒细胞:71.6%,淋巴细胞:17.9%,单核细胞:10.3%,嗜酸性粒细胞:0.03%,嗜碱性粒细胞:0.2%。

血沉:120mm/h。

血糖:15.57mmol/L。

肝、肾功能,电解质:LDH:22.5U/L,ALT:49U/L,AST:55U/L,总胆红素:12.8μmol/L,结合胆红素:5.6μmol/L,TBA:17.3mmol/L,ALP:306U/L,GGT:188U/L,总蛋白:68.4g/L,白蛋白:36.8g/L,前白蛋白:86mg/L,钠:130mmol/L,氯:94mmol/L,钙:2.19mmol/L。

DIC 全套:FDP:5.5μg/ml,PT:11.2s,APTT:40.9s,FIB:5.0g/L,凝血酶时间(TT):18.7s,D-二聚体:1.05FEUmg/L,国际标准化比率:0.93。

T-SPOT:阴性。

血培养:5天未生长细菌。

痰涂片:①查见G + 球菌链状排列;②查见G - 杆菌。

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示对测试抗生素均敏感。

痰结核涂片及培养: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培养阴性。

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抗体检测:阴性。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1∶20阳性。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各管腔通畅,未见明显异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灰白色微浑。常规:有核细胞:480×10 6 /L,纤毛柱状上皮细胞:24%,嗜酸性粒细胞:0,淋巴细胞:25%,巨噬细胞:11%,中性粒细胞:40%,可见少量多核巨细胞。未见卡氏肺孢子菌,查见较多细菌团。浓缩涂片未见抗酸杆菌。真菌培养:念珠菌属。真菌涂片:真菌直接镜检阴性。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考虑肺部真菌感染。

问题2:患者致病原是何种真菌?

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1∶20弱阳性;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为念珠菌。由于隐球菌常规方法不易培养,念珠菌为常见口腔定植菌,因此,现有证据难以判断致病原。为进一步明确病原学诊断,于2016年10月12日行CT引导下肺活检,胸部CT发现:患者右肺上叶后段结节、斑片影,左肺上叶实变并中等量胸腔积液(图1-1-1)。遂进一步行胸腔积液检查明确胸腔积液原因。

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常规:橘红色,细胞分类:淋巴细胞:98%,巨噬细胞:2%,李凡他试验:++。胸腔积液生化:乳酸脱氢酶:304U/L,尿素:2.8mmol/L,葡萄糖:8.5mmol/L,总蛋白:49.7g/L,钠:132mmol/L,钾:3.3mmol/L,钙:1.95mmol/L,磷:1.06mmol/L,氯:94mmol/L,淀粉酶:37.0U/L。胸腔积液CEA:1.73μg/L。胸腔积液病原学检查:浓缩涂片未见抗酸杆菌;涂片未查见细菌,培养(-),真菌直接镜检阴性。

图1-1-1 胸部CT表现:右肺上叶后段斑片影、结节影;左肺上叶前段实变影,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叶间裂积液

肺穿刺病理:米粒大组织×1。 CK(上皮+),Napsin A(上皮+),Ck7(上皮+),SYN(-),TTF-1(大部分上皮+),CK5/6(部分上皮+),Ki67(上皮 3%+),P40(少量上皮+),P63(少量上皮+),CD56(-),VIM(间质+),PAS(+),抗酸(-)。

左肺上叶黏膜慢性炎症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可见隐球菌孢子(图1-1-2)。

图1-1-2 肺穿刺病理:(左上叶)黏膜慢性炎症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可见隐球菌孢子(白箭)

问题3:患者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的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主要引起肺部、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患者行腰穿脑脊液检查,患者拒绝。由于患者无头痛、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及脑神经异常等表现,因此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不大。

【最终诊断】

1.肺隐球菌肺炎合并左侧胸腔积液

2.2型糖尿病

【治疗】

由于患者肝转氨酶稍高,现有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因此,为避免药物肝损害,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减量口服方案。

1.氟康唑200mg/d,口服;

2.氟胞嘧啶0.5g/次,4次/d,口服;

3.胰岛素控制血糖;

4.保肝及对症处理。

用药两天后体温降至37.5℃,咳嗽、咳痰和胸痛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

出院后继续服用上述抗真菌药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胸闷、气促、咳嗽、咳痰明显好转。2016年10月复查血乳胶凝集试验滴度较前下降,1∶5阳性。复查胸部CT(2016-11-22)示右肺少许纤维条索影,左肺上叶多发细小结节影,树芽征和纤维条索影,胸腔积液已大部分吸收(图1-1-3)。

图1-1-3 氟康唑联合胞嘧啶治疗1个月,复查胸部CT表现

A.右肺前段纤维条索影,背段小斑片影,左肺上叶前段弥漫细小结节影、树芽征和纤维条索影,提示肺内病灶较前明显吸收,胸腔积液减少;B.纵隔窗仅残留部分胸膜增厚

总体抗真菌治疗疗程6~12个月。每2~3个月门诊随访。

【病例点评】

1.对于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受损、长期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如果出现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常规抗感染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真菌、结核和病毒等少见致病原感染的可能。

2.肺隐球菌肺炎(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neumonia,PCP)是由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引起的一种侵袭性肺部真菌病,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一般认为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临床症状多样,与肺癌、肺炎、肺结核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相似,20%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以结节肿块型病变多见。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相比,PCP较少出现发热,并且其胸腔积液发生极其少见。该例患者既有发热又伴发胸腔积液,与一般肺隐球菌病常见临床表现不同,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乳胶凝集试验诊断PCP特异性好;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隐球菌孢子是最终确诊的依据。使用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口服后患者乳胶凝集试验滴度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3.PCP合并胸腔积液少见。本例患者胸腔积液的特点为渗出液,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为零,可见多量巨噬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为其特点。分析为隐球菌累及胸膜形成肉芽肿性病变所致。

(龚益 龙丰 李圣青)

【参考文献】

[1]SCHMIEDEL Y,ZIMMERLI S. Common invasive fungal diseases:an overview of invasive candidiasis,aspergillosis,cryptococcosis,and Pneumocystis pneumonia[J]. Swiss Med Wkly,2016,146:w14281.

[2]CHANG C C,SORRELL T C,CHEN S C.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15,36(5):681-691.

[3]SMITH R M,MBA-JONAS A,TOURDJMAN M,et al. Treatment and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Cryptococcus gattii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cific Northwest[J]. PLoS One,2014,9(2):e88875. v2b5s7Hh4bxKcrW1xo+fAkEOnGnJ6t5boCrePnj0XzX9gbtKgi4wjQqIafXmn80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