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3岁,退休。以“反复午后低热伴胃纳差2年”入院。2015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低热,伴乏力,胃纳减少,偶有咳嗽,咳白色痰,晨起体温自行好转,无寒战、胸闷气急、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给予12个月抗结核治疗(具体不详),治疗期间胃纳差加重,发热等症状无明显缓解。于2017年3月停药,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仍有午后低热。2017年6月8日复查胸部CT报告:左肺上叶致密影,右上肺部分毁损;两肺下叶多发小结节;两肺局限性肺气肿伴多发肺大疱形成;右侧胸膜增厚;提示两肺病灶较前增多,病情进展。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T-SPOT:阳性,痰培养见:草绿色链球菌4+,白色念珠菌1+,给予“头孢西丁、利福布汀、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治疗,午后低热仍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患病以来精神差,胃纳差,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明显下降约10kg。
入院查体: T 37.9℃,P 94 次/min,R 20次/min,BP 108/68mmHg。神清,步入病房。皮肤无皮疹、溃疡和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双侧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触觉语颤双侧减弱,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右肺呼吸音明显减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9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既往史及个人史: 否认结核接触史;2010年曾行“阑尾炎手术”。个人无烟酒嗜好;否认疫区居留及不良特殊嗜好。家族无类似病史。
初步诊断:
肺部感染:肺结核?
患者病情有如下特点:①老年男性,无肺部及其他基础疾病;②反复发热咳嗽伴体重下降2年,病程较长;③外院胸部CT提示双肺感染,按社区获得性肺炎及肺结核治疗无显效,且病情进展。
综合以上病情特点,考虑患者抗结核疗效欠佳有以下可能性:①抗结核治疗不规范;②耐药结核菌感染;③特殊病原菌感染,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真菌等。拟行痰、血清学相关检查;气管镜病原学及组织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病因。
辅助检查(2017-08-22):
血常规:白细胞:5.19×10 9 /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237×10 9 /L,中性粒细胞:74.7%,淋巴细胞:14.5%,单核细胞:7.7%,嗜酸性粒细胞:2.7%,嗜碱性粒细胞:0.4%。
血沉:120mm/h。C 反应蛋白:57.6mg/L。降钙素原:0.24ng/ml。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九联检测: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1/2/3型:均阴性。
T-SPOT:阳性。抗原 A(ESAT-6)孔:>20,抗原 B(CFP-10)孔:>20。
G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
痰抗酸染色涂片:抗酸杆菌(++)。
痰结核杆菌培养:分枝杆菌培养(+)。
胸部CT报告(2017-08-23):右上肺部分毁损实变,双肺多发斑片影,多发小结节,双肺下叶明显;局限性肺气肿伴多发肺大疱形成;病变局部支气管扩张(图2-8-1)。
图2-8-1 胸部CT扫描
A.右上肺大部分毁损;胸膜下多发肺大疱形成,局部支气管扩张;B.双肺多发斑片影、实变影和多发结节影
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及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超声:结构诊断:静息状态下经胸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功能诊断: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正常。
浅表淋巴结超声: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区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隆突锐利,各支气管管腔通畅,管壁未见明显异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灌洗液沉渣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考虑肺部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明确。
患者痰及肺泡灌洗液涂片均见分枝杆菌,培养10天后见分枝杆菌阳性。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常规方法不易培养,且患者在外院抗结核治疗1年余,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均未见好转且进展,综上考虑患者肺部NTM感染可能性大。根据2012年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NTM病诊断标准:
具有呼吸系统症状和/或全身症状,经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空洞性阴影、多灶性支气管扩张及多发性小结节病变等,已排除其他疾病,在确保标本无外源性污染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做出NTM肺病的诊断:①痰NTM培养2次均为同一致病菌;②BALF中NTM培养阳性1次,阳性度为++以上;③BALF中NTM培养阳性1次,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度为++以上;④经支气管镜或其他途径的肺活组织检查,发现分枝杆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肉芽肿性炎症或抗酸染色阳性),并且NTM培养阳性;⑤肺活组织检查发现分枝杆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肉芽肿性炎症或抗酸染色阳性),并且痰标本和/或BALF中NTM培养阳性≥1次。此患者外院及我院的病理与病原学检查基本满足肺NTM病的诊断。
具有局部和/或全身性症状,经相关检查发现有肺外组织、器官病变,已排除其他疾病,在确保标本无外源性污染的前提下,病变部位组织中NTM培养阳性,即可做出肺外NTM病的诊断。此患者未发现肺外NTM病证据。
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经相关检查发现有肺或肺外组织与器官病变,血培养NTM阳性,和/或骨髓、肝脏、胸内或腹内淋巴结穿刺物培养NTM阳性。无论NTM肺病还是肺外NTM病,或是播散性NTM病,均需进行NTM菌种鉴定。此患者未发现播散性NTM病证据。
患者BALF送检mNGS:细胞内分枝杆菌,鸟型分枝杆菌。
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鸟-胞内分枝杆菌(MAC)
MAC居NTM病的病原菌之首。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MAC病疗效确切的唯一抗菌药物,因此,MAC病的基础药物必须包括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对严重进展性病变或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推荐方案为:克拉霉素500~1 000mg/d(体重<50kg者为500mg),或阿奇霉素250~300mg/d、利福布汀 150~300mg/d(体重<50kg者为 150mg),或利福平 450~600mg/d(体重<50kg者为450mg)、乙胺丁醇15mg/(kg·d),治疗开始2~3个月应用阿米卡星或链霉素,每周3次。国内研究报道,含利奈唑胺药物治疗方案对促进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加速痰菌阴转,提高NTM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以往的治疗方案更佳。
结合患者既往用药史,制定以下用药方案:
1.克拉霉素500mg/d,口服;
2.乙胺丁醇75mg/d,口服;
3.阿米卡星400mg/d,静脉滴注;
4.利奈唑胺600mg/次,2次/d,静脉滴注。
用药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改善。
出院后继续使用上述抗MAC药物。患者体温维持正常,胸闷、气促、咳嗽、咳痰明显好转。1个月后利奈唑胺改为600mg/次,1次/d,口服,其余用药不变。总疗程至少12个月,每2~3个月门诊随访。
NTM肺病最为常见,近年来引起肺部病变的NTM主要菌种有MAC、脓肿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次要菌种有堪萨斯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戈尔登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猿猴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和嗜血分枝杆菌等。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居多,尤其是绝经期妇女最为常见。大多数患者肺部已有基础疾病,如COPD、支气管扩张症、囊性纤维化、尘肺病、肺结核和肺泡蛋白沉着症等,部分患者原有脊柱侧弯、漏斗胸和二尖瓣脱垂等。
NTM肺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肺结核极为相似,全身中毒症状等较肺结核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由体检发现;部分患者发现时已进展到肺空洞,病情严重;多数患者发病缓慢,常表现为慢性肺部疾病的恶化,也可有急性起病;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急、盗汗、低热、乏力、消瘦和萎靡不振等。此患者的临床经过与NTM肺病相符合。
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灶及单发或多发的薄壁空洞,而纤维硬结灶、球形病变及胸膜渗出相对少见。病变多累及上叶尖段和前段。胸部高分辨CT可清楚显示NTM肺病的肺部病灶,可有结节影、斑片及小斑片样实变影、空洞(尤其是薄壁空洞)影、支气管扩张、树芽征、磨玻璃影、线状及纤维条索影、胸膜肥厚粘连等表现,且通常以多种形态病变混杂存在。由于NTM病程较长、肺组织破坏较重及并发症的存在,一般NTM肺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退较肺结核更为明显。此患者胸部CT特点符合NTM肺病表现。
NTM对一般抗结核药物多数耐药,致使病程迁延多年,成为慢性排菌者或难治病例。NTM的治疗原则:①由于NTM的耐药模式可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治疗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十分重要。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用药史,选择5~6种药物联合治疗。②NTM的用药疗程:强化期6~12个月,巩固期12~18个月,在NTM培养结果阴转后继续治疗12个月以上。③不同NTM病的用药种类和疗程可有所不同。④不建议对疑似NTM肺病患者进行试验性治疗。⑤对NTM肺病患者应谨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NTM的有效治疗药物包括: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利福霉素类药物、乙胺丁醇、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西丁等。其他药物有四环素类的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等。针对MAC的治疗用药,近年来发现大环内酯类、阿米卡星及利奈唑胺等药物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章鹏 张有志 李圣青)
[1]PAMELA J M,JEFFREY G. Pulmonary Disease Due to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Current State and New Insights[J]. Chest,2015,148(6):1517-1527.
[2]MEHDI M,MAHAM F,GOLNAZ E, et al .Management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J].Eur J Intern Med,2014,25(4):356-363.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8):57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