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土茯苓配方颗粒标准汤剂与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概 述

土茯苓为我国常用中药,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 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该品种始载于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称“禹余粮”“白余粮”,《本草纲目》李时珍对其描述为:“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茎有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菝葜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以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土茯苓为利湿热和治梅毒要药,自《本草经集注》记载土茯苓以来,其一直为治疗梅毒之良药,且用于痈疮瘰瘤,湿疹顽癣,皆获良效。土茯苓根茎中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苯丙素苷类、酚类等。土茯苓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江南各省区均有生长,主产于湖南、广东、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在福建、台湾地区、广西、江西、云南、贵州、江苏、甘肃等处亦有分布。 Kf3easSBT+fbUxTaaOWlpT7FE5rcEP0EfbT9+IIlne+omuxZ/Uo2p6cyVAI40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