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肺癌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有无、轻重以及出现的早晚,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是否压迫、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有无并发症,患者的反应程度和耐受性的差异。肺癌早期症状常较轻微,甚至可无任何不适。中心型肺癌症状出现早且重,周围型肺癌症状出现晚且较轻,甚至无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肺癌的症状主要包括:①由原发肿瘤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②由肿瘤引起的全身症状;③由肿瘤引起的副癌综合征;④由肿瘤外侵转移引起的症状;⑤由肿瘤引起的其他症状。由原发肿瘤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胸闷或气急、发热等。

二、影像学诊断

(一)胸部X线片

胸部X线通常可以发现大多数0.6~1.0cm的恶性结节,5%~15%的肺癌患者单凭X线检查就可发现肺部的病灶。胸部X线片对隐蔽区肺癌的漏诊率为8.1%~19.0%。

(二)胸部CT

CT横断面成像完全消除了前后组织及周围结构重叠的干扰,密度分辨率高,能检出胸部平片不易发现的隐蔽部位的病灶,如肺尖、心影后区、后肋膈角及脊柱旁沟的病灶,能有效地显示密度低的小病灶如胸膜下小结节。CT可以精确测量肿瘤直径,显示边缘特征,有无衰减,有无空洞,有无对比增强等,因此对所有疑似肺癌患者均应行CT检查。

1.常规CT扫描及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

一般认为使用螺旋CT以1~3mm的层厚进行常规肺癌筛查比较合适。如果结节较小或良恶性鉴别较困难,以1mm的层厚进行扫描可以提高准确度。目前,64层CT常规扫描层厚已降至0.6mm以下,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回顾性个性化重建。关于扫描条件,在电压不变(120~140kV)的情况下,不同的作者报道的最佳剂量不同,10~40mA对整个胸部进行扫描。研究表明,在首次HRCT扫描中使用80~90mA,在后续的复查中使用40~50mA的低剂量,这样既能比较满意地显示肺实质,又能够显示细微征象,如磨玻璃影(GGN)与气肿。

2.动态增强CT扫描及CT灌注扫描

对于少数较难明确诊断的结节,由于新生血管可引起血容积、灌注值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从而引起血流模式的改变,所以目前多采用CT动态增强及灌注扫描来进行鉴别。

(三)磁共振成像

由于肺部含气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肺实质病灶显示效果不如CT,且速度慢、易出现伪影,价格昂贵,空间分辨率低于CT,因此只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但是由于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因此胸部MRI扫描可以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等多个位置、用不同参数(T、T及质子密度)判断肿瘤有无侵犯纵隔、肺门血管、心脏大血管、胸壁、胸廓入口等结构。同时MRI也是诊断脑转移最准确的手段。

(四)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

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是在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医学检查新技术。对肿瘤临床诊断、确定分期、拟定治疗方案、疗效随访、预后评估均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肺肿瘤阳性显像的适应范围包括:肺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对有胸腔积液和肺不张者,确定肿瘤扩散的范围及放疗的照射野;放疗、化疗效果的评价及对肺肿瘤复发的监测。

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大于50%。全身骨扫描能发现75%以上的无症状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常规进行全身骨扫描,对肺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都有重要价值。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腺癌较高,鳞癌和未分化癌较低。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时间亦早于鳞癌和未分化癌,从确诊肺癌到骨扫描出现阳性转移灶的平均时间:腺癌为5个月,未分化癌为6个月,鳞癌为8个月。

(五)氟-18-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或(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大多数肿瘤组织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以无氧糖酵解获取能量,这种现象成为Warburg效应。恶性或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通常的糖酵解率比正常组织高200倍。FDG-PET是一个生理/代谢显像技术。注射葡萄糖类似物后,被转运到细胞膜,并通过无氧酵解途径的葡萄糖己糖激酶磷酸化,以FDG-6-磷酸的形式在细胞内不被代谢,产生正电子与体内负电子结合释放一对511keV的光子湮没而被检测成像。FDG摄取量与肿瘤的恶性度、侵袭性成正比,一般使用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评估。即使同CT相比,PET能更准确地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及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诊断肺癌的敏感性达90%以上,特异性大多报道为80%~90%,且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能做出相应的临床判断,是用于肺癌治疗前临床分期的重要方法。为了充分利用PET的代谢功能和CT的解剖信息显像优势,2000年推出了PET和CT的整合设备,即PET-CT。1997年由美国健康保健经济管理局(HCFA)发布的纳入医疗保险的PET检查首批适应证即是未能定性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和肺癌的最初分期;1999年用于肺癌的诊断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2000年12月用于肺癌诊断、分期及再分期。

PET检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原因有:①SUV值受许多因素影响,单凭SUV值判断良恶性准确度较差。有研究表明,若结节SUV值≥6.0,其可能为恶性的程度是良性的15倍;若结节SUV值< 1.5,则一般为良性。②由于恶性组织葡萄糖磷酸活性低于良性组织,导致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在FDG摄取时间上存在差异,出现假阴性。已经证明采取延迟扫描、双期扫描可以更好地区别良恶性。尤其延迟扫描大大提高了SUV值在2.5附近的结节诊断准确率。③结节直径大小也影响结果准确性。一般认为,当结节直径< 2cm,其良恶性估计的准确性即开始降低。因为标准PET扫描机的空间分辨率一般是5~7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由于扫描中患者的呼吸运动、散射效应、噪声、部分容积效应等原因致实际空间分辨率降低,因此低估了结节的实际摄取力,从而判断良恶性失误。尤其对于直径< 1.5cm的结节,其大小恰为标准最小空间分辨率的2倍,因部分容积效应影响,经常出现假阴性结果。

假阴性的比例为5%~10%,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代谢活性较低的恶性肿瘤:类癌及某些分化程度较高的腺癌,如黏液样癌;②肿瘤体积的大小:限于目前PET显像系统的分辨率,若病灶直径< 7mm(尤其是直径< 5mm),则常为阴性;③高血糖:高血糖竞争性抑制对FDG的摄取;④病理学类型:一般来说,肿瘤灶吸收显像剂的多少与细胞学类型有关,鳞癌多为高摄取、腺癌中度摄取、小细胞癌轻度摄取。鳞癌细胞内葡萄糖磷酸化水平很高,故90%以上的鳞癌可以被FDG-PET显像。从外科角度看,假阴性结果可能会使某些可以治愈的肺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出现假阳性的比例为10%~15%,常出现在吸烟者、结核、结节病、隐球菌、曲霉菌、组织胞浆菌等。

(六)影像组学

通过上百个定量的影像学特征数据描述病变属性,整体分析肿瘤内部的异质性,还可以分析肿瘤生物学特征(基因学组、蛋白学组)和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构建肿瘤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测等模型。

目前常用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d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SPN)诊断模型有Mayo模型、VA模型、李运模型。中国《肺亚实性结节影像处理专家共识》于2015年公布。

三、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随着组织细胞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获取病理学标本方法的多样化,当前肺癌病理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癌前病变和侵袭癌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浆膜腔积液、经纤维支气管镜刷检及各部位的细针穿刺抽吸标本。组织学标本可来源于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纵隔镜下活检及经皮穿刺等活检术。

快速现场病理评估(rapid on site evaluation,ROSE)是指将针吸活检所获得的细胞学标本经涂片、风干及快速固定染色后,即刻由现场的细胞病理学家进行观察诊断,同时根据标本取材的满意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活检。对于难以活检诊断的特殊病例,通过套管针或引导鞘对病灶行反复穿刺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2015年WHO发布的肺癌分类较2004年有较大变动,根据主要组织学类型将腺癌亚型分为3类:贴壁生长型(低级);腺泡和乳头型(中间等级)以及实性和微乳头型(高级)。一些病理组织学特征如有丝分裂计数、肺泡腔隙传播(STAS)影响复发。

《上海市肺科医院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的诊疗共识(第一版)》的发表,对指导外科处理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将起到推动作用。

(一)脱落细胞学

包括传统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痰液基细胞学、自动定量痰细胞学阅片系统(automated quantitative cytology,AQC)。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白光气管镜(white light bronchoscopy,WLB)只能发现29%的原位癌和69%的微浸润癌。较新的支气管镜技术如自荧光支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AFB)、窄带成像支气管镜(narrow band imaging,NBI)和高倍率支气管镜(high magnification bronchoscopy,HMB)则能提高这些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率和准确性。虚拟断层光学显微镜技术包括共聚焦内窥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激光拉曼光谱(laser raman spectroscopy,LRS)等。

(三)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

包括透视下经支气管肺活检术(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超细支气管镜(外径2.8~3.5mm,ultrathin bronchoscope,UB)、径向探头支气管内超声(radial probe 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RP-EBUS)、支气管超声导向鞘(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a guide sheath,EBUS-GS)和导航支气管镜。后者包括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irtual bronchoscopynavigation,VBN)(包括LungPoint ® 系统和Directpath ® 系统),又衍生出经肺实质结节隧道(bronchoscopic transparenchymal nodule access,BTNA)。

(四)经皮肺穿刺活检(TTNA)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0.90(95%CI:0.88~0.91),特异性为 0.97(95%CI:0.96~0.98),阳性预测值 0.01~0.02,阴性预测值 0.20~0.30。2006年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密歇根及纽约的医保项目门诊手术数据库及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有15865例肺结节接受了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出血 1%(95%CI:0.9~1.2),其中 18%(95%CI:12~24)需要输血;气胸 15%(95%CI:14~16),其中 7%(95%CI:6~7.2)需要放胸腔闭式引流;发生这两种并发症需要放置引流管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 < 0.001),并且容易发展成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p = 0.02);高龄、吸烟、有COPD者容易出现并发症。

中国《肺癌小样本取材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和《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相继发布。

一般来说,位于内2/3区域、大于2cm的病灶经支气管镜活检相对容易成功,小于1cm、透视不能显示的外周病灶则较适合经皮肺穿刺活检。从7 345项研究记录中,9篇选择经支气管镜活检和15篇选择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率分别为 75%(95%CI:69~80)和 93%(95%CI:90~96),小于 2cm 的病灶,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率为92%(95%CI:88~95),优于经支气管镜活检的66%(95%CI:55~76);而对大于2cm,但小于3cm的病灶,使用经支气管镜活检的诊断率提高到81%(95%CI:75~85),且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高。

四、肿瘤标志物

标志物对诊断肺癌总体敏感性还不够高,往往在肿瘤负荷较重时才显著升高,限制了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多个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部分弥补其不足,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有时高于血清检查。

(一)血清肿瘤标志物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无创、快捷、简便等优点,成为肺癌筛查及其辅助诊断的主要手段。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血清肺癌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related antigen,SCC-Ag)、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tokeratin fragment antigen21-1,CYFRA 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ecursor of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等,这些标志物单独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高,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

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 21-1)

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是角蛋白CK19的两个可溶性片段,是一种新的上皮源性的肿瘤标志物,广泛分布于正常组织表面,如支气管上皮细胞等,肿瘤发生时因细胞溶解破坏而释放入血。

正常人及肺部有良性病变者血清CYFRA21-1多< 3.3ng/ml,其水平与年龄、性别和吸烟等因素均无关。有研究发现,原发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浓度明显升高,若以大于3.5ng/ml为标准,肺癌患者CYFRA21-1的阳性率为50%~60%。CYFRA21-1诊断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敏感度也不同,其对肺鳞癌的敏感度最高,阳性率为60%~80%,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最低。血清CYFRA21-1水平随肿瘤分期的增加逐渐升高,其还能预示肺癌预后,并有助于判定手术疗效。

2.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有研究发现,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阳性率约60%,而其他类型肺癌阳性率不足30%。SCC-Ag阳性率还与肺鳞癌分期呈正相关,Ⅰ期、Ⅱ期阳性率较低,Ⅲ期、Ⅳ期阳性率较高。因此,SCC-Ag是肺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另外,SCC-Ag还有助于预测肺癌手术效果,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该抗原将在72小时内转阴,而接受姑息性切除或探查术者术后SCC-Ag仍高于正常值。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时,SCC-Ag会在复发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再次升高。在无转移或复发时,SCC-Ag会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但SCC-Ag升高还可见于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患肝炎、肝硬化、肺炎、结核、肾衰竭等疾病时该抗原也可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烯醇化酶是催化糖原酵解途径中甘油分解的最后的酶,由3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编码不同的亚基α、β、γ,组成5种形式的同工酶αα、ββ、γγ、αγ、βγ。二聚体是该酶分子的活性形式,α亚基同工酶定位于胶质细胞,称为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γγ亚基组成的同工酶仅存在于神经元、轴突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NSE是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重要标志物。小细胞肺癌患者NSE阳性率为60%~8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阳性率< 20%。因此,NSE有助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NSE还是肺癌化疗效果观察和随访的有效指标,对化疗产生反应后此酶水平下降,病情完全缓解后其可达正常水平。患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肿瘤时血清NSE也可增高。

4.组织多肽抗原

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水平直接反映了细胞增殖、分化和肿瘤的浸润程度。血清TPA在各种组织类型的肺癌患者体内均增高,无明显组织特异性。一些研究提示,TP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与CYFRA21-1相当,阳性率约61%。将110U/L作为TPA临界值时其诊断肺癌的特异性约为95%。治疗前患者血清TPA浓度与肺癌分期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TPA浓度随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增加而下降,TPA水平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除肺癌外,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均会出现血清TPA升高。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和胃肠道疾病以及妊娠的最后3个月也可见血清TPA升高。

5.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胃泌素释放肽是于1978年从猪的胃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具有促胃泌素分泌作用的脑肠肽,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rotide,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GRP)的前体结构,主要表达于胃肠道、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ProGR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可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其正常参考值为0~46ng/L(ELISA法测定)。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roGRP阳性率约为68.6%,其病情也与血清ProGRP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roGRP也可升高,故临床检测时宜同时检查患者的肾功能。

6.癌胚抗原

40%~80%的肺癌患者可出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血清CEA水平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其测量值进行性升高者多预后不良。

(二)呼出气中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VOC的组成及其浓度可以反映肺癌的疾病状况,建立和开发其数据库及预测模型对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多项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检测呼出气体冷凝物(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中的肿瘤相关基因(主要包括p53、p16、Bcl-2、KRAS等)以及微卫星改变、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产物等可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近年来已有数个采用呼出气感应甚至是经训练的犬类来鉴别肺癌和正常人群的临床研究,其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40%~80%。然而尚需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常用分析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

(三)液体活检

通过检测体液中来源于肿瘤的循环肿瘤抗体谱、循环微小RNA(microRNA,miRNA)、循环肿瘤 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循环游离 DNA(cell-free DNA,cfD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和外泌体等生物标志物。

1.循环肿瘤DNA(ctDNA)

ctDNA是指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凋亡后产生的双链或单链DNA片段,其基因改变与肿瘤组织的一致。血液中游离DNA的片段长度集中在180bp~200bp之间,片段长度提示这些DNA主要由细胞凋亡产生。ctDNA的半衰期在2小时左右。检测方法包括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法(scorpion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 ARMS)~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Cobas-PCR法、ddPCR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基于小珠(Bead)乳浊液(Emulsion)扩增(Amplification)和磁性(Magnetic)的BEAMing法、PAP法。其中BEAMing法的敏感性最高,可达0.01%,其他方法的敏感性约为1%。前瞻性临床研究(NCT02645318)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DNA检测的临床可行性。二代测序(NGS)包括针对DNA的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针对DNA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针对RNA的RNA-seq的全转录组测序和针对DNA和RNA的靶向靶标测序。

2.循环游离DNA(cfDNA)

cfDNA是外周血中游离存在、不包含在完整细胞结构内的DNA。目前,cfDNA可能来源于以下三种情况:①来自于细胞的凋亡进程中片段化的DNA;②来自于坏死的细胞的DNA碎片;③来自于细胞分泌的exosome。其中,cfDNA主要来源于细胞凋亡。

3.循环肿瘤细胞(CTC)

CTC是指进入了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CTC在血液中半衰期很短,只有几个小时,若无及时补充,在24小时之后,血液中的CTC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无法检测到。CTC在血液中既有单个存在,也有多个聚集成簇存在,极少部分在发现时处于有丝分裂状态。平均每毫升血液只含CTC1个~10个。常用分析方法有四种方法:一是核酸检测技术,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配体靶向PCR法(ligandtargeted-PCR,LT-PCR);二是荧光显微技术: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以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插入人端粒酶启动子(hTERT)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单纯疱疹病毒(HSV-1)法(oHSV1-hTERT-GFP);三是细胞免疫标记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epithelial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四是细胞计数法:CellSearch系统法。2015年12月启动了一项多中心研究AIR项目,全称是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a potential screening tool for lung cancer,纳入超过55岁的600名吸烟者,吸烟量超过每年30包并且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这些患者在3年内每年进行一次ISET检测和胸部CT扫描。

4.循环微小RNA(microRNA,miRNA)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单链、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可通过靶向结合mRNA的3’非翻译区而致mRNA降解或翻译受到抑制,从而实现对靶基因表达的调控。通常存在于外周血中,被包裹于外核体、微粒和凋亡小体中,参与囊内运输,部分miRNA存在于脂蛋白等复合物中参与囊外运输。虽然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核糖核酸酶,但是外周血中microRNA相当稳定,通过不同的极端条件(如高温、延长保存期、反复冻融等)处理miRNA,发现其稳定性并没有明显改变,表明microRNA具有很强的抗RNaseA水解能力,其稳定性有助于功能的发挥。

5.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lncRNA是一类非编码蛋白、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长链非编码RNA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指数扩增反应(exponential amplification reaction,EXPAR)、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酶辅助靶核酸分子再循环(enzyme assisted target recycle,EATR)、ddPCR。

6.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

circRNA是一类不具有5’和3’末端头尾结构,以共价键形成环状结构的RNA分子。研究发现环状RNA不易被核酸外切酶RNase R降解,半衰期达到48小时以上,使得其能稳定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质中,且具有高度保守性和组织、时序、疾病特异性。

7.外泌体(exosomes)

是起源于多泡体的纳米级脂质膜囊泡,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膜结构和RNA。外泌体在肺癌的发生与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促进肺癌微环境形成,增强肿瘤侵袭与转移能力,参与肿瘤免疫抑制及肿瘤放化疗抵抗,且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应用价值。脂膜结构对所包含的核酸分子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RNA包括m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蛋白质成分有胞内蛋白和表面蛋白如目前已发现的有CD91、CD317、EGFR、NY-ESO-1、PLAP、EpCam和Alix等。常用超速离心法、过滤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磷脂酰丝氨酸亲合法、色谱法等方法分离后;分析方法为基因芯片、Western blot、高通量测序法和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核酸测序、ELISA等。

(四)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方法学,用于鉴定出某一研究对象的全部蛋白。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其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已经成为研究肿瘤生物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常用分析方法有二维凝胶电泳、液相色谱和质谱法(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 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等。

五、鉴别诊断

(一)肺结核

1.结核球

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结核球多见于青年,一般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稀疏透光区和钙化点,肺内常有散在性结核灶。

2.粟粒性肺结核

易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混淆。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治疗后病灶逐渐吸收。

3.肺门淋巴结结核

在X线片上可能误诊为中心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咯血。应当注意,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应结合临床症状、X线片、痰细胞学及支气管镜检,早期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二)肺部炎症

1.支气管肺炎

早期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病较急,感染症状比较重,全身感染症状明显。X线片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密度不均匀,且不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吸收也较快。

2.肺脓肿肺癌

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时,X线片上表现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在急性期有明显感染症状,痰量较多、呈脓性,在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常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常有浸润,胸膜有炎性变。

3.炎性假瘤

是肺内肿瘤样炎性增生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易与肺癌、肺结核球混淆,而组织学表现为炎性增生性改变,或为与炎症结局相关的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病变,甚至有癌变可能。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也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有4种病理学类型:假乳头状瘤型、组织细胞瘤型、假性淋巴瘤型、浆细胞肉芽肿型。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术式根据病变的大小、部位等确定。

(三)肺部其他肿瘤

1.肺部良性肿瘤

如错构瘤、纤维瘤、软骨瘤等有时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一般肺部良性肿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临床大多没有症状。X线片上呈现为类圆形块影,密度均匀,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多无分叶。

2.支气管腺瘤

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病年龄比肺癌年轻,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与肺癌相似,有刺激性咳嗽、反复咯血。X线表现可有阻塞性肺炎或有段或叶的局限性肺不张,断层片可见管腔内软组织影,纤维支气管镜可发现表面光滑的肿瘤。

(四)纵隔淋巴肉瘤

可与中心型肺癌混淆。纵隔淋巴肉瘤生长迅速,临床常有发热和其他部位的表浅淋巴结肿大,X线片上表现为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影增大。对放射治疗敏感,小剂量照射后即可见到块影缩小。

(刘宝东)

参考文献

[1] 李运、陈克终,隋锡朝,等.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数学预测模型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3):450-453.

[2]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肺亚实性结节影像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4):254-258.

[3] RIVERA MP,MEHTA AC,WAHIDI MM.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3rd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13,143(5 Suppl):e142S-165S.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小样本取材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5):406-413.

[5]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J].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3);1822-1831.

[6] HAN Y,KIM HJ,KONG KA,et al.Diagnosis of small pulmonary lesions by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with radial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and virtual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versus CT-guided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8,13(1):e0191590.

[7] 姜格宁,陈昶,朱余明,等.上海市肺科医院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的诊疗共识(第一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3):147-159. jd23GIaY6g8XfWMLQjCaVA7BviGCQTHGoxW1+Tdkk9i8ezGoAc95zHWDf0jRWB1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