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见地6:

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

立下远大志向,应当从哪里起步?这是一个大问题学子在校时,可以粪土万户侯,天马行空,高谈阔论,怀拯救万民之心,有吞吐天地之志。但毕业走出校门后,马上就会有新的感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小、也很大。比如,家庭断供后能不能吃上饭?有没有一个栖身之地?找什么工作养活自己?怎样寻个理想的伴侣?怎样担负起成家养家、回馈父母亲人的责任和义务?还有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理想抱负如何入手,如何如愿有效发展等。有志有才有为的青年多如牛毛,你凭什么就能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执着的坚守和行动,宏愿如同昨日烟云,或是痴人说梦,想得越髙越好越美,失衡失落失意就会越大。

毛泽东给老师写这封信时,离毕业还有不到一年时间,是如何打算未来第一步的呢?他说:

“毕业之后,自思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

为何取读书为上这样的态度?他的理由是:

“自揣 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乎未定,如何教书、办事?强而为之,定惟徒费日力,抑且太觉糊涂。以糊涂为因,必得糊涂之果,为此而惧。”

因为,自己感觉到确实还未立定志向,对宇宙、人生、国家和教育等到底有何主张,都还茫然未定,所以不能以主要精力去教书办事。如果一定要现在就去做事,可能会徒劳无益,枉费时日,而且自己也觉得还很糊涂,糊涂因必得糊涂果,这是很可怕的。

可见,毛泽东的人生态度极为认真。他把自己领悟的大道运用于毕业后的人生设计,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正是坚持把根本问题想清楚了再干,后来的他才会那样义无反顾、翻天覆地。

如何实施“读书为上”的设想呢?

毛泽东说,很久以来就想组织一所私塾,兼采古代书院讲学与现今学校上课这二者之长,学习暂以3年为期,课程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学过这个阶段,就须考虑出洋求学,主要目的是掌握西学大要,回国后仍在私塾生活,以达到对学问更深的认识和领悟。

他还说,自己有这样的理想已经4年了,或许一年后就要去实行,但目前却没有基础条件。主要忧虑三件事:一是要有人有师有友,才能不孤陋寡闻;二是要有地,办学地点既要交通方便又要避开烦嚣嘈杂;三要有财,家中财薄肯定不能负担,但自已如果不教书,则少一份收入,而办学需要费用,又增加一份支出。

这钱财费用问题,是上述三件事中最难的。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毛泽东的办法很独到然拟学颜子之箪瓢 与范公之画粥,冀可勉强支持也。”

他打算学两个古人:一是箪瓢的颜子,一是画粥的范公。

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颜子箪瓢,源于老师对他的赞美。孔子曾感叹说,颜回是个大贤人哪!只有一箪 饭一瓢水,住在狭小破陋的巷子里,别人会因这样的穷困不堪忧愁,而他却不改其乐。

范公即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众所周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范公画粥,是说他小时家境清贫,只好到庙里去读书,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待凝结后用刀划成4块早晚各取两块,外加一点咸菜,即为一天饮食,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在意,把全部精力用在书中,最后修成大才。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毛泽东准备过最艰苦的生活。古代先贤已树立了榜样,他们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一定可以支撑下去,一定能达到目的。

欲动天下,他确立了一个难以想象、近乎张狂的人生目标先动天下之心,他认定了一条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动天下之心当具有大本大源,他看到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他认准了一种正确却又艰难的修炼方向。

而这一切宏愿,要准备从过苦日子起步。

在一师最后一学年,毛泽东多次与同学谈起个人志向。

同学张昆弟遗留日记中,记下其中两次言志行迹。 vywQkMsxMBjZp0ugA5eucwFLdvL25IawbJRSbw8oMTwhOIoWLik9a4xG/rDw29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