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读奇书

学子毛泽东追求读奇书。

但到底什么是奇书?真的需要认真探讨一下。

他在一师求学5年多,读书生活大概可分为两段:前3年,更多关注传统典籍;后两年,重点是哲学和伦理学。

前期的读书内容,在《讲堂录》中记载了许多。那是一个直书9行的纸质笔记本,毛泽东共在上面写了47页94面,前11页抄的是两首楚辞,那是屈原辞赋的代表作:一首是《离骚》,还有一首是《九歌》。

当时,他与同学见面大谈《离骚》,给朋友写诗也大赞屈原。

后来,甚至他的一生,都与楚辞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之初,在南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空军发现国民党飞机来袭,全城灯火管制进防空洞,他不但坚持不进洞,还让卫士把蜡烛点燃,继续津津有味地读楚辞。他曾要求,尽量收集各种版本的屈原著作给他,后来共收集了50多种。在合肥视察时,他向省图书馆借来朱熹的《楚辞集注》研读,并建议随行的张治中也好好读读。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面对那么多党内外分歧和争论,他却让秘书抓紧时间编了一个楚辞研究书目,经他审定后印发与会代表。在这样的重大政治会议上,倡导与会高级领导干部研究楚辞,真是让今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这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初次访华,得到一套精印的线装《楚辞集注》,那是毛泽东主席特意送他的礼物。

这让他钟爱一生的,算是奇书吗?

这谁都不难读到的书,究竟奇在哪里?

在建国初期的一封信中,他曾诉说过一种感受:

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

一部几十年反复研读的书籍,还是“有所领会”,由此看来已是出奇了;从天资聪颖的少年,到天纵英明的伟人,持久不断地与屈原对话,一有所悟便“心中喜悦”,更是至奇至妙的境界。

这种境界让人恍然大悟:读奇书,原来并非所读书目之奇而更多是所思所获之奇。

如此,似乎更能理解奇书的意蕴,可以试谈毛泽东读奇书了。

在毛泽东写的《讲堂录》中,记下若干读过的书目

例如:《雪中遇猎》《孙子集注序》《农书》《西师意<实学指针>序》《日知录序》《朴学斋藁序》《孟子》《铭书案曰净厚宽平》《庄子》《书黄子久画后》《谢安论》《郓州溪堂诗并序》《猫相乳》《进士策问13首》《元和圣德诗》《争臣论》《改葬服议》《谏臣论》《省试学生代斋郎议》《二鸟赋》《复志赋》《闵己赋》等。其中,多是大文豪韩愈的文章。当时,国文老师袁吉六倡读韩文,这也算是毛泽东认真落实的证据吧。

他还认真读过谭嗣同的《仁学》,曾国藩家书和日记,康德和王船山的晢学著作,《昭明文选》等,这些应为拓展知识所选当时也非学生必读。

同学周世钊回忆说,毛泽东在图书馆借到一些史地书籍,看得过细而有心得的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新出版的史地书和杂志上的史地资料,他也多方搜罗。

他的读书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老师要求的一些文章书籍,大量阅读的是课外经典,主要不是课堂上那些东西。可见,他无与伦比的智慧和魅力,并非凭空从天外飞来,相当程度上源于苫读苦学和学问纯笃的功劳。但上述书籍到底是如何读的,读后有何心得收获?因为没有发现相关材料,我们无从得知。

好在,《讲堂录》中有许多读书笔记,记录了入学第一年的些读书情况,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细看所记所悟,真的很受教益,也很能感受一下毛泽东的读书之奇。 Ib1HeTZae+aP7lcDGZPqIKkIPnQ4oX+RcuyEJSeOzKZHl0x3wBE5LfGHte//fd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