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银行货币的分析

一、收入存款、商业存款与储蓄存款

现在我们站在存款人或持款人的立场,来讨论银行货币或任何其他货币。人们之所以用银行存款或其他方式存钱,不外乎以下三种原因。

用于从收到收入当日到支出收入当日这段时间的支出。如果收支几乎同时发生,那么因此所需的平均储蓄额微不足道。如果所有人都在季度结算日收到所有收入,同时在同一天支付账单,预计支出与收入正好相抵,那么为了保证正常的收支交换周期,所需银行存款将趋近于零。而如果支付账单不在收到收入当天,而是相差几天,那么个人银行存款总额虽然几天内数值很高,但季度平均数却很低。如果工薪阶级在周六收到工资,在当天或不久之后支出,那么他们的余额确实类似上述情形。但不管是长是短,个人的进账时间与出账时间一般总会间隔几日。此外,进出账的确切时间始终无法事前预知。因此,为了弥补进账出账的时间差,同时以防万一,人们必须存有一笔钱,或拥有银行存款可以随时支取。这类存款来自个人收入,用于个人支出或储蓄,可以称之为收入存款。当然,没有银行账户的工人和其他人手中的现金也可以归入这一类。

同理,商人、生产商或投机者一般不能将进账时间与出账时间安排在同一时间。此类人有时在货币体系以外进行“清偿”与“清算”,比如证券交易所两周结算一次,这样至少可以收支相抵。但一般说来,这种做法并不是最佳的,同时,一部分商业交易由业务性质决定,因此,收款人将发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余额只是暂时的。此外,商业支出与个人支出一样,债务到期的确切时间也是无法事先预知的,所以方便起见,可以预留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这类存款用于商业,可以称之为商业存款。

收入存款与商业存款都属于活期存款。 [6]

但人们持有银行存款并不是为了付款,而是作为一种储蓄手段,也就是为了投资。存款人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被银行家所提供的利率所吸引;也可能是预料到其他投资可能贬值;或是看重储蓄的货币价值比较稳定,同时又能随时兑现;或是因为这种方法最便于储存小量积蓄,有意在累积到足够数额之后再变成专项投资;或是在等待时机,将款项用于自己的企业;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这类存款可以称之为储蓄存款。储蓄存款的标准是存款,不是用于日常开支;同时,如果存款人认为其他投资方式更为可取时,就算以任何理由放弃这种存款也不会有任何不便之处。

二、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

现金存款大致可以对应美国人所谓的活期存款和英国人所谓的活期账户。储蓄存款在美国称为定期存款,在英国称之为定期账户。同时,储蓄存款也相当于货币理论中货币的价值储蓄功能,这里的货币理论主要讨论商品货币。但这种对应关系并不准确。在英国,从活期账户转为定期账户往往不划算。因此,短期储蓄存款便很可能归为活期账户而非定期账户。小额储蓄存款也是如此,只是隔一段时期才以较大数额转为定期账户。

还有一种活期账户,是为了给银行家的工作付报酬,并非因为必须用现金来服务当前的业务往来,这在英国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做法。有时客户可能付给银行手续费作为报酬,手续费根据账户营业额以及在其他方面带来的麻烦计算得出。但报酬往往采取协议的形式,只要客户账户余额在最低限额之内,便不会产生利息。以协议控制的余额因只给差额部分支付利息,往往可以低于商定的最低限额,所以很难界定这类是储蓄存款还是活期存款。然而,不论属于哪种存款,这种存款形式不易改变,在正常情况下很可能非常稳定。

除了银行自身运作导致的分类困难以外,存款人对于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区别也不甚明了,尤其对以防万一而持有存款那一部分更甚。因为,大额储蓄存款人可能自我感觉资金充足,可以减少应对突发事件的活期存款。因此,存款总额中便有一部分用作两种用途,存款人本人也很难说清多少存款用于这种用途,多少存款又用于那种用途。但大致区别还是清楚的,总结如下:在存款人看来,储蓄存款额取决于其自身的相对吸引力与其他备选证券的相对吸引力。而活期存款额则取决于以支票方式收款付款的数额与频率以及收付款的时间间隔长度。

目前,在已公布的存款总额中,对这两种存款各自所占比例还无法作出精确统计。在英国,银行对定期账户与活期账户甚至不会单独发布数据。在美国,法律规定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必须单独发布数据,但出于种种原因,此间差别与上述差别并不完全对应,尤其是所有通知日期少于三十天的储蓄存款都划入活期存款。

然而,本书中包含足够资料,据此可以粗略猜测上述两种存款的相对重要性,这些资料将在下卷中加以详述。在美国,不同的联邦储备区定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天差地别:旧金山比纽约高一倍左右,而全国的平均值也在不断变化,从1918年的23%增加到1928年的40%左右。在英国,过去常说,“一战”前银行存款总额大约是定期账户与活期账户各占一半。“一战”期间,在官方宣传的推动下,投资政府债的人增多,让一些固定的定期账户消失殆尽,最终导致定期账户所占比例降到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在过去十年间,这一比例又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比例——二分之一左右。因此,如果我们将有息活期账户与补偿银行的“最低余额”计算在内的话,英国的实际储蓄存款似乎将略微超过总数的一半。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即定期存款虽然规定有七天的通知期,但时间上并不需要严格遵守。

读者需要记住,给出这些百分比仅仅是为了说明所涉及的数量大小。这两种存款所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正是由于可能发生变化,才有必要在下文继续讨论上述分析。

上述分类必然包括纸币和银行存款。鉴于纸币从不计息,于是与银行存款相比,更可能以现金持有而不是以储蓄形式持有。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人之间主要通过支票进行交易,所以支票很可能以收入存款持有而不是以商业存款持有。

的确,在过去一百年中,支票的使用稳步发展,逐渐取代纸币。在任何一个国家,银行存款分别包括储蓄存款、商业存款和收入存款,而这三种存款所占比例取决于该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在第一阶段,银行存款的本质主要是投资,大多数的款项通过纸币支付。在第二阶段,银行存款一部分用作现金储存手段,但一般以纸币进行支付。在第三阶段中,营业来往主要是用支票,钞票只限于支付工资和小额现金。在第四阶段中,工资支付也用支票,钞票只用于小额临时现金支付和随手支付。大多数大陆国家都处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而英国已处在第三阶段,可能已在第四阶段早期。美国则处在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之间。显而易见,纸币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适当的数量控制措施,必然取决于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只是这一点尚未得到普遍承认。纸币发行量起伏不定,其显著性差异也必然会以同种方式变化。

20世纪初英国繁荣的街道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虽然也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但技术的进步使经济社会发展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活跃催生了大量的百货公司,商业银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商场和大银行逐渐成为街道的标志性建筑。

三、存款与透支

我们认为,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支配货币以便应付日常开支。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分析很难理解,因为活期存款并非提供这种便利的唯一途径。透支同样也可以。所谓“透支”便是与银行达成协议,账户可以随时扣款,但金额不超过商定数额,利息按实际平均扣款数额计算,而不是商定的最大扣款数额。银行客户可以开支票从银行存款中取款,这样银行欠款将减少;但同样也可以透支开支票,这样银行欠款将增加。

通过银行记账的方式清偿债务确实非常有效,一如将借记款项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将贷记款项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此外,增加借方借差、减少贷方借差,与减少借方的贷差、增加贷方的贷差一样,都是有效的支付方式。因此,如果支票—货币体系运行高效,拥有支票簿的同时再拥有存款就是多此一举。银行资金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资本,也可能来自于某一类客户,即开立固定储蓄账户的客户;此类客户与开立结算账户的客户截然不同,结算账户全部都是借方账户 (例如:透支) ,根本就不是贷方账户 (例如:活期存款)

尤其是在英国,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拓展透支业务来降低活期存款数额——我不敢满怀自信地谈论其他地方的银行怎么做。 对于组织完善的大企业来说,平均 (存款与透支正负相抵的结果) 结算账户余额往往趋近于零,总而言之,数字很低。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透支的使用;二是将汇票贷款的临时盈余投资到金融市场。扣掉最低余额 (根据协议账户要有最低余额,因为银行要收服务费) ,大企业的平均结算账户余额 (算法同上) 在入账支票金额中所占比例就会很小。但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使用透支。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一栏的数字,不是客户的已用透支金额,而是可用透支额度。目前,已用透支金额绝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活期存款的位置。所以,资产一栏的数字是活期存款总额加上剩余可用透支额度,二者一起便构成全部现金款项。严格来说,由于可用透支额度代表银行的负债,所以应该像承兑款项一样在账目的资产与负债两栏都出现。但目前却并非如此,于是有一种银行货币在可用透支额度中日益重要。不论是这种货币的绝对总数额还是数额的变动,都没有任何统计数据。

因此,在货币价值理论中,活期存款实际上就是现金,绝非公布的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的重要成分并非货币而是储蓄存款,货币所在比例与短期国库券占比差不多。而公布的银行存款却未计入可用透支额度,完整意义上讲,这属于现金款项。只要储蓄存款与可用透支额度在整个存款中所占比例区域恒定不变,对于可用现金数额说来,公布出来的银行存款数字便足够令人满意。然而,如果这两个比值大幅度波动,那么将银行存款与现金等同起来便是大错特错,事实上许多人已经被误导了。

四、存款额与交易额

活期存款,不论是收入存款还是商业存款,持有的用途都是付款,而储蓄存款的用途则不同。因此,下一个问题便是活期存款额与活期存款的付款额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将在下卷从统计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但是现在先作一个初步讨论也是有帮助的。

19世纪末的英国女工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完成了过渡,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用工需求的旺盛使女人们纷纷走出家庭,从事工业生产。当时,英国的工厂已经开始使用钞票支付工资。

首先从收入存款开始。收入存款的付款额还是很容易说明的。不言而喻,收入存款的付款额等于货币收入 (也就是存款额) 减去收入存款本身的增量 (或加上减量) 。大体而言,收入存款的年营业额等于年薪加年工资、食利者 的年利息再加企业的年收益,也就是等于各生产要素这一年的盈利。因此,若把新增的交易款项 (包括劳务在内) 及固定资本消耗产生的收入列入当前生产额,那么总收入将随当前生产额的成本而波动。 该营业额 (也就是年度货币收入总额) 与收入存款额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收入存款额占营业额的一部分,这部分我们称之为k 1 ,其倒数称为V 1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在某个特定经济体中,k 1 平均值每年都相当稳定。虽然收入逐渐稳定增加,但如果只是隔一段时间 (并非每天) 才需要收取或者支出,那伴随这种平均稳定性而来的季度变化就可能相当大。当收入像工人阶级的工资一样按周支付时,这周内每一天k 1 的值都不同,k 1 自工资发放之日起或稳定或大幅度下降,但周平均值却不变。当收入像中产阶级的薪水一样按季度支付时,在季度结算日k 1 达到最大值,到下一个季度结算日之前持续下降。然而k 1 值最显著的季度变化可能出现在农民身上,因为其收入进账时间便是农产品的出售时间。以印度为例,不同地区因此产生的现金需求季度变化非常大,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在由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组成的经济社会中,显然,k 1 的复合值 (读者可以记得,这里面包括钞票和收入存款项下的银行账款) 将呈现为一个复杂的曲线,虽然全年平均值相当稳定,但却存在许多峰值与谷值。

此外,k 1 的平均值不但取决于发薪日的平均间隔时长,而且取决于该社会账单清偿习惯——是习惯消费时付款还是延期付款,也就是取决于该社会是按日支出,还是在发薪日之后立即集中支出。当巨额支出集中出现在特定季度时,k 1 值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季度降幅。例如,众所周知,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可在春季里使收入存款额显著降低。

此类风俗习惯会对收支的时间与季节产生影响,而在k 1 的全年平均值方面,风俗习惯的改变虽然很缓慢,但一般而言却比贸易或物价变动更有影响力。实际收入暂时减少时,人们还会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进而可能降低k 1 值。人们对货币失去信心将导致消费者勿忙进行购买 (如“一战”后欧洲通货膨胀时期) ,这样k 1 值也会远低于正常值。但除此之外,k 1 值每年的变化都不大。

由于目前没有任何统计数据,我们无法对收入存款与商业存款加以区别,所以很难估算k 1 的稳定平均值实际是多少。下卷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一问题,因此这里只说明一点:英国的k 1 平均值十有八九介于英国年收入的5%到12%,大于全社会年所得量的5%,并小于这一数量的12%,目前可以假定在8%左右。

接下来我们探讨商业存款,情况很可能远不如收入存款那般稳定而规律。商业存款交易包括企业之间进行货物交易、票据往来、所有权变更而开具的支票,其交易额是由这些交易量构成的。可划分为如下几类:

(一)因不同的生产职能而产生的交易:

甲:企业家的生产要素收入存款支付。

乙:上游生产环节 (开采、制造、运输或分销) 负责人与下游生产环节负责人或不同组装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交易往来。

(二)资本货物或商品的投机交易。

(三)金融交易,如短期国库券的赎回与回购或投资变更等。

其中,(一)与收入存款交易一样,随着当前生产值的变化而变,相当稳定。确切说来, (一甲) 刚好等于存入收入存款账户上的款项。原因在于,除非像某些个人业务一样,消费者从生产者那里直接购买,否则收入存款账户收到的每一张支票都是由商业存款支付的,反之亦然。虽然 (一乙) 这一类交易会随着生产技术与性质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化,同时短期内会随着企业家对其需求的预计而发生变化,但大体上将会随着年产值上下波动。此外,与 (一乙) 相匹配的物价变动,和与收入存款消费相匹配的物价变动并不完全一样。因此, (一乙) 类交易的货币价值变动,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消费者同一时间支出的货币价值。用后文第15章的话来讲,用于 (一甲) (一乙) 两种用途的商业存款加上收入存款,便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工业流通”。

开挖曼彻斯特运河的工人

与现在的工薪阶层不同,以前的工人,工资按周支付,而中产阶级的薪水按季度支付。因此,银行的存款余额就会出现规律性的波动,但按年度看,又相对平稳。

但是,第(二)与第(三)类交易却无须也没有受当前生产值的限制。资本家、投机商和投资商将某种财产或所有权进行相互转让,仅仅只是用来交易,并非用于生产或者消费,此类交易速度与当前产值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系。此类交易额波动幅度大,难以估计,某一时期的交易额很可能比另一个时期的交易额增加一倍,决定因素包括投机气氛等。同时,产量高可能会促使交易额增加,产量低会抑制交易额,但波动幅度却与产量截然不同。此外,这类资本货物的价格变化可能与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完全不同。用于第(二)和第(三)类用途的商业存款加上储蓄存款,便构成了第15章所谓的“金融流通”。

不过,此类交易变化无常,而且变化方式也与生产消费类交易的变化方式有所不同。与后两类相比,第一类交易额也很庞大,从数据上很难区分。例如,1927年,英国所有支票交易总额可能达到640亿英镑,除此之外还必须加上钞票交易额,总额是年收入的16倍多。一般说来,当前产值的每个项目不可能转手16次,由此可见,因当前生产与消费产生的交易额,被其他种类的商业交易掩盖了。由于影响金融交易的因素广泛多变,所以生产与收入统计数据不甚明确,这样,关于现代货币问题,要得出可靠的推论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1926年美国的相关数据是:支票交易额7000亿美元,大约是年收入额的10倍左右。

从上面不难看出,商业存款平均水平与商业交易额的比例k 2 ,跟收入存款与收入总额的比例k 1 可能大为不同,变化方式也很可能不同,要变化无常得多。下卷将对k 2 的数值和可变性做出估计,确切说来,是提出k 2 的倒数V 2

在任何特定经济体中,虽然可以将k 1 看作是反映国民货币收入的一个恒定分数,但k 2 就未必如此。因为影响k 2 的交易量与交易价格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与国民收入货币量的变化又不相同。因此,说活期存款总额 (即收入存款加商业存款) 与国民货币收入之间存在某种稳定或正常的关系,便会让人产生误解。

读者大概已经看到,k 1 是收入存款“周转速度”的倒数;k 2 则是商业存款周转速度的倒数。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银行体系创造存款的方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讨论篇幅将会很长。首先,本书第二篇 (主题之外不得不说的题外话) 将专门分析货币价值的意义以及其衡量问题。


[1] 汇兑管理始于1915年8月,但直到1916年1月13日,这个汇率才固定不变。此后便稳定在4.765—4.77美元之间。自1916年5月之后,汇率在 之间波动。

[2] 关于英国银行的前身详见R. D.理查德(R. D. Richards):《英国银行业的先驱》[ The Pioneers of Banking in England ,1929年1月《经济学杂志》( Economic Journal )历史增刊]。

[3] C. A.菲利普斯(C. A. Philips)教授在《论银行信贷》( Bank Credit )一书的第40页,对他所谓的“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作出与之类似的区别。

[4] 请参考F. W.克里克(F.W.Crick)的《银行存款的起源》[ The Genesis of Bank Deposit ,载于1927年6月的《经济学刊》( Economica )]一书,克里克在此书中试图说明这一点。此外可参考C. A.菲利普斯教授《论银行信贷》一书,其中对本章论题的讨论见解独到,但稍显冗长。

[5] 活期存款数据来自米切尔《商业周期》( Business Cycle ,第126页)。在银行外部流通的货币量则来自《经济统计学评论》(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cs ,1927年7月,第136页)。

[6] 值得一提的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 The Wealth of Nations )第二卷第二章中对此也作出十分相似的分类,他说:“各国的货币流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商人之间的流通,另一个是在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虽然同样的货币,不论是纸币还是金属货币,有时用于第一类流通过程,有时用于第二类流通过程,但由于这两类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每一类流通都需要一定的货币储备,用于持续的货币流通。” 6o+M2xQQibX6MhpUZHBj1Es+1nxP0r8ELVW6GH1laSVjQ0tKhePU2na5hjHLkS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