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清代的云锦业

提到清代的云锦业,就绕不开以“织造世家”闻名于世的江宁曹家,绕不开曹雪芹那部满眼皆云锦的《红楼梦》。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 ,先后连任江宁织造官员长达65年的时间,一直忠心耿耿在为朝廷尽忠,最后却落得一个被革职抄家的下场。曹雪芹自小耳濡目染的云锦,在《红楼梦》中穿针引线,是很重要的一个配角,如“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肩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水红妆缎狐肷褶子”、“大红金线蟒引枕”、“秋香色金线蟒大条褥”、“锁子锦靠背和引枕”、“金线闪大坐褥”……这些名字炫目夺人,弥漫着流光溢彩的富贵感。而这些名目的织物,其原型正是来自于织造世家的豪华生活。

清代是南京云锦最辉煌的鼎盛时期,其间,它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战后的重兴。由于劳动力释放所形成的汹涌浪潮,席卷了民间丝织业,促成了云锦业的大发展,南京云锦步入了大发展期。但是,在这个王朝的尾声,随着朝代的腐朽没落,南京云锦也逐步走向衰落。

清代的江宁织造局历尽沧桑,自顺治二年(1645 年)最早恢复建立,当时人们简称江宁织造局为“汉府”,苏州、杭州两大城市的织造局随后也恢复建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织造局在历史的烟云中动荡而顽强的一面。

清代江南三大织造局几乎承办了清王朝所需的全部丝绸精品。从帝后王公的服用、百官和外藩头人的赏赐、国家庆典的装饰,到祭祀天地祖宗所用的制帛、封爵的诰轴乃至校尉的驾衣、军士的绵甲等,几乎都取之于三个织造局。三局之中,除了织造相同的部分外,还各有侧重点。如大红蟒缎、大红缎匹、金拆缨等项主要由江宁织造局承造。江宁织造局还专门制织各种制帛、诰敕、各色驾衣、彩绸和线罗等。根据统计,江宁织造局自乾隆元年到咸丰初年,不计制帛等特殊缎匹,平均每年织造缎匹 3585 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数字反映了统治者奢靡需要的程度。杭州造织局主要织办纺丝、绫、杭细、各式丝线和长短不一的画绢等。苏州织造局则承担各种绣活和各类布匹的采买。从清代三局历年织造的缎匹数看,上用缎比例最高的是江宁织造局,内用缎是杭州织造局,户缎是苏州织造局。

清粉色地玉堂蝴蝶富贵团花纹妆花缎(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绿地富贵牡丹妆花服饰(金文大师工作室收藏)

清贵族妇女黑外套(2000年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

明黄地云龙海水孔雀羽织金妆花缎(实物原大42厘米×34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代初期,官府对南京民间机房曾有开机不得过百张的限制,如若超过,规定除了先向织造衙门申请外每张机须纳税50金,经批准注册、发给执照后方可开织。这对民间丝织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清白色缠枝牡丹纹暗花绫(长整匹,幅宽60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宝蓝地百蝶纹闪缎(长375厘米,宽77厘米,清宫旧藏)

到了康熙年间,机户们为了自身利益的发展,联合上书请织造曹寅向朝廷奏免额税,取消开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随后得旨永免。百张之限取消后,南京民间丝织机台有了很大的发展,于是有开机四五百张的大机户出现。据记载,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南京民间丝织机台已发展至三万多台。至道光年间,城内外各类丝织机台总数已达五万多台。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是南京云锦的鼎盛期,也是南京丝织生产的巅峰。

民间丝织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行业的兴盛,如机店、梭店、筘店、籰子、绺梭竹器店,范子行、挑花行、拽花行、边线行、染坊,以及与锦缎包装有关的纸坊等等,都随之红火发展起来。综计全城直接、间接依靠丝织生产及其有关各行业为生的,达数十万人之多。当时的盛况有资料为证:“按锦业最盛时代,当推前清康(熙)、乾(隆)两帝在位时为极。除皇帝、亲王必用外,兼答谢越南、朝鲜等国赠礼之需,复售与住坐南京之富商大贾,运往蒙古及西藏等处。彼时织品尚妆花……此类织法,工精料美,巨细认真,花样繁多,鲜妍夺目。工人不惮思虑、不惜时间,精益求精,日新月异。”

清康熙云鹤纹诰封(长513.5厘米,宽31.5厘米,私人收藏)

清康熙云鹤纹诰封卷头织锦

清·蓝地灯笼纹彩库锦(长800厘米,宽77.5厘米,私人收藏)

但到了清朝后期,江宁织造局的产量却一落千丈,年纳缎匹大概只有以前的一半,既无法与清前期相比,又不敢望同时期其他二局的项背。织造局的衰败,客观地反映了清后期官营生产机构的落后腐败,使得织造局在向民间定织逐渐占主导地位时落入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

清八宝纹库锦(南京博物院收藏)

清杏黄地四合如意纹天华锦(长100厘米,宽24.8厘米,清宫旧藏)

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宁织造局奉旨裁撤。清代宫廷所需的云锦,每年即委派专员来南京向民间机坊采办,民间机坊织造的云锦,从此也更多地进入宫廷。我们从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晚清时期的云锦织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南京民间作坊的产品,锦料的尾端均织有机坊商号的字牌。

清黄地缠枝牡丹纹芙蓉妆花缎(长整匹,幅宽70厘米,清宫旧藏)

清红地莲花织锦妆花缎(清宫旧藏)

由于云锦有不沾尘土、拍打一下即可干净的长处,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兄弟民族也喜欢使用,当时北京一些资金雄厚的缎庄商号看准商机,就开始兼营云锦织品的买卖。他们常年来南京采购,有的就干脆在南京设立采购分庄,派人常驻。这种南产北销的局面,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综上,可以看出民间云锦业在清代一度呈现兴盛繁荣的景象。

纵观清代整个历史时期,从乾、嘉至道光这一段历史时期,为云锦生产发展的顶峰时期,道光以后即逐渐走下坡路,生产规模日渐衰微,民间云锦织造业的繁荣也成为昙花一现的过往。

清代留传下来的大量云锦实物给我们研究清代云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从织造技术看,清代的南京云锦,在继承明代成就的基础上,更加趋于成熟,特别是金线制作技术和金线质量都有了提高,用金装饰织物的技法也益加丰富多样,其成就最高的是“织金”和“妆花”这两个主要品种。在清代的云锦织品中,还出现了一些织造技术难度很大的宽幅织物,如大幅的彩织佛像(用妆花形式织造)和宽幅的“织金陀罗经被”,这种织物,需用特制的宽幅织机,由五六个人同时协作方能织造。一件织品,从设计到挑花结本,到上机织造,往往需数年时间方可完成。

清黄地八吉凤莲纹妆花缎(长345厘米,宽77厘米,南京云锦研究所收藏)

清蓝地莲花仙鹤纹织锦妆花缎(长213厘米,宽78厘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清果绿地莲花三多纹妆花缎(长整匹,幅宽76.5厘米,清宫旧藏)

从图案设计看,清代的锦缎图案,在沿用前代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在继承“灯笼锦”、“青绿簟纹锦”、“大、中天华锦”及“褐紫方团两色花锦”等花色品种的基础上,又创出了“金钱蟒”、“衲锦”、“曲水小折枝杂花锦”以及“捻金银串枝大、小花锦”等新花样。

从配色技术来看,清代的配色更加讲究,花纹配色的深浅层次变化都有细腻的表现。一件织品花纹的配色可达十几色,乃至二三十种颜色,还擅长将两色金或四色金交织于一件彩锦中,造成了极为辉煌富丽的装饰效果,这在明锦中是看不见的。 /JcEVzBZRlPq0ErNqPIRokP494UYkVFxwRogV5zNhjvG00ECZ7F5zdrC9luWPS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