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开启于陌生少女的笑容,终结于转瞬即逝的上帝幻象

梁文道

曾经有这么一个小男孩,在九岁那一年,就遇上了他这一辈子都不能够再忘怀的女人。就跟很多为爱情痴狂的人一样,他要为那个女孩子写诗。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干过类似的事情,但只有这个男孩,一写就写了几十年,写完了一卷长诗还要再写一卷,而后面那一卷,竟然就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最高峰——《神曲》。

我们这个读书节目 ,一路高低起伏,穿行过世界阅读史上的各个角落,今天终于来到了西方文学史上的制高点。如果说在整个西方文学传统,有什么人、有什么作品,足让后来者仰止,视之为阿尔卑斯群峰最雄伟、最难攀越的峻极,那么但丁和他的《神曲》必定就在其中。在西方文学史上面,有两位作家处在这个位置,并列双璧,相当于我们中国诗坛的李白与杜甫,那就是莎士比亚和但丁了。曾经有人形容,如果说莎士比亚完全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广度,但丁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甚至还有人说,但丁《神曲》的价值就相当于莎士比亚全部剧作的总和。

为什么《神曲》可以得到如此崇高的赞美?对很多我们一般中国读者而言,或许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听了一些介绍(包括我这个节目),知道其情节大概,就这么随手翻去的话,多半会觉得它有点莫名其妙。

首先,我们很容易忘记,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故事集,也不是一个长篇小说;它其实是一首诗,一首很长很长的诗。其次,它还涉及了太多我们比较陌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一路读来难免磕磕绊绊,不太容易理解。最后,这里头还有一些描写,看起来非常平凡,似乎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了不起。不像莎士比亚,就算看不懂他的用字,不能欣赏他的辞藻,至少他的故事还是挺有趣的。更何况莎士比亚本来就妙语如珠,令人难忘。

不如先来了解一下但丁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在我们一连四集关于文艺复兴的经典介绍里面,但丁的位置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他出生在十三世纪的中后期,去世于十四世纪早期,也就是说,他这一生其实不在文艺复兴的高峰阶段,却是正好处在欧洲漫长中世纪的秋天,以及文艺复兴正要萌芽的这个阶段。但他所开创的,却引来无数后人的仿效,更启发了太多艺术家的灵感。你且回想一下后来的西方绘画传统,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有多少大画家曾经以《神曲》为主题?但丁是佛罗伦萨人,我们都晓得,这座城市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震央之一,文化与科学的成就硕果累累。与但丁同时,还有另一位佛罗伦萨人在艺术史上被称为“西方绘画之父”,那就是乔托了。他们两个是好朋友,乔托甚至曾经帮但丁画过一幅肖像画,可惜应该已经失传。所以我们不妨说,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其中一位精神之父。

但丁的家族背景是一个佛罗伦萨的没落贵族,虽说没落,但他自小也还是受过相当不错的教育。到了二十九岁那一年,他就像当时很多出身于类似阶级,又有才华的绅士一样,开始从政。不过但丁从政的路途并不算十分顺利。因为当时佛罗伦萨有相当严重的政争,主要发生在两党之间。当时意大利的北方,正好处在两股势力中间——一边是教皇国的势力,另一边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佛罗伦萨就有一帮人支持教宗,另一帮人支持皇帝,这两党还各自分化成好几个小派系。但丁因为所属派系的失败,被放逐出城,自此流亡。以后他这一辈子,都再没有回过让他爱恨交缠的故乡。不过,也就是在他离开佛罗伦萨,在外流亡的这段岁月,他开始潜心写作《神曲》,一共写了差不多十五年的时间。是的,这是一首需要十五年的光阴才能写完的长诗。

由于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这首诗我们今天读起来,可能会发现有些稍微不是那么连贯的地方。但它的结构其实已经不能更精密了。仔细地读,我们就能确定,但丁一定是在快要完稿的时候,回头又把前面十几年写的东西做了一番精心修改,于是使得整个结构更加匀称。

说到《神曲》的结构,大家都知道,它基本上讲的是一段旅程,这段旅程其实是一次朝圣。中世纪的欧洲,是属于天主教的欧洲。当时有不少教徒都会渴望能在一世之中来一次朝圣之旅。其中最漫长又最惊险,耗费又最巨的,当然就是沿着东征十字军所开辟的路线,直接抵达耶路撒冷。如果做不到,那去一趟罗马也是不错的。要不还可以去各种各样的圣地,比如说某个圣人的故乡,又或者他的埋骨之所。

可是但丁的朝圣却与众不同,那是一种当时历史上没有人干过的事情。因为他的旅程并非从凡间物理世界的一个地点前往另一个地点;却是从地狱开始,一路经过炼狱,再层层盘旋上升抵达天堂的九层高天之上。这当然是一种不可能的旅程。可但丁是一位诗人,他能在诗界的想象当中,完成尘世做不了的事情。

在这一趟不可思议的朝圣之旅,但丁先后穿越过三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分别就是地狱、炼狱和天堂。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注意“三”这个数字对但丁来讲可是很重要的。事实上,这个数字对当时的欧洲天主教徒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上帝,又或者天主教徒所说的“天主”,他具有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位格,那就是圣父、圣子、圣灵(又或者圣神)的“三位一体”。由于这会牵扯到太多复杂的神学讨论,所以我们就不在这个节目跟大家展开了。总之我们只要记住天主既是父又是子,还是圣神;三种面目,三种位置,兼具于一,这便够了。

然后我们还可以发现神曲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分别都是由三十三章或者说三十三首Canto(长诗的段落)所构成,这个数字自然是三的倍数。而加上《地狱篇》一开头的那一章,整部《神曲》的章节正好就是完美的一百章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但丁不止用“三”或者“三”的倍数来结构这首长诗,他甚至为此独创了一种叫作“三韵格”的特别韵律。翻译名家陆谷孙先生曾经把它译为“三行隔行押韵法” ,如此一来,这个意思就清楚得多了。三韵格本来是但丁专门为了《神曲》发明的一种韵律格式。但自此之后,它在意大利却留下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一种经典韵格。这真是一项惊人的成就,至少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我们也很难见到类似的例子。

那么到底什么叫作三韵格呢?请看下面这三句诗:

我在人生旅程的半途醒转,

发觉置身于一个黑林里面,

林中正确的道路消失中断。

有没有注意到,这三句诗第一行最后的字词是“醒转”,而第三行的最后两个字是“中断”?它们是押韵的,这个“转”跟“断”押的是同一个韵。也就是说,三行当中的第一行跟第三行要押同一个韵。然后,到了第二个三行,就再把前面那三行诗当中第二行的韵脚拿出来,变成这一段里头一行跟第三行的韵脚。像刚才那段诗里面的第二行是“发觉置身于一个黑林里面”,于是“面”这个字的读音就要用来开展和结束接下来的第二段诗了:

啊,那黑林,真是描述维艰!

那黑林,荒凉、芜秽,而又浓密,

回想起来也会震栗色变。

这第二段诗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分别以“艰”跟“变”结尾,押的正是上一句诗中第二行的尾韵。简单地讲,“三韵格”的基本结构就是:ABA、BCB、CDC……,然后一路类推下去。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听到头昏脑涨。但我其实想要说明,准确而忠实地翻译这样一部经典,到底可以有多难!《神曲》历来的中文翻译,至少有十几个版本。而真正从意大利文直接译过来的,已经算是少数。严格按照三韵格去翻,那就更是绝无仅有。当然很多人会说,反正我们就是看个故事,能不能干脆意译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译出这种特殊的格律,那就未免白费了但丁一番独运的匠心。好在香港学者黄国彬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参考了威尼斯语、拉丁语、法语、德语、英语多种不同语言的译本之后,再按照但丁原文,严格遵循“三韵格”,把《神曲》原汁原味地带到了中文世界。这真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

好,让我们再说回到三这个数字。“三”对但丁个人而言,还有一项我们外人不好理解的特别意义。你看,九是三的倍数对不对?“九”这个数字对但丁来讲可是很重要的。因为九岁那一年,他在佛罗伦萨城里面碰到了影响了他一辈子、改变了他一生的贝缇丽彩。贝缇丽彩那时候才八岁。但九岁的但丁,看到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就觉得自己坠入初恋,而且自此魂萦梦系,无法忘怀。初遇之后,又隔了九年,他们才再次相逢。这时两人都已成年,十八岁的但丁在街上看见了十七岁的美少女贝缇丽彩。贝缇丽彩当时眼见但丁痴痴地望着自己,便对他打了一个招呼。而这个招呼,就成了封印但丁命运的神秘记号。其实但丁一辈子应该就只跟贝缇丽彩见过这两面,可他就决定这是我终生的爱人了。坦白讲,在我们现在一般人听来,还挺吓人的。但丁后来其实也有结婚,并且生了孩子,甚至还发生过一些别的恋情。但是在他心目中,贝缇丽彩就是唯一的女神。贝缇丽彩后来嫁给了经营金融事业的佛罗伦萨豪族——巴迪家族的一位子弟。可惜她死得很早,二十四岁就香消玉殒。

还是别扯那么多八卦,说回我们的神秘数字“三”。但丁九岁第一次碰到贝缇丽彩,隔了九年才有机会重逢。而九恰好就是三的倍数,所以你说这个数字对他来讲要不要紧?诗人但丁平生写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新生》,乃是贝缇丽彩去世之后,他专门呈现的颂诗。到了《神曲》这里,贝缇丽彩就变得更加重要,从一个凡人变成了几乎像是神一样的人物。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究竟能走多远呢?但丁在《神曲》里头,把他的女神描写成一个天堂中的一位圣女,形象光辉灿烂,圣洁美丽。而他之所以能够走上这一段从地狱直抵天堂的朝圣之旅,也完全是因为贝缇丽彩在幕后发力,默默引导。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贝缇丽彩简直是神曲的叙事发动机,她的作用,就是要引导但丁发现他真正的使命——做一个诗人。

在西方传统,尤其是上古年代中,诗人往往跟先知是分不开的。他们都是一种能够乞灵于上苍,跟神界沟通,知道了某些常人所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再以诗的语言来传达那些神秘讯息,从而启示他人的特殊角色。贝缇丽彩鼓励但丁,纵其才华,以先知一般的语言告诫人世,明辨善恶,以古人种种作为为镜鉴,反思自我,走上正道。这是贝缇丽彩在诗里的作用。那么这么重要的人物,又该以何种形象出现才好呢?那简直是光辉灿烂到让人不可盯视。但丁在诗里头刚上天堂的时候,基本上是没办法真确看到贝缇丽彩的,因为她通体发亮,太过耀眼,几乎到了叫人眼瞎的地步。是到了后来,随着但丁灵魂不断飞升,穿越了好几重天,净化得七七八八,这才看到贝缇丽彩对他展示的微笑。

其实我们没人晓得贝缇丽彩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也不知道她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好事,竟然能够得到圣女的地位。反正但丁说她是圣女,她就一定是圣女了。《神曲》在这个意义上,是诗人献给只见过两面的女子的长卷。当然,与其说贝缇丽彩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倒不如说她是但丁发动想象力的着力点,但丁必须凭借她来构筑自己的整个世界。

但丁是在流亡期间动笔,并且完成《神曲》。之所以起心动念,想要创作这部长诗,应该不太可能只是因为太过想念贝缇丽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事业失败,被迫流亡,离乡背井,处在这样的境遇当中,但丁当然会有许多问题。那是他一个很茫然的时刻,不知路在何方,甚至开始有了中年危机。他必须面对这一切,找到一个处理这一切问题的方法。所以他就在《神曲》里面抛出了他的疑难。这个诗一开头,就是“我在人生旅程的半途醒转”,一醒过来就已经到了地狱的门口。而在这个地狱门口,有三头野兽挡住了他的去路。请注意,是“三”头野兽。然后,诗里面就出现了他这趟朝圣之旅的第一个向导(一路上,他总共有“三”位向导),那就是维吉尔了。

维吉尔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国民诗人,也是但丁最崇拜的作家。维吉尔的灵魂带着他穿过地狱,见证了当中种种可怕的刑罚与灾祸,经历飓风、冰霜与火焰。然后再带着他前赴炼狱。《神曲》当中,最脍炙人口,也最受欢迎的就是这卷《地狱篇》。因为里面的想象相当可怕,也相当戏剧化,现在甚至有些网游也都用它当设定。可是我个人觉得,全诗最有趣的却是《炼狱篇》,我选了《炼狱篇》头两章的几行句子,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读:

现在,为了航过更美好的水域,

我才智的小舟把风帆高张

前进,留下了后面险恶的海区。

同时,我将为第二个国度歌唱。

在那里,人的灵魂获得涤洗,

然后取得条件而升登天堂。

在这里,请把诗歌复兴于死地,

因为呀,神圣的九缪斯,我属于你们。

在这里,卡莉奥佩呀,请你升起

片刻,用你当日的妙音,紧跟

我的歌。那妙音,可怜的众鹊听后

遭受打击,得不到神祇开恩。

地狱的死气,叫我的胸怀和双眸

受尽折磨。我从里面一出来,

东方那块蓝宝石的渥彩,就柔柔

在碧空澄澈的容颜上,自天顶一带

凝聚,一直向第一个圆圈流滴,

使我的双眸再度感到愉快。

那颗美丽的行星——情爱的推动力,

正使整个东方为之嫣然,

把和她会合的双鱼座遮蔽。

我转向右边,聚精会神地观看

另一极,并且在那里发现四颗星。

这四颗星,只有初民得觇;

天空仿佛因它们的光焰而欢庆。

北方的区域呀,你的匹偶先亡;

你丧失了机会,看不到这奇景。

当我从那几颗星收回目光,

稍稍转过身子,望向另一极,

即北斗七星消失的地方,

见身边有一个老者单独而立。

他的容颜所唤起的尊崇胸怀,

不逊于至孝儿子对父亲的敬意。

他披着长胡,中间夹杂着斑白。

他的头发,状貌和胡子相仿,

正分成两绺向胸膛前面垂下来。

在稍微讲解这几段诗之前,我们先绕一段路,回头再说说《神曲》大概的主旨。我刚才已经介绍过了《神曲》最基本的结构,现在可以来说一说《神曲》这个题目。当初,《神曲》诗题并没有神(divina)这个字在前面,就只有“曲”而已,也就是意大利文的commedia,相当于英文的comedy,中文一般译成“喜剧”。

为什么如斯严肃高深的一部长诗,却叫作“喜剧”?这是因为在当时欧洲人的理解里面,开头很不幸,结果却很美满的故事,就已经能叫喜剧了,结构上相对于悲剧。这和我们今天很多人所认知的喜闹剧颇有不同。请想想看,这段旅程从地狱开始,最终到了天堂,这还不是一个喜剧吗?

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部奇幻文学,又下地狱又上天堂的,充满奇观,一定很好玩。因为它还要探访谁在地狱,谁在炼狱,谁又到得了天堂。因此,但丁就必须在这首长诗里面,逐一评价到他那个年代为止,欧洲历史上的众多名人。所以这首诗是他对史上各等人物的总评断,甚至是对整个西方历史的一个宏观判决。因此必然牵涉政治和道德的审判、神学乃至于哲学上的分析。这当然就要触及这些人物的思想与作为,也包括了对他同时代,以及欧洲历史上一连串大事的看法。所以这简直是一首包罗万有的长诗。

在评论古今这么多人事的时候由于要讨论谁要下地狱,谁上天堂,难免就要具体讨论那些罪人到底犯了什么罪。这些罪名按照当时天主教的教义分门别类,比如贪吃、好色、背叛、欺诈、杀人等等,以罪行严重程度的不同,把那些罪人判处到不同层次的地狱。

而炼狱,则是天主教独有的一种想法,介乎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专门容放那些虽然犯罪,但罪不至死,不用到地狱永不超生的人,给他们一个机会和空间好好洗炼罪恶,待得净化,再荣登天堂。

在分别描写这三大空间的三大卷当中,最有挑战性的,应该就是天堂了,反而描绘地狱并不算是太难。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能够想象,人痛苦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而且就算我们自己没有遭遇过,也多半听过甚至见过一些酷刑。所以只要把那些叫人痛苦的东西、那些让人遭受折磨的酷刑想象得更加惨烈,那大概就是地狱的模样了。

可天堂就不同了,我们没人见过天堂,也很难想象天堂是怎么回事。我们总是说天堂的人都很快乐很幸福,那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很快乐很幸福呢?那是不是我们都吃得好、穿得好,有帅哥、有美女呢?但天堂又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呢?这些可都是俗世肉体的快乐,纯洁的天堂怎能容得下这些让人误入歧途的东西呢?天堂如果没有这人间肉体上的一切欢愉,那它剩下什么呢?传说中的天堂,是一种永恒的宁静,至高的幸福。那是什么状态?这已经很难想象了,然后但丁还要为天堂专门写三十三章,这该怎么来写呢?所以我个人以为,但丁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写天堂这卷。他以宏奇的想象力,创造出所有我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一种不可以言喻的体验,一种超越了时空之外的感受,然后还要把它转化成视觉形象,再一层一层地铺写出来。

又由于天堂涉及众多深奥的哲学跟神学的探讨,所以不是那么容易读懂。其实但丁已经没有用当时的文人墨客最喜欢的拉丁文了,而是采用他老家的方言,托斯卡纳地区的语言。这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要和大众沟通,而不是要写给那些高级知识分子,或者教士阶级。可是这首诗陆陆续续写了十五年,越到后面写天堂的部分,他就写得越加深邃,反而背离了他要让老妪能解的初心。

但无论如何,因为他用了托斯卡纳的方言来写《神曲》,所以一般人就认为他是意大利语之父了。因为从此之后,脱胎至托斯卡纳方言的意大利文就被但丁的《神曲》固定下来,形成了后世意大利文的基础。难怪时至今日,所有意大利中小学生都要阅读《神曲》,因为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国家语文的源头。

真是不好意思,又绕了一段小路,现在我们回到《神曲》的结构与炼狱。经历过地狱雷声的轰炸,枯干的山脉,但丁总算逃出来了,又能够看到碧蓝的青天、丰茂的绿草。可这并不是人间,而是炼狱。

炼狱在这三层结构中间非常独特,因为它恰似人间。天堂跟地狱都是没有时间的,是一种永恒状态,只有在炼狱里面,时间是存在的,人的生物时钟也是运转的。所以,我刚才请大家读的那几句诗里面,《炼狱篇》第一章第二段的第一行,“同时,我将为第二个国度歌唱”,意思就是,但丁现在要为他这段旅程的第二个空间——炼狱写诗了。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我将”的“将”字。为什么呢?因为包括意大利文在内的所有欧洲语文,都是有时式的,比如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而在神曲的《天堂篇》和《地狱篇》里面,但丁都没有用过未来式。所以我们刚才读到的那个“将”字,是整首诗第一次出现了未来式。这说明时间的向度回来了,而且这个时间是指向未来的,是有希望的。在地狱里面,你是没有希望的,你要永远受苦受罚。但是来到炼狱,你就有解脱的希望了,所以这才有了个“将”字。炼狱在各方面来讲,都像我们人间尘世的一个反照,这个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圣人,死了之后不可能直升天堂。但是,你说我们尽皆大奸大恶之辈,那恐怕又有点夸张。我们应该都犯了一些小错误,我们都有一些品性上的问题。而我们这种凡人要是死了,按照天主教的讲法,去处便是在炼狱好好锻炼一番,等待洗清罪恶的那一天。而炼狱,至少在但丁笔下,就跟我们这个世界是差不多的。

然后我们回头再看,《炼狱篇》第一段第二行说,“我才智的小舟把风帆高张”,就是说他刚从地狱出来,好像驾着一艘小船来到了炼狱。而他靠什么来完成这次航行呢?靠的就是他诗人的才智。在这里,诗人这个身份又再一次出现了,这艘才智的小舟,当然就是他的诗歌艺术。他要用诗歌的艺术带领我们,穿越这一重又一重的境界。所以他又接着说“在这里,请把诗歌复兴于死地”,意思就是离开了地狱,诗歌终于能够兴起。熟悉西方古典诗歌的人,应当明白他在这里是依循传统,向天上主管文艺的女神缪斯歌唱,祈请缪斯来赐他灵感。所以这里面自然是有典故的。“在这里,卡莉奥佩呀,请你升起/片刻”,卡莉奥佩就是九大缪斯女神当中,主管诗歌的那一位。除此之外,她在神话当中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奥耳甫斯的妈妈。奥耳甫斯曾经进过地狱,请求冥王放过他的爱人,让她返阳还生。有这么一个神话人物,于是这一行诗又蕴含了一种复活的意味。

在我们刚刚读到的这两章里面,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情节。话说来到炼狱没多久,他就遇到了一位把守炼狱大门的老人。这个老人的名字叫作小加图,他是古代罗马非常重要的一位政要。按照历史的记述,小加图品性高尚,不愿意看到他效忠的罗马共和毁于凯撒这个独裁者之手。最后他甚至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服从僭夺大权的独裁者。但丁把这个历史人物安排在炼狱的大门,是非常有趣的一种设计。因为在传统上,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会把把守地狱或者炼狱的守门人描绘为比较年轻的形象,以代表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可是但丁却把一位老人放在这个位置上,这说明时间重新在炼狱出现之后,虽然可以开始展望未来,期待救赎,却并不表示你能完全割舍你的过去。你之所以会来到这个空间,是因为你过去所犯下的罪。而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无可避免地建立在他的过去之上。所以即便你现在要开始新生,你也还是要从这个连接过去的大门开始。其实严格来讲,按照天主教的教义,小加图并不具备在炼狱的资格。因为他是自杀而死的,这在天主教是严重的罪行。但问题是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良心的自由,于是但丁在这里放他一马,给了他如此重要的位置。

从开头这一段描写,我们应该能够看得出来,《炼狱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在这里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犯过错,所以才到了这里。而在这个异样的空间里面,我仍然保有我的自由意志。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用那个曾经使我误入歧途的自由意志,努力忏悔,为自己洗脱过去所犯的罪恶。

节目时间有限,再这么讲下去,那真是没完没了。但是经过刚才这么一点蜻蜓点水的介绍,我们就会发现这部经典名作的每一行,甚至是每一个字,都有值得咀嚼和推敲的意义。表面上看,情节简单的《神曲》绝对要比我们之前给大家介绍的天书《尤利西斯》容易多了。可是我觉得,要想透彻读懂这部西方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对我们中国一般读者而言,恐怕更不容易。

首先,它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和这个时代趋向相悖的耐性,能够细读,能够慢读,要一个字、一个词地来读它。要知道在但丁那个年代,印刷术还没有诞生,所以书籍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当时有不少具备阅读能力的人,求书若渴,往往是欲读而无书。所以一旦遇到了一本书,那他花在上面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想象的。甚至他们读书的方法也跟我们现在追求速度和数量的泛读习惯截然不同,那是一种非常精密,在字里行间反复推敲的细读。所以就连那个时代的很多写作,也都是一个一个字很用心地雕琢而成,有些作者甚至恨不得每一个词都要表现出好几重不同的含义。于是面对这样的文本,我们有时实在不能不复古,尽量学习前人的阅读方法。

其次,《神曲》毕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有太多《圣经》和天主教会传统的背景,又有太多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指涉,而这一切都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请不要怪我在介绍这种文学典籍的时候,竟然还要花时间去介绍一番宗教教义,这实在是切入《神曲》不可回避的前设。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想要邀请你,准备多一点时间(请放心,绝对不用像译者黄国彬教授那样,投入二十多年的心力),慢慢走进《神曲》的世界,回到文艺复兴的源头。 179sA9bXtaoygXquRphhfGolgh8c+lCgv3xYXuUiPd8C08IynTyr/tvPWrQ/cK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