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项目管理发展历程

1.1.1 项目管理起源

项目管理起源于什么时候?有专著说项目管理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如把吉萨金字塔、中国长城等都列为项目管理的成果,这还是有点牵强的。吉萨金字塔修建于公元前2575~前2465年,距今约4600年;中国长城修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距今约2700年,从当今的视角去看这些古代工程,它们可以算作项目,但并不能说其使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两个核心工具——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技术(PERT),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已经开始出现,但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代表性项目是1942~1945年的“曼哈顿计划”。美国为了加快原子弹的研发,项目负责人L.R.格罗夫斯和R.奥本海默在这个10多万人参与、累计投入20多亿美元的浩大工程项目中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大大缩短了工程耗费的时间,这种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算是项目管理的萌芽。所以把20世纪40年代确定为项目管理的起点可能更合适。

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关键路径法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5小时锐减到7小时。1958年,美国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了计划评审技术,把设计时间缩短了2年,且将复杂任务项目的完成效率提高了550%。1961年,美国开启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该项目历经12年,累计耗资300亿美元,共有2万多家企业共计40多万人参与,飞船及设备包含零件700多万个。美国在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上使用计划评审技术的科学方法,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项目管理方法在大型复杂工程上产生价值的体现。同时,这一系列代表性项目的实施,也促进项目管理方法论及知识体系走向成熟。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于1965年在欧洲成立,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于1969年成立,而PRINCE最早于1989年由英国政府计算机和电信中心(CCTA)开发,这几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都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更新迭代。以PMBOK为例,PMI于1976年提出构建项目管理标准的设想并着手整理项目管理的知识概念,于1981年成立了一个小组系统地整理有关项目管理职业的程序和概念,并于1987年8月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标题发表了完整的文件内容,这就是大家熟悉的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原型。直到1996年12月,PMI才发布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 指南)第一版,之后每4年更新一版,现在已经是第七版了。

项目管理导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20世纪60年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开始研究和推广的优选法统筹法,通常被认为是我国项目管理的启蒙。1984年,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云南省建设鲁布革水电站是第一个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大型项目,是项目管理进入中国的一个代表性事件。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这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与推广项目管理的跨学科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我国项目管理的快速发展是从1999年开始的,其中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启动了“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同年国家外专局启动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的考试认证,2009年英国商务部(OGC)主导的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PRINCE2认证也导入中国,至此国际三大项目管理体系全面在中国铺开。虽然在导入初期很少有人了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现在中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参加各类项目管理认证考试,而只学习和应用并不申请认证的人更多,项目管理在中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总的来说,作为项目管理标志性的起源,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了项目经理这种专门的岗位开始,社会上开始把项目经理公认为一种职业,以此计算,项目管理发展到现在也仅有80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则更短一些,不管怎么说,项目管理算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科。

1.1.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上面介绍项目管理的起源是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这条主线的发展来讲的,因为在中国大家接触较多的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这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其实全球主要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有三个,即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PMBOK知识体系、英国商务部(OGC)的PRINCE2体系和瑞典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CB知识体系。

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简称,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代表作。主要认证为PMP,中文标准名称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组织的全球性认证,采用的知识体系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 指南)。特别说明一下,PMBOK只是PMI知识体系的一项基础,还有诸多其他参考标准和应用指南。

PRINCE2:《成功的项目管理方法论》的简称,英国商务部的代表作,直译是“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主要认证为PRINCE2基础级和从业级,是由英国商务部主导,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UKAS)授权,APMG推广实施的项目管理专业认证。目前,最新版本为2017中文版。

ICB:《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的简称,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代表作。主要认证为IPMP,中文标准名称是“国际项目经理资质认证”,是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项目协会的资质认证,现在知识体系版本为ICB 4.0版。

1. 内容概述

PMBOK:强调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第六版分为5大过程、10大知识领域、49个子过程。

PINRCE2:强调项目在具体的环境中如何应对,最新版分为7个主题、7个原则、7个流程和4层组织。

ICB:强调项目经理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最新版分为4个阶段、7类资质,共计60项评价要素。

2. 推广程度

这里用推广程度而不是认可程度来作对比。认可程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好定论。所谓的推广程度,是指参加学习并获得证书的人数。先来看认证数量,据PMI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1月,PMP全球认证人数是103.7万人(见图1-1),而据可靠数据显示,在2020年1月,PRINCE2全球认证人数约为201万人,IPMP目前在全球有五六万人的认证。从全球的认证人数来看,PRINCE2领先于PMP,两者认证数量均远大于IPMP认证人数,PRINCE2遥遥领先可能与联合国把PRINCE2作为推荐标准有关。在中国则是PMP认证一家独大,中国PMP持证人数超过30万人,PRINCE2持证人数不到3万人,IPMP持证人数约为1.5万人。

017-01

图1-1 PMI项目管理体系全球持证人数(截至2020年1月)

资料来源:PMI官方。

3. 认证等级

PMP:PMP是单项目管理认证,另外成体系的还有项目集管理认证PgMP和项目组合管理认证PfMP,以及敏捷项目管理认证等。

IPMP:从低到高分为D、C、B、A四个等级,其中D级是基础知识,C、B、A侧重于人的素质技能,其中B、A级考试还需撰写项目管理(群)报告。

PRINCE2:从低到高分为基础级和从业级,基础级考查理论知识,从业级考查实践经验。

关于PMP、IPMP和PRINCE2的认证,有传言说互相认可,比如PMP相当于IPMP的C级、PRINCE2的基础级,但从未得到官方证实,所以这种认可只不过是行业内的一些个人观念罢了。

4. 对比总结

PMBOK是基于项目管理应该做什么而构建的知识体系,它像一本百科全书,项目管理要做什么都可以查询。它的理念是,项目管理应该这样做,你们都向我看齐就好了。

PRINCE2是基于在实际环境中如何保障项目成功而构建的方法论。它的特点是,告诉你在面对具体环境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ICB基于要做好一个项目,项目经理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重点是项目经理人的资质和能力。它的理念是,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做好相应的项目管理。

每套体系都有深刻内涵,它们的区别远不止于此,以上所述只是为了让大家快速了解,简单列出了它们的主要差异,详细了解的话,还需要花时间去深入研究。至于大家想学习哪一套知识体系,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1.1.3 项目管理现状

项目管理在全球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上述PMP、PRINCE2和IPMP都是全球通用的认证。中国比主要发达国家起步要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考试人数更多,通过率更高,这个领域的考证已经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成熟产业。考证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刷新,那项目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呢?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按行业可以分成三类:工程建筑领域、IT软件领域和制造业领域。其发展历程是:最早在工程建筑领域导入,后来在IT软件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之后再转入汽车及制造业领域。纵观项目管理在中国各行业的应用情况,我们把它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分为四个阶段(见图1-2)。

019-01

图1-2 项目管理成熟度阶梯

项目管理成熟度分为初始阶段(L1)、发展阶段(L2)、成熟阶段(L3)、典范阶段(L4)四个阶段。

各位读者所在的企业项目管理处在什么水平,大家可以自己做简要的评估和判定。以我多年辅导数百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经验来看,整体水平不高。整车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能达到成熟阶段的不多,而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甚至还处在初始阶段,即指定负责人、目标式计划和采用职能型组织或弱矩阵式管理模式。这种项目管控收效甚微,项目的交付成果难以让人满意,项目达不到相关方的要求。

之前也讲到了,随着近些年项目管理成为热门,项目管理从业者每年大幅递增,通过专业认证的从业者也不在少数,但现实中企业表现出来的项目管理水平却与之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一个原因,虽然考证的人不少,但是相对于我国这么多企业来说项目管理从业者的占比相当低。我看到的两种极端现象是,项目管理认证公开课上人山人海,部分大城市一个认证班就有数百人参加,而实际上我做内训时统计过,现场的学员中拿过专业认证的人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实际学习并持证的人数在总体从业者中比例是极低的。

第二个原因,担任项目经理的人与项目管理认证人员不是同一群体,通过图1-3可以看出,参加项目认证的人群集中在23~35岁,即参加工作差不多10年以内,超过40岁去考证的人也有,但是所占比例相当小。担任项目经理的人通常需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甚至重大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都要求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所以在现有的项目经理群体中有项目管理专业认证的人凤毛麟角。现在的一些持证人员多数是参与项目性的工作,或者担任一些小项目的负责人,对推动公司及行业项目管理水平提升能够做出的贡献十分有限。

021-01

图1-3 项目管理持证人员与项目经理人员的年龄分布图

第三个原因,中国式职场习惯了“人治”,而非“法治”。项目管理本来是一门科学,所谓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简单地说,项目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已知的输入能够预知输出的结果,是基于逻辑的流程工具方法。西方国家做事情讲究逻辑,按章办事,遵从项目管理的流程,简言之,是“法治”,是流动驱动。中国式项目管理则大不相同,大多数项目经理是由公司任命组织中具有较高职位的领导来担任,项目经理依据拥有的权力来驱动项目,是一种“人治”的文化,是权力驱动。流程驱动是按固化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法律”来进行的,而“人治”则是发散的,是根据个人的风格特点和喜好进行的。也就是说,尽管你掌握了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体系,在中国式职场中,经常出现“用不上”的困惑。所以说,项目管理没有做好的原因之一是,国际项目管理体系在中国的大多数项目上没有真正用起来。

项目管理在中国多数企业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这是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那我们就听之任之,放弃努力吗?显然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从小就知道“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任是一次一次地慢慢失去的。同样,中国的项目管理水平也需要一砖一瓦地去构筑,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推动,需要我们各行各业的更多从业者去推广、学习和实践。只要我们众多同行者共同努力,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必将跃升一个台阶。 tI/45Bmza3uyfvaG+ftVAHrQ9YEAFxMHSdRdi2o3nlMasG9lLUwr0+ucAHuyJh1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