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为什么这样难

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难不难?不难,如果你是个小公司的话。试想想,如果你开的是个夫妻店,你在前台卖烧饼,你老公在后台烤烧饼,你一眨眼睛,你老公就知道该烤几个烧饼,这样的前台、后台的对接有什么困难?难就难在公司大了,全国、全球运营,后端动辄有几十个、几百个运营人员,前端有几百个、几千个销售人员,他们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时区,操不同的语言,再加上几十个、几百个产品,对应众多的产品管理、市场营销人员,要把前后端有效连接起来,有数据的出数据,有判断的出判断,其复杂度可想而知(见图1-11)。

有趣的是,公司大了, 有数据的职能往往没有判断,有判断的职能往往没有数据 。谁有数据?供应链部门。确切地说,是供应链的计划职能:相比其他职能,计划的强项是数据分析,它最熟悉信息系统里的每个角落、每个数据点,清楚地知道这产品上周卖多少,上个月卖多少,去年卖多少,前年卖多少,卖给哪个客户,从哪个仓库、渠道出的货等。但计划远离一线客户,对市场需求的 判断 有限。

图1-11 不是难,而是复杂,销售与运营的协调流程难以通畅

那谁有判断呢?销售、市场、产品管理等,特别是一线销售。这些职能跟客户、消费者打交道,能较好预判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但一线销售的天职是在地上跑,每天敲门谈生意、接订单、要账收钱,要不就是被客户追着要料,被供应链逼着消化库存,外加填写总部要求的一堆又一堆的表格,能有多少时间对着计算机分析数据呢?如果他们整天挂在ERP上,我们还不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这就是公司大了后的挑战:有数据的职能没判断,有判断的职能没数据,这就注定“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是个 跨职能行为。但凡跨职能的任务,如果由任何单一职能来完成,得到的注定是次优化的解决方案 。企业的预测准确度低,往往能看到单一职能做预测的影子。而企业的挑战呢,就是在需求预测上没法有效跨职能协作,结果要么是计划,要么是销售单一职能做预测。

层层报批是不是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

在需求预测上,层层报批是种很常见的做法。就如图1-12中描述的,案例企业是个乳制品企业,在全国有几十个片区,汇总到几个大区,最后汇总到总部。每个月做计划的时候,几十个销售经理滚动预测各自片区未来3个月的需求,分别提交给自己的大区总监;大区总监汇总、调整后,提交给总部的计划;总部计划汇总、调整后,驱动生产和采购执行。

图1-12 层层提需求,上下级、跨职能博弈,藏着掖着,信息不对称

这算不算“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当然不算。

首先,越往片区,数据分析能力越弱,预测的颗粒度越小,预测的准确度越低。片区的销售经理们学历普遍不高,有些人连Excel都不会用,你不能期望他们做什么数据分析;整天做生意,也没多少时间做数据分析。所以,他们提交的预测,主要以经验判断为主,是“从判断开始,由判断结束”。而总部的计划呢,因为远离客户端,其实是没有判断的。这就陷入没有数据的职能提供数据,没有判断的职能做判断,错误的人在做正确的事,预测准确度注定不高。

其次,层层提需求,层层审批,其实是层层做承诺,注定充满博弈。比如,片区经理们知道,他们提的需求可能成为后续绩效考核的依据,那他们就藏着掖着;大区总监们当然知道下面提交的数据有水分,但究竟有多少却不知道,而他们提交给总部的时候,同样会藏着掖着;总部计划也是如此,藏着掖着做调整,然后给生产、采购。前端的需求职能这样做,时间长了,后端的供应职能肯定也开始博弈。于是,上下级、跨职能的层层博弈下,信息不对称,形成多重需求预测,加剧了部门、公司内部的“牛鞭效应”

要知道,“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的本质是消除信息不对称:计划分析历史数据,运用数据模型制定基准预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销售、市场、产品等职能提交活动、促销和新产品导入方案,以及其他可能显著改变需求的变量,评估对需求的影响,放在桌面上;信息对称下,数据和判断相结合,就得到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预测。这也是基于共识的预测。如果大家没法达成共识,则申诉到更高管理层。

实践者问

一直以来,公司的计划模式为:计划提出收集需求—业务提交—计划汇总—业务领导根据计划汇总的结果给出总数量调整意见—计划调整然后敲定。按此做出来的计划总被生产和采购投诉不准,如何才能提高准确度?

刘宝红答

这是典型的层层提需求,其实也是计划职能薄弱,退化成打杂职能的表现,只能做点数据收集工作。那么多的业务人员,预测颗粒度那么小,数据分析能力那么弱,其预测准确度可想而知。那么多的烂数字,加到一起会不会互相抵消,东边不亮西边亮?往往不会,因为业务人员受同样的外界因素影响,比如短缺时大家都拔高预测,过剩时大家都降低预测,这些都注定预测准确度不高。

案例 为什么需求评审不是解决方案

有个企业的需求计划由各大区提交,在总部汇总,预测准确度历来不高,造成供应链有很多库存问题。供应链部门就建立了需求评审制度,让总部的营销、市场、财务和供应链等部门评审需求预测。但大区的销售们不满意,认为评审增加了一环,阻隔了销售与生产的有效对接。案例企业就问我,需求评审流程该如何设置。

我说,这里的问题是预测准确度不高,我们得先弄清楚为什么不高,然后看总部的需求评审是不是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是的话,再探讨需求评审应该怎么做,由谁做。

预测准确度低,要么是因为缺数据,要么是因为缺判断。前者是历史数据分析不足,后者是业务端的判断没有整合进来。我问案例企业,你们究竟是缺什么?答曰“两者都缺”:(1)虽说有专门的需求计划,但只是简单地将销售的目标分解,收集各个大区、城市的需求数据,汇总后给供应链,基本上没多少数据分析的成分;(2)虽说需求计划归销售部门,但与营销的对接却是形同虚设,促销活动、上新计划、竞品信息等很难有效整合到需求预测中。

我继续问,那在总部设立综合评审,究竟价值何在?具体地说,综合评审能增加数据吗,能增加判断吗?答曰:综合评审中,供应链会看需求历史,来判断需求计划是否靠谱;总部的营销、产品管理等做相应的判断,评判需求计划的合理性。

这就有两个问题:(1)该企业的促销、上新计划等显著改变需求的决策,主要是在大区层面做出,总部的营销其实不熟悉,也就很难做出有效的判断;(2)即便供应链和总部的营销、产品管理等认定需求预测不合理,也已经太晚了,因为需求预测报到总部,留给需求评审的也就一两天时间,根本来不及让大区层面重新做预测——生产线、供应商都在等着用下个月的计划呢,耽误生产的责任谁都担当不起,供应链最后也只能妥协,无非出了问题后拉总部营销、市场一起免责罢了。

所以,总部的综合评审在预测准确度上价值非常有限,反倒在需求预测流程中增加了一环。大区的销售当然清楚这一点,这不,已经在挑战综合评审的价值。而供应链呢,以为评审流程效率低,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综合评审本身并不是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呢,还是要回到“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上:在哪个层面,数据和判断能够最佳对接,如何对接?在案例企业,大区是最佳的对接点:每个大区有计划经理,可以做该区的数据分析,套用合适的预测模型,制定基准预测;每个大区有销售、市场等职能,制订本区的促销方案、上新计划等,预估相应的增量。两者结合,就在大区层面,得到了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需求预测。

等各大区的预测整合到一起,在总部做综合评审时,可以根据公司层面的市场计划、业务目标等进一步调整,但这样的调整应该是微小的,如果有的话。对于总部的供应链来说,更重要的是从供应的角度,来确认供应计划能否满足需求计划,而不是再做数据分析,重复需求计划应该做的,来判断预测是否准确。毕竟,要数据,供应链不如需求计划多;要判断,供应链不如营销、市场多。他们何德何能,能够判断预测的合理性,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呢?

案例企业的供应链还是半信半疑:不让我评审预测的准确度,最后那么多的库存我怎么能负责?答案是你负责不了。要知道,库存多,是因为预测准确度低;预测准确度低,那是因为做预测的时候,信息不对称,跨职能博弈,数据分析与职业判断未能有效对接。预测准确度低,作为需求计划,就面临两种选择:如果保守(虚低),短缺的话销售会找计划算账,因为客户要的货没有,计划得负主责;如果激进(虚高),供应链会因库存过剩招来抱怨,但需求计划可以把责任往大区的销售、市场和客户头上推(谁又能把客户怎么样!)。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是为什么预测会虚高,供应链上放着一堆又一堆的库存。

对于供应链来说,建立总部的综合评审机制,更多的是减轻自己的压力:你们都是审批过的噢,库存高了,人人有责,所以财务不能每三天来一次,逼着供应链降库存;销售、市场、产品也不能抱怨,说为什么老产品的库存这么多。你看,“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的根本问题没解决,预测准确度不高,组织博弈就成了预测中的重头戏,大量的精力都花在免责游戏上了。

给供应商时,采购能不能调整预测

这里说的调整,是指采购对预测的准确度或者供应商的交付能力不放心,因而调整预测的数量或时间。比如计划的预测是100个,月底要,采购拔高到120个,让供应商25日就交过来。这样做行吗?答案是不行,如果这个需求预测已经是“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准确度已经是最高了的话。

打个比方。假定需求预测是每周100个,采购担心供应商产能不足,就加码20%,供应商会不会知道?当然会,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供应商按照120个来准备,结果订单只有100个,你不用是个MBA也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以后供应商会怎么办?打折。打折的话,采购会不会知道?当然会:我订了100个,你只能供应80个,这不明摆着打八折了嘛。作为反制措施,采购就加更多的码,而供应商就打更多的折;你打更多的折,我就加更多的码。博弈的结果呢,就是导入很多不确定性,而对于不确定性,供应链的自然应对就是加库存、加产能。

采购与供应商这么博弈,计划与采购、销售与计划、客户与销售也是这么博弈,你会发现,供应链上至少有四重博弈。四重博弈的结果呢,就是四个需求预测,而最多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那就注定至少三个预测是错的。错误的结果呢,就是库存过剩或者短缺。更糟糕的是,这种博弈导致需求变动沿着供应链层层放大,形成“牛鞭效应”,如图1-13所示。要知道,“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的大敌,导致短缺与过剩轮番出现。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职能与职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博弈,导致的多重预测和牛鞭效应显然属于此列。

图1-13 层层博弈,势必助长“牛鞭效应”

数量上博弈如此,时间上博弈也是如此。比如我们把需求日期提前,但到时候供应商准备好了货,我们却不让交货,除了给供应商带来库存问题外,势必刺激供应商跟我们博弈,让我们的需求日期失去严肃性,系统增加了供应的不确定性,而供应链的自然应对就是增加安全库存,整体库存又上去了。

多重需求预测是个大问题。企业的管理能力越薄弱,多重需求预测的问题越严重。销售与运营计划(S&OP)的一大目标是“同一个计划”,即消除多重预测,驱动从销售到计划再到供应链执行的协同。我们经常说的“供应链协同”,就是围绕“同一个计划”的协同。否则的话,多重预测下,就如销售念的是佛经,计划念的是圣经,采购念的是道德经,大家都念不同的经,怎么能协同呢?

多重预测下,企业就面临可能被“乱棍打死”的困境。要知道,企业做生意就如赌博,而赌博的体现就是需求预测,“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这个凝聚了前后端最佳智慧的数字赢面最大。对于企业来说,你是希望“被一根棍子打死”,还是“死于乱棍”?你的选择当然是不死,但果真要死的话,死在一根棍子下当然要比死于乱棍好,至少你知道是死于哪根棍子之下。多重预测下,很多企业习惯性地处于可能被乱棍打死的境地,总是一笔糊涂账,最后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采购调整预测是件很糟糕的事:更加远离需求源,采购论数据不如计划多,论判断不如销售多,何德何能比计划、销售预测得更准?但是,计划给的预测虚高,供应商已经吃过N次亏了,前年的呆滞库存还没处理掉呢,不调整行吗?是啊,你明知按照计划的指令,往前走会掉到坑里去,而且已经掉进去N次了,那你当然要调整。作为采购,你怎么调整呢?把需求历史调出来,根据过往的需求来打个折,或者加个码。得,这不就是计划应该做的数据分析吗?

这里的根源呢,是在很多企业里,销售“提需求”,而计划职能薄弱,简单汇总起来就给采购和供应链,只起个传声筒的作用。看得出,这需求预测不是“从(计划的)数据出发,由(销售的)判断结束”,而是销售“由判断开始,由判断结束”,习惯性地使预测虚高。因为缺了“从数据开始”,采购调整预测,其实是在弥补计划的不作为。

这儿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严格遵循“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的,相信得到了“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预测”。但这个预测一到采购的手上,鉴于人之常情,不做点调整就发给供应商的话,好像自己没有价值一样。那好,解决方案就是信息化,比如通过电子商务,把预测通过系统直接发送给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避免每个环节的人工调整。这都是在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组织之间的博弈。

实践者问

供应商要预测,给还是不给?给的话,要承担风险。

刘宝红答

不给的话,供应商要么被迫自己做预测,但因为更加远离需求,预测准确度更低;要么不见兔子不撒鹰,最后造成更多的问题,还是会影响到采购方。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崇尚空手套白狼的做法不会长久。

实践者问

在缺少契约精神、蔑视规则的环境下,怎么办?

刘宝红答

如果你足够强大,能改变规则的话,那就改变规则;否则的话,你八成得继续原来的博弈——毕竟,那是既定能力下的理性选择。比如作为供应商,你的胳膊足够粗,而客户端的预测经常虚高,那你可以让客户下订单,由他们自己承担预测的风险;如果你的产品竞争力强,你也可以淘汰那些劣质客户。如果你是采购方,则要尽量约束内部客户和供应商,减少博弈。

小贴士 没有预测,意味着有多个预测

预测是跟不确定性打交道。当不确定性很高时,比如新产品、新项目、新客户,预测的准确度低,对口职能往往迟迟给不出预测。给不出预测,并不意味着没有预测,相反,这意味着有N个预测。因为无预不立,每个职能都得基于预测来行事:生产需要预测来准备产能,采购需要预测来跟供应商定价,财务需要预测来做预算。这N个预测注定不同,给跨职能、跨公司的沟通造成诸多问题。

对于管理粗放的企业来说,表面的挑战是没有预测,实质问题则是预测太多——不确定性太大,企业没有预测,每个职能都在自己做预测;有预测而不信任预测,各个职能会制定自己的预测。这都造成多重预测的问题。这就如没有真相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掌握的是真相,也正是谣言满天飞,难以形成共识的时候。多重预测,也是最原始的预测模式。解决方案呢,就是“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对接前端的销售和后端的运营,制定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预测。 F2X4LS/+1FHHX9XkbYNRK9LYizwgJHUm0ENY96W3M/tPbXXzwnRmXzSMGbhepl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