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逐鹿中原

李渊于公元618年定都长安、开创大唐王朝,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先后荡平了陇右的薛举父子、河西的李轨、河东的刘武周等 (参见《统一海内》) ,迅速成为四方群雄中最强大的逐鹿力量之一。

在这个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建功最著者首推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刚刚平定刘武周,就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东征之路,挥师挺进中原,兵锋直指东都。这一次,李世民将面临两大实力强劲的对手:一个是盘踞河南的王世充,一个是割据河北的窦建德。

此时的李世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满怀必胜的信念。可他并没有料到,等待在他前方的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在这场长达十个月的中原之战中,李世民将多次身陷重围、命悬一线,经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几个生死瞬间;此外,唐军也将在洛阳城下遭到异常顽强的抵抗,付出惨重的伤亡;并且,就在东都久攻不下、唐军师老兵疲之际,窦建德又亲率十万大军南下援洛,对唐军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然而,就是在这种敌众我寡、腹背受敌的严峻局面下,李世民却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扭转乾坤,一战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一举消灭了两大割据政权,为李唐王朝统一天下彻底扫清了道路。

那么,李世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一千多年前那个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中原……

盘踞东都的王世充原是西域胡人,本姓支,因其祖母早年改嫁汉人,遂以王为姓。王世充从小颇涉经史,尤好兵法,年轻时担任禁军侍卫,后以军功擢升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官至江都郡丞。隋炀帝东幸江都后,王世充善察人主颜色,阿谀奉承,所言无不顺旨,且精心营建宫室池台,广搜天下奇珍以献,故深得杨广宠信。大业末年,四方叛乱纷起,王世充频频率部征讨,颇立了一些战功,越发获得杨广的信任和器重。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寨在李密的领导下飞速崛起,先后占领了兴洛仓和回洛仓,对东都形成了巨大威胁。杨广急命爱将王世充驰援东都、讨伐李密。在此后的一年间,王世充与李密在中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前后数十战,虽然总体上败多胜少,但最终却在邙山会战中大败李密,悉数收降了瓦岗的部众,而且兼并了瓦岗的大部分地盘,从此,王世充的实力空前壮大,远近的割据势力纷纷前来投靠,“东尽于海,南至于江,悉来归附” (《北史·王世充传》)。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早已一手把持朝政的王世充废掉了傀儡皇帝杨侗,在洛阳称帝,国号为郑。他原本以为从此可以割据一方,与其他政权鼎足而立,没想到还没过足皇帝瘾,李世民的东征大军就逼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七月,唐军进入东都战场,前锋罗士信进围慈涧 (洛阳城西) ,王世充接到战报,立刻亲率三万人前往增援。七月末,李世民率领一队轻骑兵在慈涧周围侦察。第一个生死瞬间就在这时候悄然降临。

当时,李世民正在专心致志地勘察地形,谁也没有料到王世充会在这个时候带着军队从天而降。由于双方兵力太过悬殊,唐军士兵们大惊失色,一时间不知所措。可李世民却镇定自若,他一边带领骑兵们且战且退,向着大营的方向突围,一边前后奔驰、左右开弓。弦声响处,最先冲上来的郑军士兵纷纷坠马,包括王世充的大将燕琪也被李世民一箭射落,唐兵立刻冲上去将其擒获。王世充慌忙勒住缰绳,不敢再向前追击。李世民遂和士兵们杀开一条血路绝尘而去。

死里逃生的李世民回到军营时,浑身上下沾满尘土,守军认不出他,差点放箭把他射杀。李世民摘下头盔大声呼喊,守门士兵才认出这个“土人”原来是他们的秦王。

次日清晨,对整个战场地形已经了若指掌的李世民亲率五万步骑进攻慈涧,王世充怯战,撤出慈涧退守洛阳。李世民随即命各路兵马缩小包围圈:史万宝自宜阳 (今河南宜阳县西) 进军,占领龙门 (洛阳城南) ;刘德威穿过太行山,南下进围河内 (今河南沁阳市) ;王君廓自洛口 (今河南巩县东) 出兵,切断洛阳的粮食补给线;黄君汉自河阴 (今河南孟津县北) 出兵,攻击回洛仓城 (今河南偃师市北) ;最后,李世民亲率大军进驻邙山南麓,营阵相连,从北面威逼洛阳。

数日后,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城北的青城宫列阵对峙,双方隔着洛水河进行了一番对话。王世充向李世民喊话道:“隋室倾覆,唐称帝于关中,郑称帝于河南,世充未尝西侵,秦王为何举兵东来?”

李世民不屑于跟他说话,命宇文士及回答:“四海皆归顺吾皇,唯独你阻挠大唐的声威教化,这就是我们东来的原因!”

王世充接下来的这句话充分暴露了他对即将到来的这场大战的恐惧。他说:“你我和平共存,休战止兵,岂不更好?”

宇文士及最后给他的答复是——“我们奉诏取东都,没有奉命与你和解!”

王世充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只能拼死一战,别无选择!

面对四面合围、声势浩大的唐军,感到恐惧的绝不止王世充一个人。

他属下的大多数将领都料定他不是唐军的对手,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洧州( 今河南扶沟县) 、显州( 今河南泌阳县 )、尉州( 今河南尉氏县 )、杞州( 今河南杞县 )、夏州( 今河南太康县 )、陈州( 今河南淮阳县 )等数十个州县,纷纷归降唐军。

九月下旬,李世民率麾下骁将尉迟敬德和五百名骑兵巡视战场。当他们走到位于邙山脚下的“景陵”( 北魏宣武帝元恪陵墓 )时,王世充带着一万多名骑兵突然出现,迅速将他们包围。郑军大将单雄信一马当先,手中长矛直刺李世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飞驰上前,一声怒喝将单雄信挑落马下,郑军士兵大为惊恐,不敢再往前逼近,眼睁睁地看着尉迟敬德保护李世民突出了重围。稍后,屈突通率大军来援,李世民随即组织部队反击,大破郑军,俘虏六千人,斩杀一千余人。王世充和单雄信仅带着少数部众逃回洛阳。

进入冬天后,唐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王世充的地盘迅速缩水:十月,管州( 今河南郑州市 )、荥州( 今河南荥阳市西 )、阳城( 今河南登封市东南 )、汴州( 今河南开封市 )等地纷纷降唐。与此同时,唐将李大亮也奉命进逼王世充之侄王弘烈驻守的襄阳,于十一月初连克襄阳外围的十四座城寨,继而将襄阳团团围困。十二月初,在各路唐军的强大攻势下,许州( 今河南许昌市 )、亳州( 今安徽亳州市 )、随州( 今湖北随州市 )又全部归降唐军……

至此,洛阳已经彻底成为一座孤城,陷落只是迟早的事。

在这个即将灭顶的时刻,近乎绝望的王世充不得不向一个人发出了求救信号。

这个人就是窦建德。

窦建德,贝州漳南( 今河北故城县 )人,自少慷慨侠义,颇为乡党所称。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政府招募东征高丽的士兵,窦建德因骁勇之名被任命为二百人长,同乡好友孙安祖也在征召之列。可孙安祖因家中遭遇洪灾,老婆孩子全部饿死,故不愿再替官府卖命,坚决不肯应征。当地县令大怒,将其逮捕并施以鞭刑。孙安祖愤而刺杀县令,躲到了窦建德家中。

窦建德将他藏匿起来,随后又帮孙安祖召集了二百多个壮士,让他们到高鸡泊一带落草为寇。窦建德当时的心态颇为矛盾——尽管他也知道隋王朝已经失了人心,天下必将大乱,可他对自己在隋朝军队中的前程似乎还抱有幻想;尽管他可以不遗余力地帮助孙安祖去反叛隋王朝,可他自己仍然舍不得扔掉“二百人长”这块鸡肋。

最后,还是当地官府帮他下了这个决心。

本来窦建德窝藏孙安祖一事,当地官府已经有所察觉,加之附近的张金称、高士达等盗匪凡有洗劫,皆自动避开窦建德家所在的那条街,当地官府据此认定,窦建德必然与盗匪暗中勾结,于是发兵前去逮捕。碰巧那天窦建德不在家中,官兵为了泄愤,就把他的一家老小全都杀了。

至此,万念俱灰的窦建德终于脱下隋朝军装,带着手下的二百名士兵投奔了高士达。他之所以没有去找孙安祖,是因为他知道,一旦去了高鸡泊,孙安祖必定会让出首领的位置,而一向仗义的窦建德当然不愿这么做,正所谓君子不夺人之美,所以他宁可去给高士达当副手。

窦建德有意成全孙安祖,可惜孙安祖能力平平,不久就在与张金称的火并中被杀,高鸡泊的数千部众群龙无首,旋即归附窦建德。由于窦建德能够礼贤下士,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所以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命,越来越多的人投到了他的麾下,部众很快增至一万多人,声势日渐壮大。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军前来讨伐,高士达自知谋略不及窦建德,遂任命他为司马,把部队交由他全权指挥。窦建德不负众望,用诈降的办法大破隋军,由此威望日盛。不久,隋将杨义臣讨平张金称,乘胜进攻高士达。窦建德知杨义臣善用兵,劝高士达坚壁清野、避敌锋芒,等敌疲累之时再发动进攻。无奈高士达担心窦建德威望太高会威胁他的地位,于是断然拒绝他的建议,亲自率部迎战,结果兵败被杀。窦建德率余众突围而去,随后占据饶阳,招集逃散的部众,于是声势复振,自立为将军。

窦建德虽然是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但他却很懂得尊重读书人,所以每当抓到隋朝的官吏士人,窦建德总是以礼相待,对于有才之人,更是将其奉为上宾。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些隋朝的官吏士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得到窦建德的礼遇,无不感恩戴德,乐得为其所用。因此,窦建德麾下的将帅和智囊越来越多,其仁义之名也逐渐传开,远近的隋朝将吏纷纷举城归附,部众迅速发展到十万余人。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窦建德眼见时机成熟,遂建都乐寿 (今河北献县) ,称长乐王,同时四处出兵,扩张地盘。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窦建德改国号为夏,自称夏王,同年大破幽州 (今北京) 魏刀儿的十万之众,尽得其地,从而雄踞河北。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宇文化及在东都被李密所败,退保聊城。窦建德遂以讨伐逆臣为名攻克聊城,擒杀了宇文化及。随后,窦建德将宇文化及从江都掳掠而来的嫔妃宫女悉数遣散,而对于那些有才干的隋朝旧臣,如裴矩、何稠、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窦建德一律予以重用。至于那些不愿为他效力,一心想投奔洛阳和长安的人,窦建德也概不强留,一律尊重个人意愿,不但送给他们盘缠,还派兵护送他们出境。

窦建德的所作所为使他广泛赢得了人心。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单纯从这个意义上说,窦建德无疑是天下群雄中最有潜力、也最有资格与李渊父子抗衡的人。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当王世充派遣使臣十万火急地跑来求救时,窦建德立刻有了一种唇亡齿寒之感。他立刻就此举行廷议。夏朝的中书侍郎刘彬对时局做了一番完整而透彻的分析:“唐有关中,郑据河南,夏居河北,共成鼎足之势。今唐军倾其主力攻郑,从秋至冬,唐强郑弱,郑力已竭,一旦郑亡,夏朝也有唇亡齿寒之忧。不如出兵相救,夏军攻唐军之背,郑军攻唐军之腹,可大破唐军。唐军败退后,再静观其变,若郑国可灭,则一并灭之,合两国之兵,直捣关中,可定天下!”

窦建德完全同意刘彬的分析——洛阳是自己的南面屏障,一旦被唐朝平灭,李世民的兵锋就会直指河北,所以他绝不能坐视王世充的灭亡。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月,李世民在肃清洛阳外围之后,率大军进驻青城宫,准备对洛阳发起总攻。唐军未及修筑营寨,王世充便亲率二万人马出城攻击。诸将皆惧,李世民命精锐骑兵在邙山下列阵,对左右说:“王世充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这次把全部兵力都投入战场,准备决一死战,若今日一战破之,他便不敢再出城了!”于是命屈突通率五千人渡过谷水进攻王世充,随后李世民一马当先冲入敌阵。

在数十精骑的掩护下,李世民坐下的那匹“飒露紫” (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 像一支离弦之箭直直插入敌阵,最后竟然横穿而出,一下打乱了郑军的阵脚。郑军士兵大为惊恐,被击杀甚众。可就在李世民纵横驰骋、杀得性起的时候,谷水岸边的一道河堤忽然挡住了他的去路。李世民匆忙掉转马头,准备和大军会合。可是周围密密麻麻全是敌军,就连保护他的数十名骑兵也在冲锋中走散了。

此刻,李世民的身边只剩下一个将领丘行恭。

这是李世民自中原开战以来第三次身涉险境。

敌人围了上来,流矢纷纷射向李世民,“飒露紫”前胸正中一箭。危急关头,丘行恭连发数箭,射杀了几名敌兵,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交给李世民,然后一手牵着“飒露紫”,一手执长刀,左冲右突,大声叱喝,终于和李世民一起杀开一条血路,与赶上来的大军会合。

李世民突出重围后,王世充也迅速集结溃散的部众,重新摆出阵型,继续与唐军鏖战。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从辰时(七时)一直激战到午时(十三时),郑军多次被唐军骑兵冲散,可王世充却屡屡整兵再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顽强。王世充知道,如果输掉这一仗,今后他就只能龟缩在洛阳城里,被唐军压着打了,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

然而,尽管王世充已经拼尽了全力,这一仗他还是输了。

午时过后,唐军士兵越战越勇,可郑军士兵却个个精疲力竭,开始往后溃退,再也不听号令了。王世充万般无奈,只好掉转马头向洛阳狂奔。李世民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洛阳城下,总共斩杀并俘虏了七千余人。

唐军开始猛攻洛阳,但是最后的攻坚战却要比李世民想象的艰难得多。

因为郑军的防御部署非常严密,而且还装备了大量重型武器。比如投石机,可投掷五十斤的飞石,距离达二百步。可想而知,这样的“炮弹”发射出去,每一发都可以把人砸成肉酱。此外,还有一种巨型连弩,把弓拉满的时候形状大如车轮,箭镞形同大斧,每次可以连续发射八箭,射程可达五百步。在这样一些“尖端武器”的猛烈打击之下,唐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一连打了十多天,洛阳城还是岿然不动。

唐军将士筋疲力尽,以行军总管刘弘基为首的一批高级将领纷纷请求班师。

可志在必得的李世民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大举进攻中原,自应夺取洛阳,此乃一劳永逸之举。而今东方各州皆已望风归降,洛阳只是一座孤城,不可能坚持太久,眼看马上就要成功,岂能弃之而去?”

随后,李世民传令全军:“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末,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渡河南下,进抵虎牢关。

虎牢关位于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16公里的汜水镇,是洛阳东面的天险和屏障,因西周穆王曾在此捕获一只猛虎、并将虎饲养于此而得名。其关隘修筑于汜水西面的大伾山上,“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

李世民紧急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讨论对策。以萧瑀、封德彝、屈突通等人为首的一大批高级官员都表示,应该避其锋芒,暂时退保新安,伺机再战。

李世民知道,这些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唐军与王世充已经打了足足八个月,早已疲惫不堪,而且在此前的攻坚战中又遭遇挫折,士气大不如前,而窦建德的夏军则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两相比较,唐军实在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再者说,燕赵自古多豪杰,夏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武德二年把李神通率领的河北唐军打得一败涂地就是明证。而且这一次窦建德几乎出动了他的所有精锐,这十几万精兵强将绝对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按照常理,李世民应该听从大多数人的建议——暂时撤兵,伺机再战。

然而,李世民终究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那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战略——围洛打援,两线作战!

李世民作出决议后,随即兵分两路,命齐王李元吉和屈突通率一部继续围困洛阳,自己亲率骁勇之士三千五百人,进驻虎牢关。

“虎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李世民仅以数千骑兵破窦建德十余万众,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之作。

五月二日,李世民亲率轻骑兵冲锋在前,命主力随后跟进。唐军倾巢而出,快速掠过汜水,直冲夏军阵地。

此时此刻,窦建德正在开朝会。

很显然,窦建德并没有把这个年轻的对手放在眼里。他以为自己的兵力数十倍于唐军,李世民绝对不敢贸然放弃关隘之险,主动出关攻击。

可他错了。正当他还在和朝臣们商讨围攻虎牢关的策略时,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突然传进了大帐,文武百官惊恐万状,顷刻间乱成一团。窦建德愣了短暂的一瞬之后,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即刻下令骑兵反击,可骑兵们却被惊慌乱窜的朝臣挡住了去路。

窦建德连忙指挥百官退下,可刹那间唐军已经大量杀到,窦建德万般无奈,只好率领部分亲兵向营地东面的高坡撤退。唐军将领窦抗拼命追击,夏军奋死抵御,将窦抗击退。唐、夏两军陷入鏖战,一时间杀声震野、尘埃漫天。

夏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可他们的阵势早已被唐军冲垮,指挥系统几乎完全瘫痪,只能各自为战。为了彻底击垮夏军残存的斗志,李世民率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卷起旗帜,从夏军阵地中穿过,从阵后突出,随即将唐军大旗高高竖起,夏军见状,以为已被唐军包围,顿时斗志全丧,一举崩溃,李世民率部追击了三十里,斩杀了三千余人。

混战之中,窦建德被长矛刺中,一路向西逃奔,身边的亲兵各自逃散。窦建德逃至黄河岸边的牛口渚时,伤口剧痛难忍,忽然栽落马下。唐车骑将军白士让和杨武威尾追而至,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夏军将领,挥起长矛正欲刺下,窦建德高喊:“不要杀我,我是夏王,可以让你们富贵。”

夏王窦建德?

白士让和杨武威对视一眼,无声地笑了……

一代枭雄就这么完了。

窦建德历经艰险奋斗了整整十年的帝王功业,就这样毁于一旦。

虎牢之战,十余万夏军全军覆没,除了被杀和逃散的之外,与窦建德一同被俘的还有五万人,李世民随后将他们就地遣散,命他们各回家乡。

窦建德的妻子曹王后侥幸脱身,与左仆射齐善行一起,带着数百名骑兵仓皇逃回洺州。

五月八日,李世民将窦建德装进囚车,押到了洛阳城下,向王世充和洛阳守军示威。王世充站在城头上与窦建德遥遥对话,禁不住泪如雨下。最后,王世充召集诸将讨论,准备杀出重围,南逃襄阳。但是与会的所有将领却一致反对,王世充彻底绝望,只好开门投降。

五月中旬,逃回洺州的夏朝左仆射齐善行意识到群龙无首的夏朝绝对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于是与右仆射裴矩率领夏朝文武百官,拥奉曹王后,向唐朝投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凯旋,同时将窦建德和王世充押解到长安。数日后,窦建德在闹市中被斩首,终年四十九岁;同月,王世充也在流放途中被杀。

至此,曾经雄踞大河南北的两大割据势力彻底覆灭,王世充和窦建德曾经占据的地盘全部并入李唐王朝的版图。

迷失的隋鹿终于找到了新的主人。

李唐王朝统一海内已经毫无悬念…… dgPgthdNGNCue+ZbHH0KAk1guJyb1H7Qlao/f1382Msm2Z5MimWT94RB+DLrh2A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