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向精神分析的发展致敬。
这本书是我个人经验的产物,是我对患者及我自己所进行的分析工作的结晶。尽管此书提出的观点历经多年的酝酿和发展,但直到我得到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赞助,开始准备系列讲座之时,它才得以真正成型。第一个系列讲座以“精神分析技巧上的问题”为标题,内容主要围绕分析的技术方面(1943)。第二个系列讲座以“人格整合”为标题,于1944年完成,涉及的问题也正是本书探讨的问题,其中三个主题——“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人格整合”“超脱心理学”“施虐倾向的意义”——已分别在医学院和精神分析发展协会上以讲座的形式发表过。
我衷心希望,对那些致力于推进精神分析理论和临床治疗的精神分析学家来说,这本书能有所助益。我也衷心期望,他们不仅将本书的思想应用到患者身上,而且还用于自身。精神分析学只有通过困难的方式——将我们自身及我们的困难都包括进来——才能取得进步。如果我们自己安于现状,拒绝改变,我们的理论必定会变成贫瘠的教条。
然而,我坚信,任何一本书,只要它突破了纯粹的技术问题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的藩篱,都会给那些渴望了解自己、从未放弃自我成长的人带来帮助。我们生活在障碍重重的文化中,大部分人都被本书所描述的冲突困扰着,任何我们能够得到的帮助都显得弥足珍贵。尽管严重的神经症必须由专家治疗,但我还是认为,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从内心的冲突中解脱出来。
我要向我的患者致以最深切的谢意。与他们的合作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何为神经症。我同样要向我的同事们表示感谢。他们的兴趣、善解人意激励着我的工作。我所说的同事不仅包括那些年长者,还包括那些在我们的研究所实习的年轻人,他们一丝不苟的讨论总是极具挑战、卓有成效。
我要感谢的另外三位并非精神分析领域的同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并促进了我的工作。在一个唯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为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之正统的时代,阿尔文·约翰逊博士邀请我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发表自己的观点。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和人文科学系主任克拉拉·梅耶出于持久的个人兴趣,年复一年地鼓励我将分析工作中的新发现提出来用于讨论。第三位是我的出版人W.W.诺顿先生,他的建议令我的书增色不少。最后,我还要感谢米奈特·库恩,他在整理材料和梳理思路方面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卡伦·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