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何为白色革命?

摩萨台政府并非仅仅专注于石油国有化,也同样致力于限制王权的改革,引入社会福利,改善卫生服务。摩萨台通过种种方式努力健全20世纪初叶立宪派改革计划中忽视的一些领域。同时,他也开始寻求在土地改革方面有所作为。

20世纪60年代之前,伊朗农业依然沿用古老的方式进行生产。虽然各地区情况纷繁复杂,但总的来说,农业依然被一小部分地主把控着。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来自当时著名的“一千个家族”(thousand families),即一群富有、保守、政治影响力大、拥有贵族血统和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人(教士阶层往往也是大地主)。农民在土地上进行耕作,与地主按比例分享成果,地主以地租的形式拿走绝大部分产出。一般认为,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使得农村人口(占伊朗人口的绝大多数)一直处于被欺压、生活落后的状态,而不参与劳作的地主不仅在经济上富足,还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同时,这种形式也导致农业产量长期低下。国王对这种传统的农业经济状况的公然默许使得伊朗变得十分落后,这是反社会潮流的(特别是相较于埃及,纳赛尔政府自1952年起就采取一种积极的土地改革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思想进步的伊朗人发出了变革的呼声,且一浪高过一浪。20世纪60年代伊始,新上台的美国肯尼迪政府更是向伊朗施压,促使国王开始认真考虑施行土地改革。

政府最初的土地改革方案搁浅了,所以国王在1962年又出台了一套新的《土地改革法案》( Land Reform Act ),作为他所宣扬的“白色革命”六点计划之一,并于1963年1月就此法案举行全民公投。其他五点包括国有工厂私有化,森林国有化,妇女选举权,工人利益分成,将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组成文教队派到乡村教授初级读写。但这一计划日后又纳入了过多的其他措施。“白色革命”一词反映出国王希望通过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条件从而抢占先机以避免一场马克思主义革命,或者红色革命。全民公投以多数优势通过了这一改革措施,但这是一场源自上层的革命,即精神上是男权为主(部分免除了妇女的投票权),对于行将就木的伊朗政治几乎没有作出任何改变。

土地改革是“白色革命”中的主要内容,根据改革方案,此前的农民耕种者可以通过较为优惠的价格购买他们耕种的土地,并享受优惠贷款。对于国王来说,这项政策有两个主要目标,当然还有若干其他目的。他希望通过此举,可以在农民中产生一群忠于王室的支持者(将农民从他们之前所忠于的教士阶层中剥离出来),同时鼓励农村过剩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成为新型产业工人。这也是他的计划之中经济向工业化转型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由于许多地主存在亲英倾向并对国王统治存在疑虑,因此国王和他的改革策划者们希望对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提高农业产量,以达到弱化和边缘化地主阶层的目的。

但是,改革措施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弱点以及与原计划相矛盾的地方。地主们可以每人保留一个村庄,但是有人却能够规避改革法,例如将财产转移给亲戚们或者开发机械化农场,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合法绕开改革措施。大约200万农民首次成了地主,其中一些人过上了相对优渥的生活。但是更多人由于所占土地过小,难以维持生计。另外,还有大量雇农在改革前就不享有劳作分成的权利,所以整体被限制在重新分配机制之外。由于此次改革还伴随着农业机械化,这些人一夜之间变得无工可做。改革措施的直接结果(所产生的效应因人口快速增长而扩大)就是农村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大量人口从农村拥入城市寻找工作,德黑兰首当其冲。数据显示,伊朗国内人口流动率在1972年、1973年达到每年8%,1976年,德黑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50万人口的大城市。

改革实现了城市化目标,甚至比预想的程度还要深。它同时也弱化了土地所有者阶层,但是却没有产生新的忠于国王的农民阶层。这些农民并没有对国王感恩戴德(可能他们一开始就单纯地认为土地本来就归他们所有),而是继续围绕在教士们周围。他们反感国家深度参与乡村事务(文教团的倡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失败)和土地改革所带来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往往十分严重。地主或他们在当地的财产监护者们控制着社区的关键资源,例如负责维修灌溉设施和从事农产品交易等。另外,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整个70年代,政府为了保持食品价格在低位运行和保证城市粮食供给,从国外进口了大量主要粮食产品,而食品价格走低在整体上进一步打击了农村经济。尽管政府为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效率做出了大量努力,但农业产量依然增长缓慢。“白色革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这些效果中的大多数原本并不在计划之中。 9LhlPzSjJo+VW7PeIZIPTT07p7S0Sj+aAVW6z7XCxIGKWAddPG1L44odteoRvc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