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装备保障物流与装备保障物流系统

1.1.1 装备保障

装备保障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装备保障,是指对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的保障,是对装备从“生”到“死”各个环节一系列保障活动的总称,包括装备发展的预测、规划、论证、试验、生产、订购、调拨、保管、动用、保养、维修、器材供应、退役报废等活动。装备全寿命过程的保障通常分为装备发展保障和装备使用保障两个阶段。装备发展保障是指装备全寿命过程中装备列装之前的保障活动,也称装备采办。装备使用保障是指装备列装之后对装备进行的保障活动,主要包括装备的调拨、保管、动用、保养、维修、器材供应、退役报废等活动。

狭义的装备保障,是指部队从接收装备开始,直到装备经批准退役报废为止,即装备从服役开始到退役为止这一全过程的一系列保障活动,主要包括装备日常动用、维修、器材供应、保障训练、保障战备等活动。本书所说的装备保障均是指狭义的装备保障。装备器材供应是装备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装备保障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装备器材供应活动亦称作装备保障物流。

1.1.2 装备保障物流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军事的发展,现代物流在地方和军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理论和技术手段日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军事领域,物流已经成为现代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物流的应用共性价值,同时表现了其在军事领域的特色。

物流(Logistics)起源于军事。美军军事物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催化了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并反作用于军事领域,推动了军事思想的进步和战争观念的更新,促进了作战方式、保障理论的发展变化。

物流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海湾、伊拉克等地的局部战争中看到。物流在不同领域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

装备保障物流(Equipment Support Logistics)作为装备领域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装备维修提供物质基础、为装备恢复战斗能力创造条件的重任,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装备保障物流作为军事物流的一个分支,它反映了装备保障活动中的维修器材流动过程,体现了现代条件下军队装备训练、作战活动中对装备器材和物资的全系统管理方式。装备保障物流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它继承了现代物流的许多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同时,装备保障物流也有自己的区别于现代物流的特点,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装备保障。

依据现代物流、军事物流、装备、装备保障的概念,装备保障物流是指装备器材和物资的计划、筹措、生产、包装、储存、分配、运输、使用、回收、再利用等一些活动的总称。或定义为:军事装备在平时训练、执勤和战时所需的装备器材和物资通过在研制、生产、采购、储存、运输、供应、使用、报废、回收等环节以及包装、加工、保养、修理等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时间和空间转移的全过程。

1.1.3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是指以各级装备保障物流中心等保障实体和港口、火车站、机场等中转实体以及各需求点为网络的节点,以连接实体的各类运输保障通道(铁路、公路、航线等)为网络的边,以装备器材为传输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一定传输性质的网络。一体化联合作战样式下,装备保障更加强调横向与纵向的网络化保障。

1.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构成

通常,描述一个网络的构成都从节点和边两个方面入手。节点在网络中通常具有某种特殊的职能或意义,例如在物流网络中,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火车站,它们在物流网络中担负着物资中转、停靠的重要职能,可以视为物流网络中的节点。边是节点的连接载体,在不同网络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道路交通网络中,边代表铁路、公路;在通信网络中,边代表通信线路。

1)节点

节点是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连接器材供应线路的结节,也是供应线路的起点和终点。这里,把所有的保障实体、交通枢纽及被保障实体抽象为节点。保障实体指各级装备保障物流中心(全军装备保障物流中心、区域装备保障物流中心、基点装备保障物流中心);交通枢纽包括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码头等;被保障实体,这里特指部队需求点,主要是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的各级修理单位和部队器材仓库,如旅(团)的修理所(连)及器材仓库等。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的节点按照其主要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保障节点、连接节点和需求点3种类型。

(1)保障节点。在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能够接收、存储或发送器材的节点称为保障节点,又称资源点,包括生产工厂、全军装备保障物流中心(全军资源点)、区域装备保障物流中心(战区资源点)、基点装备保障物流中心(队属资源点)。装备保障物流中心又简称物流中心。

(2)连接节点。在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仅仅具有器材中转的职能,而不能够进行器材接收、存储或发送职能的节点即连接节点。一般取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连接节点,如火车站、码头等。

(3)需求点。指装备器材消耗单位,如各级部队的修理机构、按照战区进行保障的对象,不论是修理所、修理连、修理营,还是修理大队,它们都属于被保障对象。当需要器材时,均向相应的基点物流中心提出申请。同时,由于同级别的资源点间存在联合保障关系,即基点物流中心与基点物流中心之间、区域物流中心与区域物流中心之间也存在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从广义概念上来看,也属于需求点。

2)边

边,代表装备保障物流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节点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依据装备保障的关系和层级权限,采用直接供应、逐级供应、越级供应、同级协调保障、区域内调剂供应和跨区域调剂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物流网络不同节点间的协同供应关系。

(2)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的节点之间可通过公路、铁路、水路、航线等方式连接到一起,形成保障输送的路网载体,以便实施装备器材运输配送、支援交换、协调分配及资源调度等保障任务。装备器材供应网可看作抽象的道路交通网络,按照边的性质,可分为公路网、铁路网、水路网和航空网等。网络的边采用择近、择优的原则选取。一般情况下,网络中节点之间存在多条连通路径,特别是公路网,其任意两个保障实体之间有多条公路可以互相连通,而这种多重边的网络非常不利于学术研究和相关计算。为了构建可用于计算的网络,两个节点之间有多条直达路径时,综合考虑容量、负载能力、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距离比较近、等级比较高(安全性高、容量大、费用小、速度快)的公路作为两节点的连接边。

3)网络层次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实质上是一种以道路交通网络为主体的物流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同时包含军事设施和一般设施,网络中的物资流是用于军事保障目的的装备器材的转移活动。与一般的道路交通网络一样,装备保障物流网络对外表现出自身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包括网络中的保障设施和基础设施(如交通中转枢纽)以及连接各节点的交通道路,这是网络的物理层,所对应的网络称为物理网络。通常情况下,物理层的网络拓扑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遭到破坏。此外,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是一个业务网络,该业务网络是一个非常态的网络,即只有当网络中有器材需求、保障节点向需求点运输器材时才存在,因此,业务网络实际上是物理网络的一个子网络。

总体而言,装备保障物流网络分为物理网络和业务网络。业务网络是装备保障物流网络的应用层(或功能层),物理网络是装备保障物流网络的支撑层,业务网络运行在物理网络之上,物理网络对业务网络起支撑作用,物理网络的拓扑结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保障业务的运行。

2.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模型

结合军队装备器材保障实际,构建如图1-1所示的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模型。将装备保障物流网络分成5个区域供应子网,同时为简化网络结构,图中省略了连接节点。

图1-1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模型

整个装备保障物流网络的主干框架由保障节点和部队需求点构成,器材生产工厂是装备保障物流网络的最顶层,全军物流中心是装备保障物流网络的心脏,是整个网络的指挥决策信息中心。它们之间主要依靠层级供应关系构成主干网络,各区域物流中心之间、各基点物流中心之间还存在协调供应关系(存在双向物流,用双向箭头表示),区域物流中心与部队需求点之间、全军物流中心与部队需求点之间、器材生产工厂与基点物流中心之间、器材生产工厂与部队需求点之间也存在越级供应关系,各区域供应子网之间还存在跨区供应关系。

在实际的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还需要加入连接节点,如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枢纽,它们可以被多条供应线路所共用,体现了供应网的网络交叉特性。同时,每条边所涉及的器材的运输数量、品种也各有不同,也就是说网络中的每条边具有不同的权值。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涉及的节点成员众多,节点间关系多样,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1)节点的复杂性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中每个节点成员的特性、业务活动和规模各有不同,这些差异性导致整个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增大。每个节点所包含的装备器材保障机构划分为不同的保障层级,在其进行决策时,不仅会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而且也会对其他节点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这些都体现了网络节点成员的层次复杂性。

2)保障关系的复杂性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节点成员之间的保障关系不仅包括建制保障关系,还存在着越级保障、跨区保障、调剂保障等保障关系,但是不同的保障关系各有侧重。因此,所构建的装备保障物流网络是一种有向加权网络。

3)内外部因素的关联性

装备保障物流网络节点之间彼此相互作用,同时受到内外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自网络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外部环境,是网络管理和控制复杂性与困难性的主要原因。

1.1.4 装备保障物流系统

1.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一目标(或者说是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例如,生物系统、环保系统、武器装备系统、教育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

系统的一般模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如图1-2所示。定义和描述一个系统的各种特征构成了系统的边界。系统属于边界之内,边界之外称为环境(Environment)。确定系统的边界是分析系统和建立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图1-2 系统的一般模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依据系统的概念,现代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物流设备、物流设施、人员及信息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以完成物流活动为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资的时间和空间效益,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其基于系统的含义,将系统的内涵本质应用于物流领域,对物流系统的硬件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

结合前述定义,装备保障物流系统可概括为:在装备保障领域内,把装备器材的计划、筹措、储存、运输、信息处理等一些相对分散的活动,归纳成一个体系,由所需的器材、运输工具及交通环境、仓储设施、操作人员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装备保障物流系统是为装备器材保障活动的需要而建立的专门系统,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庞大体系。构成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诸要素,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器材的物流活动,并通过运用系统理念、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使得装备器材各物流环节合理衔接,不断变革和优化,实现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佳整合,以取得最佳保障效果,提高保障能力。

2.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财的要素、物的要素、信息要素和体制要素,是保证装备器材物流过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其构成概念模型如图1-3所示。

其中,人的要素即装备保障物流人员,是指从事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活动的人。主要包括仓储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也包括一些地方的物流人员。这些人员的素质水平、技术成熟度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对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产生制约和决定作用。

财的要素即资金要素,是指装备保障物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系统建设资金和系统维护资金及其有效的利用。通过对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形成科学、合理、顺畅的资金流,可以避免资金的浪费,提高器材保障的经济效益。

图1-3 装备保障物流系统构成概念模型

物的要素主要包括器材要素、设施要素和设备要素。其中,器材要素是指装备使用与维修中所需备件与消耗品,是装备保障的物质基础。合理确定器材的计划、筹措、储存、供应体系,以及实现器材保障的标准化、通用化、互换性,对提高装备保障物流的总体水平至关重要。设施要素是位置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要素,可以将其看作不移动或不常移动的装备保障物流装备。主要包括各种器材储存设施、库区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指挥通信设施等。设备要素包括包装设备、仓储设备、集装单元器具、装卸搬运设备、流通加工设备、运输设备等。装备保障物流系统优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对装备器材物流的有效控制,形成“效益型”物流,提高保障效率。

信息要素是指与装备器材物流活动有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包括各种统计资料、数据、报表、图纸、账目等。其是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重要因素。信息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为器材流通服务的情报、指令、信号、文件等的流动过程。信息流与物流在系统中是相辅相成的,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处理、传递器材保障信息,是提高器材保障效能的重要条件。

体制要素是关于装备保障物流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关系确定以及法规制度的总称,是军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装备保障物流人员、保障装备、保障器材等构成了装备保障物流的“硬件”,那么,体制要素则相当于“软件”。只有“硬件”和“软件”同时发生作用,才能形成强劲的装备保障物流能力。

3.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活动过程

装备保障物流系统的活动过程是指为了满足部队装备平时训练和战时作战需要而进行的装备器材的保障过程。按照功能环节划分,主要包括装备器材筹措、装备器材储备、装备器材供应3个方面。

1)装备器材筹措

装备器材筹措,就是装备保障主管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申请、采购、调剂及生产等系列筹集器材的活动。筹措的器材包括装备维修专用配件和通用器材两大部分。目前我军器材筹措的管理方式是统一筹措、分级管理。

虽然各级器材主管部门各有不同的筹措分工,但概括起来筹措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器材的订货、采购(调剂)与申请计划;组织实施器材订货、采购(调剂)和请领;组织器材检查验收、接运入库和结算;会同修理部门组织部队用户有计划地进行修复件和专用自制件的生产和库存器材余缺调剂工作等。

2)装备器材储备

装备器材储备根据储备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战备器材储备和周转器材储备两类。战备器材储备是为保证完成战时装备维修任务需要而设置的储备。这种储备一般实行较长时间的储存,平时未经批准不得动用,但要适时更新以保证器材的使用价值。战备器材储备按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分为战略储备、战役储备和战术储备3种。周转器材储备是为保证完成平时训练任务,进行装备维修而设置的器材储备。这种储备以平时供应为目的,按现行体制,主要设置了三级仓库进行储备,即总部直属仓库、战区仓库、部队仓库。

器材仓储布局是指仓储器材在各供应环节之间、供应机构与使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配置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因此,合理的器材仓储布局能够方便供应、节省运力,有利于提高器材保障能力和器材周转速度,降低器材仓储费用。

3)装备器材供应

装备器材供应是指器材供应部门向部队用户实施器材保障的过程。它是通过对拟定的种种可行方案进行评比选优,及时、准确、齐全配套、经济合理地向装备维修部(分)队提供器材的活动。它通过对所需器材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转移,实现器材的使用价值,使有限的器材资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降低供应过程的流通费用,以取得较好的军事经济效益。

装备器材供应采用的方法,主要受国家经济体制、经济条件、器材资源量和器材消耗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专用器材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以部队装备维修的实际需要以及仓库的储备能力为基础,经与器材资源量综合平衡后,按计划下达实施供应的。目前,装备器材供应采用的是实物供应与经费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实物限额与经费限额相结合,以经费限额为主;计划分配与计划申请相结合,以计划分配为主”的办法,即分配给器材需求单位的器材的总价值不超过分配给该单位的经费数量。 5+8Xb/jCz9Xab11sXg1oTsC500PO6OZAdL2OZn2jQOQTxrTeddfLE3AYCLjO7E9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