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封
3月21日~23日 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

嘉曜[笔者的哥哥]:

这个季节到四川正好。成都远近郊区覆盖着油菜花,列车飞速冲进一望无际的金灿灿之中。高速运行本来就给人大快感,何况是奔向金光灿烂之中。

到成都。五路车到成都军区。办公楼上等到小哥小嫂[笔者的远亲]。初,觉得他们不太热情,想大概是军人的关系。到他们家里后,才发现他们是十分热心肠的人。[他们没收到事先寄去的信,不知道我的真假,周旋之际,已经往北京打了一个电话,始知是真亲戚]晚餐几乎是个宴会了。外省人啤酒喝得少(也贵,这里七毛五,陕西九毛八),这时也备上了。饭后散步,小哥寡言,小嫂却说了不少聪明的见解。两位都是地方上的大学生,谈起来少障碍。薛梅也是个聪明姑娘。四川的娃子看上去都很精的。

出门以来,只18日吃了一顿正式的饭,睡了一次正式的觉。这时大吃了不算,又大睡了十个钟头。

上午到草堂。全不同于想象,毫无唐代遗风,倒更像清朝的园林。连柴门也是朱漆门柱,茅屋上是也是青瓦檐顶。到处是后人所题的景仰之词,热热闹闹,多是达官贵人所题吧。当年杜陵老叟却是独自过着布衾冷似铁的日子。一个人的身后名声和这个人生前的日子经常是那样不相称的。

闯到草木栽培园里。一座美丽的花园,满栽着奇花异树,只是叫不出几种植物的名称。

草堂分两部分,西部纪念杜甫,东部纪念毛主席到草堂的一次光辉视察。为公平起见,东部没进去,把参观的荣幸留给你老兄吧。

3月21日 9:40 杜甫草堂

从草堂出来,到青年宫去看成都花会,不料(应当料到)比王府井还挤。成都到处拥挤,虽然只有两百万人。陕西人不善谈吐,蜀人却比天津人的嘴还快,所以不但芜乱,而且嘈杂。这是个市内公园,这好日子里更有无数春游的小学生,熙熙攘攘,尘土飞扬。不少小学生和我一样,带着本子,跑到一处就依栏作文。成都的姑娘很漂亮,发育完好,讲究衣着。宽平脸盘,大眼睛,白皮肤(盖夏天多阴天少日晒而冬季无风)。看上去却不如西安的姑娘正派,小小年纪,便花枝招展,拿姿作态,像要训练将来做姨太太似的。后蜀遗风吧,整个城市有一点腐化的气息。

我本来不大会欣赏家栽的花,就到书画展闲走了一圈,亦未见可观。出了公园,田地里走,麦已灌浆,稻已齐膝。阴天,暖和。

满怀着仰慕到了武侯祠。再读隆中对出师表,更深感前贤的才能品格志向。中国古人一向以胸怀大志为荣。卧龙闲散于山林间,天时地理人事,却无不了然在胸。这种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气概,让这几千年里人才辈出,国势不衰。如今,一面口说着“看穿”一面争些蝇头小利的且不去说他,实有才能的也过早“懂得了生活”,不知是真得了道还是简简单单地怕失败,胸无大志,不图进取,沾沾自喜于一点天赋的才能和琐碎的赞誉,仿佛古之大贤还不如他悟得到处穷的原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诸葛亮算得一个典范。当代的忠臣,只学得他的“一生谨慎”,却了无他“宁静以致远”的明慧。读到“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口号一绝:

何日酬三顾,云危白帝倾。

大名垂宇宙,何必待功成?

西边是刘备墓,再西是南郊公园。只在门口张望了一眼,里面尽是人。

沿河的狭长地带是望江公园,有一座“吟诗楼”,楼上几个摩登男女,楼下一条油黑的污水,不像能吟出什么好诗的样子,遂未登楼。茶园里也坐满了人。因天转晴,稍燥热,便有客人脱了鞋子取凉,于是就没了兴致去品味盖碗茶的清雅。倒是公园尽头,十分僻静,只有一丛丛墨水瓶粗细的竹子,风一过,萧萧飒飒。(后来听说,望江公园正是夏天赏竹的去处,内行人能分辨出各式各样的竹子来。)

最后在城里逛了一圈,回军区,约了成都的几个熟人来聚。小嫂说,川人聪明勤劳能干,但不见得善良,聪明时流于诡诈。但我在市面上遇到的人,大多热心,让人喜欢。

22:45 成都军区

一早乘长途到灌县。街市极为繁华,顶得上北方一个市。从县街尽头登玉垒山,野花烂漫,群山叠翠,泯江景色,尽收眼底。下到山脚访二王庙。这李冰李二郎父子,两千两百年前,筑起这都江堰,其功敢与造化争胜。李家父子的生平,可考据者无多,像曹雪芹一样,只留下作品让后人受用不尽。可以想见他们父子,才能盖世,精力过人,性情却甚恬淡。宏识远见,做着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只当是此生此世的应有之义,不闻吵吵嚷嚷着要“进入历史”。达此境界的,古今中外寥寥无几,足称圣贤了。庙后有一株老树的残骸,据考证已有三千四百年。树立于此,不亦宜乎?

古时虽也不乏贪官污吏,但多数统治者,不仅有些爱民之心(谁说今天的官员就不会有爱民之心呢),而且爱惜自己的名声。有见识的君臣,图个千秋万代的芳名,做事就不能没个顾忌。现今的有些官员,上不识明清,遑论秦汉,向下自然也看不出三五年,谁想得到千秋万代的事业名声?

下到泯江边上,寻一个僻静去处,赤足蹈水。水犹寒冷。卧卵石上,好生享受一番水声水色。过索澜桥,游离堆(离锥)公园。一伙川医的学生跳舞,谈起来,都很开朗。也不时遇到本地其他学校的,见我一个北人独游,也常有人上来搭话。

吃饭候车,一个无聊的中午。两点发车,17公里,40分钟,到青城山脚下。此山远观已见其雄伟。取道上山。古木参天,时觉阴气袭人;乱石横空,常有寒涧惊听。过“天然图画”、“五洞天”,无雨沾衣,至“洗心池”、“降魔”,好生幽僻。本来神仙洞府,洞下有东汉的古银杏;孤身入山,疑已成仙。

青城山自汉朝由张天师占住,就成为道家圣地。我现在就坐在张天师的随缘柜上。幽幽静静,竟无人扰。这里1100米高(成都400多米),还有500米及顶至上清宫。又是个阴天,景色苍莽。若逢晴日,必另有奇趣。此地人说,青城天下幽,是中国第五大名山呢。

22日 16:00 青城山天师洞

果然好山,原非陕晋的秃山可比。路左是青丛覆盖的山谷,右手是十余丈的青崖。两崖内折,中有瀑痕。所憾在这个季节,山泉不旺。从岔口先上太祖殿。来得晚,游客已散,一路并无一人往来;不闻人声,惟鸟鸣而已。出门以来,第一次游到无人的去处。

一泓清水,旁边系只葫芦。饮此清冽,心里登时清净了。太祖殿前几株“树木丹”,粉粉的大花开在树顶,眼目为之一明。道士说,此树为青城山独有。

原路退下,且行且停,到岔口,右行登上清宫。过朝阳洞,清人黄云鹄曾在此结庐而居。登壮观台,青峰叠嶂,山间露出川西平原,一片苍苍莽莽。攀野路至呼应亭,这是青城山的山顶,不过倒平缓了,还有些农家。下几步到上清宫,投宿在主殿太上老君牌位东侧的齐云榭。下临麻姑池。所有有名的池子,都是一塘脏水。这一塘总算“脏得还好”。每个大殿也总有许多名堂,但往往无甚可观。

饭后到一悬崖边,俯视一谷(复仇谷?),青崖直立,深可数丈,把两座山峰劈开,直劈到山顶,可知不是水的作用,只能说是鬼斧神工。毛毛雨,一片迷惘。云在眼前飘游。暮色渐浓。万木森森,黑夜终于降临。雨里一片漆黑,颇为瘆人。未敢久留,归路却错登到“圣灯亭”。远处一二灯光,四下寂寥,忽然就想起当年和老兄夜登泰山,还硬把阿晖拖到山顶。一晃十一年,人生最好的日子就这么过完了。在黑暗中多少往事袭来。这黑暗多迷人哪!

20:50 青城山上清宫

昨夜从黑夜回到寝室,同室再三要我再带他们到外面去转。走了一趟圣灯亭,他们就觉得这冒雨夜行野得激动人心,把我当了心游物外的奇人,夸说我并不老,“不过三十五六岁”。所谓“圣灯”者,磷火也。在远处闪烁,与一二处人间灯光分辨不出。

五点,天还黑着,同几个青年男女往山顶上去候日出。一路上,同老人孩子青年交了不少临时的朋友。大多数中国人,还算善良;最好相处的,则还是大学生,开朗而不流于鄙俗。

独自取路下山,到了复仇谷(不知为什么起了这样一个名称),却寻不见吕祖洞。小径泥滑,草露沾衣,山间空气温润清新,百鸟鸣啭,天色渐明。胡乱走了一气,下到圆明宫,宫观早已颓败。这里地势稍平缓,原来青城山并不险峻,倒是上山的路,选得绝妙。

伴山溪,下深谷,两峰夹峙,不辨东西。一路没碰上一个行人。

随山万转,出了一个莫名的山口。只得步行十里,赶到中兴站。幸亏这一带交通方便。司售人员是提成的,所以殷勤招呼客人。

23日 10:40 灌成班车上

就此收束,写得匆忙,对付看吧。代问候于洋[笔者的好友]等朋友们。 Ki0NozmZWEyQOO5K21YnvOaapVSBxFVnlf6zxJzJwuZjHt4D8pbqBYrf0zg++z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