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最先进的大数据为何生长在欠发达的贵州

回首向来萧瑟处,兴衰成败尽可寻。贵州守住“两条底线”就是要实现从“美而穷”到“美而富”的飞跃,而这个飞跃中那“惊险的一跃”就是数据创新。如今,谈大数据必谈贵州,谈贵州必谈大数据。习近平总书记曾赞誉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李克强总理肯定贵州把大数据从“无”生了“有”。回顾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历程会发现,贵州大数据崛起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也是四千多万贵州人共同期待和推动的结果。

(一)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的殷殷嘱托。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基本省情,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根本任务。挨着穷守着青山秀水,还是致了富面对灰天浊流,这既是黑格尔所言的“两种合理性”的冲撞,也是“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式的问题,脱离生态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生态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发展和生态是须臾不能松劲的两件大事,考验着贵州四千多万同胞的发展智慧。

1.破解“富饶的贫困”悖论

贵州有大美。在大美的中国,贵州如同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镶嵌在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之上。这里流淌着来自高原湖泊、峡谷溶洞的飞泉,这里处处可以看到石林、树林、风林的形影相牵,以及村寨山野芳草清流的绵延。借着月光,窥见吊脚楼美人靠上幸福的缠绵,还有篱墙外,少数民族姑娘小伙的舞姿翩翩。清晨,升腾起的是美丽乡村的袅袅炊烟,暮色中穿过的是城里人好奇的望眼,塔楼上传出的钟鼓声,响彻了山顶河沿。风雨桥上的长桌宴,吸引了家家户户的新夜……

贵州很富有。贵州水能资源理论储量全国排行第六,煤炭远景储量全国排行第五,有着“江南煤海”之誉的贵州,煤炭储量是中国南方12个省煤炭储量的总额,而且“没有哪个省像贵州一样水煤互济”。贵州生物资源储量丰富,所谓“黔地无闲草,夜郎多良药”,正是贵州生物资源丰富的生动写照。此外,闻名海内外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及布依族“八音坐唱”,也是贵州深厚民族文化的代表。

贵州也很穷。这里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2019年贵州GDP为16769.34亿元,相当于广东的15%;人均GDP为4.68万元,相当于广东的48%,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6%。按贫困人口标准为人均纯收入2300元及以下,2015年,贵州有贫困人口623万,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9%,数量居全国第1位;贫困发生率18%,比全国高10.8个百分点;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有61个。2018年,贵州仍有贫困人口15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3%。

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指出,“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2012年4月,贵州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目前,我省小康进程大体上落后全国8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2012年,贵州人均GDP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挂末,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国落后位置。如果不发展,就会在同步小康中“掉队”,给中国全面小康“拖后腿”。

2.生态与发展的两难抉择

落后、贫穷,全国人均经济总量长期挂末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山区、闭塞,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却养成了独特丰厚的生态优势。

发展,会不会导致贵州最有价值的生态名片最终名不副实。

保护,会不会让贵州在国家完成同步小康目标的路上掉队。

提到贵州,能联想到的所有关键词之间在字面上都充斥着矛盾。贵州有没有其他选择?决策者如何让在起跑线就落后的贵州以清新健康的姿态一同跨入全面小康?找准主要矛盾,是破题的关键。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视察工作时指出:“希望贵州的同志再接再厉,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作为后发地区的贵州,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就要在路径选择、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方面培植后发优势,切实守好增长速度、人民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和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对贵州来讲,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战略判断,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一个合理的发展速度。但加速发展绝不是盲目发展,而是要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在工作中,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发展底线,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条是生态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成为贵州要加速发展、后发赶超,也要加快转型、优化效益的战略准则。守住了底线,才能在处理好“赶”与“转”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好”与“快”。在贵州,发展在为生态保护提供实力保障;生态在为科学发展铸造强劲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示:“贵州过去发展慢、欠账多,还是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贵州既是一个“经济洼地”,又是一个生态脆弱区,要守住发展的底线,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守住生态的底线,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保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要思路对、路径对、方法对,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贵州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特别嘱咐,“这是贵州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3.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

守底线、走新路。中央赋予贵州的新使命,立足于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深刻把握贵州省情实际和后发赶超的时代特征,指明了贵州未来的前进航向,勾勒了贵州发展的美好新蓝图。

贵州既要守住发展底线,又要守住生态底线,唯有走出一条能够真正找准贵州定位、发挥贵州优势、体现贵州特色的新路。这就要求贵州必须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贵州的新路有别于东部,要突出环境保护,防止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要突出绿色循环,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生产方式;要突出协调共享,推动城乡一体、协同发展,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发展成果;要突出集聚集约,坚持园区化发展,实现项目组合、企业集聚生产、产业集群发展;要突出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和充分发展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

贵州的发展新路也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新路提倡注重以构筑精神高地引领干事创业;以主基调、主战略引领赶超跨越;以高端定位引领创新转型;以绿化贵州引领生态建设;以扶贫开发引领民生改善。这条发展新路,是一条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新路;是一条坚守“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路;是一条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新路;是一条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

(二)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

2017年4月,贵州省第十二次常代会,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至此,贵州形成了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联动发展的格局。以大扶贫补短板,以大数据抢先机,以大生态迎未来,三大战略行动目标一致、指向明晰、有机融合,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勾勒出清晰的路径。

1.大扶贫: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500多年前,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被贬至贵州龙场驿时发出感叹;“无薮泽之饶、桑麻之利,岁赋所入不敌内地一大县”,200多年后,清代乾隆年间贵州巡抚爱必达这样评价;“黔处天末,崇山複岭,鸟道羊肠,舟车不通,地狭民贫”,清代贵州学者陈法这样勾勒家乡的悲情轮廓。“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横亘绵延的高山深谷,曾经束缚了多少高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长一段时间,贵州一直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所面临的诸多贫困难题,实际上是世界性难题,攻克这些难题,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事关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将对人类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贫困群众特别牵挂,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特别关心。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贵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始终做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要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决不能犹豫懈怠,发起总攻在此一举”。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贵州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5年年底,贵州省明确在“十三五”时期,将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突出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为全力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聚焦重点工作,保持决战态势,持续向贵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推动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在战略层面,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在战术层面,全力打好“四场硬仗”,坚决抓好“五个专项治理”,实施“四个聚焦”主攻深度贫困地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进大数据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取得了精准扶贫的突出成效,为精准扶贫形成了许多“贵州经验”。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贵州加强农村的通组通村公路建设。这几年贵州建成了近8万公里的农村通组硬化路,把公路修到了自然村寨、村民小组,彻底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让所有的农民群众都能够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存条件,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建设资金由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推进农村产业扶贫,为持续稳定脱贫构建牢固的产业支撑,围绕确保按时打赢的目标,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大幅度减少低效玉米种植面积;实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每年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6%用于义务教育脱贫攻坚;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大力改造农村危房,现已改造51万户;实施“四个聚焦”,主攻深度贫困地区,坚决攻克最后堡垒;提出把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连续开展“五个专项治理”行动,在贫困人口的漏评错评、贫困人口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等方面成效明显。

贵州“弯下腰来拔掉穷根”,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探索出了“摘帽不摘政策”“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扶贫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全国扶贫开发的“省级样板”。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746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5万人,累计减贫5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6%下降到4.3%,减贫人数全国第一,33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与此同时,全省经济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前三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2.大数据: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

偏居西南一隅,地处平均海拔近1200米的云贵高原之上的贵州,却是中国经济圈中的一片“洼地”,经济基础薄弱,GDP总量排名全国靠后。历史上的贵州还受交通、信息闭塞的困扰,旅游、气候等优势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导致贵州成为最容易被人们遗忘的省份。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便是贵州面临的困境。那时候的贵州,或多或少有点怀才不遇的境遇。如果贵州不能转换发展思路,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甚至不同于任何地区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新路子,贵州只能一直垫底,它将永远无法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

任何时代只要有变革就有机遇,关键是看能不能发现前瞻性产业和技术变革的趋势。在贵州力求突破,却难寻发展机遇的档口,一个充满变革的大数据时代缓缓走来,这对于一直渴求机遇的贵州而言,是难得的一个机遇。大数据才刚刚进入大众的视线,便立刻引起贵州的注意,被视作“换道超车”的引擎。在中国大数据革命爆发前夕,贵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前瞻性,成为第一个走上探索道路的勇者。2013年年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州贵安新区,成为2013年中国大数据领域最轰动的新闻,此举标志着贵州大数据异军突起,正式迈出大数据发展的步伐,踏上了大数据的征程。

发展大数据是贵州“换道超车”的机遇,是创业之旅,但同样也是挑战,也是重重困难的考验。相对于贵州发展大数据具有的优势而言,贵州大数据发展的不足更容易受到关注。基础差、市场弱、人才缺、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贵州发展大数据看起来像是一个伪命题,因此,让许多人对贵州大数据发展产生“不确定”的态度。贵州大数据发展之初,贵州大数据发展最终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一部分人对此持观望的态度,甚至还充斥着质疑之声。

北海虽赊,扶摇亦可接。贵州在踏上大数据征程之后,迅速将大数据作为全省发展“三大战略”之一,举全省之力主攻大数据。早在2014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同年3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了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2015年11月,中共贵州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决定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大数据作为“十三五”时期贵州发展全局的战略引擎,更好地用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民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贵州也是全国最早从省委、省政府的层面立体推动大数据发展战略的省份。

贵州发展大数据是一种战略部署。从贵州省层面看,“十三五”期间,贵州的三大战略行动就是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从贵阳市层面看,“十三五”期间,贵阳的战略部署就是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如此明确之战略定位和如此强大之战略定力,是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在贵州和贵阳发展大数据这个重大决策上,全省上下、全市上下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高度契合、步调上高度一致。经过两年多的探索,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函批复,同意贵州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是守住发展底线的必然抉择。对贵州来讲,贫困落后仍然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仍然是根本任务。守住发展底线,以创新引领发展,不仅是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发展选择,更是把大数据作为引领贵州发展的战略引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同时,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是守住生态底线的现实选择。贵州生态环境基础良好,但又十分脆弱,遭到损坏后难以修复和恢复。要守住生态底线,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贵州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通过发展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促进绿色发展,能够推动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行动并付诸实践的省份,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重构后发地区整体发展模式,打破资源瓶颈,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敢为人先的朝气、苦干实干的锐气,探索出一条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新路,跃上了风光无限的数据之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评价:“贵州的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以全新的方式谋划跨越发展新路径:以大扶贫补短板,以大数据抢先机,以大生态迎未来。在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数据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大数据之所以重要,正因为它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新的生产要素。贵州把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手段、服务社会民生的新途径、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方向,全面推进国家部署的大数据七项系统性试验,加快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培育了转型升级新动能,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的空间,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了引擎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肯定的,‘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3.大生态:擘划“绿色贵州”的美丽画卷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作为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贵州,境内山峦众多、风光秀美,被誉为“中国的绿色走廊”。贵州又是一个典型的“富饶的贫困省”,截至2019年2月,仍有100多万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山底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磷矿、锰矿等矿产资源,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破解这种矛盾?如何把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贵州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邪路,也不走捧着青山绿水“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穷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贵州提出要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植根在全省发展的骨子里,就是把环境指标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实际上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自加压力、自念紧箍咒早已成为贵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绿色发展的常态。这个经济实力尚不算很强的西部省份,近年来却在完善绿色保障体系方面获得了多个全国第一:2007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两级环保法庭;2009年,第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2013年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实行河长制,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2014年,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2015年,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研究生态文明体制重点改革专题,审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贵州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和《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大生态成为贵州省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贵州已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贵州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贵州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贵州之贵,贵在丰富的能矿资源,贵在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在独特的民族文化”。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贵州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又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们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守民生情怀,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为文化添彩,依托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家园,让居民在山水绿影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寄得了乡愁。发展和生态辩证法,正在贵州不断呈现出更加绚丽的色彩,展示更加丰富的内涵,沉淀更加深厚的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促进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驱动、交融、互促,让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让生态环境永远成为贵州老百姓为之骄傲的“幸福不动产”,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贵州老百姓用之不竭的“绿色提款机”。全省生态红利不断释放,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18.4%提高到2019年的58.5%,增长了40.1个百分点。当前,贵州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第1位,绿色经济占比超过40%,社会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2020年,贵州森林覆盖率将突破60%,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4%。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必须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宏伟工程。凝聚全省力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共同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离不开绿色文化的培育。贵州设立了“生态日”,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城市社区和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传承和保护贵州民族生态文化,强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支撑和文化自觉,使“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成为贵州共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的良好风尚。

贵州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抓住“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弯道超车”,贵州生态文明的“金字招牌”越来越靓。

举目千山皆是绿。生态环境显然是贵州后发赶超、快速发展中从未丢掉过的底线。

这就是贵州的砥砺行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美丽中国贡献“贵州经验”。

这就是贵州的不变初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力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这就是贵州的多彩蓝图,以“多彩贵州公园省”为总体目标,发展和生态共谱华美篇章。

(三)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对昔日贵州而言,如果遵循“追赶式”等普通、寻常的发展模式,贵州将难以实现超越发展,也无法成为不被人们习惯性遗忘之地。唯有走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贵州才有可能实现赶超。而如今,大数据和贵州命运的交织,成为贵州逆转局面的关键,为贵州的发展前途带来无限转机。在过去的六年里,贵州打造以及不断完善的大数据舞台,创造出令人称赞的“贵州奇迹”,为贵州带来耳目一新的变革,使大数据产业发展要素齐聚贵州,集聚效应的体现,奠定了贵州在中国大数据版图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将贵州从边缘位置推向聚光灯下,使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世界终于不能再忽略贵州。回顾贵州发展大数据的历程,我们不禁会问: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贵州发展大数据具有先天优势,即“天赐+良机”。所谓“天赐”,是指贵州发展大数据具有天然的气候优势和独有的资源优势。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充沛的降水和充足的电力,再加之稳定的地质结构,无地震、无风灾、无旱涝为贵州发展大数据,特别是建设数据中心确立了难得的比较优势。所谓“良机”,是指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嘱托,审时度势、抢先布局,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世界潮流,从零开始,开启了大数据创新发展之旅。

贵州发展大数据具有先发优势,即“笨鸟+先飞”。所谓“笨鸟”,是指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虽然导致贵州大数据发展起点较低,但正因如此,贵州人更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会,坚信勤能补拙、干能成事。所谓“先飞”,是指贵州敢于站在大数据发展的风口上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数据是先机、是蓝海,发展大数据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面对大数据,有些地区在新事物、新机遇面前成为犹豫者、观望者,不想干、不敢干。贵州并没有畏难退缩和停滞不前,而是迎难而上和知难而进,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变后发为先发,打响了过去只能在先进省份和发达地区发展大数据的新时期的“突围战”。

贵州发展大数据具有先行优势,即“领跑+群跑”。所谓“政府领跑”,是指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大数据与大扶贫、大生态作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以大数据政用带动商用、民用,在大数据多个领域先行先试、领先领跑,成为国家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所谓“社会群跑”,是指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领军型大数据企业不断在贵州诞生,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一个又一个大数据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一个又一个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贵州持续出现。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把贵州特别是省会贵阳变成大数据战略策源地、技术标准输出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和模式创新涌现地,成为创新思想碰撞地、高端要素汇聚地和创新试验容错地。

更重要的是,贵州发展大数据具有先干优势。无论是先天、先发还是先行,核心是先干。先干才是贵州发展大数据真正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的地方资源比贵州多,条件比贵州好,能力比贵州强,发展比贵州快,但发展大数据却比贵州慢,甚至还比贵州差。差在哪里?差在“干”字上。有的领导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面对大数据,不愿想问题,不敢担风险,不会抓机遇,甚至在新事物、新机遇面前成为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和软弱者。而贵州和贵阳则敢于站在大数据发展的风口上,抢占大数据发展的理论创新制高点、实践创新制高点和规则创新制高点。大数据是先机,是蓝海,发展大数据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只有学中干,干中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才能赢得先机,才能抢占蓝海。

行百里者半九十。贵州近年来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虽然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但就大数据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而言,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贵州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占据了先发、资源聚集等各类有利条件,创造了难能可贵的大数据发展“贵州模式”。但随着后来者的发力和追赶,贵州的先发优势或许会被一定程度的削弱,对于贵州而言,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否在现有基础之上,继续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大数据融合发展更加深入,才是决定贵州大数据能否一直保持领先的关键。

在大数据产业革命中,贵州是先行者,也是最早尝到甜头的受益者。然而,群雄并起已然成为这场革命的一个必然趋势,作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策源地的贵州,唯有保持发展势头,不断选择“再出发”,才能把多年来积累的产业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潮流中独占鳌头。 rHuX+igpeB4YLxgd2wfOpfRgNpryCSh7GkuFbmqj/+cDnliaxSfaYefysfOVwk2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