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巨炮的铸造与运输

无论是乌尔班还是穆罕默德二世都清楚,要铸造这样的一门大炮并不会太容易。即便是铸造成功,后续的工作也需要在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撑下才能完成,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比如,在打碎模子取出炮的铸件毛坯后,要设法用装在一根长轴上的钻头利用水轮机作为动力进行镗孔。因为装钻头的轴只是一头有支架,因此,镗孔常常不能做到精确,而且由于镗孔工序的问题,模子上原有的误差无法纠正。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镗孔后还要进行大炮测试,包括目测,用铁锤敲打,进行逐步加大火药量的发射,最后一次发射的火药量与弹丸重量要相等,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造好的火炮很可能被炸毁,意味着上述烦琐的过程要全部重来。另外,在制造完后,如何将这个庞然大物搬运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也是个麻烦。不过,这一切对于冷酷的穆罕默德二世来讲完全不是问题。对此,来自画家让蒂勒·贝利尼的故事或许是个很好的说明。这个画家被威尼斯人派到土耳其的宫廷中为穆罕默德二世画像,他在那里碰上这样的事:一天宫廷侍卫正准备把头一个摘下的甜瓜送给苏丹尝鲜,可是不知道是御膳房的哪个馋嘴的童仆把甜瓜偷吃了,苏丹在餐桌上吃不到想吃的甜瓜,就把当值的80个童仆叫来询问,可是没有人承认,苏丹就下令一个个剖开这些童仆的肚子,终于在第28个孩子的肚子里找到了还没有消化的甜瓜……显然,尽管时而陷入犹豫,但穆罕默德二世毫无疑问具有马基雅维利式的杀伐决断,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对于要付出的代价则完全不予考虑。

☆ 君士坦丁堡城中“罗马守军”凄凉的处境,说明君士坦丁堡城墙在围城战中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了

☆ 被认为与乌尔班大炮结构基本一致的“达达尼尔大炮”

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全力支持下。乌尔班很快开始了工作,不久便拿出了首个作品。这是一门铜质火炮,能够发射272千克重的石球,苏丹十分高兴,马上将这门火炮架设在割喉堡上,宣布任何意图通过的船只都必须缴纳税费。于是就有了前面的那个故事:威尼斯人愤怒抗议,认为这种行为会完全阻断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贸易往来,但苏丹毫不动摇。当一艘威尼斯商船试图穿过海峡时,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下令开火将其击毁,使其沉入海中。然后命人从水中俘虏这些惊恐万分的船员,将他们处死,并将船长处以穿刺之刑,将尸体悬挂在岸上,作为公开的警示。显然,苏丹对乌尔班制造的武器感到满意,但他还想拥有威力更大的火炮。于是命令乌尔班制造一门比之前大两倍的火炮,以摧毁罗马人那在千年时间里一直引以为豪的雄伟城墙。乌尔班迅速返回了他的铸造间,整个1452年秋天,乌尔班都在阿德里安堡督造那空前的巨炮。蒸蒸日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这位工程师提供了应有尽有的原料。工人挖掘了巨大的专用铸造窖池,融化了青铜,开始浇注这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对这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希腊历史学家克里托布洛斯写道:“首先,工匠们用陶土混合被剁得很细的亚麻布,制造了与小山差不多高的模具,接下来,人们把烧制完毕的模具抬进一个坑,在外围堆上泥土和石块固定。”在向模具灌入铜水后,铸炮流程开始变得险象环生。另一位见证者、土耳其旅行家艾弗利亚·切莱比后来写道:“大炮开工的日子,厂主、工头和铸造工人,还有官员和神职人员全部聚集起来向火炉投入木柴。当熔炉燃烧了24小时之后,铸造工和司炉工都脱得赤条条的,只穿着拖鞋和保护手臂的袖套,戴着一种露出眼睛的奇怪面罩——在烧了24小时后,炉边的高温无法让人接近,我想说,所谓的地狱烈火也不过如此。”当火焰温度到达顶点的时候,工人一步步靠近坩埚,他们需要迎着酷热将铜块放进炉中,然后用金属勺去捞铜水表面的杂物。

由于铜水会散发有毒气体,冷热不均会引发炉膛爆炸。当铜水注入模具,并最终冷却完毕时,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头恐怖而非凡的怪兽——“乌尔班大炮”,有时也被称作“土耳其巨炮”。该炮长达17英尺(约合5.18米),重17吨,炮筒厚达8英寸(约20厘米,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30英寸(约合762毫米),足以容纳一位成人,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约680千克),是那个时代人类所能制造出的威力最大的火器。事实上,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乌尔班大炮”的尺寸已超出了文字的描述范围。炮口足以供人手脚并用地钻入,它的炮弹则可以击穿10多米厚的城墙,将死亡投向城市的心脏地区。幸运的是,今天的我们其实仍有机会一睹这门巨炮的风采。英国伦敦塔曾收藏着一门东方巨型大炮(现已被移至纳尔逊堡),这就是声名远扬的“达达尼尔大炮”。它由乌尔班的亲传弟子穆尼尔·阿里于1464年设计建造。大炮由青铜铸成,重达16.8吨,长5.18米,炮管壁厚达20厘米(如此才能承受炮弹发射时巨大的冲击力)。大炮可发射直径达630毫米的石弹(相当于24.8英寸,这一口径已超过了二战中战列舰的主炮)。大炮使用重达136千克的火药,可以将295千克重的弹丸投射到1.6千米之外。这门大炮可以分成独立的两段:火药室和炮管。它们通过螺旋机构连接,使笨重的装置更容易运输。一般认为,尽管在尺寸上较为逊色,但这门大炮在设计上与1453年穆罕穆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所用的那门著名的“乌尔班大炮”如出一辙。由于乌尔班大炮已经失传,“达达尼尔大炮”也就成了“乌尔班大炮”的活化石……1452年1月,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在皇宫外举行了“乌尔班大炮”的第一次试射。大炮置于宫门之外,装填冗长但顺利,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轰鸣,炮弹没入1.6千米外足足6尺深的泥地。一位当时在场的亲历者描述道:“轰鸣声在地平线尽头清晰可闻。”而对君士坦丁堡人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时刻,从此,“乌尔班大炮”的存在就像噩梦般挥之不去。就这样,乌尔班实现了他的诺言,而穆罕默德二世则拥有了能令他成就功业的利器。

事实上,穆罕默德二世明白,乌尔班为他制造的这种武器是进攻君士坦丁堡时一招制胜的法宝,能够让他赶在西方组织十字军支援之前征服整座城市,否则他就会重蹈过去的一千年来无数挑战失败者的覆辙。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意味着整个基督教世界将完全暴露在土耳其的兵锋下。所以这对穆罕默德二世来讲意味着,他最大的敌人不是罗马人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不是君士坦丁堡的狄奥多西城墙,而是时间。必须与时间赛跑,抢在基督教世界再次组织起十字军来增强拜占庭力量之前,用最短的时间将巨炮从阿德里安堡铸造厂运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然后将之击碎。穆罕默德二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边命令乌尔班的铸造厂继续工作(乌尔班的铸造厂持续工作,但此后的大炮在体型上往往比不过第一门巨炮,虽然有些火炮的长度也达到了惊人的4.27米),一边着手将已经铸好的这门巨炮移动到它应该出现的地方。虽然将巨炮顺利运往225千米外的君士坦丁堡成了对苏丹新的挑战。好在苏丹手中掌有巨大的资源:整个过程由木匠和石匠打头阵,将小山推平并建造桥梁,同时动用了400人以及60头牛作为搬运队,负责拉动大炮缓慢经过色雷斯的乡村地带,速度极慢,每天只能前进4千米。穆罕默德二世自己则率领大军于1453年的3月23日出发。直到六周后(四月初)巨炮才运抵君士坦丁堡城下,此前工兵已经做好了火炮发射的场地准备(诸如清除灌木,平整地面,等等),并且在据城墙228米开外修筑了一系列火炮工事。苏丹沿城墙的薄弱地点布置了14到15个炮兵阵地。乌尔班大炮布置在苏丹帐篷前的显要位置,以便苏丹随时监督战果。炮兵阵地通常布置一门主炮,同时环绕大量小口径火炮作为辅助,奥斯曼土耳其士兵称之为“巨熊周围的幼兽”。它们可发射从90.72至680千克的炮弹。虽然有目击者夸张地称,穆罕默德二世拥有极为庞大的火炮阵容,但实际上他很可能只拥有69门大炮,不过在当时也算一支惊人的炮兵力量了。当然,攻城部队也少不了装备一支传统的投石机部队作为辅助。为了安装这些笨重的金属大炮,工人们动用了复杂的滑轮系统,为了预防守军火力摧毁这些昂贵的兵器,特意安装了木质的护盾为大炮提供防护,而炮弹则由舰队从黑海北岸运来。火炮班由训练有素的两组队员构成,全面负责火炮的布置、装填、发射乃至维修。在那个年代,操作这些重炮需要很长的时间、耐心和技术。首先要向炮筒装载火药,接下来再小心地放入适当口径的炮弹。调整射击俯仰角度则全靠炮兵往炮架下嵌入不同尺寸的木楔子,一些巨型木梁垫在火炮下,以便发挥减震器的作用……尽管上述这些过程颇费周折,但在1453年4月10日之前,这门史无前例的巨炮还是安装完毕,做好了发射的准备。

☆ 尽管上述这些过程颇费周折,但在1453年4月10日之前,这门史无前例的巨炮还是安装完毕,做好了发射的准备 tai5S72Igb2uqhE9lLDWC23LtpoyCbRvtZ13o7taz9g48sBmNJ/MaCAtE2hzl2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