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勃朗宁在18世纪末设计的美国柯尔特M1900半自动手枪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的半自动手枪。
1901年年底,这款M1900手枪参加了美军新型手枪的竞标选拔。然后按照军方要求进行了改进,改进型被命名为柯尔特M1902军用型半自动手枪。
1903年10月16日,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认为军方需要采用手枪的最小口径为11.43毫米。
1904年9月,当.45ACP枪弹诞生后,约翰·勃朗宁开始继续改进原先M1902手枪的设计,希望以此为基础来制作一款能够使用这种新型枪弹的半自动手枪。起初,勃朗宁仅仅是将M1902手枪的口径进行单纯的扩大化,可经过测试发现,M1902手枪套筒内部枪管下的铰链无法长期承受新型子弹所造成的膛压与后坐力,容易发生断裂破损。
随后,勃朗宁对早期枪管下方设置的“双铰链”设计进行了修改。把枪管前部下方的铰链取消,用一个很大的枪管固定凸榫代替。同时保留了后面的铰链,并在枪管后部的3个闭锁凸榫下方还设置了3个很小的块状枪管固定凸榫结构,用于加强枪管短后坐动作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该枪管前后有共计4个枪管固定凸榫和后部的铰链结构,都与套筒座上的凹槽配合动作。这种结构使得枪管在向后移动时,会向下摆动而完成开锁动作。这样的设计让新枪能够承受新型.45ACP枪弹的膛压和后坐。
当然这个修改也申请了新专利,新专利在1905年5月25日申请,于同年12月19日得到批准。而这款修改后的新枪被柯尔特公司命名为柯尔特M1905手枪。
最初的M1905手枪全枪上下均由手工打造,非常精致。所有部件均经过发蓝处理,全枪呈现黑色,但也有少数的镀镍型号,呈现银色。全枪长为203毫米,枪管长为127毫米,空枪重为0.92千克,弹容量为7发。
M1905手枪的套筒后部带有纵向防滑纹,右侧后部有一个长长的抽壳钩。套筒上方带有半圆形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套筒右侧刻有“柯尔特自动”与“.45中心发火”等英文字样,而套筒左侧的铭文则几经修改,前半部为专利权的日期,后半部则为柯尔特公司的铭文。套筒左侧后方带有柯尔特公司的经典“小马”商标。
其枪管前部呈现陀螺形是为了配合套筒往复。枪管前部下方安装有一个钩形枪管固定凸榫,后方则带有铰链设计。枪管后部上方带有3个闭锁凸榫,闭锁凸榫的下方均带有三角形的枪管固定凸榫。枪管下部为复进簧与复进簧导杆。
☆ 柯尔特M1905手枪专利图纸
☆ 柯尔特M1905手枪左视图与枪套
☆ 柯尔特M1905手枪右视图,接驳枪套
其套筒座上设有空仓挂机,这个设计是沿用M1902手枪的原有设计。枪体左侧的扳机护圈上部刻有枪号,扳机呈现月牙形。套筒后部的击锤总共有两种设计:一种是长圆形,一种是马鞍形。握把镶片采用核桃木材质制造,但最早的M1905手枪握把镶片上不带任何防滑纹,随后的改进型增加了菱形防滑纹。
在后期生产的M1905手枪中,大约有400把带有可以充当枪托的皮质枪套;该皮质枪套的尾部与手枪握把后部的凹槽进行配装,让射手可以抵肩进行射击,因此M1905手枪也可以被归为“驳壳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