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引种的误区

一、种羊选择的误区

1.忽视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不同品种羊的生产性能差异很大。我国幅员辽阔,生态条件各异,各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山羊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多具有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点,如马头山羊、南江黄羊等。这些品种在推动当地养羊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品种结构上,同一品种内真正生产性能高的群体所占比例不大,生产性能高低变化范围较大。大部分品种普遍存在个体小、肉用性能差的缺陷。这些品种的产肉性能与国外优良品种相比差距较大。如产于南非的波尔山羊等国外优良品种的共同特点是体躯大,后躯丰满,肉用性能好,成年公羊平均体重在110千克以上,成年母羊体重在70~90千克,繁殖率高(繁殖率为160%~200%),生长速度快(羔羊期日增重在30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高。

有些羊场单纯强调地方品种适应性强,往往阻碍了外来良种的进入和推广。应正确认识良种及其作用。良种是适合一定市场条件、一定气候条件的高产品种。良种不仅有好的生产性能,也要适应饲养地的气候特点和市场要求,只追求高产而忽视适应性和市场要求是不行的,只追求适应性而不注意高产性能也不行。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只有选择优良品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加强良种引进,提高良种率,才能提高生产性能。

2.“优良品种”与“种羊”概念不清

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但优良品种中个体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并不是一个优良品种种群内的每一只羊都可以作为种羊。但生产中存在“优良品种”与“种羊”概念不清,将一些比较优秀的品种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当作繁殖用种羊进行销售和使用,似乎认为“优良品种”就等于“种羊”。结果影响到羊的生产性能和羊场的经济效益。

优良品种中个体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正因为存在这种差异,品种羊才需要鉴定并被分为不同的等级,不断进行选优汰劣。选择种羊时,应该在优良品种中选择好的个体,种羊是各品种中最优秀的可用来繁殖后代的个体,通常是从后备种羊群中精选出来的特级、一级个体。种羊选择一般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初生重大和生长各阶段增重快、体形好、发情早的羔羊中选择;二是从优良的公、母羊交配后代中的全窝都发育良好的羔羊中选择,母羔应选择母亲在第二胎以上的经产多羔羊;三是要看后备种羊所产后代的生产性能,是不是将父、母代的优良性状传给了后代,凡是优良性状遗传力差的个体都不能选留。

后备母羊的数量一般要达到需要数量的3~5倍,后备公羊的数量也要多于需要量。因此,不论是地方品种还是培育品种,所有可保留或发展的品种都是选留其中少数优秀个体用作种羊,而不是将它们全部用作种羊,即使是很优良的品种也不例外。

3.过分追求大型肉羊品种而忽略其适应性

有些人认为肉羊体格越大越好。因此,在购进种羊时首先选择体格较大的品种。事实上最优秀的肉羊品种不一定是体格最大的。这是现代畜牧学与传统畜牧学在认识上的差异。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的发展、羊毛价格的下降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养羊业出现了全面转向,即从毛用羊养殖转向肉用羊养殖,再从成年羊肉生产转向以优质肥羔肉生产为主。由于用于羔羊肉生产的品种必须具备繁殖力高(早熟、产羔多)、前期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而体格较大的羊通常不具备这些特点。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羊肉是优质羔羊肉,因此最受欢迎的肉羊品种,尤其是用作终端父系品种的山羊品种多为体格中等的羊。另外,产肉多而适应性差的羊也不是理想的种羊品种来源。在相同饲养管理和羊群规模条件下,适应性强的品种患病概率小、死亡率低,可以获得更多的羔羊,并可减少治疗疾病的医药费和人工费。同时,获得的羔羊越多,饲养成本就越低,饲养利润就越高。

4.选留种羊时只注重表型性状

表型性状是一只羊在特定条件下的性状表现,也是最为直观的表现。如对于同一群体的商品肉羊,尤其是羔羊而言,体格大的羊能够提供相对多的羊肉。但体格大小只是一种表型性状,这种性状能否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仅参考表型性状是不够的,还要依据其他因素做出判断。如环境条件,被比较和选择的羊是否处于相同的饲养管理环境。生活在较为优越的营养条件下的羔羊(如单羔由奶量充足的母羊哺乳)就比生活在逆境中的羔羊(一胎多羔的羔羊、营养不足或患过疾病)长得快。处在这2种环境下的羔羊体格大小就没有可比性。生产中存在选留种羊时只注重表型性状,不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结果选留的种羊质量差,影响繁殖性能和后代表现。

选择繁殖用公、母羊时,不仅要看某些羊自身的表现,还要进行系统了解。一是看祖先(掌握父母和其他祖先的资料)。祖先品质的好坏能直接遗传给后代。故选种时要对其上几代羊的生产性能(如体重、产肉量、繁殖力、产奶量等)和体形外貌进行认真的考查,好的祖先才能有好的后代。具体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将多个系谱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即亲代与亲代比,祖代与祖代比。但比较重点应放在亲代上,因为更高代数的遗传相关意义较小。比较生产性能时,应注意其年龄和胎次是否相同,若不同应进行必要的校正。在研究祖先性状的表现时,最好能关联当时的饲养管理条件,同时注意各代祖先在外形上有无遗传缺陷。另外,要注意系谱中各个个体主要性状的遗传稳定程度。凡母亲的生产力大大超过羊群平均数,父亲经后裔测验证明为优良个体,或所选后备种羊的同胞也都高产,这样的系谱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对一些系谱不明、血统不清的公羊,即使本身表现不错,开始阶段也应当控制使用,直到取得后裔测验证明后才可确定其使用范围。二是看同胞(掌握同胞资料)。根据种羊同胞的平均表型值进行选择。同胞选择适用于一些限性性状的选择,如产羔率、产奶量等性状的表现都限于母羊,在选择公羊时虽然可根据系谱资料予以选择,但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准确性有限,需根据同胞的相关资料进行选择。这种方法也适于一些活体上难以准确度量的性状和根本不能度量的性状(如胴体品质)及低遗传力性状。三是看后代(掌握后裔资料)。种羊的好坏,最终是根据其后代来断定的。后代好就证明该种羊有较好的遗传性,因此可根据后代的特性判断种羊的好坏,只要后代不理想就不能作为种用,尤其是公羊。应根据种羊后裔的平均表型值进行选择,也就是在一致的条件下对公畜的后代进行对比测验,然后按各自后代的平均成绩决定对亲本的选留与淘汰。后裔选择准确性高,是评定种羊价值最可靠的方法,但种羊选定所需时间较长,大大延长了世代间隔,减慢了遗传进展,增加了种羊的养殖成本。

二、引种时存在的误区

种羊质量关系到羊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但生产中存在无引种计划和不了解种羊场情况就盲目引种、不注重种羊选择、引种管理不善等误区,直接影响到引进种羊的质量。要避开这些误区,需做到以下5点。

1.制订完善的引种计划

羊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种群更新计划确定所需品种和数量,有选择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羊的某种生产性能、满足自身要求的种羊,并只购买与自己的种羊健康状况相同的优良个体。新建羊场应从所建羊场的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定位和羊场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计划,确定所引进种羊的数量、品种和代别,并根据引种计划选择种羊质量高、信誉好的大型种羊场引种。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羊场引进种羊,同时也要了解该种羊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具体免疫情况。

2.做好引种准备

准备好隔离舍。隔离舍距离生产区最好有300米以上的距离,在种羊到场前的1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舍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可选择质量好的复合酚消毒剂,进行多次严格消毒。准备好药物及医疗器械。应常备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驱虫消毒类药物,如安乃近、青霉素等,以及金属注射器、听诊器、温度计等常用医疗器械。

3.注重种羊选择

种羊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征和遗传疾病,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强健有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和本场要求,耳号清晰。种公羊要求活泼好动,睾丸发育匀称,包皮没有过多积液,最好选择见到母羊能主动爬跨、性欲旺盛的成年公羊作为种羊。母羊生殖器官应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乳房发育良好、均匀,四肢有力且结构良好。

4.注意运输管理

对运输车辆和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并开具消毒证明。供种场提前2小时对准备运输的种羊停止投喂饲料。装车时不能装得太挤,注意保护种羊的肢蹄,装车结束后应固定好车门。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降低种羊肢蹄损伤的可能性;所装载种羊的数量不要过多,装得太密会引起挤压而导致种羊死亡。可将运载种羊的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达到性成熟的公羊应单独隔开。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寒、保暖,防风吹、雨淋、日晒,途中要供应饮水。加强途中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运输要平稳、快速,尽早到达目的地。

5.加强引入后的管理

种羊到场后必须先进隔离舍,立即对车辆、羊及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羊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及其他非正常情况的种羊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先给羊只提供饮水(水中可添加电解多维,以减少应激),休息6~12小时后方可供给少量饲草,第2天开始放牧,由近到远,逐渐加大放牧强度。每天要做好补料的工作,每只羊每天补青草1.5~2.5千克、玉米粉100~150克、细米糠50克、食盐5克,同时给予充足的饮水。种羊到场后的前2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的变化,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会降低,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补料中添加抗生素(可用泰妙菌素每千克体重50毫克、金霉素每千克体重150毫克)和多种维生素,使种羊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种羊到场1周后,应按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各类疫苗,隔离饲养30~45天,并严格检疫。对布鲁氏菌病等疫病要特别重视,必须采血送有关兽医检疫部门检测,确认没有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并监测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等的抗体情况。种羊在隔离期内接种各种疫苗后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可使用多拉菌素或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采用皮下注射法进行驱虫,使羊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隔离期结束后,对该批种羊进行体表消毒,再转入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BSI+7f2ulb8O+Kw59wRpZs2Lz/E1Y8lqrcpkuiUJX+tKSHghGE+oJzzjeQprfK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