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计算机软件从事分析工作,得出准确或尽可能准确结论的方法主要是准确计算法和因素穷尽法。准确计算法是寻找一个准确计算公式或模型,用计算的办法来得出唯一正确的、没有争议的分析结论的方法。因素穷尽法是在没有准确计算公式的情况下,将各种可能出现的客观现象加以穷尽,在某种给定条件下再寻求与客观现实一致、没有争议的准确结论的方法。只有能够得出没有争议的分析结论的方法,才能交由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实现分析工作的智能化。
准确计算法,通俗地讲,就是要找到一把客观的尺子或者一个唯一正确的计算公式,通过严格、一对一、非概率型的定量计算来回答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评价一家企业的偿债能力,过去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多指标、多因素加权打分的办法。这些指标如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却不能明确回答企业是否拥有偿债能力。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方法中,资产负债率、流(速)动比率等指标均是静态的时点指标,只是以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当期数据来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并没有考虑由这些债务所形成的资产在分析时点之后、债务到期之前资产能否周转收回,收回之后会不会增值。即使一些评价方法考虑了资产周转速度和盈利能力这两个方面的指标,如资产周转天数、资产报酬率、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等,但通常也是通过各个指标值的加权打分来评价。加权打分的核心问题是给每个指标赋予多少权重,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难以得到公认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公认、可靠的加权打分方法,自然也难以得出客观准确、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分析结论。
偿债能力准确计算法,就是找到如下的准确计算公式,用准确计算的办法来回答:
可用来还债的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资产×(1+流动资产利润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上式表明,一家企业能够用来还债的资金,是由企业现在的资产、企业资产在未来某个时点之前的盈利能力和这个时点之前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共同决定的。假设企业参与经营周转的资产只是流动资产,那么企业可用来还债的资金,是由期初企业投入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销售之后的盈利能力、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3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3个因素和企业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也不是由某个公式和权重系数确定的加权打分关系,而是由上式所表达的一种准确计算关系。只要企业按照上式计算企业可用来还债的资金,再和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企业正常经营环节需要继续占用的流动资产金额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企业能否按期偿还债务的唯一正确结论。当可用来还债的流动资产,扣除不能用来还债、应当继续在经营环节占用的流动资产之后的金额大于需要偿还的负债额,则可以确认该企业有还债能力;如果金额小于需要偿还的负债额,则可以确认该企业缺乏还债能力。
只要确认这个偿债能力的计算公式是准确、客观的,就可以将其固化到计算机软件之中,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并回答企业能否还债这个问题。
类似地,通过寻找准确计算公式的办法来回答的财务分析问题还有:
(1)由企业投资、融资和经营现状决定的企业资金需求;
(2)由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决定的企业资金缺口;
(3)加速资产周转可能带来的资金节约额和利润增加额;
(4)由企业经营业绩决定的可动用资金总额;
(5)企业能够偿还的负债规模;
(6)企业增加负债的可行性;
(7)在一定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条件下企业达到盈利的最低销售收入;
(8)在一定资本结构、资金成本和盈利水平条件下实现盈利的最低销售收入。
当我们对一个定量问题找不到准确计算公式,或者我们回答的是一个定性、非常不确定、存在多种可能情况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时,就需要使用因素穷尽法。
因素穷尽法也可以称为因素枚举法、层次分析法或决策树分析法,它是从某个方面出发不断深入挖掘,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及其情况的组合,直到找出准确的分析结论为止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要回答的经营管理问题;其次寻找这个问题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和分析指标,并从这个指标出发来确定问题存在的各种可能状态;再次就每种状态的决定因素做进一步枚举;最后就每个决定因素的决定因素进行枚举。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直到找到决定这个状态的客观的、唯一正确的原因,就可以得出分析结论。
人工将各种可能情况加以穷尽,在现实生活中要么不可能,要么工作量太大。以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评价为例,如果我们仅使用资产总额、收入、利润、存货、应收账款5个指标来评价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每个指标假设仅有大幅增长、有所增长、变化不大、有所下降、大幅下降5种状态,那么这些因素和状态组合起来就会有3125种。若将每种可能状态仅写出一行字的分析结论,就需要写78页、每页40行的A4纸才能完成。显然,本书在介绍使用因素穷尽方法来分析具体财务分析问题时,不可能将这3125种情况全部列出来供读者讨论,因为大多数读者不会有耐心去阅读和研究它们。但从科学、持续改进的角度看,不把这3125种情况全部写出来,就很难对使用上述5个指标进行资产结构合理性的评价方法的准确性、正确性展开讨论,也就很难进一步提高这3125种分析结论的质量。如果事先将这3125种情况记录下来,让计算机来考虑一遍各种可能情况,然后得出针对某一个具体情况的分析结论,则仅需要几秒钟。
智能财务分析方法,就是将各种可能情况事先考虑清楚,将各种情况下的分析结论和方法事先记录下来,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根据企业的具体财务数据分析企业属于哪种情况的一种方法。在计算机智能化软件的帮助下,改进这种分析方法,就不需要对3125种情况通过逐一分析的办法来改进,而只需要就具体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讨论,并和分析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比较,来确定分析结论的正确性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让计算机来辅助人们进行智能分析判断,核心问题是将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可能结论一一记录下来。例如,在分析企业存货合理性的时候,在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我们的分析思路可以是:
(1)在存货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收入是否大幅增长?
(2)在收入同步增长的情况下,营业利润是否大幅增长?
(3)在营业利润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现金支付能力是否大幅增长?(利润是否转化为现金?)
(4)在营业利润没有同步转化为现金的情况下,预付账款或应收账款是否大幅增长?(市场是否普遍好转?)
(5)在存货大幅增长、收入同步增长、利润大幅增长、现金支付能力下降、预付货款和应收账款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或长期投资是否大幅增长?(利润是否转化为投资?)
(6)如果利润没有转化为投资,负债是否大幅减少?(利润是否用来还债?)
(7)如果利润没有用来还债,则说明存货增长是假的,增长是不合理的。
在存货大幅增长、收入同步增长、利润大幅增长、现金支付能力下降、预付货款和应收账款没有增长、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没有增长这一状态下,负债出现了大幅减少,即到上述第(6)个分析层次,存货增长带来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和负债的降低,说明这种增长是合理的。如果在上述第(5)个分析层次,发现固定资产原值增长30%,说明存货的增长源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增长可以理解;如果在这个分析层次,固定资产并无增长,但企业的预收账款增长20%或者预付账款增长20%,说明存货大幅增长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一种理性安排,则其增长是合理的;如果预收账款增长率小于0或者预付账款增长率小于0,而营业利润增长率大于30%,则说明由于企业大量销售、大量生产,引起利润上升、利润率下降,导致存货出现不合理增长,但这种增长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若营业利润零增长,则说明存货的大幅增长得不到有效的解释,存货数据的真实性值得关注。
只要我们通过“如果……那么……否则……”,刨根问底、穷追不舍,将各种可能情况全部考虑进去,就可以得出一个客观、正确、可以验证的结论。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事先设定的判断层次、思路和结论,会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比如我们会遇到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情况。这不要紧!只要我们再回过头来寻找原因,查看并对比实际情况,发现未考虑的因素及其导致的与实际情况的不同,然后将这些未考虑的因素和与实际情况不同的情况再追加到计算机软件的分析判断可能情况库和判断逻辑之中去,增加一种新的分析判断思路或一条分析判断路径就可以了。每追加一种情况,就会使我们的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提高一步,使我们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向前迈进一步。
同样的道理,即使我们已经对一种可能情况的结果有了定论,但发现其和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原因,证明谁对谁错,就可以将错误的思路改正过来。这就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手段,实现财务分析智能化所带来的好处。
推而广之,如果对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均能够通过准确计算法或因素穷尽法得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结论,并对判断错误的情况通过智能学习和记忆进行修正,那么企业管理决策的失误将会越来越少。随着我们发现的准确计算方法越来越多,积累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越来越多,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就会向前迈进一步。
所有基于数据的分析问题,无论是需要定量回答还是定性回答,通过准确计算法或因素穷尽法,都会使我们的分析决策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按照这个思路,只要我们能够把分析事物的思考判断方法记录下来,把各种经营管理问题考虑的科学方法固化下来,就可以将其直接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去。只要我们将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转换为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来自动进行分析和过程监控,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客观性,我们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智能分析方法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