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煜与《江行初雪图》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唐 郑谷《雪中偶题》)

风起江上,层叠水波泛起,初雪纷纷,渔舟橹声咿轧……这是一幅江南初冬的景象,可以入诗,也可以入画,诗人和画家都偏爱雪,还有雪中的渔人。

盛唐以后,文人们的审美从昂扬的沙场慢慢转到了精致的案头,山水画也从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发展出了淡淡着色的水墨山水,逐渐形成了“微茫惨淡”“荒寒”的审美。最惨淡荒寒无过于冬日景象,江上、风雪、渔人,从静到动,构成了一幅绝佳冬景图的要素。“雪上江行”成了画家很爱发挥的母题,画史中记载王维就曾画过很多这个题材的作品,可惜如今已不见真迹。现存最早的雪上江行题材作品是五代南唐画家赵幹的《江行初雪图》。

这是一张3米多的长卷,描绘了江南地区一场初雪下渔人的生活。寒风乍起,天地一片清冷,江上泛起烟波,地面与芦苇丛上已有积雪,雪花还在纷纷飘落,岸上的行人瑟缩不前,江里的渔人们还在照常辛苦地劳作。

画中描绘近50个人物,分为行人与渔人两种身份。

起首一段是一片长满芦苇的堤岸,两个纤夫正在拉着一条小船,小船上的渔人也在用力撑篙。为了方便劳动,渔人和纤夫都在寒冷的天气里打着赤脚。惹人注目的是第二个纤夫,他正回过头来,有什么吸引了他的视线。

顺着他目光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树丛下的小路上正走过来两个人,骑马的年纪大些的人笼袖瑟缩着,幅巾被风吹起,巾脚猎猎地飘着。后面跟着步行的小童,挑着包袱弓起背来抵御寒风的侵袭,二人的目光也都正看向拉纤的场面。

小路在骑马人身后延伸,有一座小桥,小桥后面,有两个骑驴的人正行进过来,身后跟着挑担的童仆。走在前面的骑驴者正回头说着什么,有趣的是,他乘坐的驴子也同时回头。看他们手臂和目光的方向,似乎是在谈论河对岸的一伙渔人。

此时,三个渔人正在压杆起网,中间的那位显然是被对岸的骑驴者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脸上流露出奇异欣喜的神色,几乎忘了压杆,前面的渔人回头在提醒他注意。左侧,一个小孩正躲藏在竹林中,羞涩地伸出头来好奇地打量对岸的骑驴人。

骑驴人和两个挑担的小童身后,小路延展到画外,有行人的画面部分到此处暂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占画幅一半的渔人生活图卷。我们可以从被风纷纷卷起的芦苇叶子看到寒风的凛冽,树干和岸边的枯草上也已经有了积雪,撑篙的渔人紧抱着篙的身体姿态表示着他们感受到的寒冷。然而,分明有的工作需要他们把寒冷抛到脑后,比如画面下方的两个抬着网的渔夫,他们的下半身几乎赤裸着,却并没有看到有怕冷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十分习惯了的。

再后一段,浩渺的江波上,随处可见正在起网和撑篙的渔人,水面上除了小船、木排,还有渔家为了等待起网而搭建的窝棚。

五代 赵幹《江行初雪图》手卷 绢本设色 25.9厘米×376.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末尾一段,江中一处避风的地方,一户渔人在船上升起了炊烟,一家人分坐在两条小船上,蜷缩着身子,望着正在炊煮的食物。画面下方又看到了小路,一个小孩跑在前面,一个推小车的老者随后出现,画面到此处戛然而止。天地茫茫,江波无尽,向无穷的画外延伸。

看完整卷的《江行初雪图》,就仿佛跟随着画家饱游一番归来,江声犹然在耳。画家对江南渔家生活一定十分熟悉,才能描绘出这样可信的具有盎然生活气息的画面。这令人不禁揣测这幅图的缘起。

此时需要再回到画卷开首处,这里有“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幹状”几个字,传为南唐后主李煜所题。关于赵幹的资料非常少,目前也只知道他供职于南唐画院,善画江浦渔父。这张画是进献给后主李煜的。

在传统诗词和绘画中,渔人代表归隐之心。“古来贤哲,多隐于渔”,早在先秦时期渔人就被赋予了江湖隐逸的意义,一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中渔人所呈现出来的天地清寒,渔翁自得的境界在诗词和绘画中多有表现。在这里,渔人自身是否是隐者并不重要,渔家的生活自然能够抒发出作者的隐逸之心。

赵幹之所以向李煜呈上雪中渔人的图画,自然是应其所好的。

南唐三代国主都喜爱诗文书画,到后主李煜时更加耽于此道。南唐从建国到后主被俘共39年,只有烈主时期国势尚可,到了中主时就已经每况愈下,后主李煜登基后,南唐国已经只剩半壁江山,国内社会矛盾积重难返,北方强宋的威胁与日俱增。李煜本身性格善良懦弱又不通晓政事,这个国主做得无限烦恼,只好终日躲避于诗文书画与谈佛说道之中。他时常写下这样的词句:“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透露了李煜内心多少苦闷无处排遣,想逃离却又无法脱身。他曾有《渔父词》二首,流露出对江湖隐逸的向往:“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词句间洋溢着对渔家生活的欣羡。渔人的自由自在必然好过自己日日欢宴的迷梦,但身不由己的李煜只能在诗文书画中找寻心灵的自由。

画史中记载赵幹进献给李煜的画作,都是田园牧人、江浦渔父的题材。与赵幹同时的江南名手卫贤和中主时期的名画家董源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大多为山林隐逸的题材,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南唐中后期朝堂之中自上而下弥漫着逃避现实的气氛。赵幹进献的渔家生活的画卷,也是以此抚慰后主李煜不能远遁江湖的遗憾。

南唐灭国以后,赵幹此画中的天地荒寒之气,被解读为国势衰落、来日必不久长的象征。此后,寒江渔父的题材作品就被视为不祥图景,很长时间都没有画家涉猎。直到北宋中后期,国家太平日久,人心不再思危,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一干文人推王维为鼻祖,倡导绘画应该融入诗意,以表现“江湖趣远之心”,尘封已久的这个题材才又被重新画起。

文艺需要感性,而治国则需要万分的理性,这也许是高超的艺术家做不成好皇帝的原因,历史会改头换面一再重演,李煜之后,自然还有来人…… HZzhhojbTMBTERCoapnEn1R28YFFvvrcHoWQouxp/WunhFkf9qoi/R1v306LD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