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宫廷之梅到水墨之梅

中国诗画中历来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讲求委婉地暗示出意思来,如果讲得过于直白,则等而下之,这一点从诗歌的源头《诗经》上就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了。审美性的绘画则由于发展得没有诗歌那么早,要到唐宋时期才开始广泛使用比兴。起兴往往使用花鸟,而且给花鸟赋予人格意味,不光要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觉,而且要以某种花、某种鸟来指代具体的意思,在这里面玩出很多花样,让人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悟,这是中国文人和画家特别喜爱的活动。

在众多的花卉中,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尤其受唐代以后的文人和画家们喜爱,宋代文人甚至为屈原在《离骚》里写了众多香草却独独遗落了梅花而大发牢骚,可见梅花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梅花的开放是在早春,往往与雪相伴,冰肌玉骨,幽香阵阵,特别符合文人们追求的清高品格。梅花开时并不生叶,只有枝干和疏落的花朵,这一点也特别符合文人与画家们喜爱的“疏淡”的美,北宋隐士林逋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写梅佳句,南宋词人姜夔又分别以《疏影》《暗香》为词牌名,各有一首佳作以咏梅来起兴,被视为千古名篇。诗词可以写尽梅花的视觉与嗅觉上的美,绘画则能够以精妙的描绘,让理想中的梅花在绢素上恒久开放。

在宋代,以梅花为题材的画作为数不少,有与禽鸟相配合,也有在山水画中作点缀,其中有一幅尤其特别,画面除了两枝梅花别无他物,却不但不显得单调,还让人感觉到经营到极致的恰到好处。

它就是南宋画家马麟的《层叠冰绡图》。乍一看,画面似乎是简而又简,仿佛画家并没有什么特别想要表达的意思,但细细观之,不得不为画家的精湛的技艺与巧妙的匠心击节赞叹。

极度精简的构图,画面没有任何杂扰,以此来表现梅花的清幽是再恰当不过了。枝干纤细却充满了力度,尤其是向下俯视的那一枝,最细劲处如冰锥一般,色深而坚硬的枝干上,疏疏落落开着的数朵绿萼白梅就越发显得冰肌玉骨。梅花从花苞到半开再到盛放,俯仰聚散都安排得极其精到,既不过于烦琐也不会显得单薄。梅花花瓣的勾勒与渲染,最佳地表现出花瓣柔嫩却并不柔弱的质感与情态。整张画虽然没有任何背景,却似乎传来了早春的寒意和阵阵的幽香,两枝梅花也如同带着仙气,不似寻常世间花朵,令人一见难忘。

南宋 马麟《层叠冰绡图》立轴 绢本设色 49.6厘米×10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上方有题诗:“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题诗书写得有些过大,有喧宾夺主之嫌。在宫廷画上题诗,在北宋末徽宗时才开始尝试,到此时还属于不是很成熟的阶段,因此看起来没有后世的诗书画印配合得恰当。题诗人是宁宗杨皇后,书法与宁宗相似。杨皇后经常会在院画家的画上题诗,也许是宁宗授意代表自己认可某幅作品,马麟的父亲马远传世画作上也有杨皇后的题诗。这幅画的题目《层叠冰绡图》,似乎也是杨皇后所取,名字恰到好处,比整首诗的意境还要更好些。

元 王冕《墨梅图》手卷 纸本水墨 31.9厘米×50.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宫廷花鸟画,多是表现剥离了客观世界的花鸟本身纯粹的美,把解读的空间留给观者,如果说有画家本人寄托的情思,其比例也要小一些。南宋以后,文人和画家多以花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隐喻的意味就大过了描绘花鸟本身。

元代文人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与马麟画的梅花不同,这一枝繁茂的梅花纯用水墨点写而成。这种墨梅的画法是北宋时期一位名叫仲仁的画僧创立的,他居住在衡州华光寺,人称华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在寺庙内种植了许多梅树,一日见到纸窗上映出的梅枝影像十分别致,就取来笔墨描摹下来,由于他本身就以绘画见长,因此创出墨梅的画法。后来南宋文人画家扬无咎把这种水墨梅花发展得十分精到。

王冕的水墨梅花就传自这样的一脉。宋人墨梅枝干与花朵均追求疏落,王冕的墨梅往往画得枝繁花茂,生气勃勃。这只是面貌上的不同,更大的不同在于画面题诗的意味上。宋人画梅,题诗往往只赞颂梅花本身或者绘画的精妙,而《墨梅图》题诗则迥然相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样的题诗分明就是在借梅花来抒发个人情感,并以梅花的清高来自许。在这样的语境里,梅花不再是一枝花,画也不再仅仅是一幅画,画家本人化身为梅花,借画面来告诉观者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人格。

王冕生活的时期是元代,元代的汉族文人通过科举来实现理想这条路走得极为艰难,因此王冕的失意几乎是注定的。失意的王冕在游历北方时又亲眼见到元朝统治的腐败,内心更坚定了不再在官府谋职位的信念,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他拒绝了朋友的举荐,如同古代其他的落寞文人一样从此隐居躬耕。隐居的王冕结草庐三间,屋前屋后种满梅树,自号梅花屋主,平日务农,闲时赋诗画梅。他本来胸怀大志,无奈生不逢时,一生郁郁,在诗中常常自比诸葛亮,想终有一天能像诸葛丞相一样辅佐明主建功立业。皇天不负有心人,朱元璋夺取了婺州,请王冕出山,授以咨议参军的职位,王冕欣然赴任,却只一晚就病死了。

了解了画家的生活经历,再看他的画就有了更多的体会,“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正是王冕人生的写照,也是他种梅、咏梅、画梅的原因。

元代正是文人画确定其影响力的时期,从这以后,画的隐喻功能被大大开发出来,如果画面本身的表达不够清晰,则通过书写诗词来让画家的意思变得清晰,以此来引导观者,画应该怎样看怎样理解。至于每种花卉所代表的意思,也逐渐固定下来,梅花既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后世代代不乏画梅以明志的文人士大夫,从华光和尚到王冕这一派的梅花日益发扬光大,而如马麟《层叠冰绡图》的宫廷画法的梅花,随着宫廷画的式微也很少有佳作了。

翻看古代中国画,一幅画的背后总有很多故事,一幅画或许意味着某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致,一幅画又或许隐藏着整个画史的转折,这也是欣赏绘画所带来的一种深层的趣味吧。

文人画自北宋确立理论开始,一直以较为和缓的速度发展,这个节奏到了元代忽然加快,几十年间文人画就摆脱了青涩的状态迅速成熟了起来。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文人画坛出现了巨擘赵孟頫,另一方面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大有关系。在元代,汉族文人几乎没有进身之阶,更多文人寄情书画,推波助澜,使文人画迅速发展起来。

赵孟頫对文人画作出的重要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明确了书法用笔和文人画的关系,他有一幅《秀石疏林图》,画上题诗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是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样就把书法用笔如何引入绘画描述得十分清晰。也许之前文人使用书法笔法来绘画是不自觉的状态,自此之后则是有意探索了。

元代之后,文人写意花鸟画又进入了和缓的发展时期,一直到了明末,又忽然产生了一个飞跃,这次的主导者就是徐渭,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突破性奇才,一个癫狂者。有人把他和西方的凡·高类比,但这只能就绘画史而言,除了绘画,徐渭其他各方面的造诣均登峰造极,无可比拟。 ZaKk0YxJu7xeL9AyZfTQ0YvkAFnfSuJ9foNDRKdnK8Mco3LApyRSu18tQSJyIv7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