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誓师出征,渡河抗日

陕西军人心齐,泰山移。冯玉祥来到西安后,杨虎城躲而不见。当时,冯玉祥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比如饿死民众等等——杀了杨虎城。

这种事情冯玉祥不是没有干过,当年陕西省蒲城县还出了一个人物郭坚,比杨虎城名气大得多,就是被冯玉祥诱杀了。

杨虎城不在了,但是陕西军没有散,他们还是抱成一个团,没有人能够指挥动这支杨虎城一手带大的部队,而杨虎城的手下也没有人愿意篡位。冯玉祥一看不行,就把杨虎城请了回来。

杨虎城请回来了,但冯玉祥没有把他当成嫡系,当成了杂牌。每逢作战,杨虎城的陕西军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伤亡巨大。

陕西人是二杆子,但不是二球。二杆子是不要命,不怕死,二球是傻子,蠢货。陕西人不怕死,但是要死得有价值。给人挡枪子,给人当垫脚石的事情,二杆子不会干。

杨虎城带着陕西军在中原战场跟各路军阀打了几仗后,陕西军武器低劣,伤亡惨重,这样打下去不是回事,迟早会被打光,打光了冯玉祥也不会补充。万般无奈,杨虎城带着残兵来到了安徽太和,陕西回不去了,因为黄河渡口被封锁了。

当年退到安徽太和的还有一个陕西人,他叫高桂滋,是国民革命军暂编十七军军长。高桂滋的故事我以后会详细写到,他也参加了长达三年的中条山保卫战。

不同的是,高桂滋一直不属于杨虎城的这支陕西军。高桂滋早年拉起了另一支陕北人组成的武装,杀富济贫,呼啸甘陕。而杨虎城的人马主要来自关中。陕西地分三块:陕北、关中、陕南。当初杨虎城蛰伏陕北的时候,他和高桂滋有过来往。

杨虎城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高桂滋,大喜过望,他们合兵一处,接连攻占了颍州、亳州,打垮了当地民团。这样,他们有了三个县的地盘,暂保无虞。

高桂滋也是一个传奇。

我在西安工作的时候,曾经去过高桂滋公馆,就在西安市建国路陕西省作家协会院内。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曾经在此房间里住过11天,后来陈忠实也在此房间里写过小说,而我在此房间里接受过写作培训。

高桂滋是陕西定边人。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合称“三边”,自古都是最贫穷的地方。高桂滋从下级军官开始干起,曾经干到了旅长。在早期的军阀混战中,有一次他的手下只剩下了七个人,但是高桂滋带着这七个人艰苦奋斗,终于把事情给弄成了。当“二虎守长安”的时候,高桂滋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八师师长了,后来又升为了暂编第十九军军长。

然而,国民革命军也不是铁板一块,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还有很多人一直在打来打去,中国乱得不能再乱了。在河南,杨虎城被张宗昌的鲁军打败,高桂滋被李宗仁的桂军打败,他们就一起退往了皖北。

那时候的中国就是这样混乱,各路军阀打个不停,整天窝里斗,谁也不服谁。难怪日本人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敢于侵略中国。

高桂滋是中国现代史上被误解最多的一个人。他对日作战百余次,无数次死里逃生,然而这些事例很少有人知道。高桂滋是对日作战最早的中国将领,早在1933年长城抗战的时候,他就带着一个杂牌师参加了,全师牺牲了 1800人。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他又留下遗嘱,请缨杀敌。遗嘱上说:如果我牺牲了,将家产变卖,给定边县建造一座中学。而那时候,国民政府还没有下定全面抗战的决心。

杨虎城和高桂滋在皖北养精蓄锐的时候,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张学良的东北军归顺了蒋介石的中央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只图自保,冯玉祥的西北军孤掌难鸣,杨虎城抓住这个时机,率队取道河南,直插陕西。尔后,蒋介石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主席兼十七路军司令,而十七路军就是由杨虎城当初带往陕北的1000人发展而成的五万人。这时候,杜聿明仅是蒋介石中央军中的一个师长,这属于陕西人在中央军中职位最高的。

不久,杨虎城又任命孙蔚如进军甘肃,控制了甘肃省大半部分。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杨虎城据守的陕西会一直风平浪静。

1936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来到了陕北,然后,全国各地的红军都来到了陕北,总数达到五万人。红军来了,围剿的东北军也来了,这时候张学良的东北军还有十余万人。不但东北军来了,中央军也来了,陕西境内大军云集,每支力量都强过杨虎城的陕西军,每支力量都想趁机取代杨虎城,收编十七路军。

杨虎城为了抗日,选择投向红军,和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杨虎城是一个口风极严的人,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在古代是要灭门九族的,所以,直到事变前一个夜晚,他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孙蔚如才知道了要发动事变。孙蔚如1921年就与杨虎城相识,当初两人彻夜长谈,相见甚欢,义结金兰,誓同患难,此后,孙蔚如一直是杨虎城的副手。如果西安事变事先连孙蔚如都不知道,那么十七路军就再没有人知道。

那天晚上,孙蔚如得知了即将发生的事变后,张学良对孙蔚如说:“孙先生,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将我和我的11员大将一起绑起来,送给蒋介石,升官领赏。孙蔚如说:“我们这些人是干不出出卖朋友的事情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唐明皇为杨贵妃所修建的骟山上,蒋介石被抓了。

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张学良被判终身监禁,杨虎城出国考察。

《孔从洲回忆录》中记录了杨虎城和十七路军在西安事变后的情况。杨虎城和周恩来相见,杨虎城说:“我今遭此大难,真是一言难尽啊。”周恩来说:“在国家民族遭受极大灾难的时刻,你和张学良将军为国家民族建树的丰功伟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共产党永远支持你们。”杨虎城又与蒋介石见面,蒋介石问杨虎城:你对十七路军的安置有什么意见?杨虎城说没有意见。蒋介石又问:经过此次事变,你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任职,感觉有什么不便的地方没有?杨虎城还没有回答,蒋介石又说:继续任职,他们在感情上有些转不过弯,你不如先去欧美考察一段时间,回来再任职。

蒋介石口中的“他们”,可能是指中央军各将领。当时,中国仅有的三个德械师之一的三十六师,已经被宋希濂带到了西安,各路中央军还在源源不断地进驻关中。蒋介石认为:如果西安事变后,发起人没有受到惩罚,中央军的将领可能会有意见。

孔从洲当时担任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警二旅旅长。

西安事变后五个月,杨虎城请求辞职,愿意“出洋考察军事”。

十七路军总指挥改为孙蔚如。

杨虎城在上海短暂逗留时,孔从洲曾去上海看望杨虎城,杨虎城激动不已,两人彻夜交谈,杨虎城说:最近我常想起陕西军队的浮沉变化,我们这支队伍的曲折经历,有很多的感触……这次事变,我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扣了蒋介石,使他没脸,不可能再打内战了。所谓“停止内战”这一点,基本上做到了。剩下的一半救亡抗战”,我能不能亲自参加还很难说,主要依靠你们了。我希望你们一定要搞好内部团结,“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团结起来,才有力量。蔚如、寿山和你相处多年,你们互相都比较了解,一定要真诚合作,团结一致。舍此,就有被蒋介石肢解、消灭的危险。同时,要在抗日战场上积极作战,我们是国民党军队中首先提出抗日的军队,应该言行一致,积极同日寇作战,我们只要在战场上有好的成绩,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在国外也会得到安慰,蒋介石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所以,你们一定要力争部队参加对日作战,共赴国难,多打胜仗,取得好的成绩。 .

杨虎城的话字字肝胆,句句泣血,发自肺腑。十七路军只有在抗日战场上连战连捷,才能不负众望,也才能实现当初的诺言。

《孔从洲回忆录》中没有写孔从洲回到西安后,是否把杨虎城的话传达给了十七路军。但是,十七路军能够坚守中条山长达三年之久,一定与杨虎城的嘱托有关系。

杨虎城离开了中国,十七路军接受了改编。

1937年5月,国民政府撤销西安绥靖公署和十七路军总部,所属部队改编为第三十八军,孙蔚如任军长,下辖十七师和一七七师、警备一旅、二旅、三旅,以及教导团、骑兵团,共约三万多人。赵寿山任十七师师长,李兴中任一七七师师长,孔从洲任警备二旅旅长,十七路军另一名战将李振西任教导团团长。这四人,每个人都是从血泊中杀出的猛将。

此后,再无十七路军的番号,但是在北方老百姓的口中,他们不知道三十八军和以后的第四集团军,只记得十七路军。他们一说起这支军队,就说十七路军。

十七路军改编后,赵寿山和孔从洲来到庐山,在军官训练团学习。不久,就爆发了七七事变,日军铁蹄践踏华北,赵寿山被派遣带领三十八军十七师开赴抗日最前线的河北战场,孔从洲一个人留在了庐山。

孔从洲心急如焚,他也想奔赴抗日战场,他曾请求冯玉祥转告蒋介,让他能够上阵杀敌,但是,没有被允许。

1937年7月下旬,赵寿山在陕西省三原县城外,率领三十八军十七师全体官兵召开誓师大会。

那天,赵寿山军装笔挺,神情肃穆,他站在高高的土台上,举拳宣誓,十七师全体陕西冷娃吼声如雷:

“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坚信抗战必胜,誓死抗战到底!我不杀敌,敌必杀我!若要自救,必先杀敌!凡我官兵,共同勉之!”

在这场民族战争中,有我无敌,有敌无我,这场战争注定了是不能苟活的,注定了是异常惨烈的。中华男儿的躯体要么站起,要么倒下,绝不会屈膝投降。

三原县的老人回忆说,当时,赵寿山站在高台上问台下的娃娃:“我们就要上战场杀鬼子了,你们怕不怕?”

台下的娃娃齐声喊:“怕个球!”

誓师结束后,十七师渡过黄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最前线,走上了河北战场和山西战场,走向了一块块淹没在民间的墓碑,走进了岁月的烟雾和尘埃中。

十七师开赴抗日战场,一年后仅剩1000人。

三十八军共有两个师:十七师、一七七师。不久,三十八军一七七师五二九旅和教导团也渡过黄河开往山西战场。在忻口会战中,五二九旅坚守阵地14天,受到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的五次嘉奖,阵亡超过三分之二。在娘子关战役中,教导团坚守阵地九昼夜,撤下阵地时,2700人仅剩700人。

三十八军特务连连长胥继武说:“咱们的部队当年在西安要求抗日哩,人家不叫去,咱还不满意,到了抗日战场上,咱就得泼出命打,要是打得不好,咱就丢不起喔人。”

胥继武家有弟兄三个,都走上了中条山战场。大哥牺牲了,他和弟弟得以幸存。

如今,我能够找到的健在的十七路军老兵仅有四个:胥继武、胥继昌、宁必成、刘怀斌。胥继昌是胥继武的弟弟,四位老人都上了 90岁,最大的宁必成已经97 岁了。 4DL2/n/mRvH6yb+MnbHOiihrt+azBJ8nbWq785XYGCO/+rC3R2ZE99jwS4AU5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