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概念

一、企业财务的本质

“财务”的英文翻译是“Finance”,其最初的含义是“筹资”。“Finance”一般解释为金融,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是金融的一部分。一般地说,广义的金融学有三大领域:一是货币银行学,主要涉及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控,称为宏观金融;二是金融市场学,金融市场是主体进行筹资和投资的场所,它是金融的核心;三是公司财务,主要指企业的投融资决策等问题,称为微观金融。然而公司财务由于其理论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独立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高校学科和专业分类中,财务管理已经从金融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的会计学科(二级学科)的一个专业,而金融则属于经济学门类的一个学科。

经济大辞典中对“财务”的解释是:“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中,通过货币资金的筹集、支配和使用而同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这个定义是泛指各个主体的财务,财务行为的主体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当然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非营利单位(如学校)。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务属于财政学研究的问题,以家庭为主体的财务属于家政学的内容。本书主要研究以企业为主体的财务,称为企业财务。

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的理解有不同的侧重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资金运动,二是经济关系。

(一)资金运动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资金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观察:一是资金的存在形态,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资产(投资),即资金的运用;二是资金的来源,即广义的资本概念,包括债权人提供的债务资本和投资者提供的权益资本。

财务是在再生产过程中以价值形式表现的资金运动。显然这是广义的财务概念,它与经营很难区别,因为很多经营活动也会引起资金形态发生变化。财务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广义地说,财务是所有引起企业资金运动的事务,它的特征是“能以价值反映”。从价值表现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资金运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资金的收回和资金的分配。

1.资金的筹集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筹集资金,这是资金运动的起点。资金筹集就是要从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获得企业所需的资金。总体来说,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构成了企业的自有资金(权益资本),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本钱”,财务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自有资金包括企业设立时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企业设立以后由投资者追加的资本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留存的收益。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形成企业的债务,会计上称为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企业从投资者和债权人那里获得的资金可能是货币资金,也可能是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实物,或者无形资产。

2.资金的使用

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资金运动的第二个环节是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企业需要将所筹集的资金投放到各种经营资产上,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买存货,赊销形成应收款项等,当然也有一部分资金以货币形态存在。这就是资金的使用,财务管理中称为投资。当然,企业投资所形成的各种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耗费。这种耗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形成费用的耗费,直接在当期取得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如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等;另一类是转化为其他形态资产的耗费,如原材料投入生产后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以折旧的方式转移到存货中去,待产品出售后仍然在取得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资金使用引起资金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形态变化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周而复始地发生。

3.资金的收回

企业投放在各种形态上的资产最终通过销售过程收回资金,如产品出售后取得货款,变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后收回现金,或者收回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企业收回的资金首先需要补偿原先耗费的资金(成本费用),多余的资金形成了企业的盈利,不足补偿的部分便是企业的亏损。

4.资金的分配

企业的盈利是企业在缴纳了所得税以后形成的净收益,净收益属于企业投资者所有。企业净收益的一部分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另一部分留存于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收益实际上是资金退出企业,而留存于企业的这部分收益则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得以增加,意味着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增加了。

企业资金运动的这四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个经营过程的循环中依次发生资金形态的转换。企业资金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价值运动,这种价值运动就是财务活动。这是对企业财务的第一种理解。

(二)经济关系

对财务本质的另一种解释是经济关系,也称为财务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主要体现为利益关系。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的结果表现为资金运动,而资金运动体现了企业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关系。这种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国家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经营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的财务关系,以及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等。

1.企业与投资者的财务关系

投资者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主体,它与企业的关系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投资者向企业出资,并拥有相应的股份,其目的就是赚取最大的报酬。企业接受投资者的出资,形成资本,并定期或不定期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形成企业的资本成本。投资者在企业中享有利益的依据是他们对企业拥有的股份。因此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利益就是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投资者可能没有直接参与经营,他们的经济利益并不是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直接体现的,而是反映在企业经营的最终结果上。明确地说,投资者在企业中的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企业的净资产,二是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

2.企业与国家的财务关系

就一般的非国有企业而言,国家仅仅是社会管理者;在国有企业中,国家既是投资者,又是社会管理者。国家的利益就是社会公众的利益。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必须对每一个经济主体实施管制。而这种管制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国家机器的运转需要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是从各经济主体取得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税收收入。由此可见,国家与非国有企业的主要经济关系就是征纳税的关系,国家向企业依法征收税款,企业向国家依法缴纳税金。而与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除了征纳税关系,国家作为投资者还要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财务必然要面临与国家的这些利益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关系,就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3.企业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

债权人是指将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出借给企业的主体。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经济实体或个人。债权人与企业的经济关系是一种借贷关系。债权人对企业的利益要求就是按时收回本金,并获取一定量的利息。但是,债权人在这种借贷关系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债权人的利益往往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例如,企业将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用于风险很大的项目。如果冒险成功,获得的收益由投资者和经营者享受,债权人只能按照出借资金的约定获得利息;如果冒险失败,企业偿付本金、支付利息的能力就会削弱,最终可能会使债权人受到损失。当然,债权人也会采取一些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例如,债权人在向企业出借资金时,通常会对企业提出一些有助于保证贷款及时偿还的条件,将其写入借款合同,形成合同的保护性条款。比如,规定抵押或担保条款,规定如逾期未能偿还本金和利息应向债权人支付滞纳金和罚息,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限制企业将资金投入风险较大的项目,以及对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的限制等。

4.企业与经营者的财务关系

经营者是接受投资者的委托来具体管理企业的主体,一般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门经营技能的人。投资者与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它是现代企业代理理论的核心问题。企业与经营者的财务关系比较微妙,因为经营者被赋予很多经营权,他们更有机会谋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为了使经营者按照投资者的要求去经营企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激励,即让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做出符合企业利益最大的行为,如将经营者的薪酬与其经营业绩挂钩,采用股票期权的激励形式,使经营者分享企业股票上涨的好处等;二是监督,即投资者直接或委托第三者对经营者的行为实行控制,限制经营者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激励和监督都有成本,过度的激励和监督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投资者在采用激励和监督两种方式时,要把握合适的度。从理论上说,激励和监督应当控制在使激励成本、监督成本和偏离目标损失三者之和最小的最佳状态。

5.企业与职工的财务关系

职工是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工作的劳动者,也是企业很重要的利益主体。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职工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他们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利益,当然也要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职工在企业中的经济利益是其获得的劳动报酬。除此之外,职工也享有其他诸如社会保险、经常性福利等利益。

除了上述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还包括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客户的财务关系、企业与供应商的财务关系等。财务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处理好这些财务关系,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二、财务管理的含义

明确了财务的含义和本质,我们就可以给企业财务管理做出这样的描述: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以正确处理企业与各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

理解财务管理的含义,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价值管理活动。综合性是财务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因为财务管理涉及企业资金运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分配活动等。

第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活动,主要是围绕企业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而展开的,即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的资金运动密切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各种财务活动实际上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也有人将财务管理概括为“管理资金的一门科学”。

三、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在西方国家,财务管理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百年的历史。在这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财务管理已迅速发展成为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融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并在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一门科学。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新经济与电子商务等的冲击,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新经济的环境下,现代财务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与创新。

(一)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20世纪初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对传统经验管理的否定。财务管理是伴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是现代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着重研究企业当局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使企业的价值或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从最初对筹资的管理演变为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活动,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扩展。西方财务管理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筹资管理阶段

这是财务管理的产生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但资源的缺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经济特征是:只要有资金(资源),生产任何产品都能赚钱,企业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这时企业必须考虑如何筹集资金,以满足生产不断扩张的需要。资产负债表的右侧(资金来源)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筹资成为当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其重点是研究公司的筹资环境,考虑公司发行证券等有关事宜等。

2.内部控制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企业的生存面临很大的挑战,财务管理的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不再是扩张,而是生存,并购、破产、重组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企业为求得生存,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

3.投资管理阶段

20世纪30—70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为投资财务管理阶段。经过经济危机的考验和企业破产、重组的洗礼,人们开始认识到:筹资并不是企业财务管理要解决的唯一问题,人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关注开始由资产负债表的右侧转向左侧(资金运用);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外部环境,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并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研究资金的筹措转向研究资金的运用,即投资决策问题。

在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开始运用严谨的数量方法,如贴现技术。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为基础,以财务决策为核心的一整套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已初露端倪。财务决策以提高企业资金利润率、提高股票价格为目标已经为人们所接受。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已经显现。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筹资和投资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已经成为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企业投资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除直接投资外,将资金投放于证券市场的间接投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筹资决策中的资本结构问题;二是投资决策中风险的处置问题。前者探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应如何搭配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才能形成可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后者探究投资者应该如何制定投资策略,才能形成一个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可使投资报酬率达到最大化的投资组合。从此,财务管理的研究领域开始与投资学发生交叉。

4.国际财务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格局又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势不可挡;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汇率管制的取消导致汇率变幻莫测,国际剩余资金纷纷追求获取汇兑损益,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国际财务管理。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出现,使财务管理的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电子计算机使管理层可迅速地储存、传递及输出大量的信息,并且可以非常容易地代替人脑去进行各种复杂的数量分析。正因为如此,使用电子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也成为现代财务管理区别于传统财务管理的根本特征之一。

(二)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课题。

1.互联网的发展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经济活动已进入网络时代。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使经济活动在市场中有了新的内容,以电子商务形式在网络上开展经济活动,使企业交易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数据监控更精确。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产生的各种问题,使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理论已经难以适应网络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2.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与时代步伐不协调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财务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受到资金实力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更新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上还是比较保守的,与时代的步伐不协调。因此,财务管理手段的落后,就成为制约和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瓶颈。

3.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的,而现在世界正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部分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但绝大部分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管理意识淡薄。

4.现行的财务制度较呆板,财务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等

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管理行为将会不断地优化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制度要以人性化、科学化和公平合理的方向进行发展和创新。由于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相对比较呆板,制度本身又缺乏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特色,加上财务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等,在实际的管理行为中,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普遍存在。因此,财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将以环境变迁为契机,不断进行创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可以预期的。

第一,财务管理的理论将有新的突破。当代财务管理是从工业经济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理论是建立在以“业主产权论”为基础的产权理论之上的,忽视了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成、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和信息是人力资源创造的财富,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本权益已经成为企业收益分配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既要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即传统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又必须重视无形的知识资本管理,即知识资本的取得、使用及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某些理论将发生质的变化。例如,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再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具有相同的意义,因为企业的价值并不仅仅属于股东,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也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第二,财务管理的重心将发生重大转移。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更多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正全方位、有重点地加强无形资产的宣传、保护、管理和使用。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风险和价值评估体系及保障制度,建立科学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配备精通管理技术的人才对无形资产和信息资源的维护和更新,不断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超额利润。

第三,风险管控将成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金融全球化、新经济和电子商务等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理财活动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一方面,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管理层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一旦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的发展趋势以网络财务为主。“网络财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事中动态会计核算和在线财务管理,并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它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网络财务就是以互联网为主的IT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果。采用网络财务的好处就是各种财务事务都可以远程进行处理,有利于及时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这种方式尤其为有众多下属机构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好处,可以帮助它们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使企业资源的配置得到最优化。由于受到网络财务观念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主体概念变得模糊,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客户的需求呈现出随意性和个性化。这些新变化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更高而且更严格,需要将网络财务纳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第五,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将由“金字塔”模式转变为扁平模式,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将提出新的要求。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形,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精简、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现有的机构设置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环境的需要。同时,由于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管理主体的财务人员也应当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有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安排,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需要。 tkekPrW3SpjvPFz7IIEg8kR55BidkvJUhAohNLmodqU/ZZI2Gj6jgYKvYfOgcW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