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也称理财环境,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环境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条件。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资金的取得、运用和收益的分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资金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会受到环境的制约,企业成本的高低、利润的多少、资金需求量的大小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的并购、破产与重整都要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财务管理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所面临的各种环境。

财务管理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面。宏观环境是企业无法改变的,企业只能去顺应它。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通常因企业而不同,当然微观环境的某些方面是企业可以努力改善的,但改变微观环境必然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技教育环境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如经济周期、金融市场、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状况、经济体制等。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如公司法、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经济合同法、企业财务通则和税制等。

这里我们只阐述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中的经济周期、金融市场和税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影响。

(一)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总是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四个阶段。经济周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应采用不同的财务政策,在对经济周期进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寻求企业资金的安全、流动和高效运转,以应对企业处于不同经济周期中对资金的需求。

在经济复苏后期,繁荣阶段来临之前,大多数企业会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筹资,做好充分的资金储备,以迎接繁荣阶段的到来。

在经济繁荣阶段后期,出现衰退之前,企业应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延长企业的寿命为主要目的,以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增加现金流入为首要任务;同时,控制负债总量,调整负债结构,特别应注意企业偿还债务的资产安排,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负债的搭配。

在经济萧条阶段,企业应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时候,保持适当的现金流,控制一切投资的冲动,这个时候的第一策略是流动性,因为只有保持流动性,才有可能保住企业。

在经济出现复苏之前,企业应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企业应采取的财务政策是: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资金的安排上,要充分利用自有资金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防止过度负债。

(二)金融市场

财务管理不能只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资金运作,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研究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融通资金的场所,是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金融市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中心,而金融市场是金融的核心,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也离不开金融市场。具体地说,金融市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场所。总体来说,企业筹资可以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内部筹资是通过收益留存实现的,采用这种方式筹集资金是极其有限的。外部筹资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就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所需资金基本上是通过在外部金融市场发行证券或以借款的方式取得的。很难想象,离开了金融市场,一个企业如何生存,如何求得发展。

(2)金融市场为企业投资创造了机会。我们知道,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与金融市场没有太直接的关联,但间接投资大多是通过金融市场实现的。例如,企业要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必然要通过资本市场或类似产权交易市场的股权交易完成。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暂时闲置资金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如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这种现金和短期证券的转换,能够使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3)金融市场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金融市场不仅促进了企业投资和筹资的顺利实现,而且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十分有用的金融信息。企业要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必须以充分可靠的经济信息为依据。例如,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选择资金的投放对象和具体的投资品种,如何做出选择呢?财务人员可以从金融市场获得关于各种投资对象的投资收益及其风险的数据资料,便于设计出较为合理的投资方案。筹资决策也是如此,企业财务人员要分析筹资渠道,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例如,企业投融资决策中贴现率的确定,一般以金融市场中风险相当的融资项目的平均利率作为依据。至于收益分配决策对金融市场的依赖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如何在股利和积累两者做出合理的分配,也要分析外部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当金融市场发出资金紧缺、筹资成本高的信号时,企业应当将较多的利润用于积累;而当金融市场显现出资金供过于求、筹资成本低的迹象时,企业可以将较多的利润用于分配股利。

2.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有多种分类,这里介绍最重要的三种分类。

(1)按信用期限长短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即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通资金的期限在一年之内的资金借贷业务所形成的市场。货币市场的交易对象为短期的信用凭证,如商业票据、银行存单等。资本市场即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资金融通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市场,其交易对象为长期信用凭证,如债券、股票等。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2)按具体功能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发行人以发行证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的场所。例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新股筹集资金,投资者通过认购股票进行证券投资,这个交易是通过发行市场完成的。流通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是买卖已经发行证券的市场。例如,一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级市场发行股票以后,其股票在流通市场交易,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该公司的股票,这种交易是在二级市场完成的。

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功能不同。发行市场的主要功能是筹资,它使发行人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流通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它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运用的场所,使投资者完成从货币到证券、从证券到货币或从一种证券到另一种证券的快速流动。当然,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也存在密切联系。一级市场证券发行价格的高低会影响二级市场证券的交易价格,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而二级市场证券交易价格的高低会影响该公司通过一级市场的再融资行为。

(3)按实际交割的日期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是指在买卖时当场完成交割或在几天内就要完成交割的市场。现行的股票市场就是现货市场,投资者买卖股票完成后,买方即时付款并获得股票,卖方即时转让股票以取得价款。期货市场是指买卖的金融产品不能当场完成交割而需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才能实行交割的市场。期货市场将金融资产的价格锁定,使未来交割时不受金融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3.金融资产及其特点

金融市场交易的资产叫金融资产,也称金融产品。金融资产的含义相当广泛,可以是货币(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可以是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票据、存单等),也可以是股票、债券的衍生产品(如认股权证、股票期权、指数期货等)。金融资产具有一般商品的某些属性,但它又具有某些特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是金融资产的三个显著特点。

(1)流动性。它是指某种金融资产能够在短期内不受损失地得到偿付而变为现金的属性,这一特点使金融资产可以避免或减少因资产不能及时变现而造成的损失。一项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该资产的兑现能力,二是该资产的市场价值波动大小。资产容易兑现,价值波动较小,其流动性就强;反之,其流动性就差。

(2)风险性。它是指某种金融资产不能恢复其原投资价格的可能性。金融资产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风险,称为市场风险,如加息、银根紧缩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引起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发生波动而产生的风险;二是证券发行人未能履行约定的义务,使金融资产持有者不能全部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称为违约风险。

(3)收益性。它是指某种金融资产具有获取收益的属性。金融资产的收益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该项资产产生的利息、股利或利得(出售该资产时获得的收入超过取得该资产时所付出的投资成本的差额)。金融资产的收益分为当期收益和到期收益。当期收益是指投资金融资产的当年所获取的利息或其他报酬。到期收益是指金融资产到期时收回的价格扣除原投资额后的差额。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资产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金融资产高风险性的体现。

上述三种属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成反比关系,即流动强的资产,其收益性相对比较差。例如,活期存单的流动性比定期存单的流动性要强,但活期存单的收益不及定期存单。收益性和风险性成正比关系,资产的风险性越大,其收益性应当越好;反之亦然。同时,资产流动性的好坏本身也是影响资产风险的一个因素,本节后面提到的所谓“变现力风险”,实际上与资产的流动性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是: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意味着其变现力越强,其变现力风险越小。

4.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的形成需要各方的参与,这些参与者包括资金的供给方、资金的需求方和金融中介。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是国家、法人单位甚至个人,这里不做展开。下面着重介绍金融中介,即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国务院下属的管理全国金融工作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发生资金融通业务,不直接从事基层的资金借贷业务。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执行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实施宏观金融调控。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具体从事存贷款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家。它们占据着中国金融业的大半边天,处于相对的垄断地位。目前这些银行已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成为上市银行。第二类是非国有控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有平安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等,这些银行中绝大部分已经成为上市银行。第三类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贵阳银行、长沙银行、大连银行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经过改制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成功上市。第四类是外资银行。相对于本国银行而言,外资银行是指由外国资本建立的或由外国资本参股的在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如韩亚银行、友利银行、永亨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

(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针对特定项目和特定的企业单位办理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不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向社会发行的国家担保债券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它的业务经营宗旨是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效益,而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

(4)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除银行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有信用合作联社(部分已经改组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根据金融机构在融通资金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将融资分为两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通资金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资金的转移由融资双方或通过经纪人直接协商确定。例如,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卖有价证券(股票或债券),就属于典型的直接融资。除此之外,预付货款和赊购商品也属于直接融资。所谓间接融资,是指由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通资金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要者之间资金的转移不能直接由融资双方直接协商来完成,而是通过金融媒介来实现。例如,银行首先吸收资金供给者的存款,再将资金出借给资金的需求者,就是典型的间接融资。

5.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

利率作为资金使用权的价格,是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两种力量对比的结果。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从微观层面看,利率是企业财务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经济因素。利率有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分:官方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利率,市场利率是金融市场中资金借贷双方依据市场供求状况确定的利率。市场利率随着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受到官方利率的影响;反之,官方利率的制定也会考虑市场利率的变化。

金融市场中不同的融资项目,其市场利率有所不同。影响市场利率的因素有很多,其决定因素是融资项目的风险大小。而影响融资项目利率的风险因素又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剖析,这就形成了市场利率的构成内容,也就是利率的结构问题。一般来说,融资项目市场利率的结构可以做如下分解:

(1)纯粹利率。它是指无通货膨胀、无风险情况下的平均利率。纯粹利率的高低主要受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一般认为,在没有通货膨胀时,国库券的利率可视为纯粹利率。

(2)通货膨胀附加率。由于通货膨胀会使货币贬值、投资者的实际报酬率下降,所以投资者将资金交给借款人时,会在纯粹利率的基础上再加上通货膨胀附加率,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损失。

(3)违约风险附加率。金融市场中的违约是指债务人未能按时支付利息或未能如期偿还本金的行为。违约会给资金出借者带来损失,资金出借者向债务人提供资金后,可能发生由于债务人违约而引起的损失,这种风险叫违约风险。资金出借者承担违约风险应当获得额外的报酬,这就是违约风险附加率。违约风险越大,所要求的违约风险附加率应当越高。

(4)变现力附加率。各种有价证券的变现力是不同的,不同变现力的证券,持有者受到损失的可能性不一样,其风险也不同。有价证券的变现力越强,由于不能及时变现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小,其变现力风险就越小;否则,其变现力风险就越大。由于有价证券存在变现力风险,所以持有者会要求一定的报酬率作为补偿,这就是变现力附加率。

(5)到期风险附加率。到期风险也称再投资风险,它实际上是由于利率下调给短期证券持有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到期风险附加率是对到期风险的一种补偿。一般而言,长期证券的利率会高于短期证券的利率,但是当预期市场利率将持续下降时,人们普遍认为短期投资需要承受再投资损失,这时需要给短期证券设定更高的报酬率,这种超过正常利率的额外报酬就是到期风险附加率。

将上述各种影响利率的因素综合起来,得到反映市场利率结构的一般表达式为

(三)税制

税制是税法、税收制度的统称。企业财务管理必然要将税制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这是因为税收的不公平性。从理论上说,税收应当具有公平性,即同一税种对不同纳税人(或负税人)应当是公平的。这是税收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税收又必须具有调节经济的作用,绝对的公平是无法起到调节作用的。因此,税收的公平性是相对的,不同的纳税人所承担的税种可能不同。例如,消费税是专门对某些应税消费品或应税劳务而开设的税种。同样,有些税种尽管对每个纳税人来说都有纳税义务,但其税负也不同。

财务管理中将税收作为重要的外部环境来考虑,就是因为税收具有这种不公平性。企业追逐税务筹划并产生节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税收的不公平性。税收的不公平性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获利的机会,当然也设置了障碍。我们研究税收这一理财环境,就是要尽可能地利用税收政策的有利影响,克服其负面影响。

由于税收是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加以规范的,因此分析税收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其关注点是税收法规和制度(合称为税收政策)。下面我们重点分析税收政策对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的影响。

1.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投资决策要考虑税收政策。例如,你想要新办一家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你会考虑许多因素,其中少不了税收这个因素。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税收政策影响注册地点的选择。由于税收政策的不公平性,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税收筹划的空间和机会。投资者在选择企业的注册地时,势必会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贫困地区、经济特区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确定合适的注册地,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其次,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投资者在投资设立企业的时候,有多种组建形式可以选择,这种选择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和税收负担。例如,某企业想要在某一沿海地区(能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设立分支机构,是采用分公司的形式还是子公司的形式?一般来说,在创立初期,新办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采用分公司的形式可以把分支机构的损失转嫁到总公司,进而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当新办企业进入正常运行之后,就要采用子公司的形式来享受国家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

再次,税收政策影响投资方向的选择。企业在确定投资方向时,通常会考虑税收政策的导向。例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因此环保型的产业和产品也会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优惠。企业可以根据这种政策导向,适时调整产品结构,达到减税的目的。

最后,税收直接影响投资收益。这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项税金的支付对企业来说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最终表现为利润的减少,从而影响投资收益。

2.对筹资决策的影响

筹资决策需要研究的重要因素是资本成本,即筹资需要付出的代价。税收政策影响筹资决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资本成本而实现的。这是因为,税收会影响资本成本。我们知道,企业筹集的资金来自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投资者投入资产形成的是权益资本,而由债权人提供的是债务资本。两种资本都有资本成本,前者主要是股息,后者是利息。然而,这两种资本成本的税收政策是不同的。利息支出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费用,可以在所得税税前列支,即利息具有抵税作用,企业因为支付利息而少交了所得税,实际上是降低了资本成本。而股利是税后由使用资金的一方支付给资金供给方的,它不是费用,所以它不像利息那样具有抵税效应。所得税政策对利息和股利的不同规定,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影响筹资决策。

3.对收益分配决策的影响

收益分配决策要解决问题是: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有多大比例分配给股东、多大比例留存企业。由于股票投资收益可以分为股利收益和资本利得。在可分配利润不变的前提下,分配的股利多了,留存的利润就少了,资本利得也就减少了。收益分配的最终决定权在于企业的投资者。投资者有两类:个人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法人投资者又可以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这两类投资者对于收益分配的偏好是不同的。法人投资者一般愿意公司分配现金股利,而以牺牲一定的资本利得为代价。这是因为,法人投资者取得现金股利一般不需要缴纳所得税,而取得的资本利得属于应纳税所得额,需要缴纳所得税。

个人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的税收政策正好相反。个人投资者取得现金股利一般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公司不分配现金股利,将收益留存,投资者会取得更多的资本利得,而资本利得对个人并不构成纳税所得。因此,个人投资者与法人投资者不同,他们不愿意公司分配现金股利,而希望公司将利润留存。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税收政策对利润分配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包括许多内容,如企业类型、市场状况、生产经营情况、材料采购情况等。下面概括介绍对财务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方面。

(一)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按其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独资企业。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人出资,归单个投资者所有和控制的企业。独资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开办、利润独享等优点。

(2)合伙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业主共同出资、共同拥有、共同经营的企业叫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具有开办容易、信用较佳的优点,但也存在责任无限、权力分散、决策缓慢等缺点。

(3)公司制企业。公司是有权用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与他人订立合同、向法院起诉或被法院起诉的法律实体。公司的最大优点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公司的另一个优点是比较容易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迅速地筹集到大量资金,这使公司比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有更大发展的可能性。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要影响。独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简单,主要利用的是业主的资金和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因为信用有限,其利用借款筹资的能力也相当有限,银行和其他人都不太愿意借钱给独资企业。独资企业的业主想要抽回资金,也比较简单,无任何法律限制。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比独资企业有较大优势,收益分配会涉及各合伙人的利益。因此,合伙企业的财务管理比独资企业复杂一些。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最为复杂:公司不仅要争取获得最大利润,而且要实现企业价值增加。公司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筹资方式也很多,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选择。公司的收益分配也不像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那样简单,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盈利水平,还要考虑股东各方的利益,受到更多的法律限制。

(二)市场环境

在商品经济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环境,这会影响和制约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不同的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通常有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处于完全垄断市场的企业,其销售一般都不成问题,价格波动不会很大,企业的利润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因而风险较小,可利用较多的债务资金;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其销售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容易出现波动,企业利润也会出现上下波动,因而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的方式去筹集资金;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关键是要使自己的产品超越其他企业,创出特色,创出品牌,这就需要在研究与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出新的优质产品,并做好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给予优惠的信用条件等。为此,财务人员要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研究与开发和产品推销。

(三)采购环境

采购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采购环境按物资来源是否稳定,可分为稳定的采购环境和波动的采购环境。前者对企业所需资源有比较稳定的来源,后者则不稳定,有时采购不到所需物资。企业如果处于稳定的采购环境中,可以减少存货,从而减少存货占用的资金;反之,则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把较多的资金投资于存货的保险储备。

采购环境按价格变动情况,可分为价格上涨的采购环境和价格下降的采购环境。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应尽量提前进货,以防物价进一步上涨而遭受损失,这就要求在存货上投入较多的资金;反之,则应尽量随使用随采购,以便从价格下降中得到好处,也可在存货上尽量少占用资金。

(四)生产环境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生产环境,生产环境对财务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如果企业的生产是高技术型的,那就有比较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只有少数的生产工人。这类企业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上占用的资金比较多,而人工费用较少,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筹集到足够的长期资金以满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如果企业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则可较多地利用短期资金。再如,船舶制造企业和酿酒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可以较多地利用长期资金;食品饮料企业的生产周期很短,可以较多地利用短期资金。 Tis2wMy9Qeyk1kMaMf5GjuJ5kt21ad3ECzOkoOG5JEZFfsN9ckHInvVZIGML0T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