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序

发展互联网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重要驱动的新经济形态。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数字化起步期、数字化成长期、数字化升级转型期三个阶段。1994 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标志着我国开启数字化起步期;随着人口红利不断释放,我国数字经济到21世纪初进入数字化成长期,14亿多中国人民见证了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参与了数字红利的普惠与共享;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扩散,智能化正取代信息化,我国大步迈向数字化升级转型期,“智能红利”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

一是数字化起步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兴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展重点,为释放人口红利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申请了第一个IPv4地址。1994年,我国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先后建成了四大互联网骨干网,包括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1995年,原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上海开始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商用试验网的建设。1999年,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宽带服务正式商用。

二是数字化成长期 也称加速期。 自21世纪初以来,互联网平台快速扩张,互联网应用普及成为发展重点,为共享数字红利创造条件。2003 年,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向公众开放域名注册,注册量增速迅猛;至 2008 年 7 月,“.cn”域名注册量达1218.8 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顶级域名。2005 年,我国宽带用户规模首次超越拨号上网用户规模,宽带接入成为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方式。2002—2007 年,我国网民平均使用互联网应用数量由4.4个增长至7.3个;我国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花费,由平均每周 9.8 小时快速增长至 18.6 小时。互联网应用市场中的多数细分领域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网络招聘、网络教育、在线旅行、网络游戏、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

三是数字化升级转型期 。当前及未来的2~3年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推动数字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为开启智能红利提供动力。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 在网民规模方面,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人,约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在互联网基础资源方面,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光纤接入用户数已达4.54亿户,4G用户总数已达12.89亿户,5G基站超过71.80万个,5G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个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已提升至全球第45位 ,其中在线服务指数由全球第34位跃升至第9位,迈入全球领先行列。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 截至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 3.10 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 47.9%,对 GDP 增长的贡献超过11.0% 。截至2020年6月,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工业App突破25万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工业企业数近40万家 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 我国在信息通信、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高新技术在消费、生产、流通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中实现了广泛应用。

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已逐渐实现从“跟跑”到“并行”再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昂首迈进。作为网络强国建设历程的忠实记录者,CNNIC 在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形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2019—2020)》一书。本书涵盖了互联网网民群体、数字经济、互联网垂直应用、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基础资源、数字技术、网络安全领域,旨在真实记录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全面阐述互联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强大动能,力图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未来几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国数字经济也将持续蓬勃发展,成为引领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动力。

未来几年,我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呈现七大趋势。 一是 在“后疫情时代”,在线应用、跨境贸易将持续发展。疫情期间,四成网民点外卖、三成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或办公。在“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等应用将持续增长,跨境电商等数字化贸易形态将持续迅猛发展,数字贸易成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新动能。 二是 信息领域“新基建”将蓬勃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基建”将加速布局,基于其渗透效应、扩散效应,将会有效提升各行业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有力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突飞猛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前沿领域将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我国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产业价值链的发展。 四是 产业数字化将加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传统企业加速向平台化转型、平台企业加速向生态化发展,实现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组织、物流等环节高效转型,跨界融合,实现行业产业链优化集聚、合作共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韧性,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五是 社会治理和网络治理将持续完善。数字化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智能化。开放、共享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将加速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发展,推动精准、高效的新一代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成熟,感知社会态势、畅通信息渠道、辅助科学决策,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六是 未来几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贯彻实施,个人信息安全和国家网络安全将得到进一步保障,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七是 数字化的整体优势正重塑“后疫情时代”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优势。数字经济显著的溢出效应、渗透效应、扩散效应、乘数效应和马太效应叠加,将持续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不断集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消费主体、数字化营商环境等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我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在面临良好的机遇的同时,也依然面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核心技术受制约等问题,建议未来从如下五大方面更好地推动我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议进一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体系化推进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建设。 建议从未来网络、云计算、端计算、网络安全、芯片制造装备五大技术体系入手,统筹推进核心技术发展;建议发展平台级产品,构建“微观生态”,推进关键领域应用示范,构建“中观生态”,指导基础软硬件产业发展,构建“宏观生态”;建议抓紧布局信息领域前沿技术研发,突破量子计算机、量子交换关键技术,积极建设量子骨干网络。

二是建议统筹推进信息领域“新基建”的发展。 建议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体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和建设;建议以信息领域“新基建”体系化推动核心支撑技术的发展,加大行业专业芯片和大规模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力度,依托区域“新基建”打造“平台+领域专家团队+产业创新服务”垂直型区域创新中心。

三是建议积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建议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加大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执法力度,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安全管理等配套政策法规,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和资源的网络安全防护;建议加大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去中心化新型域名解析体系,大力推动资源公共密钥基础架构(RPKI)等路由安全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自主可控。

四是建议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数字红利普惠共享。 据测算,未来至少还有1亿名非网民可转化为网民,要进一步提升“银发人群”等特殊人群的信息素养,培养非网民的上网意识、提高其信息技能;建议提高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利用网络致富的能力,推动亿万人民共享数字红利;建议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智慧农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五是建议大力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升数字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创新数字合作形态,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各国在电商、“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协同共赢,持续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代”塑造核心竞争优势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大力推进互联网核心技术、产业生态新突破,加快以数字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推动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迈向新台阶!


研究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2021年7月3日 kv3Iln6Alwm1AzuD9gAaKph8w/dnWuEdzWXjn8krg/RvhthsQv4zR3WanE6u5P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