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桥牌

在我念初一的时候,有过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那就是学习如何玩西方的一种纸牌游戏——桥牌。我的两个舅舅章德甫和章德善都很喜欢这个游戏,他们当时住在我们家。章德甫舅舅是台湾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有一个同学叫沈君山,也喜欢打桥牌。打桥牌需要四个人,于是他们就叫我一起玩。我们在家里每个月打两三次桥牌。因此,尽管我对这个游戏知之甚少,两三年下来,也被他们训练成一位很不错的桥牌好手。

在我念高一的时候,德甫舅舅已经去美国念书了,德善舅舅在台北东吴大学就读。在课余时间,他还兼任了《桥牌与象棋》期刊的主编。为了充实期刊的内容,他让我把美国作者高伦编写的《怎样打桥牌》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作为特稿刊登在这本期刊上。当时全球打桥牌的人采用的都是高伦创办的桥牌制度。经过前后一年时间,我彻底了解了高伦的桥牌制度,加上以前打桥牌的经历,确实使我成为一名桥牌高手。

在我念高中的时候,一位叫黄光明的同班同学也喜欢打桥牌。他叫牌冲劲很大,而我比较保守,我俩配合得很好。我们参加了很多次台北的桥牌锦标赛,取得了冠军或亚军的成绩。我们是台北当时最佳的双人桥牌组合之一。我们一同进入台湾大学就读时,还组建了一个由六位附中校友组成的“附光”队,参加台湾大学的桥牌锦标赛。尽管台湾大学有七支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队伍,但我们击败了其中六个队伍,包括他们当中排名第一的队伍,差点就取得了冠军,他们让排名第二的队伍故意输给排名第一的队伍,利用计分的方式,使我们错失冠军。从这次比赛中,我明白了竞技比赛也不全是公平的,使用技巧和规则都会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结局。

我上大二的时候开始对跳舞感兴趣,不想再花太多时间在打桥牌上。于是,黄光明就和他的弟弟黄光辉组队打桥牌。后来,他俩成为了台湾最佳的一对桥牌选手之一,并且在世界顶级桥牌锦标赛百慕大杯上荣获第二名,并扬名全球。二○一九年,黄光辉带领中国青年桥牌队到我住的拉斯维加斯市参加国际比赛时,我们第一次碰面。当时,他还不知道章德善是我的舅舅,也不知道我翻译了《怎样打桥牌》这本书。

回想我的高中时代,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特别是英语、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课程。我喜欢中国文学,高一开始就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文章。台湾一家报纸还为我在儿童版上设立了“成语故事”的专栏。我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但最终没有走上这条路。唯一能记得的是,我母亲请了一位中文教师来教我书法。我记得那时我要用一根粗大的毛笔写巨大的方块字。我认真练习的动力就是如果老先生认为我的字写得好的话,我母亲就会给我一些零用钱作为奖励。我们小时候没有固定的零用钱,因此这些奖励就是我用来买糖果的经济来源。

回想我中学时的日子,我感到很幸运,能够认识像沈君山和黄光明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天才。沈君山后来成了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还是世界知名的桥牌和围棋选手。黄光明原是台湾大学外文系的学生,到美国后改学应用数学,他在研究思想和创新思维方面闻名全球。

一个人小学和中学时代的生活往往塑造他日后的性格。我的小学生涯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我的高中生活相当美好,在这里我认识一批至交好友。附中是一所推崇自由的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人,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比台湾其他中学毕业的学生更优秀,更易取得成功。当时台湾的人们只注重升学和分数,以致大多数学校都忽略了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优秀的执行者,但无法培养出领袖人才,而附中是唯一的例外。

到美国久了以后,我发现美国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有时基础学识不足。因此,东西两种文化都有其优劣势,很难说哪一种比较好,可能要看一个人的个性更适合在哪种体制下才能吸收最好的教育。 +wSodkM2EUMA5z3xrMJR3K+P3JAdq11G7Y/hdz5bNmQVLS2kUf77SNv5AMih1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