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疾病(age-related diseases, ARD)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
老年疾病通常分为以下3类。
这类疾病只有老年人才会罹患,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衰老(增龄性失能)密不可分,并具有老年人的特征,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随着增龄发病率增高。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病可冠以“老年”,如老年白内障、神经性耳聋、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老年期抑郁症、前列腺肥大、围绝经期综合征及部分睾酮缺乏综合征等。
这类疾病既可在壮年、老年前期发生,也可在老年期发生,但以老年期更为常见,或变得更加严重。它与老年人的生理性老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劳损或青中年期患病使体质下降有关。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老年变性骨关节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老年肺炎、高脂血症、颈椎病及前列腺肥大等。
这类疾病在各年龄段都有发生,但因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同样的病变,在老年人则有其特殊性。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但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危重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又如,青、中、老年皆可发生的消化性溃疡,但老年人易发生并发症或癌变。
老年流行病学(geriatric epidemiology)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老年医学的一个带头学科。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发展、病因和分布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对策、措施及效果评价的一门老年医学分支学科。老年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在临床实践中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作为背景资料加以借鉴应用,指导临床实践。
(1)与老化有关的各种情况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似乎日趋减少,而环境因素变得日趋重要。
(2)教育水平、文化程度将直接影响期望健康寿命的长短。
(3)早期也就是青壮年期的预防保健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恰当、有效,将会在一个人生命的中后期得到回报。
这3个特点说明环境因素、文化教育程度、青壮年与老年前期的预防保健都会直接影响老年期的患病率和生活质量,乃至期望健康寿命。
我国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前6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均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慢性病。我国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为其5~30倍;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北方比南方高5~10倍。
我国老年人死亡主要病因序列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我国人口死亡近九成为慢病所致,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分析,从1990—2019年282类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国人的死亡原因分别是: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癌、交通事故、胃癌、阿尔兹海默症、肺癌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虽然尚无老年资料的分析,但慢病似乎是国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2020年,上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人口死亡比重最高的前3种病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老年人口死因的44.4%、29.9%和6.9%。
国外报道20世纪末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肺炎、流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与上海一致。
主要影响老年期生活质量及致残的疾病依次为:老年骨关节病、视力老化、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如这些患者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认知功能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生活质量更差。以上说明增龄老化性失能是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必须在青壮年时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推迟和延缓增龄老化性失能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