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当惊世界殊:三峡工程全线建成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酝酿,三峡大坝建设终于迎来了施工阶段。三峡大坝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整个工程建设共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建设用时大约五年(1992年至1997年),工程重点是挖开土石方,进行围堰填筑,实现截流大江的目标。截至1997年年末,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共挖开土石方高达1.4亿立方米。当年10月,长江截流枢纽工程和三峡地区移民工程基本完成。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倾入江中,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

二期工程建设用时大约六年(1998年至2003年),主要任务是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三峡大坝工程建设主体工作从土石方开挖转变为混凝土浇筑、然后又从混凝土浇筑向安装金结机电进行转移。在这一阶段,船舶可以经由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三峡。2003年6月1日起,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从此,长江地区的激流险滩不复存在,水面平缓,该地区航运价值得到极大提高。当然,三峡大坝水位的提升也带来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如张飞庙将被回流的长江水淹没于水面之下。随着三峡二期工程建设的推进,2003年7月10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到当年11月,首批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结束。

三期工程建设用时也大约六年(2004年至2009年),本期建设重点是右岸大坝、右岸电站、地下电站和电源电站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三峡水库的轮廓也一天天清晰起来。随着三峡右岸大坝2006年5月20日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三峡大坝从北到南实现全线贯通,三峡大坝正式建成。一座长2 309米、坝顶高程185米的雄伟大坝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虽然大坝竣工不代表三峡工程行将结束,但已经成为三期工程的标志性进展。2009年成为三峡工程设计建设工期的最后一年,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开始进入混凝土浇筑和机组埋件安装的高峰期,三峡水库蓄水位和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也逐步达到初步设计值,三峡工程转入全面运行管理阶段。

今天,以三峡大坝为枢纽的三峡库区长约600千米,最宽处达2 000米,面积达10 000平方千米,成为典型的水面平静、风光旖旎的峡谷型水库。三峡工程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长江流域的环境、生物、气候和人民生活因为三峡工程而发生了非常广泛而直接的变化。重庆已经可以通行万吨级的航轮,长江的航运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长江真正成为造福两岸居民的“黄金水道”。三峡库区不仅可以蓄洪,而且为长江流域的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

回顾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建设进程,三峡工程创下了无数世界纪录。例如,三峡大坝的综合工程规模大。除了土石方填筑量之外,三峡大坝建设工程中开挖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基础、安装金属结构等工程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水库总容量达到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三峡大坝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 500多万人口、将近2 300万亩土地;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高达846.8亿千瓦时,是当今世界上发电量最高的电站……因此,三峡工程堪称人类历史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之一。

当然,三峡工程还有一项世界纪录,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三峡大坝工程水库移民最终达到了140万人,是当今世界上水库建设过程中移民数量最多的水库移民工程。三峡工程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工程技术层面的,更是在于征地搬迁、移民安置的巨大挑战。传统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思想,乡土情结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文化基因。然而,三峡工程要动员沿岸百万民众离开故土,远赴他乡。1993年5月,三峡大坝工程建设的移民第一村——中堡岛新居民点动工建设。在此后的十多年中,一批批三峡工程移民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一部分移民离开肥沃的土地,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更有16余万三峡移民离乡背土,揖别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园,带着家乡的泥土,远赴十几个省市重新安家。这些三峡移民为了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背井离乡,默默奉献,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祖国和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大坝时深情地说:“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放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我国治水史上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百年梦想成真,建成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三峡工程,成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回望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中国人接力攀登,终于历经周折而得以实现。虽然经历了战乱灾荒各种磨难,经历了新旧社会巨大变迁,经历了政治革命深刻洗礼,中国人对三峡工程的重视与执着却未曾改变。这是因为“治国先治水”“水利兴则天下兴”,三峡工程是治理长江水患的关键性核心方略。

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词句尤为气势磅礴。如今,三峡工程以无比宏伟的身姿屹立于长江之上,她充分展现了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代人接着一代人艰苦奋斗的初心使命。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世纪工程!

参考文献:

1.邹爱国,张宿堂:《三峡不是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

2.《70年湖北波澜壮阔治水路》,《政策》,2019年第10期。

3.熊静敏,叶之青:《滔滔洪水今又是换了人间》,《北京教育》,1998年第1期。

4.武菲:《三峡工程决策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9年版。

5.高峻:《新中国治水事业的起步(1949~1957)》,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版。

6.谭培伦:《长江防洪应贯彻“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人民长江》,1999年第2期。

7.罗吉:《孙中山西部开发战略构想初探》,《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8.王琳:《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山西大学2012年版。

9.唐代望:《漫长的历程 永恒的业绩——三峡工程决策历程回顾》,《决策探索》,1998年第7期。

10.冯子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争鸣和论证》,《湖泊科学》,1989年第1期。

11.陈宗器:《中国水电开发现状及其展望》,《电器工业》,2003年9月。

12.陆德源:《一次建成 分期蓄水——关于三峡工程枢纽兴建方式的研究》,《人民长江》,1988年第5期。

13.卢纯:《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人民长江》,2019年第11期。

14.陈启文:《大河上下》,《清明》,2016年第2期。

15.王光谦:《百问三峡》,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年版。 feH+43kOngAvFuT7KhkifS3gMKjvaqo552dNt6dURQhJTcjYbG5520WCVd13Qp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