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当红旗渠全面竣工后,林县真正实现了“渠道网山头,水库遍山野”的梦想。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它不仅使林县60多万人口、54万亩耕地和40万头大牲畜的用水问题得以解决,最重要的是它使林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小麦的亩产量,就由原来的50公斤增长到450多公斤,而粮食的增产只是所有变化中最小的一个变化。林县人利用红旗渠水的自然落差,全县建成40座小型水库,装机总容量5 800千瓦,照亮了11万多户林县人家;红旗渠水使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许多干枯的老树也长出了青青嫩枝,全县造林10多万亩,年产鲜果2 000多万公斤。如今的林县是“渠到望山头,清水到处流,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
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林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没有比水更让林县老百姓揪心的了,吃上水、用上水是林县老百姓最大的梦想。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修渠人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改变了林县人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实现了千年梦想。正如一首诗所写:“劈开丛岳引漳江,飞出苍龙绕太行。一代愚公追远梦,十年血汗写辉煌。彩虹漫舞千峰秀,碧水轻吟五谷香。朵朵山花溪畔放,村姑对影正梳妆。” 美籍华人学者赵浩生参观红旗渠后,不禁感慨道:“参观红旗渠,我实在忍不住自己的热泪。新中国用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改造林县,一定也能改造全中国。我觉得这许多年积下的‘恐共病’,被红旗渠水和我的热泪冲洗得干干净净。”
1953年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的杨贵曾言:“建红旗渠之初,我去看过谢公渠。在那样的社会制度和生产落后的情况下,谢县令还能办点造福人民的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为民所想,为民所急,办更多更大的实事。”为民所想、为民所急,林县人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带领下,开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在修建中,共产党人吃苦在前,奉献在前。据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回忆:“工程开工不久,一天早饭后,杨贵、李运宝等几位领导让他带路,到渠上看放炮的位置。没走多远,杨贵突然眯眼站着,不往前走了。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忽然什么也看不见了。大家知道,杨贵可能是饿昏了。随行的通信员把包里的干粮掰给他吃。吃了两三块,他才慢慢恢复了气力。”正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林县人才能最终圆千年之梦想。在红旗渠通水典礼上,杨贵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动情地说道:“漳河水是来之不易的。当你用红旗渠水浇地的时候,当你用红旗渠水做饭的时候,当你用红旗渠水发电的时候,当你用红旗渠水加工的时候,当你用红旗渠水洗衣服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千万不要忘记国家的支援,千万不要忘记兄弟县和兄弟单位的帮助,千万不要忘记红旗渠的每一滴水都是干部和民工们的血汗换来的。”
劈山开岭,凿洞架桥,林县人民以“为革命修渠的顽强干劲,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劈开了太行山的千重石壁,创造了人间奇迹。今天,我们在享受着红旗渠所带来的“福荫”之时,更应该铭记的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2016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中共十八大代表、安阳市委书记张笑东认为,“红旗渠精神虽然诞生于上世纪(20世纪),但它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进取性、认同性和开放性,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著名摄影家魏德忠先生曾经说过,红旗渠是在一个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它的修建成功,实际上是人的精神的胜利;是在极端艰苦环境下,高扬革命理想主义旗帜,怀揣改变生存环境、改变命运的梦想,迎难而上的血性;是万众一心,携手并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勇进击的豪迈;是不惧危险,九死一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六十多年过去了,太行山间的爆破声和打锤声早已远去,但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所凝结成的红旗渠精神却是永存的,它必将如太行山中那滔滔河水一样,在中国人追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道路上永远流淌!
1.林风:《红旗渠》,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林县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开封师范学院地理系红旗渠编写组:《红旗渠》,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4.中共河南省林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等:《红旗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杨贵:《红旗渠建设回忆》,《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
6.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志编纂委员会:《红旗渠志》,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7.《林州文史资料》第十三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8.河南省林州市水利史编纂委员会:《林州水利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贺吉元:《“人工天河”红旗渠横空出世记》,《党史博采》(纪实),2009年第5期。
10.李赫然:《1959年大旱与红旗渠的诞生》,《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5期。
11.梁东方:《山腰上的记忆》,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
12.张震,高志强:《红旗渠:民族精神的脊梁——专访红旗渠工程总指挥杨贵》,《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年第7期。
13.何光:《“人工天河”红旗渠》,《炎黄春秋》,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