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药膳食疗与中医理论

古往今来,随着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不断丰富,我们逐渐认识到某些食物对某些症状或疾病具有较明显的治疗优势,当食疗的需求侧重于治疗疾病时,药膳就此形成。药膳食疗是传统中医文化与饮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单纯利用食物或配以中药,经过一定的加工或烹饪方法,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从而利用药物或食物的功效,进行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一种中医疗法。《周礼》中明确记载了“食疗”位居诸医之首,这充分表明了药膳食疗在调配、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地位。

《黄帝内经》也认为,人体若要保持健康,就需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饮食种类要丰富,互相搭配,取长补短,这不仅是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也发挥了饮食搭配对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而“四气五味”与“四季寒温”是我们选择搭配的主要依据,以此来利用食物或药物自然属性的不同偏性,纠正或改善人体内出现的阴阳偏差,从而达到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四气五味学说

四气指“寒、热、温、凉”;五味为“咸、酸、苦、甘、辛”。每一种食物如同中药一样具有“四气、五味”特性,对不同病症,可选择适宜的药膳来调理,如体质虚寒者宜选温补食物,忌寒冷饮;体质实热者应选寒性食物,并忌食辛辣、醇酒等热性食物。在几千年的药膳食疗实践中,人们发现导致疾病恢复期延长,或愈后复发,或突然变症的,多因违背四气五味学说,没有因症选膳的缘故。《黄帝内经》记载:“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这里所说的“味”为五味,“形”为形体,“气”指元气,“精”指食物化生的精微营养。

四季阴阳

四季阴阳属性主要指:春天属阳,为阴中之阳,天气从冰冷逐渐转化变得温暖;夏天属阳,为阳中之阳,天气从温暖逐渐转化变得非常热;秋天属阴,为阳中之阴,天气从非常热逐渐转化变得凉爽;冬天属阴,为阴中之阴,天气从凉逐渐转化变得非常冷。春、夏、秋、冬对应的五脏分别为肝、心、肺、肾,与四季的阴阳划分是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气候变化,选择不同的食物调理脏腑。如在夏季常吃消暑清热果品;在冬季宜吃温热辛辣的调味之品,调节机体抗御寒冷变化。《黄帝内经》中就曾记载,春“在味为酸”,“酸以收敛”;夏“在味为苦”,“苦以坚阴”;秋“在味为辛”,“辛以发散”;冬“在味为咸”,“咸以和软”;“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说明古人十分注重四季饮食与季节协调。元代的《饮膳正要》中也提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这种运用饮食调节达到保护健康的目的是有科学道理的。 ICcMN8n0Hhe0wzH7EiEJYLLk/ARBBHhY/kCJp/87eYsjZAGefLDs698/QRNY41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