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准确、合理地应用儿童药膳,需要了解儿童生理、病理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精准使用儿童药膳食疗。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经历着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无论是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他们都与成年人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儿童视为成人的缩影。在传统中医学中,历代儿科医家对儿童的特点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论述,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分为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于儿童的防病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的生理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的是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儿童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其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因此,历代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黄帝内经》中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中提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药证直诀》中认为儿童“五脏六腑,成为未全……全而未壮”。因此,儿童无论是在物质基础还是在生理功能上,都是不完善的,需要在养护的时候格外注意。
第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儿童生理的另一个特点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由于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不断向着完善和成熟的方面发展,年龄越小,则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颅囟经》中指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所谓“纯阳”,是指儿童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旺盛生机,好比旭日初升、草木方萌。因此,儿童阶段的养护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将来的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
生长发育是儿童时期不同于成年人的最根本生理特点,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量的增长,“发育”表示功能活动的进展,二者密不可分。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在整个儿童时期,生长发育不断进行,但生长速度呈阶梯式增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各自的生长特点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遵循由上到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但这样的总规律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范围内还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但所谓的正常值也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遗传和生存环境对个体的不同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以上特点,中医食疗药膳具有其独特优势。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常需一日三餐甚至多餐满足所需。因此,若通过调摄饮食、运用药膳的方法加以调理,可高频、持久发挥疗效。此外,药食同源,进食和防治疾病同时进行,一举两得,避免了打针吃药的痛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较为满意地解决了儿童对口感的挑剔,也满足了他们所需的营养。
儿童的病理特点,主要也有两个方面:
第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医学三字经》提出“稚阳体,邪易干”,说明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体质和生理功能上较为脆弱,因此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变迅速。由于儿童对于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冷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平日养护调理出现疏忽,就容易因邪气入侵而感染外邪,因饮食所伤而导致内伤,因此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更为多见。儿童在得病之后,病情往往会变化迅速,主要表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容易互相转化或是同时并见,《小儿药证直诀》也指出,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因此,儿童病情中虚实寒热的变化比成人更为错综复杂,必须做到辨证清楚、诊断正确、治疗及时。
第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儿童病情在发展、转归的过程中,虽然有传变迅速、病易恶化的特点,但由于儿童是“纯阳之体”,生机蓬勃、精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在患病后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病情比成人更容易好转。即使出现危重症候,只要积极进行治疗,往往可以做到预后良好。因此,《景岳全书》中认为儿童“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攫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