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附录:李氏大法

李梴曰:阴阳病者为虚,不病者为实。表病里和,则邪出于外而为阳虚阴盛,故发表不远热,而用辛甘之剂,所以扶阳也;里病表和,则邪入于内而为阴虚阳盛,故攻里不远寒,而用辛苦之药,所以扶阴也。若阴经自受寒邪,则为脏病,设阴阳气将脱,急宜辛热回阳抑阴,故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医杀之耳,此汗下之枢机。汗、吐、下、温、解五法,各有不同。汗,有大汗发表,微汗解肌,以别重轻;下,有急下,少与微和,渗利以分清浊;吐,有宣涌探引,或只宽利而不敢吐者;温,有兼补者;和解,则一而已。或曰:“伤寒无补法,热气得补复盛,更复下之,是重困也。”惟虚烦里寒阴症,不在此例,得中者立法动中肯綮,太过者粗工猛进,不及者中工从缓从轻 [1] 。凡伤寒汗下药,一服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与杂病不同。伤寒不过汗、吐、下三症,若用之得当,有何传变?全在医者精以审处之耳!

有暂补法,凡尺、寸迟弱,血少也,不问风寒初症杂症,俱忌汗吐下,宜先以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救之。脉如素实者,小柴胡汤亦可,俟脉不迟,方可施用。伤寒题目未定之时,不知有无风湿、劳役、痰食等项相兼,似是而非,最宜详辨,故不知者宁可不治。班固有言曰:“有病不治,得中医。”倘一药之误,悔将何及?!有不可吐者,膈上寒饮干呕,少阴病也;四肢冷,胃亏也;脉微,下虚也。误吐内烦,损伤元气,遂致不救者有之。若应吐而反温之,则毒气郁结于胃而为发狂等症。

鳌按:楼氏温法,李氏补法,必精审详确。如果病属三阴,为必当温,且果初病脉弱,为有可补者方可依法治之。不然,误温误补,为害不浅,故特表出,阅者宜致思焉。毋徒一例视之,遂昧焉以为成法而用之也。

[1] 【注文浅释】
自然万物,凡事太过不及皆为过错,一切以中和为要,治病亦然。所谓寒者热之,热之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都为了求得一个平衡,此即《内经》所谓“以平为期”。 QEkEXprVU9oQi9frNZG3961N94Gi91+nxGzBWwKEmYrUXS6x2/caELQ+kMSZDz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